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礼仪)足下传情穿在脚上的人生礼仪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7213786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务礼仪)足下传情穿在脚上的人生礼仪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商务礼仪)足下传情穿在脚上的人生礼仪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商务礼仪)足下传情穿在脚上的人生礼仪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商务礼仪)足下传情穿在脚上的人生礼仪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商务礼仪)足下传情穿在脚上的人生礼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务礼仪)足下传情穿在脚上的人生礼仪(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足下传情:穿在脚上的人生礼仪雷亮中中国民族报20030805第3版 从民俗和文化角度考察,鞋是人类服饰文化和相关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鞋被泛称为“足衣”,它不仅有着实用功能,更具有审美价值。一些鞋还具有社会等级的标识和礼仪规范的意义,反映了民众美好祝愿的心理和象征含义。 人生礼仪是指人一生之中几个重大环节所要经过的仪式过程。诸如:诞生礼、婚礼、葬礼。广义的人生礼仪并不仅限于此,而是将相关的内容也涵盖在内,比如标志着进入重要年龄阶段的祝寿仪式。人生礼仪是社会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它是对社会个体的地位和角色的认可。在人生礼仪的仪式过程中,社会认可和个人“身份”的转变往往通过一

2、些“物化”的象征符号表现出来,鞋饰就是其中之一。 鞋饰有着5个方面的分析要素:质、形、饰、色、图。所谓质是指鞋饰的质地;形是指样式;饰是指装饰;色是指色彩的选择和搭配;图是指图案。这几个方面的选择和搭配往住具有一定的民俗象征意义。它们与一定的人生礼仪结合在一起,通过鞋饰上的形状、颜色等符号,表达着特定的民俗含义,传达了“人之常情”,从而构成了一部“人生礼仪”。 人伦之情:诞生礼仪 多子多孙的观念是长期以来在我国传统的家庭小农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并在家国同构的宗法观念的传统伦理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中国人一生中对先人欠下的第一笔“情债”。“生育”亦成为婚后关注的焦点。然而,

3、这一思想中个人情感的表露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这在诞生礼仪的求子仪式和产后的庆贺仪式中表现出的父母殷切之心和长辈关爱之心最为突出。因鞋子与孩子谐音,所以,有的地方鞋也成为求子和复杂情感的象征物。比如甘肃、宁夏、青海等地的回族中有揣单鞋的婚俗。新娘和新郎入洞房后,新娘将一个用红布缝成的三角形布块(鞋子)贴身藏好,由新郎自己摸出来,以此表示新郎和新娘将来会有很多儿女。在民间信仰中,还有扣百子的做法。此外,云台山有娘娘庙的信仰,当地不孕妇女偷偷从娘娘庙内娘娘塑像后拿一双小童鞋,放在自己床里边。如果生了孩子,这双鞋就留给自己的孩子穿,但须另做几双(一般为双数)送还到庙内。这样娘娘庙里的小鞋,有人“偷”有

4、人送,永远“偷”不完。 无独有偶,在我国的东南沿海的民间信仰中有向陈十四娘娘宫求鞋乞子的习俗。俗传,陈十四,原名陈靖姑,自幼到闾山学法,后为民除害,并为妇女护产佑子,后被人们奉为神。浙江南部地区,农历正月初八的“长八日”,新嫁和婚后不育者一起前往乞子。平日,不育妇女也去乞求赐嗣,从神像前将一只鞋取去,如果得子,则加倍送鞋还愿。小孩出生后,许多地方的生育民俗对鞋有许多规定。如为婴儿举行“满月”时,外婆家必须送包括鞋在内一整套衣服及锁、镯等银饰。在这里,鞋成了祝福孩子健康成长、长命百岁的吉祥物。山西玉台等地生育民俗中,有为新生儿送岁鞋的习俗。民谚所谓的“奶奶的四片瓦(袄子),外婆的两坎叉(裤子),

5、姑姑的鞋,姨妈的袜,妗妗的花及瓜(虎头帽、莲花帽等)”。孩子满月后,他们整套衣饰必须在百日内备齐,谁送什么,有明确分工。其中,关系的亲疏远近一目了然。从而,一个基于出生而变化的亲属网重新得到了整合。在许多民族中,一般认为刚出生的婴儿尚处于阴阳交界、人鬼之间,“阳气”不足,为了祝福孩子健康成长,父母给孩子穿一些具有符号和象征意义的鞋饰。其中,给小孩穿有兽形图案的鞋,是我国许多民族的传统育儿风俗。鞋的兽形图案有虎头鞋、猫头鞋、兔头鞋、猪头鞋等,寓繁衍旺、易养活以及长命百岁之意,包含了对孩子良好祝愿和关爱之心。因而,这些并非公共仪式中穿用的,一般不为世人所关注的“秘装”表现出的是深深“慈母心”。 男

6、女之情:婚姻礼仪 恋爱婚姻是社会中大多数成员都要经历的社会化过程,既是“种的繁衍”所必须,又是青年走向成年的标志。在恋爱婚姻阶段,鞋的文化符号规范也具有普遍意义。在我国传统婚俗中,鞋子是一种吉祥物,这是由于鞋子有成双成对之意以及“鞋”与“谐”同音而产生的一种象征民俗。 一方面,鞋饰因携带了制作者和所有者的灵魂和情感,常作为定情信物,传递着爱情的信息而成为婚恋赠品。仫佬族青年用来定情的信物,就是一种称为“同年鞋”的百纳底黑面布鞋。在“走坡”活动时,姑娘若是看中某个伙子,则暗测情人脚的大小后,制鞋相赠。据说,这鞋上藏有姑娘的灵魂,意在以外魂羁绊对方。毛南族男女青年之间如果互有好感,就相约在月明之夜

7、去“坐夜”,若双方情投意合,则要互增信物。姑娘一般赠送小伙一双用纳鞋底的白线结成的方形花格的步鞋“榄子鞋”,表明两人已定终身。 在有的民族中,鞋饰也成为预示婚姻是否合“天意”的象征。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地区的瑶族,旧时有一种叫“合鞋”的订婚仪式:当男女双方谈合之后,还要听取“天意”的裁定。举行“合鞋”仪式之前,男女双方各自回家做一只木拖鞋,然后拿来合在一起,如果正巧是一对,即兆“天意”成双,可以订婚,否则便是命中无缘,即使结了婚也合不来。同样,京族也有“送花屐”的习俗。男女若有意,可以分头找媒人,请其代自己向对方唱一首情歌,代传一只描有花草图案的木屐,如果两只木屐合成一双,婚姻便成。否则便认命

8、不相合。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男女对今后美满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新的缔结持一种慎重的态度。这种以鞋作为象征物的习俗还可以在半路闯亲时的解决方法中得到印证。在贵卅凯里,如果新娘在出嫁的山路上碰到另一位新娘,此时若谁走上方,便为吉兆,象征日后幸福;反之则不吉。此时,民间往往采取一种“双赢”的解决办法,就是新娘互换一只右鞋,互相从右边走过,表示无论朝上朝下,两人都一样。 结婚是人生的大事。在我国婚礼中,鞋子充当比较重要的角色。在古代,为了表示男女有别,女鞋被称作“坤鞋”以表示男的为乾,女的为坤。汉代妇女出嫁时穿木屐,屐上施以彩画,并以五彩丝系之,以示吉祥。此外,鞋履也是新娘出嫁的嫁妆和送给男家的礼物。在

9、南朝,凡娶亲之家,在下聘礼时,须先下新鞋一双为礼。清光绪年间,在宁波等地订婚时有送鞋履的习俗。同样,北方部分汉族地区,结婚时男方必须向女方送成双成对的丝麻鞋,取成双成对、永不分离之意。同时,女方穿丝麻鞋上轿,谐“思妈”之音,有不忘生母之意。在合肥则是在婚礼当日,进入洞房时,新娘和新郎要交换鞋子,各自穿着对方的鞋进入洞房。“同鞋”包含着对夫妻“同偕到老”的祈求。此外,诸如江南汉族地区的“蹈婿鞋”,安徽徽州等地的“新娘鞋”,云南丽江纳西族的“换脚鞋”都有此含义。 鞋子同时也是祝贺新婚幸福和代表新婚夫妇的“心意”和推广人际关系的象征物。在壮族,还有一种有趣的“筛鞋”婚俗。“拜堂”后,送亲人起身告辞,

10、只见,一人捧出竹筛,来到席上“筛鞋”。送亲人推托谦让后将随身带的礼鞋献到竹筛中,以示祝福。此外,在羌族聚居区,举行婚礼时,在敬神之后,新娘要赠送男方近亲每人一双自己做的鞋子。以此表示新的社会关系的确立。 结婚,这种新的社会关系的确立表明一种权利、义务关系的实行,其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含义。而且,这种关系的持续乃至永恒也是一件功德圆满的事情,通常被认为是“好命”。因此,婚俗中婚鞋也携带了这种独特的文化价值。许多地区,婚俗中的婚鞋,要专门请“父母双全”的有福之人制作,以期为新婚夫妇带来好运。如浙江龙泉地区,请父母双全的姑娘或3代同堂的婆婆纳鞋底,绣鞋面。新娘上花轿必须穿着这双鞋,一直穿3天。在新

11、娘头生满月时,新娘还要穿上这双鞋见客人,表明她是头生之母。 还有一种表明新的社会关系建立的“回门鞋”,对新娘来说也是一种身份转换的仪式。新婚满一个月,新娘要回娘家住些日子,俗称“回门子”,又叫“单回门”,若夫妻二人同回,就叫“双回门”;新娘“回门”期间,要为丈夫家每人做一双新鞋,叫“回门鞋”。如果为丈夫家人每人做一双叫“满堂鞋”;若只替丈夫和公公各做一双,称“半堂鞋”,以示尊老爱幼。 此外,鞋的色彩方面在礼仪上也有所规范。如国人崇尚红色,视红色为喜庆、美满的象征。因此,在结婚时,新娘不仅全身披红,有的地方还必须穿红鞋以作辟邪祛灾之用。但是,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有的地方结婚时必须穿绿鞋。这是因

12、为“绿”有两个读音,其一与“禄”同音,以谐音表示对新娘的祝福之意。这些或隐秘或公开的鞋饰,更多寄托了女性对今后美好婚姻生活的向往以及成为“新人”开始新的社会关系的“敲门砖”。 孝悌之心:祝寿及丧葬礼仪 “百善孝为先”,早已成为中国人行为准则和民众民俗心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时的文化也被称为“孝的文化”。此时,鞋饰也成为“孝”的重要象征物,代表了子女的“寸草心”。在中国传统习俗中为老人举行祝寿仪式时,子女一般要送鞋等物,以表孝心,称“送寿鞋”,有的在鞋上绣一个“福”字,称“福字鞋”,以示延年益寿,长命百岁。 丧葬礼仪中,鞋也成为一种标识血缘和情感的替代物。通常,家属穿草鞋或麻鞋为丧鞋。古称

13、“苞屦”,变称“菲屦”。说到丧鞋,我们必须要了解一下中国古代汉族丧葬仪式中的“五服”的规范。它始自周代,当老人去世后,生者按照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定穿孝时间和衣服类型。服饰主要分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5种,其中也规定了每种服饰中所穿的鞋饰:斩衰、齐衰所穿的鞋子,制作十分粗劣,古称“散屦”;大功,亦称“布衰”,其丧鞋为人工制作较粗的鞋子,古称“功屦”;小功同缌麻,亦称“麻衰”,其丧鞋一般为草鞋。民间为纪念和哀悼死者所穿之鞋,叫“孝鞋”,布面通常为青灰色或白色。晚辈为长辈戴孝则在白鞋面后跟部中央饰一红布条,意为“后来红”或“后代红”。旧时穿孝,近亲孝期长,自然做成白鞋来穿,旁系属戴孝,时间短,即

14、于鞋帮两侧裱以白布,亦称“白鞋”。戴孝时间,因亲属而不同,服父母丧,一般为期三年;祖父母或伯叔丧为一年;妻服夫丧,多则三年,少亦一年。在江苏地区,妇女丧偶,男子丧父母,第一年穿白鞋,第二年穿蓝鞋,第三年恢复穿黑鞋,丧偶妇女,鞋帮上可缠蓝、黄、绿色素饰;丧偶的老妇女不再绘画,但子孙满堂,则可以随心所欲的绘各种色彩花卉。从而,通过鞋饰,其中的“人情世故”可以一览无余。 在民间,为死者入棺所穿的鞋叫“寿鞋”,一般是将死者沐浴后,换上衣服,再穿上寿鞋。这种习俗古而有之。西周时,有以鞋陪葬的习俗。如青海柳湾原始社会公共墓地,就曾出土了距今约3000年青铜时代陪葬的彩陶靴。隋时也有用陶陪葬的,叫“陶鞋”。

15、在唐代的吐鲁番还有用纸鞋作为陪葬物的。在现代,寿鞋的形式和寓意更为丰富和多样化。如浙江东部地区,男式寿鞋一般为蓝、黑或褐色鞋面,鞋底印有散花图案;女式鞋面一般用艳色,鞋面绣花,鞋底绣荷花和梯子,意为“脚踩荷花步步高”。有的还以绿色纺绸为面,绣或画上公鸡报晓。鞋底只用白布糊上,上面画一只犬,男女都一样,这样使谢世之人能在阳世上自由活动。有的地方“寿鞋”的鞋面与鞋底上均绣有莲花、天梯之类图案,亦示送老人上天之意。 不同的符号寓意,在我国各地有不同的地方版本。如汉族丧葬尚白,但在楚地、湘西一带,老人死后入棺,死者穿的是大红寿鞋,这是因为希望以红色震慑怕红、怕光的妖魔,让死者在地府活动自由,免受邪恶之

16、气的侵袭,从而,表现出迥异的地方民俗象征符号。综上所述,鞋饰作为一种无声语言和标志,一种符号和象征,始终贯穿在人的生命旅程之中。人们所经历的几大礼仪,无不与作为人们社会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鞋饰有着或多或少、或明或暗、或直接或间接的关联。美国人类学家怀特一言以蔽之:“全部人类行为由符号的使用所组成,或依赖于符号的使用。”因此,鞋饰文化中包含的符号学、象征学及其在时空转换中的意义等内容,十分值得我们去破译与解读。 相关链接鞋饰与民俗 内容丰富的民俗往往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在精神和物质文化方面都有昕体现衣、裙、冠、履等人类服饰既是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处理与自然关系时形成的物质文化成果,亦是人们的生活习俗、审美情趣以及心态、宗教观念等文化事项的积淀。每个民族的生存环境、生产方式、风俗习惯、宗教礼仪等,无不映射到他们的服饰上。在文化人类学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