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7191941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0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0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0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0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实验中学2020学年下期期中试卷 高二物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小题,共48分。18题为单选,912题为多选。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胃镜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B. 用三棱镜观察太阳光谱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C. 用标准平面检查光学仪器平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光的偏振现象D. 验钞机是利用红外线的特性工作的【答案】A【解析】【详解】胃镜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选项A正确;用三棱镜观察太阳光谱是利用光的折射现象,选项B错误;用标准平面检查光学仪器平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选项C错误;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的特性工作的,选项D错误.2.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电场周

2、围一定存在磁场,在磁场周围一定存在电场B. 稳定的电场一定产生稳定的磁场C. 在均匀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产生均匀变化的磁场D. 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产生同频率周期性变化的磁场【答案】D【解析】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在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存在磁场,在变化的磁场周围一定存在电场,选项A错误;稳定的电场不会磁场,选项B错误;在均匀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产生稳定的磁场,选项C错误;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产生同频率周期性变化的磁场,选项D正确;故选D.3.将质量为1.00 kg的模型火箭点火升空,50 g燃烧的燃气以大小为600 m/s的速度从火箭喷口在很短时间内喷出。在燃气喷出后的瞬间,火箭的动量大小

3、为(喷出过程中重力和空气阻力可忽略)A. 30B. 5.7102C. 6.0102D. 6.3102【答案】A【解析】开始总动量为零,规定气体喷出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0=m1v1+p,解得火箭的动量,负号表示方向,故A正确,BCD错误;【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动量守恒定律的条件,以及知道在运用动量守恒定律时,速度必须相对于地面为参考系。4.将秒摆(周期为2s单摆)的周期变为4s,下面哪些措施是正确的A. 只将摆球质量变为原来的4倍B. 只将振幅变为原来的2倍C. 只将摆长变为原来的4倍D. 只将摆长变为原来的16倍【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可知,单摆的周期与摆球的质量无关,

4、与振幅无关,选项AB错误;将秒摆(周期为2s的单摆)的周期变为4s,则只将摆长变为原来的4倍,选项C正确,D错误.5.如图所示,一束由红光和紫光组成的复色光沿PO方向垂直于AB边射人玻璃三棱镜后,在界面AC上的O处分成两東光线沿和方向射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为紫光, 为红光B. 红光, 为红紫复色光C. 为紫光, 为红紫复色光D. 为红光, 为紫光【答案】B【解析】因为红光的折射率小于紫光的折射率大小,根据sinC=1/n知,紫光的临界角小,两束光在AC面上的入射角相等,知紫光发生全反射,所以OM为红光,ON为红紫色复合光。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6.在静水中一条长L的小船,

5、质量为M,船上一个质量为m的人,当他从船头走到船尾,若不计水对船的阻力,则船移动的位移大小为A. B. C. D. 【答案】C【解析】船和人组成系统,在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人在船上行进,船向右退,0=mvMV,则有mv=MV。人从船头走到船尾,设船后退的距离为x,则人相对于地面的距离为lx。则,解得,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动量守恒定律的条件,以及知道在运用动量守恒定律时,速度必须相对于地面为参考系。7.如图所示,是光电效应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与入射光频率的关系图象从图中可知A. EK与成正比B. 入射光频率必须大于或等于极限频率vc时,才能产生光电效应C.

6、 对同一种金属而言,EK不仅与有关,还与入射光强有关D. EK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最大初动能Ekm与入射光频率 的关系图线知,图线不过原点,所以不是成正比关系。故A错误。由图线知,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或等于极限频率时,最大初动能大于等于零,才能发生光电效应,故B正确。根据光电效应方程知,Ekm=hv-W0,同一种金属,逸出功相同,则最大初动能仅与v有关,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故C D错误。8. 在均匀介质中,一列沿x轴正向传播的横波,其波源O在第一个周期内的振动图象,如右图所示,则该波在第一个周期末的波形图是(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因为介质中所以质点起振的方向都

7、与振源起振的方向相同,由振动图象知波源开始振动的方向为负y方向,故第一个周期末开始振动的质点,其振动方向也是负y方向,根据上下波法可判断,A、C错误;由振动图象知,后半个周期振幅较大,根据波的传播特点知,B错误;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机械振动、机械波9.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某同学用黄光作为入射光,为了增大干涉条纹的间距,该同学可以采用的方法有A. 改用红光作为入射光B. 改用蓝光作为入射光C. 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D. 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答案】AC【解析】试题分析:光的干涉现象中,条纹间距公式,即干涉条纹间距与入射光的波长成正比,与双缝到屏的距离成正比,与双缝间距离成反比,红光波长大于黄光波长

8、,则条纹间距增大,故A正确;蓝光波长小于黄光波长,则条纹间距减小,故B错误;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条纹间距增大,故C正确;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条纹间距减小故D错误考点:考查了双缝干涉实验【名师点睛】根据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判断如何增大干涉条纹的间距10.如图所示,一质量为2 kg的物体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原来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与水平方向成60角的恒力F10 N作用于物体上,历时5 s,则()A. 力F对物体的冲量大小为50 NsB. 力F对物体的冲量大小为25 NsC. 物体的动量变化量为25 kgm/sD. 物体所受重力的冲量大小为0【答案】AC【解析】力F对物体的冲量大小,故A正确B错误;

9、根据动量定理得,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的冲量为,由动量定理可知动量的变化量为,C正确;重力的冲量大小为,D错误11.一列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从该时刻开始计时,图中质点A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则A. 这列波的波速是25m/sB. 这列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C. 质点A在任意的1s内所通过的路程都是0.4mD. 若此波遇到另一列波并发生稳定干涉现象,则另一列波的频率为0.8Hz【答案】AB【解析】【详解】由图甲读出该波的波长为 =20m,由振动图象乙读出该波的周期为T=0.8s,则波速为,故A正确。由振动图象乙知t=0时刻质点A向上振动,则根据波形平移法可知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故B正确;质点在

10、一个周期内通过的路程为四个振幅,周期T=0.8s,则t=1s=1T=1.25T,若质点A的起点在平衡位置或最大位移处,在1s内的路程应为 S=1.254A=58cm=40cm=0.4m。若质点A的起点不在平衡位置或最大位移处,在1s内的路程就不是0.4m,故C错误。该波的频率为f=1/T=1.25Hz根据发生稳定干涉现象的条件是两列波的频率相同,知若此波遇到另一列波并发生稳定干涉现象,则另一列波的频率为1.25Hz故D错误。12.如图所示,MM是空气与某种介质的界面,一条光线从空气射入介质的光路如图所示,那么根据该光路图做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 该介质的折射率为B. 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c(

11、c真空中光速)C. 光线从介质射向空气时有可能发生全反射D. 光线由介质射向空气时全反射的临界角大于45【答案】BCD【解析】【详解】由图知,入射角 i=60,折射角 r=45,则折射率为,故A错误。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故B正确。光线从介质射向空气时,只要入射角大于等于临界角就能发生全反射,故C正确。设光线由介质射向空气时全反射的临界角为C,则,则得:C45,故D正确。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6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卷上的相应的位置。)13.在“测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1)为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A. 必须选用上下表面平行的玻璃砖;B. 选择的入射角应尽量小些;

12、C. 大头针应垂直地插在纸面上;D. 大头针P1和P2及P3和P4之间的距离适当大些.(2)某同学在量入射角和折射角时,由于没有量角器,在完成了光路图以后,用圆规以O点为圆心,OA为半径画圆,交OO延长线于C点,过A点和C点作垂直法线的直线分别交于B点和D点,如图所示,若他测得AB=7.5cm,CD=5cm,则可求出玻璃的折射率n= _。(3)有甲、乙两位同学在纸上画出的界面aa、bb与玻璃砖位置的关系分别如图、所示,其中甲同学用的是矩形玻璃砖,乙同学用的是梯形玻璃砖。他们的其它操作均正确,且均以aa、bb为界面画光路图。则甲、乙两位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分别是_和_(填“偏大”、“偏小

13、”或“不变”)。【答案】 (1). CD (2). 1.5 (3). 偏小 (4). 不变【解析】【详解】(1)作插针法测定折射率时,玻璃砖上下表面不一定要平行故A错误 为了减小测量的相对误差,选择的入射角应尽量大些,效果会更好故B错误为了准确确定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大头针应垂直地插在纸面上;故C正确大头针P1和P2及P3和P4之间的距离适当大些时,相同的距离误差,引起的角度误差会减小,效果会好些故D正确(2)图中P1P2作为入射光线,OO是折射光线,设光线在玻璃砖上表面的入射角为i,折射角为r,则由几何知识得到:,又AO=OC,则折射率(3)如图的操作中,实线是真实的光路图,虚线是玻璃砖宽度

14、画大后的光路图,由图看出,在这种情况测得的入射角不受影响,但测得的折射角比真实的折射角偏大,因此测得的折射率偏小用图测折射率时,只要操作正确,与玻璃砖形状无关,故折射率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不变14.如图,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1)实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过仅测量_(填选项前的符号),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A.小球开始释放高度hB.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C.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水平距离(射程)(2)图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m1多次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

15、点的位置P,测量平抛射程.然后,把被碰小球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球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相碰,并多次重复.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_(填选项前的符号).A.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B.测量小球m1开始释放高度hC.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D.分别找到m1、m2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M、NE.测量平抛射程OM、ON(3)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_(用(2)中测量的量表示);若碰撞是弹性碰撞,那么还应满足的表达式为_(用(2)中测量的量表示).【答案】C ;;;ADE;【解析】(1)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通过落地高度不变情况下水平射程来体现速度.所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