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七年级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2)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7183988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淮安市七年级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2)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苏省淮安市七年级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2)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苏省淮安市七年级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2)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苏省淮安市七年级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2)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苏省淮安市七年级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2)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淮安市七年级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淮安市七年级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淮安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考试时间: 50 分钟 考试分值: 100 分 选择题(请将每题的唯一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以下不是生物的是 A地衣 B病毒 C恐龙化石 D水母2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 A袁隆平 B虎克 C达尔文 D 施旺3极地狐与大耳狐的耳朵大小明显不同,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A温度 B阳光 C水分 D空气4在农田作物的栽培中,适当的密植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但种植过密反而减产,正确的解释是 : A害虫大量繁殖 B杂草生长旺盛 C种内斗争激烈 D成熟期大大延迟5“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

2、桃花始盛开”和秋天树叶的叶片变黄并脱落,都是受到下列哪种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A阳光 B温度 C水 D土壤6下列不能说明生物是适应环境的是 A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植株矮小,根系发达B生活在寒冷雪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的厚度可达60毫米C蚯蚓生活在土壤中,能够疏松土壤 D竹节虫静止不动时非常像竹子7下列叙述中,反映了生物对环境影响的是 A大树底下好乘凉 B干旱使粮食减产 C鱼儿离不开水 D严冬青蛙要进入冬眠8将写有“P”字的透明胶片放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 : AP Bb Cd Dq9显微镜的对光,选用对准通光孔的结构是 A低倍物镜 B高倍物镜 C低倍目镜 D高倍目镜10显微镜的视野内出现了一个

3、污点,移动装片,污点不见了,说明污点在 A目镜 B物镜 C装片 D反光镜11小雨同学用干湿表分别测量了我们校园内的小树林、草坪、教学楼前的广场和自己所在的教室这四个地方的空气相对湿度,你认为数值最大的地点是 A小树林 B草坪 C教学楼前的广场 D自己所在的教室12.丁丁带回一种特殊的植物叶子,他想用显微镜来观察叶片的结构,取镜时的正确的姿势是: A、左手握镜臂,右手托镜座 B、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 C、左右手都托镜座 D、左右手随便13.丁丁把显微镜取了出来,为了便于观察,应该将显微镜摆放在实验桌的位置是:A、略偏左的地方 B、略偏右的地方 C、略偏前的地方 D、略偏后的地方14.丁丁的两只

4、眼睛视力正常,用右手写字。在使用显微镜时,他应该: A、闭左眼,用右眼观察 B、闭右眼,用左眼观察 C、两眼张开,用左眼观察 D、两眼张开,用右眼观察15.丁丁在对光时候,发现显微镜镜头不清洁,除去污物的正确方法是: A、用纱布擦B、用手擦C、用纸擦D、用擦镜纸擦16.由于天气的原因光线太暗,为了让更多的光线能进入视野,丁丁可以:A、选用平面镜 B、选用凹面镜C、将显微镜倾斜 D、用擦镜纸擦镜头17.丁丁终于看到了物像,他看见物镜的镜头旁标有“10”,目镜的镜头旁标有“16”,实际上物体被放大了: A、26倍B、6倍C、1.6倍D、160倍18.丁丁弄不清物像的关系,于是在载玻片上写一个“p”

5、字母,用低倍镜观察在视野内所见的物像是: A、b B、d C、p D、q19.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的过程中,丁丁发现视野内出现了一个污点,更换目镜,污点没有动,移动装片,污点不见了,说明污点在: A、目镜B、物镜C、装片D、反光镜20.由于放大有倍数增加了,使得想要看清的物像偏右了,此时丁丁应该对玻片采取的措施是: A、向左移B、向右移C、向上移D、向下移2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现代生物科技成果的是A.克隆技术 B. 转基因技术 C.驯化家畜 D. 试管婴儿技术22.丁丁已经顺利地学会用低倍镜来观察物像,但他还不满足,继续使用高倍镜来观察,则在高倍镜观察到的视野比低倍物镜下的: A、范围较大,亮度

6、较暗 B、范围较小,亮度较亮 C、范围较大,亮度较亮 D、范围较小,亮度较暗23.野外的空气真清新,丁丁见到了许多新鲜的东西,其中哪一个不是生物呢? A、菟丝子B、鹅卵石C、野猴D、豹斑毒伞24.走过干燥的沙漠,来到神秘的大森林,丁丁发现植物的种类和数目都增加了许多,那么,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是什么? A、太阳 B、水 C、温度 D、空气25.丁丁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生活在山洞深处无光条件下的蚜虫,个体大多无翅膀;生活在山洞浅处明暗交替的条件下的蚜虫,个体大多有翅。那么,影响蚜虫生长发育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什么? A、温度B、阳光C、空气D、岩石26.丁丁捉到一只非常漂亮的蝴蝶,把它放在密闭的瓶

7、子里,但很快就死了,引起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光B、水C、空气D、温度27.小丑鱼是丁丁的最爱,但是它只生活在热带海洋,温带和寒带海洋里却没有,影响小丑鱼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温度B、阳光C、空气D、盐分28.森林里,很多大蚂蚁成群结队地搬运树叶,有的蚂蚁还用触角与其它蚂蚁交流。这体现了蚂蚁之间怎样的生物关系? A、捕食B、寄生C、互助D、竞争29.突然,丁丁看见两只雄猴在厮杀,原来是为了争夺王位。这体现了雄猴之间怎样的生物关系? A、竞争B、捕食C、互助D、寄生30.丁丁发现森林里的空气清新、空气湿度较大,原来里面的树木主要都是阔叶林,这一个现象说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能

8、影响环境 C、生物和环境之间没太多的影响D、以上均不正确31.丁丁忽然看见一块“苔藓”在动,原来是一种奇怪的昆虫,它和周围苔藓俨然已成为一体了,这说明 A、这些昆虫喜欢这种颜色 B、这是昆虫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 C、这种昆虫是一种奇怪的动物D、昆虫的体色太丰富了32.丁丁发现森林中许多动物的体色都很鲜艳,下列鲜艳的体色不具警告作用的是: A、蜥蜴的体色多种多样 B、七星瓢虫红色的外壳上有七个黑色斑点 C、蝴蝶的翅膀色彩鲜艳,颜色各异D、毒蛇体色红、黑相间33.下列不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的是:A.植物落叶 B. 生石花开出美丽的小黄花C.钟乳石慢慢变大 D. 绿豆发芽3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9、,说明生物所具有的特征是 A. 遗传和变异 B.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 生活需要营养 D. 生长和繁殖35.下列选项中,都属于生物的一组是 A. 含羞草、真菌、水 B. 珊瑚的外骨骼、病毒、小草 C. 猫、蘑菇、细菌 D. 蝴蝶、小鸟、钟乳石36.“春天来了天气热了,杨柳树枝慢慢发芽了”,这句话描述了生物基本特征中的A.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B.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C.生物能进行呼吸 D. 生物能生长和发育37.我们在实验室中经常使用的光学显微镜,放大物体的结构A. 反光镜 B. 载物台 C. 目镜和物镜 D. 转换器38.在进行科学探究时,不能作为相互对照的一组实验是 A. 甲组有

10、光,乙组无光 B. 甲组干燥,乙组潮湿C. 甲组有水,乙组有光 D. 甲组有空气,乙组无空气39.巴斯德认为肉汤变酸是微生物引起的,并证明这些微生物来自空气,他成功的关键是 A. 运气好 B. 动脑设计了曲颈瓶 C. 实验时认真 D.实验用具好看40.探究过程中需要运用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和测量法 D.以上多种方法41.下列环境中,没有生物生存的是 A. 深海的火山口 B.几百万米的高空 C.天寒地冻的极地 D.茫茫的沙漠42下列动物中,无法生活在我国海南省热带雨林中的是A.云南兔 B.穿山甲 C.白臀叶猴 D.大熊猫 43.下列生物中,生存环境与其他三种生物不同的是A.紫菜 B

11、. 鲨鱼 C.鲫鱼 D.海带44.夏天到了,鹦鹉退落一地绒羽,影响鹦鹉换羽的因素是A.温度 B. 阳光 C. 空气 D. 水分45.下列描述的情境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千里之堤,毁于蚁穴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D.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46.下列选项中,属于与温度变化相适应的现象是A.山顶的褀形树 B. 仙人掌的叶变刺 C. 苍耳果实的表面生有倒钩 D. 秋天植物落叶47.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如无毒蛇具有毒蛇一样鲜艳的色泽斑,此现象是 A.保护色 B. 拟态 C.警戒色 D.适应性48.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而改变,这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A.遗传和变异 B. 适应一定的环境 C. 生长和发育 D. 呼吸和排泄49.下列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关系的是A.狐狸与野兔 B. 工蜂与蜂王 C.水稻与杂草 D. 跳蚤与小狗50.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下降镜筒时为什么眼睛要注视物镜A.观察物镜是否对准通光孔 B. 避免物镜与玻片标本相撞C.观察物镜是否对准反光镜 D. 可以在视野中找到物像生物参考答案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1.C 2.A 3.A 4.C 5.B 6.C 7.A 8.C 9.A 10.C 11.A 12.B 13.A 14.C 15.D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