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北师大版必修2作业与测评:课时作业20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7214008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86.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北师大版必修2作业与测评:课时作业20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北师大版必修2作业与测评:课时作业20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北师大版必修2作业与测评:课时作业20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北师大版必修2作业与测评:课时作业20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北师大版必修2作业与测评:课时作业20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北师大版必修2作业与测评:课时作业20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北师大版必修2作业与测评:课时作业20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分层作业课时分层作业 二十二十 建议用时 建议用时 35 分钟分钟 合格基础练合格基础练 1 右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苏俄某一特定时期实施的经济政策 下列有关对 右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苏俄某一特定时期实施的经济政策 下列有关对 该政策的理解 正确的是该政策的理解 正确的是 A 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B 恢复了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恢复了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C 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 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 D 找到了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途径 找到了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途径 A 从材料从材料 某一特定时期实施的经济政策某一特定时期实施的经济政策 和图片和图片 列宁参加义务劳动列宁参加义务劳

2、动 等可以判断出当时实行的是等可以判断出当时实行的是 战时共产主义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政策 故选故选 A 项 项 2 列宁指出 列宁指出 在经济战线上 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 到在经济战线上 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 到 1921 年年 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 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 此此 严重的失败严重的失败 的主要原因是的主要原因是 A 苏维埃政权农业税过重 苏维埃政权农业税过重B 苏俄政策严重脱离现实 苏俄政策严重脱离现实 C 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 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D 苏俄敌对势力十分强大 苏俄敌对势力十分强大 B 题干材料强调题干材料强调 战时共产主义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3、给苏俄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政策给苏俄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战时共产主义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政策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 损害了工农利益损害了工农利益 严重脱离了苏俄严重脱离了苏俄 现实现实 故选故选 B 项 项 3 农民们普遍抗粮不交 粮食的征收甚至不得不动用军队才能完成 农民农民们普遍抗粮不交 粮食的征收甚至不得不动用军队才能完成 农民 与工人的罢工活动矛头直指苏维埃政权 特别是坦波夫的叛乱席卷了全国 与工人的罢工活动矛头直指苏维埃政权 特别是坦波夫的叛乱席卷了全国 这这 段材料显示了苏俄段材料显示了苏俄 A 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B 政策过

4、时导致社会矛盾逐渐激化 政策过时导致社会矛盾逐渐激化 C 全国都已经不再存在私有财产 全国都已经不再存在私有财产 D 当时的工人和农民过着集体生活 当时的工人和农民过着集体生活 B 农民们普遍抗粮不交农民们普遍抗粮不交 粮食的征收甚至不得不动用军队才能完成粮食的征收甚至不得不动用军队才能完成 这这 指的是指的是 战时共产主义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强制征收粮食政策强制征收粮食 结果引起结果引起 农民与工人的罢工活农民与工人的罢工活 动动 特别是坦波夫的叛乱席卷了全国特别是坦波夫的叛乱席卷了全国 因此这显示了因此这显示了 战时共产主义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政策 过时导致了社会矛盾逐渐激化过时导致了社会矛盾

5、逐渐激化 故选故选 B 项 此时社会主义公有制还未完全建立项 此时社会主义公有制还未完全建立 故故 A 项错误 项错误 C 项说法过于绝对项说法过于绝对 故排除 故排除 D 项不符合史实项不符合史实 故排除 故排除 4 针对 针对 战时共产主义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的弊端 有人对列宁说 政策的弊端 有人对列宁说 我们过去认为可我们过去认为可 以一举消灭商品经济 走向社会主义 但实际情况表明 必须发展商品经济 以一举消灭商品经济 走向社会主义 但实际情况表明 必须发展商品经济 此后 苏维埃政权此后 苏维埃政权 A 采取余粮收集制 采取余粮收集制 B 建立战时经济体制 建立战时经济体制 C 实施新经济

6、政策 实施新经济政策D 颁布新的土地法令 颁布新的土地法令 C 由材料由材料 但实际情况表明但实际情况表明 必须发展商品经济必须发展商品经济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21 年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年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新经济政策 故选故选 C 项 项 A 项是项是 战时共产主义战时共产主义 政政 策的内容 策的内容 B 项不是针对项不是针对 战时共产主义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的 政策的 D 项是俄国十月革命后的 项是俄国十月革命后的 5 新经济政策一执行 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 城市恢复了生新经济政策一执行 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 城市恢复了生 机 市场上的商店又

7、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 物价也随之下降 那时党的口号是机 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 物价也随之下降 那时党的口号是 学会做生意学会做生意 这里的这里的 学会做生意学会做生意 实际上是指实际上是指 A 借助商品和市场进行调节 借助商品和市场进行调节 B 实行余粮收集制 实行余粮收集制 C 允许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 允许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 D 大中小工业国有 大中小工业国有 A 注意题目中的信息注意题目中的信息 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 城市城市 商店商店 所以这里的所以这里的 学会学会 做生意做生意 实际上就是强调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即利用商品 货币 市场和价值规律实际上就是强调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即

8、利用商品 货币 市场和价值规律 来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来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故故 A 项正确 项正确 B D 两项均不符合 两项均不符合 6 全球通史全球通史 中说 中说 农民和新商人农民和新商人 都能雇佣劳动力 并能保留他们都能雇佣劳动力 并能保留他们 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 不过 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 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 不过 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 这一历史现这一历史现 象象 A 推动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推动了十月革命的胜利B 保障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保障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C 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 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D 直接过渡到了共产主义 直接过渡到了共产主义 C

9、 新经济政策以国家掌握经济命脉为前提新经济政策以国家掌握经济命脉为前提 部分实行国家资本主义部分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促使促使 苏俄经济迅速走出困境苏俄经济迅速走出困境 故选故选 C 项 项 7 有学者说 有学者说 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 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 开发度极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 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 开发度极 低的国家 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低的国家 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 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 极其浪费 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 极其浪费 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 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 据此可知该学者据此可知该学者 A 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 客观评价了 客观评价了 战

10、时共产主义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政策 C 认为 认为 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 有合理之处有合理之处 D 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C 题干材料中题干材料中 早早送上了工业化的大道早早送上了工业化的大道 是指是指 苏联从落后的农业国变苏联从落后的农业国变 成了强盛的工业国 苏联这一变化是斯大林建设社会主义初期成了强盛的工业国 苏联这一变化是斯大林建设社会主义初期 通过两个五年计通过两个五年计 划实现的 这也说明划实现的 这也说明 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 有合理之处有合理之处 A B 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故排除 因此选故排除 因此选 C 项 项 8 1938 年

11、苏联政府在一份决议中指出 企业中不安心工作者 懒汉 旷工年苏联政府在一份决议中指出 企业中不安心工作者 懒汉 旷工 者和贪图私利的人者和贪图私利的人 给工业 运输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给工业 运输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 他们他们 常常只工作常常只工作 4 5 小时 白白浪费了其余小时 白白浪费了其余 2 3 小时的工作时间 该决议反映出当小时的工作时间 该决议反映出当 时苏联时苏联 A 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显现 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显现 B 国民经济呈现衰退景象 国民经济呈现衰退景象 C 工业化的目标难以实现 工业化的目标难以实现 D 工人阶级队伍觉悟低下 工人阶级队伍觉悟低下 A 苏

12、联从苏联从 20 世纪世纪 20 年代后期开始实行斯大林模式年代后期开始实行斯大林模式 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 经济模式经济模式 企业没有自主权企业没有自主权 工人劳动积极性不高工人劳动积极性不高 故选故选 A 项 苏联优先发展重项 苏联优先发展重 工业工业 国民经济发展呈现上升趋势国民经济发展呈现上升趋势 故故 B 项错误 苏联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实现项错误 苏联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实现 了工业化了工业化 故故 C 项错误 材料中计划经济体制模式导致工人积极性不高项错误 材料中计划经济体制模式导致工人积极性不高 故故 D 项错误 项错误 9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回

13、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一 列宁在评价某一政策时说 列宁在评价某一政策时说 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 这种政策基这种政策基 本上是正确的 本上是正确的 因为因为 俄罗斯同它的主要产粮区隔绝了俄罗斯同它的主要产粮区隔绝了 除了余粮收集制之除了余粮收集制之 外外 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 因为战争的形势已经斩钉截因为战争的形势已经斩钉截 铁地规定了这种公式和条件铁地规定了这种公式和条件 我们没有丝毫的选择余地我们没有丝毫的选择余地 摘编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摘编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 材料二材料二 农民们拿起了武器农民们拿起了武器 反对无偿

14、的征收 与此同时反对无偿的征收 与此同时 这个国家的经济这个国家的经济 也已陷于瘫痪状态也已陷于瘫痪状态 这主要是由于这主要是由于 1914 年至年至 1921 年间接连不断的战争 工业已年间接连不断的战争 工业已 下降到战前水平的下降到战前水平的 10 粮食产量从粮食产量从 1916 年的年的 7 400 万吨下降到万吨下降到 1919 年的年的 3 000 万吨 万吨 甚至喀琅施塔得的水兵甚至喀琅施塔得的水兵 虽然以往一向是布尔什维克的最坚定的虽然以往一向是布尔什维克的最坚定的 支持者支持者 这时却也起来造反这时却也起来造反 提出了提出了 没有布尔什维克的苏维埃没有布尔什维克的苏维埃 的口

15、号 的口号 摘自摘自 美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全球通史 1 材料一中列宁评价的是哪一政策 该政策在农业方面的措施是什么 材料一中列宁评价的是哪一政策 该政策在农业方面的措施是什么 2 根据材料二 概括苏维埃政权在当时面临着怎样的严峻形势 为应对这一根据材料二 概括苏维埃政权在当时面临着怎样的严峻形势 为应对这一 形势 苏俄实施了什么新政策 形势 苏俄实施了什么新政策 解析解析 第第 1 问根据材料一中的问根据材料一中的 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 这种政策基本上这种政策基本上 是正确的是正确的 可知是可知是 战时共产主义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政策

16、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该政策在农业方该政策在农业方 面的措施是余粮征集制 第面的措施是余粮征集制 第 2 问苏维埃政权在当时面临的严峻形势问苏维埃政权在当时面临的严峻形势 可以根据材可以根据材 料二中的料二中的 工业已下降到战前水平的工业已下降到战前水平的 10 粮食产量从粮食产量从 1916 年的年的 7 400 万吨下万吨下 降到降到 1919 年的年的 3 000 万吨 万吨 甚至喀琅施塔得的水兵甚至喀琅施塔得的水兵 等信息等信息 从引发政从引发政 治经济危机等方面来回答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治经济危机等方面来回答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为应对这一形势为应对这一形势 苏俄实施了新苏俄实施了新 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 答案答案 1 政策 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农业措施 余粮收集制 政策 农业措施 余粮收集制 2 形势 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形势 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新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新政策 新经济政策 等级过关练等级过关练 10 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 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 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 水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 水 兵 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