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政治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27177630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政治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广东省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政治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广东省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政治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广东省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政治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广东省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政治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政治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政治Word版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段考高二级政治科(文科)试题 命题人:张瑜 审题人:丁挥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农耕文明依靠的是春播秋收、精耕细作,强调的是“父母在、不远游”。这种农耕文明的思维方式,与航海家的海洋文明和马背上的游牧文明全然不同。后者强调冒险、进取,前者强调防守、和平。这表明A.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B. 文化对经济政治起反作用 C. 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D. 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2.我国西南地区的悬棺文化散发着谜一般的魅力。考古人员在四川珙县发现371幅历经风雨的悬棺岩画。画面中的钓鱼狩猎、骑马竞技、舞蹈杂耍、舞刀弄剑等

2、场景依稀可辨,让现代绘画艺术家惊叹不已。该考古发现佐证了 精神文化越古老越接近社会生活的本质 精神文化总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精神文化的价值不因时代变迁而改变 精神文化的展示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A. B. C. D. 3.犹太人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在每一个犹太家庭里,当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在上面滴一点蜂蜜,然后让小孩去亲吻。这种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书本是甜的。这反映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高水准的文化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有了文化教育,人的文化素养就会提高 文化素养具有后天形成性和可塑性A. B. C. D. 4.“一滴水,尚思源;一粒米,报涌泉。”2017

3、年主流媒体推出系列公益广告,将传统民谣、蔚县剪纸、杨柳青年画等中国元素注入其中,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这些公益广告 体现了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结合 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有助于构建先进文化,抵制落后文化 说明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不竭源泉。A. B. C. D. 5.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比现在落后,但当时诸子峰起、百家争鸣,是中华文化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孙子兵法至今仍为兵家经典,甚至被应用于当代企业管理。这一事实主要说明A. 文化是政治和经济的集中体现 B. 政治经济决定文化C. 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D.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6.在第十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贵州代表

4、团的规模为历届最大,参展产品种类繁多,有银饰、刺绣、陶瓷、蜡版画、漆器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充分展现了前进中贵州的生机和魅力。这表明 人们在创造文化的同时也享用文化 我国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我国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我国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A. B. C. D. 7. 下列选项中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一致的是 不战而屈人之兵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A. B. C. D. 8. 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名言:“人是环境的产物。”某论坛上,主讲人让听众写下关系最密切的六个朋友,并指出他们月收入的平均数大致就是你的月收入。测试结

5、果的准确程度让听众惊讶不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的朋友圈子都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它彰显着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这种现象说明A. 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C. 文化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丰富精神世界 D. 文化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9.在传承乡村文明、乡土文化上下功夫,留住乡韵、记住乡愁。乡韵乡愁是割不断的情感 纽带,是抹不去的成长记忆。下列古语与材料反映的文化生活道理一致的是A.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C.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D.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10.“小小红包,

6、块儿八毛,引无数土豪竟折腰。”除夕之夜,不少人手机不离手,为抢到块儿八毛的红包玩得不亦乐乎。通过社交网络“抢红包”俨然成为了新年俗,亲朋联络除了拜年,可能还会问:您抢到红包了吗?这一现象表明 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但基本内涵会因时而变 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传统文化影响人们之间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有持久影响 A. B. C. D. 11.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下列对二者之间的联系表述正确的是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区别的,不能等同 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 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

7、,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的历史过程A. B. C. D. 12.某班以“应该浅阅读还是更应该深阅读为主题举办辩论会”。小李说:“浅阅读虽具有简单、快速、生动等特点,但缺乏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叩问心灵的力量,因此,我主张深阅读。”下列选项正确且能进一步支持小李主张的是A. 理性思考转化为物质力量是通过“深阅读”实现的B. “浅阅读”是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下的一种文化需要C. “浅阅读”在文化上对人肯定不会有深远持久的影响D. “深阅读”有助于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13. 中国古琴是世界最古老且富有民族色彩的弹拨乐器之一,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联合国教科

8、文组织已把中国古琴艺术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古琴被列入“非遗”,是基于A. 保护古琴民族情感集中表达民族文化的传承增强民族凝聚力B. 保护古琴中国传统文化标志研究中国文明演进传承民族文化C. 保护古琴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研究人类文明演进繁荣世界文化D. 保护古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人类文明的标志民族文化交流14. 2017年6月,在“盛世公主”号邮轮上,来自中国绍兴的越剧演员用华美的舞姿、清新多变的喝腔和具有浓郁中国江南风情的服饰,为全场1500余名中外观众演绎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故事,让邮轮上的观众享受了一场东方文化盛宴。这一做法A. 体现了不同国家的文化具有相同的特点B.

9、 在“走出去”中实现了中华文化的经济价值C. 彰显了中华文化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D. 打开了外国观众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的窗口15. 2017年2月1日,由中国海外交流协会组派的“文化中国四海同春”亚洲团在缅甸仰光国家大剧院举行春节访问演出,受到华侨华人和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这表明A. 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B.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文化构成的C. 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D. 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16. 采撷众多与中秋节有关的文化。其主要蕴含和表达了“家”与“国”的情怀,作为文化基因的纽带、“家国情怀”的相承,中秋节承载着深厚的故乡情、家国情。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

10、日之一,中秋节 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承载着人伦孝悌的血脉亲情 包含着生活中的民族风土人情,反映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愿望 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 蕴藏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A. B. C. D. 17.有学者指出,迄今为止影响人类生活方式的重大成果中70%诞生于世界一流大学。而目前,中国的1202所本科学校中,2001年以后建立的就有678所,建校时间不足16年的占到了55.6%,而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有助于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重视高等教育是基于A. 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B. 教育是促进文化交流

11、融合的主要途径C. 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D. 教育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18.德国在世界范围内积极推广德国文化的机构叫“歌德学院”,西班牙类似机构叫“塞万斯学院”,中国对外文化交流机构叫“孔子学院”。从2004年世界上第一所孔子学院成立至今,全球123个国家和地区已建立了465所孔子学院和71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上述现象表明A. 各国都在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B. 各国都把对外文化交流作为增强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举措C. 文化是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 D. 不同民族文化具有普遍的一般的规律19.朋友圈里晒书单、聊感悟,热闹又时尚,阅读正在变成悦读。从朋友的口碑传播到知名

12、人士的书单罗列、权威媒体的打分排名,新的技术手段为荐书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直播、图书漂流等新玩法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读书圈。这一现象对出版企业的启示是 创新文化传播的手段和形式 立足科技创新,增进社会效益 要注重文化产业政策的完善 丰富图书品种,满足读者需求A. B. C. D. 20. “民惟邦本”这一观念出自尚书:“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作为民本思想的理论来源,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政治观念。当前,在党内集中推广“民惟邦本”这一传统的廉政文化思想,传承亲民、保民的价值理念,能够有效提高党员素养,使其自觉抵制腐朽、堕落思想的侵蚀。这表明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顺应时代具

13、有积极作用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文化影响民族和国家的发展。A. B. C. D. 21. 习近平强调:“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之所以要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是因为 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文化继承以文化积累作为保障 传统文化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 传统文化能够增强民族认同感A. B. C. D. 22.泱泱五千年文化培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思想、价值、政情和民俗。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史资政、以古鉴今,广泛汲取我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将其融入治国理政的思路中,不仅探寻到更适合本国的发展道路,还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更加丰富、制度愈加成熟。这表明 中华民族精神随时代的变化不断丰富发展 优秀传统文化延续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 建设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文化自信是支撑道路、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