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传媒)B日本媒体素养现状(修改)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7208114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0.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告传媒)B日本媒体素养现状(修改)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广告传媒)B日本媒体素养现状(修改)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广告传媒)B日本媒体素养现状(修改)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广告传媒)B日本媒体素养现状(修改)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广告传媒)B日本媒体素养现状(修改)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告传媒)B日本媒体素养现状(修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告传媒)B日本媒体素养现状(修改)(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 2007年12月79日 日本媒介素养教育现状作者:宋晓阳毕业于日本关西大学大众传播学专业 硕士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 讲师邮箱:日本媒介素养教育现状摘要:20世纪90年代,西方的媒介素养理论开始传入日本,经过十几年的宣传、导入期的发展,目前,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已进入到与日本信息化社会有机融合的本土化特色研究阶段,并致力于将“媒介素养”推至公共教育领域。如今,科技素养、多媒体素养、情报素养等各种关联“媒介素养”研究的派生词散漫于学术界,“媒介素养”已完全植根于日本社会。这得益于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不断吸收西方文明的文化传统。本文力图从三个方面概括日本媒介素养教育的发

2、展进程:(1)来自加拿大的启示;(2)媒介素养教育研究;(3)日本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关键词:媒介素养教育、批判的思考、媒介素养论、学习支援型Abstract:The western media literacy theory was first introduced to Japan in the 1990s. After more than ten years publicity and introduction, the theory has now become a localized research which syncretizes Japans information-base

3、d society. It is also dedicated to bringing media literacy to public education. Nowadays, derivatives related to media literacy like technology literacy, multimedia literacy and intelligence literacy are commonly seen in academic circles. Media literacy has completely established in Japan. All these

4、 profited from Japans cultural tradition of continuously absorbing western civilization after Meijirshin. This paper tries to summarize the development trace of Japans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from three aspects: (1) revelation from Canada; (2) research on the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3)current si

5、tuation of Japans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Key words: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critical thinking; theory of media literacy; supported learning进入信息化社会的日本,市民生活被各式各样广告包围、淹没。除了来自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大众媒介的广告外,繁华商业区的霓虹灯广告与电子招牌、电车里频繁更换的文件夹页式广告和宣传招贴以及电车站出入口处由人派发的各类纸面广告等等,让人应接不暇。可以说,各种媒介已让日本民众着实处在“媒体引导现实生活”之中,人们

6、已习惯于通过各种媒介获得多样信息,以便安排自己的生活,否则将无所适从。在由媒介制造、掌控的“媒介世界”里,市民通过新闻、广告、电视剧、综艺娱乐的文本(text)言语中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暗示,来定义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行为方式、女性形象及男性形象等等,人们将这些从媒介产品中解读出来,带有意识形态及价值观判断的“标准”,运用在塑造人类社会生活模式中,即便这种“标准”无法用某种基准来衡量桥元良明 情报行动与社会心理 北树出版社 1999年4月20日 第107页。这就是媒介对人们生活产生的渗透影响。NHK日本放送文化研究所自1960年以来,每5年举行一次日本国民生活时间调查。2000年的调查结果显示,

7、日本国民平时收看电视的时间平均是3小时25分,周六是3小时38分,周日是4小时13分 www.nhk.or.jp/nagano/wink/tokusyu/wink107.htmi;同时,随着市民收看电视节目时间的增加,导致收听广播、阅读报纸的指数继续呈现减少的趋势,这说明人们的生活方式、意识形态也将随着接触某类媒体时间的长短而随之悄悄地发生转变。这就是媒介内容和接触媒介方式对人们生活时间产生的影响。随着媒体企业全球化进程的发展,“收视率”、“收听率”“读者占有率”、“广告到达率”已经完全左右着媒体发展,甚至电视娱乐节目也开始朝向“信息情报型”发展,制作“可使用的娱乐节目”成为当今日本电视娱乐节

8、目制作人努力的方向。因而,媒体向公众提供的素材、话题、文本中的价值观必然以“能够引起大多数人的反应”为基准,而这种基准是被媒介“同一化、划一化”的,是无法体现社会多样性的。这种同质化的倾向是身处媒介环境中的人们无法排斥的影响。正是在深受上述种种“媒介影响下”,日本民众的行为意识伴随着媒介技术、媒介环境、媒介内容、接触媒介方式的变化而悄然发生着改变。一、来自加拿大的启示由于来自拥有世界最强势媒体美国的影响,促成了“Media Literacy(媒介素养)”公共教育在加拿大的出现、普及。加拿大是将媒介素养首先引入学校进行公共教育的国家,其背景是由于美国电视文化的跨境影响。美国与加拿大有着近千公里的

9、国境线,加拿大90的居民生活在国境线以北300公里范围内。由于处在英语圈地域,美国的杂志、书籍、有线电视、联播网电视在加拿大境内可以轻松入手。据加拿大统计局调查显示,加拿大的受众收看的电视节目40是加拿大制作,而60是由美国制作。随着美国电视节目的跨国境传播,导致大量的血腥、暴力场面、性画面充斥着加拿大的电视荧屏,造成美国文化不断地侵蚀加拿大本土文化。普通的加拿大受众甚至难以分辩电视节目中播出的内容,哪些是加拿大的,哪些又是美国的。特别是一些历史知识问题,在学生中竟然出现了“混淆是非”的事例。例如,美国与加拿大有关黑人奴隶制的历史是完全不同的,但是学生却普遍认为两国是一样的菅谷明子媒介素养来自

10、世界的现场岩波新书2000年8月18日第88页。于是,1978年在加拿大的安大略州开始了以抵制美国电视文化为初衷的媒介教育课程,首先以教师为授课对象,并成立了民间组织AML(Association for Media Literacy)。1987年媒介素养教育成为初、高中的正式课程。具体要求是:(1)初中、高中的语文课中,用于“媒介学习”的课时不得少于总课时的三分之一;(2)初中一、二年级,用于“媒介学习”相关内容的教学时间占总授课时的10;(3)高中的语文课,“媒介学习”要设置为必选科目学习铃木绿 为了学习媒介素养的人世界思想社 1997年 6月20日 第12页。1989年,以AML成员为中

11、心,在安大略州教育部的运筹下,媒介素养课程指南一书正式编撰完成桥元良明 情报行动与社会心理 北树出版社1999年4月20日 第122页。之后,其他的州也相继建立了相同的组织,1992年CAMEO (Canadian Association of Media Education Organizations)成立,它是一个由市民组织为主导的全国网络系统,至此,媒介素养教育开始遍及加拿大全境。事实上,在加拿大学校教育中,一开始并没有开设以“媒介素养教育”命名的专门课程,而是将该内容纳入名为“Language”(语文)的课程中,教师以参考指南为教材进行授课;不过,在具体的教学中,对于电视节目的关注程度

12、历来是最高的,为此,加拿大的AML也制作了许多电视节目。承担此项任务的是隶属于媒体教育部的名为CHUM节目制作公司,其制作出的节目是专门用于教学的 日本与加拿大的媒介素养教育现状比较来自:www.ihosei.ac.jp。加拿大的“媒介素养”公共教育从诞生之时,就寄生在“Language”(语文)课程中。1995年安大略州教育部提出了改革方案,鲜明地指出随着社会情报化的高度发展,在公共教育中有关“媒介素养”教育需要增加特别的科目。现在,从小学到高中都设置了媒介素养课程。极其注重公共教育的日本,面对媒介环境的变化对人们行为的影响,同样希望在普通的学校课程中,设置类似于加拿大的“媒介素养”教育的内

13、容。但是,迄今为止,实现这一愿望尚有距离。二、日本媒介素养研究的现状20世纪90年代初,“Media Literacy媒介素养”理论引入日本。日本在世界科技领域一直担当排头兵的角色,与积极采用日新月异的媒体新技术比较而言,早已跨入信息社会的日本,在“媒介素养”研究上,却远远地落在其他媒体发达国家的后边。在1999年6月召开的青少年与放送专家会议上,与会者就“媒介素养”表示了积极态度,但却没有制定出类似于加拿大那样的有着明确的指导理念和具体的实施细则、方案的发展计划 日本与加拿大的媒介素养教育现状比较来自:www.ihosei.ac.jp。与加拿大将“媒介素养”教育贯彻到中小学生义务教育中不同的

14、是,日本目前有关“媒介素养”的教育,还仅仅停留在大学、研究所等以专家研究为中心的“试验”阶段。与不断吸收、借鉴国外先进“媒介素养”理论,并将本土化与运用研究作为课题的大学教授、专家们相比,处于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们的“媒介素养”意识还相当薄弱。在日本从事媒介素养研究的诸多学者中,以下两位的著作堪称经典。一位是1963年出生在北海道的菅谷明子,她曾经在加拿大留学,1996年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现为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情报学“媒体表现、学习与素养”项目成员,其著作媒介素养来自世界的现场一书,系统地介绍了英国、加拿大、美国等媒体发达国家“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成为目前日本有关“媒介素养”研究必读

15、书目。另一位是立命馆大学教授铃木绿,其有关媒介素养教育著作颇丰,1997年6月由其主编的为了学习媒介素养的人,2000年8月的媒介素养入门篇,2001年10月媒介素养的现在与未来以及2003年4月媒介素养性别篇等等。铃木教授的著作内容反映了日本学者有关“媒介素养”课题的研究进程与趋势。目前,在日本学术界公认的“媒介素养”定义,是由立命馆大学教授铃木绿在1997年6月出版的为了学习媒介素养的人给出的,他指出:“所谓媒介素养,是指市民以社会性的文脉批判性的意识分析、评价、接近媒介,凭借多样化的形态创造出传播的力量。”铃木绿 为了学习媒介素养的人 世界思想社 1997年 6月20日 第8页桥元良明根据铃木绿所给出的“媒介素养”定义,在其著作情报行动与社会心理中,就“媒介素养”的概念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指出,在获得“媒介素养”能力的过程中,不可欠缺的四个要素是:(1)批判的思考;(2)对媒介社会性文脉的洞察;(3)由对话获得的多元化视点;(4)表现主体的确立和接近媒介。也就是说,参加“媒介素养”教育的人,在对媒体文本所包涵的具体问题进行思考、内省以及与他人进行对话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关心媒介本身问题,还应关注由此产生的社会性问题。只有通过这一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