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城区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上传人:路** 文档编号:127200469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文明城区建设情况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生态文明城区建设情况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生态文明城区建设情况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生态文明城区建设情况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生态文明城区建设情况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文明城区建设情况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文明城区建设情况调查报告(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态文明城区建设情况调查报告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xx市第x次党代会也提出了建设国家生态市的重大任务,明确我区必须在xx年前全面建成国家级生态区。但如何建设生态城区、又建设什么样的生态城区?在此,我们结合xx区发展实际,对这些课题进行一些思考和研究。一、什么样的城区是生态城区生态城区是指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高效、环境优美、社会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文明和谐统一的人类住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环境良好并不断趋向更高水平的平衡,环境污染基本消除,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环境保护法律、法

2、规、制度得到有效地贯彻执行;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社会经济加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文化有长足发展;城市、乡村环境整洁优美,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通过生态城区建设,我们要使xx区的水更清,全区COD排放强度4.4(千克/万元),城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基本达到100%,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天更蓝,全区二氧化硫排放强度5.0(千克/万元),城市空气质量好于或等于2级标准的天数达330天以上;地更绿,建成一批城市公共绿地和绿色通道,实施城市出入口绿化建设工程,全区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1平方米;家更美,各镇建设成国家环境优美镇,建成一批生态村和绿色社区,全区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3、率达100%;夜更静,城区噪声达标区覆盖率保持100%;生态更安全,全区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建成一批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中心,形成相应的环境监测、环境管理及污染事故应急处置能力,从而使广大人民群众在xx区的生活更安全、更适宜。二、xx区建设生态城区的基本条件自xx高新区建区,特别是xx年xx区成立以来,全区以打造“最适宜安居和发展的现代化新城”为目标,着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形象,xx区已具备了建设生态城区的良好基础。(一)市政基础设施完善。在区域交通方面,累计投入资金x亿元,拓建、新建道路x多条计x公里、建成大桥x座,道路面积达x万平方米,基本形成新老相接、内外

4、相连、环形加放射的城市路网体系。在对外交通方面,区内等级公路、高速公路纵横交错,水、陆、空立体交通要素日臻完备,区域性交通枢纽地位日益凸现。在基础设施方面,建成区面积扩大到50平方公里,道路、供水、供电、供热、污水处理、通信等基础配套设施日臻完善,社会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在园区建设方面,形成了出口加工区、xx工业园、环保科技园、机电工业园、电子科技产业园、光伏产业园等一批功能互补、布局合理的特色产业园区,为区域产业集聚提供了良好平台。(二)城区绿化景观优美。生态绿化建设取得突破,共投入绿化资金约x万元,种植各类乔木x万余株,各类色叶灌木x万余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x万平方米,其中道路绿化增加x万平

5、方米,公共绿地增加x万平方米,居民小区绿地增加x万平方米,工厂企业绿地增加x万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城区面貌,获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园林景观建设取得突破,新增中华恐龙园、xx中心公园、碧春缘、市民广场等数十个风光带和绿色景区,绿地总面积达58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3.2,人均公共绿地8平方米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均高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三)城市管理日益规范。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建立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管体制,不断规范行政许可制度,逐步健全城市管理机制,城市长效管理工作成效显著。在市容市貌整治上,加强了对全区户外广告、标志标牌、建筑楼宇灯光设施的管理,

6、规范了对商业橱窗、条幅、气球等户外广告的设置和人行道路的占用,认真组织“门前三包”责任制的检查、考核工作,积极开展市容专项整治工作,全区市容市貌得到明显改观。在区域环境整治上,实施了藻江河、沿江区域水环境整治和三井河、柴支浜“清水工程”,解决了一批事关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的焦点、难点问题,改善了城市环境,提升了城市功能和价值。在区域发展理念上,以城市增值盘活城市资产,从而高效集聚城市财富,并以丰富的经济实力反哺环境综合整治,实现经济与环境的良性循环。我区在生态城区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为下阶段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认识到,我区的生态城区建设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主要反映在以下几

7、个方面:一是化工区环保压力大,部分企业环保基础设施滞后,超标排污屡禁不止,区内大气污染、水污染日益严重,安全隐患依然存在;二是产业规划有待完善,建区以来我区多次进行区划调整,区域面积逐步扩大,产业规划反复调整,导致部分早期工业企业与居住区交错混杂、相互干扰;三是产业层次仍然较低,虽然近年来通过招商选资我区产业层次有所提高,但过去乡镇招商所产生的历史遗留问题尚未彻底解决,部分企业还存在规模小、档次低、污染重等问题;四是水体整治尚有差距,尽管近年来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区内相关河道水体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水环境整治离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三、生态城区建设的基本思路生态城区建设是一个

8、渐进的、长期的过程,需要通过循环经济培育、生态资源调控、环境污染治理、自然环境保育、城市景观建设、人居环境整合、生态文化发扬、自然环境管理等过程来实现。我区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生态理念统领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局,以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建设优美宜居的人居环境为出发点,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发展布局,积极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力争到2008年,基本达到国家生态区的相关指标要求,到xx年,全面达到生态市建设的各项考核指标,把xx区建设成为经济高效、环境优美、社会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文明和谐统一的生态型新城区。主要体现以下基本思路:(一)规划先行。高起点、高标准的规划是生态城区建设的前提条件,直接关

9、系到生态城区建设的成败。我们必须认真做好生态城区建设的规划编制工作,为全面启动生态城区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以人为本。生态城区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这决定了我们建设生态城区必须以人为本,最大程度上考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切实提高人民大众对生态城区建设的认可度。(三)和谐统一。建设生态城区既不能为单纯保护环境而放弃发展,也不能为发展而牺牲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必须和谐统一,既要创建一流的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也要确保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四)乘势借力。以京沪高铁站场、常泰通道、西绕城高速等重点工程建设为契机,积极争取有利资源,完善相关生态配套工程,全力推进

10、生态城区建设进程。(五)营造特色。生态城区建设标准统一、考核刚性大,不少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忽略了对自身特色的挖掘,导致了城市形态千篇一律。我区必须充分利用自身有利条件,因地制宜,大力彰显城市个性,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四、生态城区建设的具体措施(一)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构建循环高效的生态产业体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清洁型生产,打造符合新型工业化要求的生态工业体系。一是力促产业结构战略转型。继续对传统产业项目实施技术改造,分期淘汰178项制造业落后设备、落后工艺、落后产品的应用和生产,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开放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经营市场,鼓励企业投资高新技术、污染防治及生态修复项目。严格执行建

11、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禁止审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境政策的工业项目。全面执行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和重点行业地方排放标准,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安全生产和环保要求的企业坚决予以关停。二是加快产业布局优化调整。围绕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科学谋划全区产业布局,大力推进产业带建设,全力拓展“一城三带三区”的发展布局。积极配合xx市做好中心城区污染型工业企业搬迁工程,力争在xx年前完成老城区搬迁企业的安置工作。积极引导化工企业进入化工园区,尽快完成滨江化工区产业布局调整。三是加强园区循环经济建设。大力发展园区内企业间产业链建设和循环经济建设,按照市场原则推动企业配套、联合,努力形成全区的生态产品链和

12、产业链。针对区内电子信息、工程机械、精细化工等产业密集的特点,加大对资源再利用项目的引进力度,着力提高废弃物回收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水平。积极推行企业内部循环经济建设,引导企业从产品设计、原料选用、工艺控制、厂房建设等不同层面开展清洁生产、废水回用和节能降耗等循环经济试点。(二)加强污染防治,着力构建完善的环境保护体系。以防污治污为重点,不断加大生态环境整治力度,全面提升区域环境保护能力。一是深入开展环境整治。进一步加大对污染源的监管、打击力度,严禁企业偷排或超标排放污染物,坚决取缔废塑料回收加工等污染严重的非法作坊。继续完善工业园区环境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污水收集管网建设,确保园区污水全部实现集中

13、式处理。加快推进xx区江边、西源污水处理厂改造工程,积极改进现有污水处理工艺,着力提升化工污水处理能力。二是提升环境监管水平。加强环境监管队伍建设,深化环保体制改革,从装备配置、技术标准、应急信息平台、综合指挥协调系统等方面入手,提升环境监管能力。进一步加强执法人员的法制意识和生态意识,不断提高执法监督水平,坚决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完善有奖举报等激励机制,建立公众听证制度,推动公众广泛参与生态环境的监督和保护。三是完善环保发展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把环保投入列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逐年加大对环保的投入,确保财政对环保支出的增幅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完善环境资源有偿使

14、用机制,逐步推行排污总量有偿分配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排污交易权制度和污水处理按质收费制度,用经济杠杆促进环保发展。(三)加强生态规划,着力构建可靠的生态安全体系。以区域生态网架为基础,加强生态安全监管力度,不断提升环境安全应急水平,确保全区生态环境安全稳定。一是完善生态空间总体规划。继续强化“一心一轴三带三脉”、“多园多点”绿色生态系统框架,不断优化生态格局,突显区域特色。“一心”指规划面积约700公顷的中心森林公园;“一轴”指以常泰通道林带和德胜河林带为主形成“绿轴”;“三带”指以长江沿江绿廊、镇南铁路林带至122省道绿廊、京沪高速铁路至沪宁高速公路绿廊形成三条东西向“绿带”;“三脉”指沿

15、新孟河至239省道,小龙江至龙江路,新藻江河至通江大道形成三条南北向“绿廊”;“多园”指每个分区至少1个区域性公园、1个社区公园,每个片区一个集镇1个社区公园;“多点”是结合城市景观轴线、入口形象,新增常泰通道的孟河互通、S122互通、吕墅互通,龙江路渡口等10个景观节点。二是加强生态安全监管力度。加强对化工、医疗等危险废物的监管力度,建设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中心,确保危险废物的安全处置。定期对辖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范围的建设项目、排污口等进行排查,逐步建立区域防污预警机制。全面实施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加强对重要水源涵养区的监管保护。三是建立环境安全应急系统。建立全区环境风险源的信息

16、管理系统,制定环境安全应急预案,构建区、重点工业园、重点企业三级环境风险防范管理与安全应急处置网络体系。建设环境事故应急指挥系统,配套建设高效的硬件与软件系统,着力提高安全应急指挥水平。建立放射源远程监控系统,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和装备,形成放射性污染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四)改善水体环境,着力构建独具特色的城区环境体系。充分利用我区现有水域资源,不断加大水环境建设,全力打造“水清、水活、水净、水美”的特色化生态新城。一是大力改善水体质量。加大对污染源的打击力度,严格禁止工业废水、生活垃圾等污染物排入河道,防止河道再受污染;加大水环境治理投入,及时疏浚拓宽相关河道,强化河道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确保河道水流畅通;加快推进被污染河道的净化工程,通过引水稀释、分段净化等方式,逐步提高水体质量,改善水体环境。二是合理规划布局。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布局模式,把分散水路连成综合水系,充分发挥水系的平台作用。“点”就是要有亮点,沿水路设置各种主题、文化活动场所,促进水元素与城市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