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绩效分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7197126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绩效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绩效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绩效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绩效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绩效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绩效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绩效分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绩效分析摘要:本文考虑到中国的整体经济环境,从实际情况出发,首先,分析了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以及目前所达到的规模,发现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从1979年改革开放发展起步到现在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绩效水平仍然偏低。文章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结构、制度等方面研究了致使我国FDI绩效不佳的原因,并依此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使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家“走出去”政策的号召下,更好的发挥比较优势,提高绩效水平。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 绩效 动因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着巨大挑战。虽然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一直保持着上升的趋势,每

2、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2009年即使受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也再创历史最高值,但是对外直接投资的绩效并不理想。如何保持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较快增长,如何更好的利用国外的资源、技术、资金、市场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已成为眼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绩效的分析研究也就成为研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所面临的核心问题。一、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外直接投资流量逐年增长。且随着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高,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新兴的备受瞩目的对外直接投资来源地。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推进以及“走出去”政策的倡导实施,中国在

3、经济全球化和更深层次、更大范围的国际分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2002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得到快速发展,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从25亿美元上升到685.8亿美元,从世界第26位上升到了13位,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虽然,相对于2011年全球1.7万亿美元的对外直接投资额而言,中国当年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看似并不大,但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五大对外直接投资国,也是对外直接投资额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根据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公报显示,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流量)实现了自数据发布以来连续十年的增长,达到746.5亿美元,同比增长8.5%,再创年度投资流量的历史新高。其中非金融类投资

4、达到685.8亿美元,同比增长14%。2002 - 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速度为44.6%。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截止2012年11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30个国家和地区的3596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625.3亿美元,同比增长25%。1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不稳定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初期发展速度较为缓慢。2006年,中国政府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积极推动对外投资便利化进程,不断完善促进和服务体系,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使中国的对外投资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同比增长43.8%。从此,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进入了较

5、快发展的阶段。2012年12月31日,商务部发布2012年商务工作年终述评之十:对外投资合作取得跨越式发展的报告,报告指出:即使在受到国际金融危机最重影响的形势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仍然逆势上扬并稳步增长,为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且在“走出去”战略的影响和推动下,对外投资合作更是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不仅速度快、大项目多,而且领域广泛,方式多样。2投资模式不断创新十多年来,中国对外投资模式很大程度上受到我国和东道国制度环境的影响,制度环境通过影响企业的生产力水平和组织成本,从而影响到企业对于投资模式的选择。中国企业根据资产、制度、产业等因素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投资模式。比如:对于在资

6、产专用性程度较高且与国内经济密切联系的产业,或者在制度质量相对较低的国家,中国企业大多选择绿地投资;而在规模较大的能源和资源类产业,或者制度质量相对较高的国家,中国企业更多的选择跨国并购。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企业主要通过绿地投资在国外设立了一些分支机构,以支持国有制造业出口,稳定国内稀缺自然资源供应,吸收和传播国外市场信息、管理理念、经验和技术知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后,在金融市场相对完善的发达国家,中国企业也开始尝试利用跨国并购和合资等形式进行国际直接投资。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中国政府与许多发展中国家合作开办了海外工业园区,鼓励中国企业通过绿地投资到海外建立组装厂,以支持中国企业的出

7、口活动。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中国企业大多依靠低成本优势,而不是品牌或者是先进技术的优势,所以在国际市场投资方面面临很多问题。为了获得那些难以跨国转移的、可以加速企业革新的资源和能力,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国企业采取了一系列激进的跨国投资,在发达经济体通过绿地投资设立海外研发中心或科研子公司,通过当地市场直接获取信息、人力资本、专有技术和生产设施,将开发出来的技术或产品交由中国母公司企业生产,然后再将产品销往全球。3对外直接投资行业分布广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行业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服务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产业。2011年,流向交通运输业、金融业、商务服务业投资下降幅度较大。2012年,商业服务业

8、投资同期增长了183%,投向文化和体育的增长了150%,投向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增长45%,还有其他领域也有很多投资,行业分布比较广,呈现出多领域投资,各个行业的投资都有所增长的投资格局。4.投资区域日趋多元化“走出去”战略的积极实施,使得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从投资的国别地区来看,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据2012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中对中国香港、东盟、美国、俄罗斯投资有比较大的增长,其中对香港投资增长了58.9%,对东盟投资增长34.3%,对美国投资增长28.2%,对俄罗斯投资增长20.3%。这些主要地区增长很快。实际上其他一些国别地区也有增长很快的,比如对拉丁美洲增长89%,对

9、北美洲增长65.5%,对亚洲增长53%,对非洲也增长了将近20%。2013年1月,我国内地对中国香港、东盟、欧盟、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日本等七个主要经济体的投资达到36.3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73. 9%。其中对东盟、澳大利亚、欧盟、美国的投资成倍增长;对中国香港、俄罗斯的投资分别下降33. 2%和49.9%。5.投资主体不断扩展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鼓励,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对外投资俨然已经在国内投资市场上涌起热潮。投资主体也不断扩展,对外直接投资主体由国有企业主导向投资主体多元化方向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新生力量。有国外

10、研究学者称,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意愿仍强。在毕马威世界级的梦想: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现状和反思的报告中显示,在接受毕马威调查的企业中,仅有4%的大型企业表示他们没有继续对外投资的计划,而超过84%的企业表示则会进行更多的对外投资活动。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对外投资的重要力量。像华为、联想、吉利等有条件,有实力的民营企业集团已经成为我国对外投资的先锋。二、中国对外投资的动因“走出去”是国家鼓励企业对外投资的政策,自十六大提出实施以来,国家大力支持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目前,对外直接投资扔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向。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在技术和生产上具有一定的垄断优势,投资目的主要是

11、为了获取即期利益。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更多的是要获取技术、学习经验等,以谋求企业更持久的发展。1.企业外部竞争压力的驱动改革开放,开放了中国市场,世界各国有实力的企业纷纷在中国投资,设立企业。这些跨国公司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和资金,但在给中国经济带来活力、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给中国企业造成了巨大压力。跨国公司的进入,挤占了中国市场,给中国本土企业以强烈冲击。国际企业在国内开展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国际竞争,这一切都改变了中国的经济图景,企业的竞争环境、竞争条件、竞争规则都发生了变化。企业为了适应大的经济环境,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谋求长远发展,必须选择适于激烈竞争环

12、境的生存方式,只有在发展中不断改变自己的发展模式,使其满足发展需求,才足以与国内跨国公司竞争。中国企业必须面对全球竞争,提高竞争力,按照全球规则参与竞争。实施对外投资战略,有利于发挥中国经济的比较优势,深入参与国际分工,并通过国际分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有利于在全球范围内合理配置资源,从而节约社会劳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技术效率。2.开发新的海外市场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是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一项有关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投资动机的调查结果显示,94%的企业认为开辟国外市场重要,大多数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都是以开拓市场,从而方便获取国外生产和市场的第一手信息为主要目的。3.学习国外

13、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等近年来由学习型动机引起的对外直接投资比重不断提高。通过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以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逐步改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被动地位,提高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持续走创新研发道路,一改从前模仿加工制造的局面,进而在学习中掌握属于本企业的核心技术。如联想集团对IBM的PC业务的收购、海尔等重多企业在国外建立研发机构都充分体现了企业的学习型对外直接投资动机。4.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资源、能源领域的对外直接投资,首先,缓解了国内自然资源的短缺;其次,有效的促进了相关农用、挖掘或采矿等机械设备的出口,这将对我国的出口产生直接的促进作用;再者,在国外开采了资源产品后可以返

14、销回国,在国内加工制成成品后可以再出口到国外。总之,对自然资源领域的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的出口都产生了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三、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绩效不佳的原因中国自1979年开始对外直接投资以来,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对外直接投资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然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经营绩效却不容乐观。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提供的一项调查中显示,中资企业境外投资不赚钱甚至赔钱的,约占67%。沿海地区有过半数的企业海外投资是不成功的,而真正成功的企业也仅占到10%左右。这些亏损企业,不但没有在对外投资中获得直接收益,反而要从国内汇出外汇以弥补企业的境外损失,消耗了大量的外汇资金。有专家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

15、的关系作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增长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因果关系并不明显。2000年我国政府提出了“走出去”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新举措。在对外开放的新时期,对外直接投资将成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主要方式。当前,研究影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绩效水平低的症结所在已刻不容缓,切实提高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绩效,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对外开放战略的有效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就目前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状况而言,绩效不佳主要有以下这几方面的原因:1.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较小2.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经验欠缺3.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高4.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融资渠道不畅通5.政府政策失当四、改善投资绩效的策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