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中考冲刺阶段散文阅读策略(精品)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7193550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5.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略管理)中考冲刺阶段散文阅读策略(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战略管理)中考冲刺阶段散文阅读策略(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战略管理)中考冲刺阶段散文阅读策略(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战略管理)中考冲刺阶段散文阅读策略(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战略管理)中考冲刺阶段散文阅读策略(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战略管理)中考冲刺阶段散文阅读策略(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略管理)中考冲刺阶段散文阅读策略(精品)(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中考冲刺阶段散文阅读策略杭州市中考考试卷中,现代阅读部分总分值是30分,其中记叙文(注:初中阅读教学一般都称之为“记叙文”)阅读就占16分。其实质是该考查题材大多是有着与生活息息相关、丰富文化内涵和深厚历史积淀的生活感悟类的散文,选文风格多语言清新优美、情感真挚淳朴、表达真实自然、意境高妙深远等。就近几年看,杭州市中考语文试题中的现代阅读部分,往往闪现出感性与理性相融合的光芒,充满生活气息并略带有哲学色彩,因而相对刚起步涉猎散文阅读考察的初三学生来说有较大的理解、感悟和把握的难度,往往会使该部分失分较多,尽管教师投入了不少的时间进行专项训练,但效果依然不大,更有部分学生是不知所措、望“

2、文”兴叹。在最后的冲刺阶段里里,如何提高散文阅读的得分率,本人就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体会,提供一些策略和方法,或许对大家有所帮助。一、引领学生有意识地丰富并活化应考知识储备1初步熟悉散文阅读的表达技巧先理清散文阅读的“点”、“面”。散文阅读教学常见的“面”如:三种叙述人称的作用,描写的类别及其作用,常用表现手法如衬托、渲染、白描、抑扬、联想想象、托物言志等及其作用,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八大修辞及其作用等等;洞悉了基本表达技巧的基本作用即“面”后,对号入座,结合具体的文本即“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回答自然事半功倍。再讲散文阅读题应走的“三步”策略:第一步,“纵观全文,把握主旨”:一是理清文

3、章的思路。散文的段、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所以要学会为标段、归段意、中心;二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尤以文章的开头、结尾、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第二步,认真审题,定向扫描。散文阅读教学关键在于准确审题,抓住了审题关键,就找到了答题的诀窍。而审题即是仔细分析题干,把握题目要求,即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题干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话,一是命题者的话。同时牢记:题干提示了答题范围,规定了答题角度,提供了答题思

4、路,隐含了答题信息,体现了答题规律。 第三步,筛选组合,定向表述。鉴于散文阅读教学多为主观题的事实,其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若站在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即能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整合时一定要确保文通句顺。 2有意识记忆并初步运用散文鉴赏术语散文阅读教学中具体常用术语为:一是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二是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等;三是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反复、夸张、排比、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等;四是语言特点,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

5、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等特点;有何作用,主要包括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结构方面(如过渡、呼应等),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思想内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如善恶、好恶、褒贬等。 3. 初步了解部分重要作家散文风格散文大家多自成一派,风格卓然,如鲁迅的冷峻辛辣、幽默犀利,巴金的真挚朴实、富于激情,冰心的清婉明丽、柔和细腻,李乐薇的诗情画意、超凡脱俗,毕淑敏的情感真实、富含哲理,还有史铁生的沧桑内敛,余秋雨的通俗自然,秦牧的言近旨远,林清玄的恬淡浪漫,贾平凹的清新隽永等等。二、引导学生类化散文阅读的常

6、见题型及答题模式纵观近几年中考散文阅读题型,大致可以归为几类:语言表达、修辞作用、表现手法、谋篇布局、人物形象等。学生可从中寻求一定的规律,类化常见的题型及答题模式,以期以“不变”应“万变”。现就中考散文阅读中较常见的题型及其答题模式举例分析:例1,提问方式:某重点词或句子主要指文中的什么?或这样表达方式的好处是怎样的?答题方法或模式:运用“瞻前顾后”的方式寻找解答;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如2008年散文阅读不能忘却的纪念考察这样的题形:“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内容”:我面前的这头鹿同样处于生命的危险之中。疯狂的风暴再次在我心中涌起,我又抓起两块石头扑了

7、过去。该题形是运用“瞻前顾后式”理解意思,寻找解答。再如2007年青青庭院的问题“为什么作者觉得庭院中的绿又是摇曳多姿,空灵深邃的?请根据全文作简要回答”。学生有了类似散文考试时“认真审题,定向扫描”来抓题干的表达技巧的经验后,他们就能概括出“油亮深浓,错落有致,生机盎然;浸润心田,令人陶醉,难以忘怀”的答案,该模式来考察学生整体概括和把握文章的能力。例2,提问方式:文中第一段(或中间某段,或末段)中某句话有什么作用?答题方法或模式:话本身的意思在内容上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如2007年青青庭院第3题“文章写庭院的绿,可是第3段却详写了儿时捉蜜蜂的趣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就完全可使用这种作答方式

8、。学生自然能抓住关键词“乐园”和“怀念”,进而得出“写出了故乡的庭院是我儿时的乐园,表达了对青青庭院的深深怀念,同时间接地写出了绿的盎然生机。”例3,提问方式: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题模式:由什么到什么,突出(表现)了怎样的品质(精神);使用的方法表现内容表达效果(或作用)。如2008年不能忘却的纪念这样说,“我”对鹿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显然,该题运用的是模式,进而得出结论“情感变化:由残忍到恐惧,再到敬畏;突出了在危难中要有冷静、勇敢的品质和追求美、崇尚美的生活态度。” 又如2009年向一棵树鞠躬这样来考察的,“文章写榆树,却为什么要花较多笔墨去写“老人

9、”?请简要分析。”显然,该题运用模式很快就能答出完整的答案:“将老人远去的形象比喻成行走着的“永恒的雕塑”,赞美了那种不畏艰辛、乐观生活的精神品质。”三、指导学生灵活运用操作性强的答题技巧1审清题干明确信息初三学生往往审题意识薄弱,对题干要求要么理解不准确,要么把握不全面,不会分步作答。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自觉对题干细察深思,发现其隐含要求和角度暗示,从而做到“问什么”就“答什么”,减少无谓的失分。2速读确定关键词句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和体会:第一感觉是对的,凭第一感觉确定关键词句(语言标志)。如明显反复的关键词句以及关联词语、表顺序的词语、概括性词语、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叙事性散文中的议论抒情

10、句、疑难哲理句等,这些内容往往是文章主旨的载体,在文后的题目中必定会有所映射。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速读文章时放亮眼睛准确捕捉有效信息,也就是我们可以称之为“作者心灵的起伏痕迹”的东西,并字斟句酌细细研磨,答题时必定能有的放矢、节省时间。3忠于原文整合信息让学生获取散文信息还要让他们掌握答题的一个原则是一定要忠实于原文,尽量用文中的原话作答。国家教委考试中心张建华先生说:“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文学作品阅读当然也是这样。原文中答案存在的方式不一,有的可以直接作为问题的答案;有的内容要点分散于文章中,需要我们去筛选、提炼;还有的在原文中有相关的内容,需要我们去分析、归纳,不管是

11、哪一类,只要在原文中找到依据,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就较易组织有效答案。为此,笔者还自创了组织语言的口诀:文中有原句,决不自己造;文中无原句,语言组合好。信息容易找,不要轻易抄;信息不易找,请用整合法。4先拟腹稿规范答题散文阅读题以主观题为主,与作文一样,十分强调语言表达的基本功,先拟腹稿易于有效组织语言,做到文通字顺,避免卷面不洁。从2009年开始,杭州市中考阅卷改用电脑阅卷的方式进行,在扫描仪的作用下,阅卷老师看到的只是答题卡方框内的一块“图形”,这无疑对卷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根据赋分分条作答一道题分配多少分,是给考生如何答题的一个重要暗示。若卷面分值为2分题,若要求考生概括作答,则只要答

12、出概括内容(所用词语必须紧扣原文)即可;若要求用原文来作答,则可在原文中寻找两处恰当的语句(将原句稍作压缩)作答。对于赋分较高的概括性题目,一般4分至少2点,6分至少3点,可设等序号回答,清晰明白,可显示答题的广度和深度,也可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此外,灵活运用操作性强的答题技巧还有这样两点:字数要求不落标点。限制字数答题时要有标点符号所占的字符;若无字数限制,则答题要点宜多不宜少。在“踩点”给分的原则下,要对照关键性字眼和涉及相关内容时不怕多写就怕漏写,若有字数限制,则应谨小慎微、精练作答。控制时间塑紧迫感。一篇文学作品阅读所花一般不能超过12分钟(笔者以为,该题目不能超时15分钟),其中读文

13、章45分钟,做题57分钟。平时散文阅读训练应控制时间,把握速度。 四、散文阅读试题:风 杨绛为什么天地这般复杂地把风约束在中间?【A】硬的东西把它挡住,软的东西把它牵绕住,不管它怎样猛烈地吹,吹过遮天的山峰,挣脱缭绕的树林,扫过辽阔的海洋,终逃不到天地之外去。或者为此,风一辈子不能平静,和人的感情一样。也许最平静的风,还是拂拂微风。果然纹风不动,不是平静,却是酝酿风暴了。蒸闷的暑天,风重重地把天压低了一半,树梢头的小叶子都沉沉垂着,风一丝不动,可是何曾平静呢?【B】风的力量,已经可以预先觉到,好像蹲伏的猛兽,不在睡觉,正要纵身远跳。只有拂拂微风最平静,没有东西去阻挠它:树叶儿由它撩拨,杨柳顺着

14、它弯腰,花儿草儿都随它俯仰,门里窗里任它出进,轻云附着它浮动,水面被它偎着,也柔和地让它搓揉,随着早晚的温凉、四季的寒暖,一阵微风,像那悠远轻淡的情感,使天地浮现出忧喜不同的颜色。有时候一阵风是这般轻快,这般高兴,顽皮似的一路拍打拨弄。有时候淡淡的带些清愁,有时候润润的带些温柔;有时候亢爽,有时候凄凉。谁说天地无情?它只微微的笑,轻轻地叹息,只许抑制着风拂拂吹动。因为一放松,天地便主持不住。假如一股流水,嫌两岸缚束太紧,它只要流、流、流,直流到海,便没了边界,便自由了。风呢,除非把它紧紧收束起来,却没法儿解脱它。放松些,让它吹重些吧;树枝儿便拦住不放,脚下一块石子一棵小草都横着身子伸着臂膀来阻

15、挡。窗嫌小,门嫌狭,都挤不过去。墙把它遮住,房子把它罩着。但是风顾得这些么?沙石不妨带着走,树叶儿可以卷个光,墙可以推倒,房子可以掀翻。再吹重些,树木可以拔掉,山石可以吹塌,可以卷起大浪,把大块土地吞没,可以把房屋城堡一股脑儿扫个干净。听它狂嗥狞笑怒吼哀号一般,愈是阻挡它,愈是发狂一般推撞过去。谁还能管它么?地下的泥沙吹在半天,天上的云压近了地,太阳没了光辉,地上没了颜色,直要把天地捣毁,恢复那不分天地的混沌。不过风究竟不能掀翻一角青天,撞将出去。不管怎样猛烈,毕竟闷在小小一个天地中间。吹吧,只能像海底起伏鼓动着的那股力量,掀起一浪,又被压伏下去。风就是这般压在天底下,吹着吹着,只把地面吹起成一片凌乱,自己照旧是不得自由。末了,像盛怒到极点,不能再怒,化成恹恹的烦闷懊恼;像悲哀到极点,转成绵绵幽恨;狂欢到极点,变为凄凉,失望到极点,成了淡漠。风尽情闹到极点,也乏了。不论是严冷的风,蒸热的风,不论是哀号的风,怒叫的风,到末了,渐渐儿微弱下去,剩几声悠长的叹气,便没了声音,好像风都吹完了。但是风哪里就吹完了呢。只要听平静的时候,夜晚黄昏,往往有几声低吁,像安命老人,无可奈何的叹息,风究竟还不肯驯伏。或者就为此吧,天地把风这般紧紧的约束着。11.第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