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II部高三语文《论语孟子选读》教案第四课时.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7163562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II部高三语文《论语孟子选读》教案第四课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江苏II部高三语文《论语孟子选读》教案第四课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江苏II部高三语文《论语孟子选读》教案第四课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II部高三语文《论语孟子选读》教案第四课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II部高三语文《论语孟子选读》教案第四课时.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课时教学内容:我欲仁,斯仁至矣教学目标:1诵读本板块,背诵其中著名的章句,增加文化积累。2积累“恶”“诸”等多义词及文言虚词,准确翻译文句。3理解孔孟“仁”的含义以及实现“仁”的途径,并内化为对“仁”的追求。教学重点:1诵读本板块,背诵其中著名的章句,增加文化积累。2积累“恶”“诸”等多义词及文言虚词,准确翻译文句。教学难点:探究孔孟“仁”的含义以及实现“仁”的途径。教学方法:讲解、诵读、讨论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上一专题的研读,我们了解了孔孟关于人性论断,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性相近”,孟子更进一步强调,人之本性为善。孔子和孟子深刻地理解了人性,并凭此构建出以“仁”为核心的儒学道德

2、体系。他们认为,“仁”植根于人性,并依循着人性自然健康的发展;“仁”是一种广博宏大的爱,包蕴着一切美德;仁是一种勇气和力量,引导着人实现善的理想。那么,“仁”的含义到底是什么?本板块孔孟是如何论述的呢? 二、文本研读1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译文】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爱好仁德的人,也没有见过厌恶不仁的人。爱好仁德的人,是不能再好的了;厌恶不仁的人,在实行仁德的时候,不让不仁德的人影响自己。有能一天把自己的力量用在实行仁德上吗?我还没有看见力量不够的。这种人可能还

3、是有的,但我没见过。”【评析】 孔子特别强调个人道德修养,尤其是养成仁德的情操。但当时动荡的社会中,爱好仁德的人已经不多了,所以孔子说他没有见到。但孔子认为,对仁德的修养,主要还是要靠个人自觉的努力,因为只要经过个人的努力,是完全可以达到仁的境界的。 2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译文】 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

4、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评析】 这一段,反映了孔子的理欲观。以往的孔子研究中往往忽略了这一段内容,似乎孔子主张人们只要仁、义,不要利、欲。事实上并非如此。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这种观念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3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译文】子贡说:

5、“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评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推己及人”就做到了“仁”。在后面的章节里,孔子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这些都说明了孔子关于“仁”的基本主张。对此,我们到后面还会提到。总之,这是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基本伦理准则,在今天同样具有重要价值。4子曰:“仁远乎哉?我

6、欲仁,斯仁至矣。”【译文】孔子说:“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想达到仁,仁就来了。”【评析】从本章孔子的言论来看,仁是人天生的本性,因此为仁就全靠自身的努力,不能依靠外界的力量,“我欲仁,斯仁至矣。”这种认识的基础,仍然是靠道德的自觉,要经过不懈的努力,就有可能达到仁。5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译文】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

7、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评析】“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这里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是复礼。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 6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译文】孔子说:“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

8、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评析】生命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比生命更可宝贵的,那就是“仁”。“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自古以来,它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三、讨论、质疑,教师点拨明确。第一则,孔子认为,对仁德的修养,主要还是个人的努力,因为只要经过个人的努力,是完全可以达到仁的境界的。第二则,反映了孔子的理欲观。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第三则,“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实

9、行“仁”的重要原则。“推己及人”就做到了“仁”第四则,仁是人天生的本性,因此为仁就靠自身的努力,这里,孔子强调了人进行道德修养的主观能动性。第五则,“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第六则,主要谈了他的生死观是以“仁”为最高原则的。生命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比生命更可宝贵的,那就是“仁”。“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四、思考感悟1概括并理解“仁”的三个境界。一是仁者爱人,主要是人与人的关系,怎样去做人;二是

10、推己及人,推亲及众;三是在生死关头,“无求生以害人,有杀生以成仁”,不惜牺牲生命以保全“仁”。2“克己复礼为仁”,“克”,有人理解为“约束”,有人理解为“修养”,你认为呢?3孔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孟子说:“仁也者,人也。”在现代社会,是否有现实意义?五、课时总结“仁”是孔孟思想的核心,“仁”植根于人性,遵循着人性自然健康地发展,是生命的体验,是生活的准则。这个板块中,孔子提出了“仁”的思想,在孔孟看来,“仁”大约有三个境界:一是仁者爱人,主要是人与人的关系,怎样去做人;二是推己及人,推亲及众;三是在生死关头,“无求生以害人,有杀生以成仁”,不惜牺牲生命以保全“仁”。怎样“爱人”呢?孔子

11、提出了两个基本准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其实就是推己及人的思想。六、课堂练习(30分)1.名句默写(6分)(1)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论语雍也第六)(2)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第十二)(3)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4)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阳货第十七)2.解释加点词(8分)(1)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 厌恶 )(2)好仁者,无以尚之。 ( 超过

12、)(3)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 背离 )(4)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 ( 匆忙 )(5)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 救助 )(6)尧舜其犹病诸。 ( 有所不足 )(7)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实践 ) (8)恭则不侮,宽则得众。 ( 受侮慢 )3.翻译划线的句子。(6分)(1)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3分)译: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2)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3分)译:君子对于禽兽草木,爱护它们却不用仁德对待它们。对于老百姓,用仁德对待可是并不亲近。4.(文科必做)阅读材料,完成各题(10分)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用斜线(/)给划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多划1处扣1分)本章中孔子认为怎样才能做到“仁”?(4分)答:“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推己及人”就做到了“仁”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