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综合素质检测(一)苏教版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7146320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综合素质检测(一)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综合素质检测(一)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综合素质检测(一)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综合素质检测(一)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综合素质检测(一)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综合素质检测(一)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综合素质检测(一)苏教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合素质检测(一)(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班级: 姓名: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7分)1古诗词默写。(6分,每空1分)(1)蒹葭采采, 。(蒹葭)(2) ,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惠崇二首(其一)】(3)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5)人们常引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 , ”来形容新生事物不断涌现的大好局面。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古刹ch开拓tu 殷红yn攥紧zunB拾级sh焙烧bi 寒噤jn卓著zhuC载途zi攒聚cun脉络mi纤细xinD执拗ni惘然w

2、n睿智ru苍穹qn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寸积铢累登峰造极郑重其事急不遐择B矫揉造作融会贯通别出心裁明眸善睐C心驰往神言简意赅浮光略影峰回路转D不计其数一愁莫展豁然开朗销声匿迹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商人见了他,连忙迎上前,面带笑容,彬彬有礼地搬来一把椅子。B.他借了几笔债,像穷得走投无路的人一样,无计可施地想办法找钱。C.这种车,巴黎只有夜间才看得见;白天,它们好像自惭形秽,不出来。D.朗丹一本正经地说:“这也是一种存钱的方法,并不特殊。”5阅读名著选段,完成(1)(2)题。(4分)他说:在外国人看起来,我们的国势似乎还很兴隆,不过实际上我们

3、有着两大危机。一方面,一方面极其强大的外敌时时有入侵的危险。关于第一件,你要知道七十多个月以来,帝国有两个政党互不相让,一党叫做特拉迈克三,一党叫做斯拉迈克三。因为一党的鞋跟高些,另一党的鞋跟低些。我们怕的是皇太子殿下有点倾向于高跟党;至少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他有一只鞋跟比另一只高些,所以他走起路来一拐一拐的。(1)语段选自名著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一个危机。(不超过15个字)(2分)(2)作者描述第一个危机的真正用意是什么?(2分)6下面语段画线句均有语病,请找出来并修改,每句只改一处。(2分)中国红歌会已连续举办了六届,共吸取了世界各地数十万人报名参加。据相关数据显示,已有超过13亿人次

4、通过江西卫视收看红歌会盛况。红歌会从一个区域选秀节目成长为全国知名并被冠于“国”字号的大型活动,即使美誉度还是关注度都与日俱增。(1)第句:(2)第句:7仿照下列句子,再写一句。(2分)例句:每当遥想过去,我就会浮想联翩,好像又回到我们的青年时代,又回到我们并肩战斗的生活中去,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仿句:每当_,我就会_,好像又回到_,又回到_,心潮翻滚,难以平静。8综合性学习。(7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始终面临和要解决的问题。当今,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出现了紧张和对立,整个生态系统不断受到破坏。由此,必须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的新文明。请你参与,并完成(1)(3)题。(1)在这次活动中,你

5、要向同学们介绍与低碳生活相关的情况。请从下面的两则材料中各提取一条主要信息,作为你介绍的要点。(2分)材料一:目前全世界二氧化碳日排放量高达605万吨,温室效应不断加大,每天损失可耕地3万公顷,损失雨林5700公顷,减少动植物种100200种。为此,人们开始关注低碳生活。低碳生活要求通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低碳量排放,比如节约每滴水、每度电、每粒粮食注意废物回收、资源的再生利用等,减缓温室效应的扩大化。材料二:关于“是否关注低碳生活”的调查(共84人)是否关注低碳生活人数比例(%)肯定关注2833一定程度上关注4250不太关注67不关注810主要信息一:_主要信息二:_(2)班级开展“节约用水,

6、从我做起”的征文活动。为了写好应征作文,你查阅了大量资料,得知世界各国节水各有奇招,使你深受启发。请你从下面材料中提取有关节水的三个关键词。(3分)【材料】澳大利亚是一个节水意识很强的国家,政府要求国民尽量减少用水时的无故流失,充分利用湿地和泻湖等自然环境蓄集降水和过滤污水,尽可能节省每一滴水。关键词: (3)“斗牛”是西班牙的国粹。有人认为,斗牛是古罗马斗兽竞技的一种残留形式,是违反动物权益甚至是不人道的,有必要停止这种血淋淋的残暴行为。但也有人认为,斗牛既是西班牙的国粹,同时也是一种用生命创作的艺术,我们不应该停止这种伟大的艺术。西班牙斗牛到底有没有必要停止呢?请你站在一个环保者的角度简要

7、谈谈这个话题。(2分)_二、阅读与理解(43分)(一)阅读古诗,完成910题。(5分)龟虽寿曹 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9画线诗句蕴涵着怎样的人生哲理?(2分)10“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表达了怎样的意思?(3分)(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115题。(12分)【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

8、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乙】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注释】斫

9、:砍。箕踞(jj):古人的一种不拘礼节的坐法。衽(rn)席:古代睡觉用的席子。岈然洼然:(高的地方)像深山一样深邃,(低的地方)像深地一样低陷。垤(di):蚁穴外隆起的小土堆。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1)临溪而渔 临: (2)苍颜白发 苍颜: (3)缘染溪 缘: (4)吾向之未始游 向: 12下列对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至于/负者歌于途 B.颓然乎/其间者C.悠悠乎/与颢气俱 D.然后/知是山之特立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2)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14【甲】段写众客宴酣欢乐和【乙】段写作者游西山宴

10、饮之乐的语句各是什么?(2分)15【甲】【乙】两段文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2分)(三)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14分)乡村梧桐刘文波梧桐是乡间的俗女子。她没有窈窕的身段和华裳美冠,只有粗枝大叶的一袭粗布绿萝袍,从春穿到秋。浆洗了几水也不知道,到了秋末,已是漂白、泛黄。梧桐是忙碌在锅台灶间,穿梭于田埂场院的村妇,乡下的檐前屋后总少不了她的身影:一身烟火气。在乡下的树中,梧桐似乎比其他的树悟性要慢许多。春气初暖,其他的树如柳树、槐树、杨树已经偷黄转绿,不经意间已是绿满枝头了。而梧桐才如贪睡的村夫,还想睡个回笼觉最终禁不住春风细雨的催促,才懵懵懂懂地露出头来,吐出毛茸茸的嫩芽,稚

11、拙地憨憨地笑着,一点也不性急。但憨有憨劲。没多久,叶片由婴儿拳头般大小变成大人的巴掌了,再过几天又变成了老汉头顶上的斗笠。此时,树下已是浓荫匝地,日光再也照不透地面。所以,在农村里,人们喜欢在庭院里栽梧桐。长得快,易成材。古语里“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肯定不是说的梧桐。梧桐将生长快慢拿捏得很是火候。长得虽快,但梧桐材质却疏松。所以收藏家们都将“桐”“杨”“柳”归为柴木,身价比不上楠木、紫檀等豪门贵戚的文采风流。但如果全这样看待梧桐,那的确是委屈了它了。在我看来梧桐是土气而不俗气,甚至是大象无形、大巧若拙的象征,是隐于民间的隐士。雨打芭蕉是江南的韵事,而在北方,我们却也有夜雨听梧桐的雅兴了。疏疏

12、密密的雨点是素手调弦琴,硕大肥美的梧叶便是古筝、扬琴、京胡、琵琶了。雨密风狂是弹起胡笳十八拍,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雨疏风歇,则是弹起高山流水,余韵悠扬,又如风过荷塘,暗香飘送。因此才女李易安才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意境。秋风乍起,万物萧疏,这是自然界的不二定律,谁都抵挡不住自然法则。梧桐发芽如老妇抽丝,但梧桐的落叶却让人感泣。住在乡下的人常有这样的体验:第一场严霜落下的晚上,在夜间深睡的人们常会被院子里噼里啪啦的声音惊醒,以为是落雨了,雨紧潮急的。然而,透窗而入的月光分明是晴空万里的。待打开窗看,原来是梧叶飘飘,急遽地从枝头落下,步履匆匆,不容置疑的,让人惊异。人衣衫单薄的时候,梧桐枝叶茂密,为人遮风挡雨;人穿棉戴帽时,梧桐却褪尽铅华,光着身子,独对长天,瑟缩在风雪中。古诗云:“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