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古诗词阅读考点特训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7136928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2.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古诗词阅读考点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考语文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古诗词阅读考点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考语文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古诗词阅读考点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考语文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古诗词阅读考点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考语文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古诗词阅读考点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古诗词阅读考点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古诗词阅读考点特训(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外古诗词阅读(一)山水田园内容特色:山水田园是以山水景观、田园美景和田家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这类诗多长于写景,诗境优美,风格恬淡,语言清丽。常用意象:【田园类】炊烟、桑麻、桑竹、桃李、麦苗、豆苗、菊花、藕花、小桥、流水、渔船、浣女、采莲、鸡、犬、牛、羊、猪、禽雀、蚕等。【山水类】野径、古木、柴门、空林、空山、白鹤、白云、古寺、樵夫等。常见情感:钟爱自然,对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对官场和俗世的厌倦,对自由的追求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现宁静淡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表达对祖国壮美河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习题。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

2、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注释】王维,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后官至尚书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前期写过一些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有独特成就。诗经有“今适南亩,或耘或籽”句,指到南边的田地里耕耘播种,后来南亩便成为农田的代称。有人说诗歌的尾联表现了对农村劳动人民的同情,有人说表现了农忙的景象,给农村原野增添了无垠生机,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眷恋田园的情怀。你同意哪一种说法?结合诗歌和注释说明你的理由。我同意第二种说法。首先,王维

3、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他的山水诗往往通过对自然和山村生活的描绘,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倾慕。其次,本诗前面的三联是插写作者在天气初晴的日子里极目远眺,展现乡野自然清新,风景明丽秀美,处处透露着作者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尾联描写农民抓紧了雨过天晴的有利时机而突击耕种的情形,使新晴景象与农民劳作融为一体,构成一幅景色优美且又充满生活气息的画卷。如果来反映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则是不合情理的。【译文】雨后新晴的原野格外开阔空旷,极目远望看不见半点雾气尘埃。外城的门楼紧靠着摆渡的码头,村边的绿树连着溪流的入河口。埂外流水波光粼粼显得特别明亮,青翠的山峰突兀出现在山脊背后。正是农忙时节没有悠闲的人,农

4、民们一家一家全都在田亩间忙碌着呢。2. (2018盐城)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宿牛群头胡助荞麦花开草木枯,沙头雨过茁蘑菇。牧童拾得满筐子,卖与行人供晚厨。(选自元明清诗歌鉴赏辞典)【注释】牛群头:地名。行人:行旅之人,指作者自己。(1)诗中“茁”“满”二字用得好,请作简要分析。“茁”是旺盛的意思,“满”是装满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雨过之后,蘑菇长得十分旺盛,数量很多,表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表达了作者旅途中的安逸闲适。【译文】乔木花开的时候其他草木都枯萎了,一场雨后,蘑菇长得非常茂盛。牧童捡了满满一筐,卖给我做晚饭。

5、3. (2018攀枝花)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题目。乙卯重五陆游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注释】乙卯:指1195年,这年作者71岁,在家乡绍兴隐居。重五: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粽包分两髻:粽子有两个尖尖的角,古时又称“角黍”。艾束著危冠:高高的帽子上插上艾枝。(1)诗句“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了端午节的什么习俗?比喻(或对偶);吃粽子、插艾枝。(2)请结合全诗内容,概括诗人“笑”的原因。山村景色美好;节日气氛浓厚;较早做完一天的事情;能轻松享用晚餐。(意思对即可)【译文】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

6、村。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4.(2018滨州)阅读下面宋词,完成(1)(2)题。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辛弃疾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1)赏析“儿童偷把长竿”中“偷”字的妙处。“偷”字极有趣味,使人仿佛看到了一群馋嘴的儿童,正手握长长的竹竿,一边扑打着梨枣一边东张西望随时准备拔腿逃跑,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的顽皮、天真、可爱,也表达了词人对孩子们的喜爱之情。(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对松竹

7、的赞赏之情;对生活的满足之情;与邻里相处融洽的愉悦之情;对丰收的喜悦之情;对儿童的喜爱之情;闲适之情。【译文】山园里一望无际的松林竹树,和天上的白云相连接。隐居在这里,与世无争,也该知足了。遇上了秋社的日子,拄上手杖到主持社日祭神的人家分回了一份祭肉,又恰逢床头的那瓮白酒刚刚酿成,正好痛快淋漓地喝一场。西风起了,山园里的梨、枣等果实都成熟了。一群嘴馋贪吃的小孩子,手握着长长的竹竿,偷偷地扑打着树上的梨和枣。别叫家人去惊动了小孩子们,让我在这儿静静地观察他们天真无邪的举动,也是一种乐趣呢。5. (2018扬州)阅读诗歌,完成(1)(2)题。潭上作唐张乔竹岛残阳映翠微,雪翎禽过碧潭飞。人间未有关身

8、事,每到渔家不欲归。【注释】翠微:青山。(1)联系全诗,说说前两句的作用。刻画出了一幅绿水青山中野鸟遨游的优美闲逸的场景,为下文的抒情作了铺垫。(2)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后两句诗通过对渔家生活的简述,抒发了诗人向往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情感。【译文】长满竹子的岛屿上,残阳映照着微微的翠绿,雪白色的鸟从碧绿色的潭水上面飞过。在俗世没有关切自身的事情,每次到渔家就不想回来。6.(2018东营)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渔翁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注释】本诗写于谪居永州期间。西岩:湖南永州西山。欸乃:摇橹声。(

9、1)“渔翁”形象在诗中有何作用?贯穿诗歌内容。渔翁作为核心形象,既贯穿起对山水的描写,又与山水结成不可分割的整体。渔翁因这样的山水显出品行的高洁,山水因渔翁的活动赋予了奇趣和魅力。以之自况。渔翁是追慕高洁志趣和超然物外、独得其乐生活的诗人的化身。寄寓心志,表达心境。渔翁是表情达意的凭借和载体,借渔翁形象寄托诗人对自由安适生活的热切向往,表现悲怆无奈、清冷凄苦的心境。(2)前人评价本诗“有奇趣”“内蕴活脱,曲尽其妙”,对此任选角度谈谈你的理解。构思一,直中见曲,平静中见波澜。以时间为序,完整呈现渔翁从夜宿到白天行舟江上的过程,行文流畅而又曲折跌宕,引人入胜。构思二,发现独到,匠心独运。截取渔翁生

10、活的一个片断,将渔翁活动与自然景色的变幻和谐统一起来,突出表现渔翁于山水间的独得自乐、无忧无虑,寄寓诗人的情怀。构思三,以诗人感受建立起渔人与自然的关系,创造出神秘新奇的境界。“烟销日出”,渔翁该与诗人见面了,却“不见人”,反常创造出了奇趣。耳闻“欸乃一声”与目见“山水绿”之间本不相干,但诗人却使之建立起依存关系,仿佛“山水绿”为“欸乃一声”所致,让日光下山水顷刻变得青翠碧绿、赏心悦目。可谓曲尽其妙。写法一,以虚写实。“欸乃一声山水绿”一句,渔翁不以形现,而以声出,以虚写实,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为渔翁的形象笼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写法二,寄情于景。诗人热切向往自由安适的生活,渴望摆脱内心的苦

11、闷和抑郁,于是在自然山水中找到了寄托,平静淡雅的自然山水在诗人眼里骤然变得充满奇异色彩和神妙趣味,进而创造出物我合一、情景交融的意境。写法三,借写渔翁写自己。诗人通过描写渔翁置身于山水天地之间,创设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巧妙传达出诗人寄情山水、追慕隐者的心态。语言一,避俗出新。“汲清湘燃楚竹”造语新奇,诗人不说汲“水”燃“薪”,而用“清湘”“楚竹”来借代,写出诗人超凡脱俗、孤高孑立的品性。语言二,平中见奇。“绿”字既化静为动,写出山水变幻的疾速,又创造出旷远清新、怡人心神的境界。语言三,形象活脱。“岩上无心云相逐”,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景物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怅惘。

12、【译文】渔翁晚上靠着西山歇宿,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为柴做饭。太阳出来云雾散尽不见人影,摇橹的声音从碧绿的山水中传出。回头望去渔舟已在天边向下漂流,山上的白云正在随意飘浮,相互追逐。(二)借景抒情内容特色:借歌咏自然景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诗中看似写景,实则处处含情。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常用意象:草、涧水、树、落花、山、鸟等。常见情感:年华易逝、美景难留、物是人非、世事沧桑、惆怅伤感、焦灼痛苦、闲适愉悦、向往自然等。7.古诗阅读。湖上徐元杰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1)说说首句“花开红树乱莺啼”中“乱”字的妙处。“乱”字不仅形象地描绘出红林深处

13、传出的此起彼伏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上下飞舞、穿梭于林间枝头的动感。(2)细读诗歌,说说最后一句游人“归”时的情景。夕阳西下,游客聆听着悠扬的箫声和富有节奏的鼓声,互相唱和,乘兴而归。【译文】在那开满了红花的树上,欢跃的群莺在不停地鸣叫,西湖岸边已长满了青草,成群白鹭在平静的湖面上翻飞。暖风晴和的天气,人的心情也很好,趁着夕阳余晖,伴着阵阵的鼓声箫韵,人们划着一只只船儿尽兴而归。8.(2018黔东南)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题。山行留客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注释】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便拟归:就打算回去。(1)这首古诗

14、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希望友人留下共赏美景的真情。(2)请品味首句中“弄”字的妙处。“弄”字用拟人手法,化静为动,将万物沐浴在春光中的静景写活了,给景物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译文】春天的阳光沐浴着山,山中的景色十分美丽,不要因为阴天就打算回家。即使天气晴朗没有下雨的样子,走到山中云雾深处也会打湿你的衣裳。9.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两个小题。酒泉子宋潘阆长忆西湖。尽日凭阑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选自宋词鉴赏大典)(1)本词为词人回忆杭州西湖旖旎风光之作,词人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写景抒情,请你

15、任选一种作具体分析。白描,词下片芦花丛中传来依约的笛声,惊动了白鸟从水里飞起,用“忽惊起”状白鸟(即白鹭)翩然而逝、倏然而惊的形态,色彩明快,颇具情味,朴实的白描中透出空灵。(2)你从词中读出了词人哪些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热爱,流露出要归隐湖上的情感。【译文】我经常想起漫游西湖,整天站在楼台上,扶栏远眺那湖光山色的情景:湖面上三三两两的钓鱼小船,小岛上天高淡远的秋色。最难忘的是,一阵悠扬的笛声隐隐约约地从芦花荡里传出时,惊动了栖息在那里的白鹭,它们倏地成群飞起,排列成行。西湖的景色使我艳羡神往,因此一旦离开它,闲暇时,又撩起我垂钓的情趣,开始整修钓鱼工具,此刻仿佛又置身于清凉爽阔的西湖秋色之中了。10.古诗阅读。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1)作者是运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之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系”字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