贵州省安顺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冲刺试卷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7215652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安顺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冲刺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贵州省安顺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冲刺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贵州省安顺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冲刺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贵州省安顺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冲刺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贵州省安顺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冲刺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安顺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冲刺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安顺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冲刺试卷(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州省安顺市2019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冲刺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知识与能力考查(8小题;共27分)1.下面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鞭僻入里无关宏旨肃然起敬B.推陈出新相辅为用物竟天择C.探骊得珠融汇贯通食古不化D.言简意赅浮光掠影错综复杂2.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那里的天气变化无常,你可要多带些衣服。B.现在的孩子对什么都好奇,说起话来滔滔不绝。C.前段时间,电信、联通涉嫌垄断一事被传得纷纷扬扬。D.她虽然个子不高,但长得小巧玲珑的,挺可爱的。3.下列句子简明且没有歧义的一项是()A.船已行二日即到。B.到会的有五个连干部。C.采访我校的

2、是报社的三个记者。D.桌上展出了两个学生制作的飞机模型。4.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是()_,飘逸着沁脾的清香;_,散发着浓烈的祝福;_,只有细细品尝,才能体味着这淡淡的苦涩中所蕴含的真谛。生命是酒生命是咖啡生命是茶A.B.C.D.5.古诗文默写。(1)_,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2)某画家作了一幅名为塞上壮观的画,欲将王维使至塞上中的诗句题在画上,你以为哪一联最合适,请写出来:“_,_。”(3)面对困难,我们要拥有远大的抱负,正如杜甫在望岳中所表达的“_,一览众山小”;面对逆境,我们要拥有自信的情怀,正如李白在行路难中所抒发的“长风破浪会有时,_”;面对坎

3、坷,我们要有旷达的情怀,正如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所感慨的“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_”;面对挫折,我们要拥有坚定的信念,正如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中所吟唱的“_,_”。拥有这些,便会走向成功。6.名著阅读(1)以上是小说骆驼祥子中故事的四幅插图,请根据画面情景用图中序号排列故事情节的先后顺序:_(2)下列是名著海底两万里的封面设计,现在需要一段腰封推荐词,请你来帮忙。7.按照画线句的形式,再写两句,构成排比。祖国是我们成长的坚固的后盾,使我们放心地前进。我们也要尽我们的力量,来为祖国效力:假如我是一株小草,我愿为祖国献上一盛嫩绿;_,_;_,_。8.阜阳九中开展以“孝敬父母”为主题的综合性

4、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为营造活动气氛,请你为该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2)活动中某同学写了一份倡导孝行的短文,其中存在一些问题,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百善孝为先”,孝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A)能不能弘扬传统文化,是关系到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大事。为了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文明礼仪,创造美好明天,我们要孝敬父母,文明有礼,学会感恩,使孝德之树深深扎根,文明之叶枝枝繁茂,(B)处处绽放感恩之花!A处划线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B处划线句与上句句式不一致,应调整为:(3)校团委准备于7月5日下午3点在学术报告厅开设“中国孝文化”的专题讲座,届时将邀请市师范学院的

5、杨教授作专题报告。请你以阜阳九中校团委的名义提前两天拟写一则通知。二、阅读能力考查(共4小题;34分)9.望岳杜甫 A ? B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杜甫。(2)将诗中的空白处补充完整。A_B_(3)“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诗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形象?(4)判断下面对词语的欣赏正确的有两项()。A.造化钟神秀”中的“钟”是拟人的写法,把大自然写得有情有义,是“钟情”的意思。B.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是割开的意思。全句诗写出了泰山的景致的雄伟。C.“会当凌绝顶”中的“凌”是“登上”的意思,这句表达了诗人由眼

6、前的“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愿望。D.“一览众山小”中的“一”是“一下子”的意思,表达了诗人急切领略泰山风光的心情。10.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乙】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

7、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比读齐史,见孙搴云:“我精骑三千,足敌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秦观序有删改)【注释】滑稽,比喻能言善辩。旬朔,十天或一个月。比:近来。惩艾:惩治,惩戒。曩:从前。寻绎:推求探索。省:记。孙搴,人名。勒:此处译为编辑。庶几:或许,差不多。(1)选出下列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主人日再食子墨子起,再拜B.烨然若神人吴广以为然C.久而乃

8、和而聪明衰耗D.然负此自放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A.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B.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C.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D.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4)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A.“序”是一种文体,亲友离别,赠言规劝,属赠序,如甲文;陈述创作主旨、经过等,属书序,如乙文。B.甲文意在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乙文意在交代精骑集一书编辑及命名的由来。C.

9、甲文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表现读书之“苦”,与“同舍生”生活的富足作对比,表现自己从读书中感受到的乐趣。D.乙文写自己少时读书不勤奋,后来治学时用勤奋来惩戒自己,但是不能坚持太久,容易忘记自己的目标。(5)宋濂和秦观在学习方面有何异同?11.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一个风雪飘飞的傍晚,寒冷和积雪让往日川流不息的马路变得静谧而安详。在风雪的簇拥中,一辆白色的轿车像年迈的老人慢慢地向前蠕动,车上的鲁尼兹小小翼翼地驾驶着,他接到了儿子高烧住在医院的电话,作为父亲他必须赶到医院,守候在儿子身边。他心急如焚又全神贯注。走出不远,鲁尼兹便看到在前边不远处,有一个蹒跚的身影在晃动。善良的鲁尼兹似乎连想都没想,就把

10、车子缓缓地停在那个身影旁边。“请问,需要我的帮助吗?”他探出头大声地问道。上车的是一个约有六十开外的老者,说前面不远处的农场就是自已的家,上午出来办事,没有想到回来时,公交汽车因雪大停运了,只好徒步走回去。主动搭载与人方便对鲁尼兹来说是再寻常不过的一件事了,可他没有想到这一次的善举却非比寻常。车在一个长长的斜坡上滑行,迎面有一辆轿车喘息着踉跄驶过来,鲁尼兹下意识的开始踩刹车,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车像醉汉一般,固执地调转车头,向路边撞去,一头撞在一棵大树上。等鲁尼兹醒来,他已经躺在医院里,所幸,他只是断了两根肋骨。他急于知道老人的情形,护士告诉他,老人做了开颅手术,还在昏迷中。鲁尼兹心猛

11、地一沉:他的好心,竟会给老人带来如此重创,这是他没想到的,他又想起自己不太富裕的家庭,他不知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老人的家人来了,很友好地握了鲁尼兹的手,安慰并感谢他。即便如此,老人的家人的律师还是如期而至,按着当地的法律,鲁尼兹要为自己的过失负责,承担老人百分之七十的医疗费。那一年的冬天似乎特别的寒冷,鲁尼兹觉得心像浸在冰冷的白色里,不知什么时候能走出这长长的冬季。老人在沉沉昏睡了二十多天后奇迹般醒来。谁也没有想到,清醒后的老人,第一句话竟是“要感恩,不要赔偿,善意都是美好的,不要伤了好人的心。”家人愣住了,接着,律师也怔住了,继而,小城里的人被震住了,老人肺腑之言在人们心里引起了共鸣。

12、小城被感动了,人们纷纷走上街头,打着“让善意不再尴尬”“拯救爱心”的条幅,为仁慈的老人募捐。更令人钦佩的是,老人又把善款全部捐出来,成立了“爱心救助基金”,专门用来帮助那些因爱而遭遇尴尬的好心人。多少年过去了,以老人名字命名的基金却像滚雪球一样的发展壮大,爱与被爱也宛如吻合的齿轮,互相带动,循环传送,小城的人们把人性中最高贵的品德仁慈善良演绎的淋漓尽致。“照亮世间的不是日月,而是人心”。倘若赠人玫瑰,手留尖刺,谁还愿赠与?每一颗爱心都是真诚美丽的,都应该得到尊重和赞赏;每一个善意都是美好的,都应该馥郁芬芳。(1)选文围绕“还原善意的本来模样”记叙了一个故事,请按记叙要素填写下面的内容。时间:一

13、个风雪飘飞的傍晚。地点:加拿大魁北克省的一个小城。人物:鲁尼兹、卢森斯老人及其家属、小城的人们。起因:经过:结果:(2)第段中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3)阅读第段,注意加粗的语句,描摹并写出鲁尼兹当时的心理活动。(4)从表达方式和情感两方面分析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12.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永远的太老师沈从文徐城北我母亲年轻时曾得到两位文学前辈的提携,并与他们保持着终生友谊。一位是叶圣陶,另一位是沈从文。所以,我很小就接触到了太老师沈从文。对叶老我一直称“叶爷爷”,因为叶至善比我父母小不了几岁。但我幼年起就遵命称沈老为“伯伯”,主要因沈老结婚晚,他的两个儿子比我也大不了几岁,小时候一起玩过

14、的。叶老与我父母认识得早,沈老与我父母相交得深。沈伯伯内心深处经常是痛苦的,所以他也特别能理解他人的痛苦。比如对我因父母的缘由在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就在升学与就业问题上遇到大坎坷,别人要么不说,要么劝我多多忍耐,而沈伯伯则鼓励我:“趁家里还有饭吃,就抓紧年轻时光好好读书。现在读还能记得住,等老来再读就晚了。”他本人就带头“带”我,开列了许多关于青铜器的善本书目,叫我到北京图书馆去“啃”。我还算是耐得住寂寞的,早饭后就进门,晚饭前才把书存在柜台,次日再接着“啃”。白天我出来“放风”,跑到图书馆东边玉石栏杆之内,朝着北海那边喊嗓子。钻研了一段时间的青铜器,实在太寂寞了,我鼓足勇气向沈老“告退”

15、。沈老表示理解,说:“看来你还是爱你的京戏,那就好好钻研它吧。”沈老当晚留我在他家吃饭,饭后我坐在他家门槛上。他指着天上几颗最大的星星说:“这是巴金,那是茅盾,再一颗是冰心”我问:“您呢?”他举起小小的右手一摇:“哪里,我不过是博物馆一名小小的讲解员”还说,“你喜欢文学,当然好;但不能光图文字漂亮,首先要朴素,朴素了才准确,这方面要学(汪)曾祺”1965年我离开北京去了新疆,次年文化大革命爆发,随后沈伯伯去了湖北干校,他夫人也去了同一所干校,在菜班当班长,两人不在一起。沈老每天提着饭盒去附近一个小学食堂打饭,路上看看天空的大雁,再望望水中的游鱼,心中感慨无限,回到独居的草棚就用毛笔写成书信,然后从湖北寄给新疆的我。我读过后再转寄给湖北的父母。为什么要这么费事地转?为了安全。我在新疆,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