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中外维护领土主权和国家统一的斗争(解析版)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7213804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中外维护领土主权和国家统一的斗争(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10中外维护领土主权和国家统一的斗争(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10中外维护领土主权和国家统一的斗争(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10中外维护领土主权和国家统一的斗争(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10中外维护领土主权和国家统一的斗争(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中外维护领土主权和国家统一的斗争(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中外维护领土主权和国家统一的斗争(解析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热点小专题10中外维护领土主权和国家统一的斗争【热点剖析】一、中国古代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的斗争1西汉维护国家统一的斗争(1)王国问题的出现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在推行郡县制、逐一消灭异姓诸侯王和功臣的同时,又“惩戒亡秦孤立之败”,分封同姓诸侯王,以巩固刘氏天下,加强皇权,形成郡县制、封国制并存的局面。“王国问题”出现:汉高祖封立的“同姓王”,他们在封国内是国君,权力很大,其政权机构与中央基本相同,诸侯王有一定的军权、财权等。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制,实际上与割据无异,“王国问题”出现。封国日益强大,威胁中央政权,汉景帝时酿成了吴楚“七国之乱”,经过汉景帝“削藩”后,王国势力被削弱。(2)汉武帝维

2、护统一的斗争汉武帝实行“推恩令”,最终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以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中央的直接辖区(郡县)日益扩大,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汉武帝时,为加强对地方控制,又将天下分为十三州部,派刺史巡察地方,监督官吏,打击豪强。刺史官虽小,但因其代表中央监督地方,故而权力很大。慢慢地,刺史开始侵夺地方官僚的权力,州也由监察区逐步演变为行政区。到了东汉末年,州正式成为一级地方行政单位,形成州郡县三级制。2宋初解决藩镇割据问题(1)背景: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

3、夺取政权建立北宋后,需解决唐末五代以来的藩镇割据的问题。(2)措施收精兵:杯酒释兵权,剥夺统军大将兵权;编练禁军;设三衙和枢密院分掌统兵权和调兵权。削实权:削弱或剥夺地方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将的权力,州郡直属中央,派文臣任州郡长官,设通判进行监督。制钱谷:设转运使,负责将地方州郡财赋大部上交中央,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3)影响积极: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消极: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二、西方国家实现和维护国家统一的斗争11871年德国统一(1)背景政治上处于分裂割据状态。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分裂局面成为资本主义的发展障碍。民族意识的觉醒。普鲁士的强大

4、,俾斯麦坚持实行铁血政策。(2)过程1864年,联合奥地利击败丹麦,取得了丹麦控制下的部分德意志地区。1866年,普奥战争爆发,在萨多瓦战役中,奥军主力被击溃,奥地利被排挤出德意志。第二年,成立了北德意志同盟,普鲁士统一了德意志北方诸邦。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不久,南方诸邦并入北德意志同盟。(3)意义使德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成为欧洲强国。德国的统一改变了欧洲的传统政治格局。2美国内战(1)概念:1861年4月15日至1865年4月,美国南方与北方之间进行的战争,又称美国内战。北方领导战争的是资产阶级,战斗力量是广大工人、农民和黑人。在南方,坚持战争的只是种植场奴隶主,他们进行战争的

5、目的是要保卫奴隶制度,脱离联邦,建立邦联;而北方目的则在于打败南方,以恢复全国统一,废除奴隶制度,以便资本家获得更多的廉价劳动力,从而使得资本主义得到顺利的发展。(2)经过内战的爆发和初期战况:1861年,南方的一些州建立南部同盟,接着挑起战争;战争初期,北方军队节节失利。战局的转折:为扭转战局,林肯政府先后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3年,在葛底斯堡战役中,北方军队获胜,开始掌握战争主动权。战争的结束:1865年,南方军队投降,内战结束。(3)意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它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美国资

6、本主义经济的起飞铺平了道路,使美国迅速成为工业化强国。美国南北战争中使用大量新式武器,显示了近代工业的威力,促进了军事工业的发展,铁路和电报发挥了重大作用,是一次现代化形态的战争模式。但是美国内战并没有彻底消除种族歧视,黑人仍然受到不平等的待遇。【真题再现】1(2019.4浙江高考27)【加试题】史载,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有学者认为此部刺史是由秦代的监(御史)嬗变而成。秦时除置一守一尉外,又置一监。汉兴,省监不置。惠帝三年,“相国奏御史监三辅。”武帝置刺史,“郡守不得面奏事,而刺史得面奏事”。这说明()秦与汉在地方均设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秦与汉监察方向有别,一在中央,

7、一在地方秦汉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有限秦汉监察机构的设置受到最高执政集团的重视A BCD【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刺史是由秦代的监(御史)嬗变而成”,秦与汉均设置专门的地方监察官,故正确;根据材料“秦时除置一守一尉外,又置一监”,监御史为郡一级监察官,故错误;秦汉的监察体制对整顿吏治,防止贪腐,加强中央集权方面,还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故错误;根据材料“秦时除置一守一尉外,又置一监武帝置刺史刺史得面奏事”,表明秦汉统治者对监察制度的重视,故正确,选择A项符合题意。2(2019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5)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

8、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A加强了货币管理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削弱了诸侯实力 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答案】C【解析】据材料“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可知对诸侯王在经济上进行限制,进而削弱诸侯实力,故选C项;材料“称为皮币”,而且有定价的,说明不是货币,排除 A项;材料仅涉及经济方面,不是思想上的统一,排除B项;材料“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说明地方仍旧享有租税权,所以没有实现对地方的控制,应该只是加强控制而已,排除D项。3(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25

9、) 表1 表1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15郡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24郡汉景帝中六年前144年68郡、国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108郡、国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答案】A【解析】从材料可知,郡国的数量不断增多,结合所学知识,这应该是汉朝削弱封国设置郡县的结果,汉武帝推行推恩令,只诸侯国的面积越来越小,诸侯国的实力也越来越小,对中央集权的威胁日益削弱,中央与地方权力之间的矛盾逐渐缓和,A项错误。材料反应的是地方郡国并行制,不是中央官制,

10、B项错误。结合汉武帝时期的时代特征可知,当时匈奴对边境的威胁越来越严重,汉武帝通过推恩令缓解了内部王国威胁中央集权的问题,国家综合国力明显上升,有利于解决对外抵御匈奴侵略的问题,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朝汉景帝时期就开始削弱藩国,地方王国控制的区域只可能越来越小,不会越来越大,故选C。4(2016海南单科5)西汉初年,刘邦封置诸侯王国,封子弟为王,功臣为侯,并规定“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这表明刘邦推行分封制意在()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继承西周的政治体制C确保皇位传承稳固D否定秦朝的政治体制【答案】C【解析】汉初实行分封诸王的办法,固然有利于地方发展,但却让地方势力迅速发展,尾大不掉的

11、局面形成,与加强地方控制不符,故A项错误;西汉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与西周政治体制不符,故B项错误;西汉初年,刘邦分封子弟为王,“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突出了对刘氏皇位的拥护,故C项正确;西汉初年,汉承秦制,与否定秦朝政治不符,故D项错误。5(2019江苏高考16)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经过长达四个月的激烈辩论,通过了联邦宪法,各州批准宪法情况见右图。据此可知,当时的美国()A联邦体制确立经历艰难历程 B各州的矛盾和分歧已经消除C南方与北方处于对立的状态 D邦联政治体制尚未正式建立【答案】A【解析】“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经过长达四个月的激烈辩论,通过了联邦宪法”可知体现的是在

12、宪法确立过程中矛盾和分歧较大,这也说明联邦体制经历艰难历程,故A项正确;各州的矛盾和分歧无法消除,因而后来爆发了南北战争,故B项错误;美国1787年宪法协调了南方与北方的矛盾,故C项错误;邦联政治体制在美国独立后就正式建立,故D项错误。6(2015福建文综20)图9、10、11是有关美国邦联政府、议会与州关系的一组漫画。该组漫画反映了( )A邦联政府拥有征税权与财政权 B邦联议会须扩大法定权力C邦联政府各项活动须听命于各州 D邦联议会财政支出须各州批准【答案】B【解析】邦联政府实际上是一个松散的各州联合体,邦联政府没有一个主权国家应有的宣战、媾和、签约、发行货币、借债、征兵和征税等权力,故A项

13、错误;从图11可以看出,邦联议会须扩大法定权力,故B项正确;从图9、10可以看出,邦联政府各项活动须得到各州的支持,不是听命于各州,故C项错误;邦联议会是各州的一个协调机关,其财政支出须各州批准说法不正确,故D项错误。7(2014海南单科12)17811783年间,美国邦联政府财政采用各州分摊的做法,要求各州上缴总计1000万美元,部分州以各种理由推脱,结果邦联政府只收到不足200万美元。这表明( )A邦联政府可向各州征税 B全国性政府有名无实C邦联政府未获各州认可 D各州有明显分离倾向【答案】B【解析】材料显示“邦联政府财政采用各州分摊”与征税无关,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中“要求各州上缴总计1

14、000万美元,结果只收到不足200万美元”说明邦联政府权力较弱,故B项正确;依据所学,当时邦联政府已经获得各州的承认,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说明邦联政府权力,没有提及各州分离的信息,故D项错误。8(2013山东文综15)1788年7月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它赞美的是( )A联邦体制 B分权制衡原则 C共和制度 D主权在民原则【答案】A【解析】注意从材料中有效提取信息时间1788年纽约某报纸,美国联邦宪法已经颁布,联邦政府已经建立,材料中幸福船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可以判断材料强调和赞美的是联邦体制,主权在民,分权制衡原则和共和制度都是联邦宪法的内容但不是本材料强调的内容,故选A。【针对训练】1(2019合肥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2)战国中后期,孟子提出了“定于一”的思想,吕氏春秋也认为:“今周室既灭,天子既废。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这主要反映了()A统一逐渐成为共识B各派思想开始交流融合C兼并战争过于频繁D人们渴望重建西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