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练习题及答案.ppt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27187555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练习题及答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诗歌练习题及答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诗歌练习题及答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诗歌练习题及答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诗歌练习题及答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练习题及答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练习题及答案.ppt(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后面题目 共7分 雨晴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 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 却疑春色在邻家 1 分析本诗前两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并揣摩其中隐含的情感 3分 2 这首诗妙趣横生 诗评家司空图评价王驾的诗 长于思与境偕 请说说本诗后两句写了什么景象 引发作者怎样的想法 并说说这 境 与 思 两者的和谐之妙 4分 1 对比 用 雨前 和 雨后 景象形成对比 凸现雨对花的摧残 隐含诗人面对雨后花落春残的叹惜之情 2 本诗后两句 描写蜜蜂 蝴蝶纷纷过墙而去的景象 让作者产生春色在邻家院子的 误会 作者内心伤春惜春的心情和眼前自然景象巧妙接合 既赋予蜜蜂蝴蝶以人格精神 又暗暗流露作

2、者的内心感触 两者神态 心理写得活灵活现 妙趣横生 解析 1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情感 手法及作用 雨前 和 雨后 景象形成对比 写出雨对花的摧残 隐含诗人的叹惜之情 写出手法得1分 能分析作用得1分 能写出惜春之情 意思接近得1分 2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 意境 情感的分析 首先找到意象 然后分析意境 点出情感 蜜蜂 蝴蝶纷纷过墙而去 作者内心伤春惜春的心情和眼前自然景象巧妙接合 神态 心理写得活灵活现 妙趣横生 写出景象内容得1分 写出作者想法得1分 能对 境 与 思 的和谐提出看法的 得2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完成后面问题 11分 寄全椒山中道士韦应物今朝郡斋冷 忽念山中

3、客 涧底束荆薪 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 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 何处寻行迹 注 煮白石 神仙传 云 白石先生者 中黄丈人弟子也 尝煮白石为粮 因就白石山居 时人故号曰白石先生 1 请简析首联第一句中 冷 字的好处 5分 2 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请作简要分析 6分 1 冷 寒冷之意 1分 此字双关 冷 字既写出了郡斋气候之冷 更突出了诗人心里之冷 2分 冷 字字少意丰 渲染了气氛 为下文写思念山中客蓄势 2分 2 1 对友人的真挚怀念之情 又落寞惆怅之情 2分 诗人 念 山中之客 想友人山中生活情景 持酒 远慰 都表现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2分 满空山 何处寻 表现出寻找友人而不能的落寞惆怅

4、之情 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 要分析 冷 字的好处 可先从分析字的本义和在诗中的含义出发 然后再分析所用的修辞方和作用 在第一句中 冷 本是寒冷之意 可在此句中用了双关手法 字既写出了郡斋气候之冷 更突出了诗人心里之冷 因而字少意丰 渲染了气氛 为下文蓄势 2 试题分析 分析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应根据诗题 注释和具体诗句分析 并且最好先总提一句 然后以具体诗句为例分析 题中 持酒 远慰 等语都表现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满空山 何处寻 等语表现出诗人寻找友人而不能的落寞惆怅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 回答问题 6分 江夜 清 吴锡麟万峰壁立大江横 秋色连天露洗清 但觉无船无月载 不知是水是风行

5、隔汀孤鸟欲同梦 逆浪老鱼微有声 半夜月沉潮又上 渔灯流过蓼花明 选自 晚晴移诗汇 1 为什么诗人 但觉无船无月载 不知是水是风行 请谈谈你的理解 3分 2 请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对这首诗的颈联或尾联进行简要赏析 3分 1 但觉无船无月载 不知是水是风行 这两句表现的是诗人秋月之夜行船大江时错觉 1分 在清碧如秋露洗过的夜空之下 行船于大江之上 人飘飘欲仙 似乎没有船也没有月 也不知是水流还是风行 只觉得无所依凭 恍惚若空游一般自由 逍遥 2分 2 示例一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融情于景 1分 颈联选用汀洲 孤鸟 逆浪 老鱼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清幽 朦胧而静谧的长江夜行图 隔着汀洲的孤鸟仿佛欲与作者一起

6、进入梦乡 水中逆浪而游的老鱼喋喋有声 1分 它表达了诗人乘船夜游长江触景而生的孤寂 凄清 或闲适 之感 1分 示例二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融情于景 1分 尾联选用落月 潮水 渔灯 蓼花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清幽 静谧且富有生机的长江夜景图 半夜里皓月沉入西山 江潮又涨起 打渔人家也在拂晓前忙碌起来 那流星般划过的 渔灯 照明了水边的蓼花 它表达了诗人乘船夜游长江的淡淡的喜悦 怡然 之情 或说 表达了诗人乘船夜游长江途中由惆怅转为喜悦的感情 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 本题可从两个方面理解 从物理角度理解 即运动的相对性 从情景的角度理解 从诗歌内容及作者情感理解 夜空之下人的方位感本就不强 加上自身的

7、孤寂 所以更易产生错觉 2 试题分析 最后两联分别用了4组对比物景 江岸和孤鸟 逆浪和老鱼 沉月和新潮 渔灯和蓼花 分别表达了作者独孤 或被贬 郁落 痛纨 解纾的心志绪情 最后作者还是以郁解明朗的心态期待着下个柳暗花明和新的清晨 分析时要扣住这些内容 阅读下面这首诗 完成后面题目 7分 夜过借园 闻笛 清 袁枚秋夜访秋士 先闻水上音 半天凉月色 一笛酒人心 响遏碧云近 香传红藕深 相逢清露下 流影湿衣襟 注 借园 作者好友李晴江的寓所 1 简答 笛声 这一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 3分 2 简要赏析颔联和颈联所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 4分 1 笛声是全诗的中心意象 1分 它是借园主人心声的流露 感情的寄

8、托 1分 诗的首联引出 水上音 中间两联集中笔墨对其进行描写 颔联借 笛声 抒发 秋士 哀愁之心 颈联写诗人与 笛声 产生了感情的共鸣 又陶醉在音乐的享受之中 尾联首句 当作者在 秋夜 听完友人的一曲笛声之后 终于迎来了与 秋士 的相逢之时 通过 笛声 两人心灵达到了高度的默契 诗的收束像不尽的笛声的余音一样 让人回味无穷 1分 2 5分 这两联主要运用了陪衬烘托的表现手法 2分 颔联描写笛声在冰凉如水的月色中飘荡 浸透了清冷的月色 更增添了笛声凄怨的情韵 颈联写笛声嘹亮 仿佛阻遏了夜空中的碧云 突出了借园主人吹奏技巧的高超 2分 诗人以视觉意象 月色 及嗅觉意象 藕香 作为陪衬烘托 使笛声意

9、味更加丰富感人 1分 要求能结合颔联颈联分析鉴赏 否则酌情扣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 这是一首意象的赏析题目 全诗围绕 笛声 展开 指作者情感的触发点 分析意象要分析内涵和在结构上的作用 2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手法题 诗歌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 直接 间接 直接有直抒胸臆 间接有借景抒情 即使感怀 怀古伤今 托物言志 一般用于整首诗歌 表现手法 主要是对比 衬托 渲染 铺垫 动静 虚实 抑扬等 主要用于某一联的赏析 第三是修辞 此句主要从表现手法上分析 答题时注意分析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完成后面问题 8分 小孤山戴复古群山势如奔 欲渡长江去 孤峰拔地起 毅然能遏住 屹立大江干 仍能障狂澜 人不知

10、此山 有功天地间 1 结合全诗 分析首联两句的作用 4分 2 简要分析诗歌尾联两句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4分 1 生动形象地描写群山像奔马一样欲渡江而去的情态 1分 反衬 l分 答对比也可 突出小孤山独立江干 力挽狂澜的形象 2分 2 此山独立 力挽狂澜 但人却不知 1分 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不知才不识才的不满 2分 同时也寄托了白己要独立天地 力挽狂澜的精神追求 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 此类题可先分析其运用的表现手法 然后结合着对关键词的分析 答出其表现的情感或形象即可 如奔 渡长江 将群山比喻为骏马奔腾 形象生动地将群山渡江的情态展现出来 从该诗歌题目 小孤山 可知 写 长江 是为反衬 群山

11、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为颈联写 屹立大江干 仍能障狂澜 即群山面对波涛汹涌的长江力挽狂澜的形象做铺垫 2 试题分析 可结合着颈联 屹立大江干 仍能障狂澜 所表现出的小孤山独立江干 力挽狂澜的形象 体会小孤山不为人所知的境遇 由此可联想到像小孤山一样的人才所遭受到的境遇 至此 可体会出作者对人才得不到识别与重用的不满 小孤山独立江干 力挽狂澜的形象 也象征着自己的精神追求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后面问题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孟浩然洛阳访才子 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 何如北地春 注 拾遗 官名 袁氏曾任拾遗 因罪流放岭南 1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 请简要分析 6分 2 这首诗在写作上主要运用了什么

12、手法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请简要分析 5分 1 访友不遇的伤感 孟浩然特意来拜访袁拾遗 足见二人感情之厚 可不见流放中的友人 顿生伤感之情 2分 对友人被贬的愤愤不平 才子竟遭流放 何况流放之人还是自己的挚友 因此心中不平 2分 对友人的思念牵挂 流放之地梅花再好 怎及留居北地的故乡呢 2分 2 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全诗四句 两处对比 1分 人的对比 洛阳才子与岭南流人对比 袁拾遗身为 才子 理当被朝廷重用 却被贬他乡 沦为 流人 其过人的才能与恶劣的待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委婉表达出对当时 才人 被贬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含而不露 引人深思 2分 地方的对比 梅花早放的南方虽美 但还是不如春天的北

13、国 一扬一抑 增强了诗的波澜 更见对朋友的思念挂念之情的深挚 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 分析诗中作者所表达出来的情感 主要依据是诗句本身 然后再结合诗人当时的境遇 这主要从诗的标题以及试题所给注释中得来 分析 本诗的题目标明是访友不遇而作 而根据注释此友是因罪流放岭南之友 于是可知此诗表达的应是访友不遇的伤感 孟浩然特意来拜访袁拾遗 足见二人感情之厚 可没遇到流放中的友人 诗人因而顿生伤感之情 诗的第一二句说 才子竟遭流放 其愤懑之情可想而知 诗的第三四句写出对故乡的思念 实际上是对友人的思念牵挂 2 试题分析 解答此题 可根据诗句内容 诗的第一二句写了两种人 才子 和 流人 这是两种地位大不相同的人 因而是对比 诗的第三四句写了两种地方 梅花早 的岭南和 北地 这也是对比 于是可知诗用了对比的手法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 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感谢你的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