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守株待兔ppt课件

上传人:葳** 文档编号:127177721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3.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守株待兔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守株待兔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守株待兔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守株待兔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守株待兔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守株待兔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守株待兔ppt课件(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二课时 1 准确朗读课文 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背诵课文 2 借助注释读懂课文 用自己的话说出农夫被宋宋国人笑话的原因 重点 3 明白寓言告诉的道理 死守狭隘经验 不知变通 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不会有好结果的 难点 学习目标 宋人 有耕者 田中 有株 兔走 触株 折颈 而死 因 释其耒 而守株 冀 复得兔 兔 不可得 而 身为宋国笑 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 把课文读通读顺 串珠问题1 这是课后第1题哦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核心问题 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 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 冀复得兔 兔不可得 而身为宋国笑 耕者 耕 耕田种地意思 者是 的人 意思 耕者指

2、农民 得 得到 触 碰到 折 折断 复 再 为 被 身 自己 几个 而 的意思 1 折颈而死 撞断脖子死了 表承接关系 兔子脖子撞断了 就死了 2 因释其耒而守株 于是放下农具守着这根木桩 表示承接关系 放下农具就去守着木桩 3 而身为宋国笑 而他自身成了宋国人的笑柄 他把偶然发生的事情当作必然 想不劳而获 可是只是被人笑话 借助注释 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 串珠问题2 宋国有个农民 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 一天 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 扭断了脖子死了 于是 那个农民便放下他的犁耙 守在树桩子旁边 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 野兔没有再获得 而他自己也成了宋国人的笑柄 定义 就是按照文

3、言文原文 借助注释 通过看图 联系上下文猜测意思等方法 逐字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意思 也叫做翻译 翻译主要有七个策略 保 留 改 换 增 字 拣 选 调 整 补 缺 删 除 运用 试着借助注释用这七个策略翻译本篇课文 参考答案 宋 国 有 个 耕 田 的人 他的 田中有 一个 树桩 有一只 兔 子 跑 过 撞到 这 一个 树桩 折 断了 颈而死 去 该耕田的人 于是 放下 他的 农具 而守 住 这个 树桩 希望 再 得 到 兔 子 但 兔 子 不可 以 再 得 到 而 他 被 宋国 人 嘲 笑 借助注释读懂文言文 112 说说那个农夫为什么被宋国人笑话 串珠问题4 兔子自己撞死在树墩子上 这是

4、生活中的偶然现象 宋国那个农夫却把它误认为是经常发生的必然现象 最后落得个田园荒芜 一无所获 不靠自己勤勤恳恳的劳动 而想靠碰好运过日子 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所以被宋国人笑话 这是课后第2题哦 读读 阅读链接 和同学交流 故事中的坐车人犯了什么错 坐车人把方向弄错了 却还在用自己的有利条件来辩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 都要首先看准方向 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 如果方向错了 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守株待兔 妄想不劳而获没有好结果 兔走触株 折颈而死 起因 因释起耒而守株 经过 身为宋国笑 结果 寓言 小故事 道理 这是一则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 兔子自己撞死在树桩子上 这是生活中

5、的偶然现象 宋国那个农夫却把它误认为是经常发生的必然现象 放下农具守候树桩等待兔子再次折颈而死 最后落得个一无所获 告诉人们不靠自己勤勤恳恳的劳动 而想靠碰好运过日子 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这首寓言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 串珠问题4 文言文跟现代文章表达上有很多不同 要想学好文言文 首先要学习将课文读通读顺 概念 读通顺课文的要求是字音准确 停顿恰当 方法 1 借助课文注音 查字典 读准每个字的发音 2 借助注释和猜测 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3 听录音或者老师示范朗读 关注停顿 4 反复朗读 将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读出文言文的节奏感 运用 试着按照这些方法将课文读通顺 参考课文朗读停顿 宋人 有耕

6、者 田中 有株 兔走 触株 折颈 而死 因 释其耒 而守株 冀 复得兔 兔 不可得 而 身为宋国笑 读通读顺文言文 写寓言 寓言就是讲述一个短小的故事 借助故事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 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 写寓言时要想想你要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要告诉人们的道理可以写在最后 也可以不写出来 举例 练一练 从下面三幅图中选择一幅 认真观察 练习写一个寓言故事 聪明的公鸡一天 公鸡出来在草地散步 正好被一只狐狸看见了 狐狸悄悄的跟在公鸡后面 狐狸一边走一边想 这只公鸡多肥呀 我得把它吃掉 公鸡听到后面有脚步声 它回头一看 一只狐狸跟着它 公鸡顿时紧张起来 但很快又镇静下来 这时 狐狸对公鸡说

7、公鸡大哥 您早呀 您这是要到哪里去呀 公鸡说 我出来散散步 顺便找点小虫吃 狐狸一听 马上对公鸡说 怎么就你一个人呀 我陪你去吧 公鸡灵机一动说 怎么是一个人呢 猎人大哥在后面呢 狐狸听了 一溜烟就跑了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 通过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只撞死的兔子 他就丢下锄头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死的兔子的事 生动形象 深入浅出地告诉我们不要不劳而获 不要心存侥幸 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同时 我们掌握了学习寓言的方法 课堂小结 1 看图画 猜一个寓言故事 守株待兔 是寓言 学完课文后让我们组织一次 我来讲 你来猜 的活动 要求每个人展示一个寓言故事 可以画图猜故事

8、名称 可以先讲述再说明白的道理 可以出主题讲寓言故事 的形式进行 主题延伸 2 听寓言故事 说说明白的道理 农夫与蛇 一个农夫在寒冷的冬天里看见一条蛇冻僵了 觉得它很可怜 就把它拾起来 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 用暖热的身体温暖着它 那条蛇受到了暖气 渐渐复苏了 又恢复了生机 等到它彻底苏醒过来 便立即恢复了本性 用尖利的毒牙狠狠地咬了恩人一口 使他受到了致命的创伤 农夫临死的时候痛悔地说 我可怜恶人 不辨好坏 结果害了自己 遭到这样的报应 如果有来世 我绝不怜惜像毒蛇一样的恶人 滥竽充数 古时候 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 尤其喜欢听吹竽 手下有三百个善于吹竽的乐师 齐宣王喜欢热闹 爱摆排场 总想在

9、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 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 总是叫这三百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 p 好 觉得有机可乘 是个赚钱的好机会 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 吹嘘自己说 大王啊 我是个有名的乐师 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 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 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 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 齐宣王听得高兴 不加考察 很爽快地收下了他 把他也编进那支三百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 南郭先生就随那三百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 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 心里得意极了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 m 天大谎 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 每逢演奏的时候 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 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

10、晃身体 人家摆头他也摆头 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 看上去和别人一样投入 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 南郭先生就这样混过了一天又一天 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长 过了几年 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 他的儿子齐湣 m n 王继承了王位 齐湣王也爱听吹竽 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 他认为三百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 不如独奏来得悠扬好听 于是齐湣王颁布了一道命令 要这三百个人好好练习 他将让他们一个个地吹竽给他听 乐师们接到命令后都积极练习 想一展身手 只有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惶惶不可终日 他想来想去 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 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请认真听读 思考问题 你觉得南郭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

11、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画蛇添足 楚有祠 c 者 赐其舍人卮 zh 酒 舍人相谓曰 数人饮之不足 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 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 引酒且饮之 乃左手持卮 右手画蛇曰 吾能为之足 未成 一人之蛇成 夺其卮曰 蛇固无足 子安能为之足 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 终亡其酒 注释 1 祠 祭祀 周代贵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 每个季度祭祀都有专门的称呼 春天祭祀叫 祠 祠者 主管祭祀的官员 2 舍人 门客 手下办事的人 3 卮 古代的一种盛酒器 类似壶 4 相谓 互相商议 5 画地 在地面上画 6 引 拿 举 7 固 本来 原来 8 子 您 你 9 安能 怎么能 哪能 10 为 给 替 11 遂 于是 就 12 为 给 足 画脚 者 的人 14 终 最终 最后 15 亡 丢失 失去 请认真听读 思考问题 1 借助注释说说这则寓言的意思 2 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 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不靠自己勤勤恳恳的劳动 而想靠碰运气过日子 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B 死守狭隘经验 不知变通 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C 每个人都有好运气 不劳动也会有收获 D 妄想不劳而获 结果惹人笑话 选自 点拨 当堂练习 C 三 填空 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事情的起因是 事情的发展经过是 事情的结果是 兔不可复得 而身为宋国笑 兔走触株 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 冀复得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