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湘教地理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2章第3节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pdf

上传人:weil****i173 文档编号:127130778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236.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湘教地理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2章第3节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湘教地理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2章第3节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湘教地理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2章第3节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湘教地理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2章第3节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pdf(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 高考 物理 第三节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学习目标 1 了解城镇化的概念 表现及主要特征 2 掌握不同国家和地区 城镇化进程及特点 重点 3 理解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掌握城市环境问题 产生的原因及整治措施 重难点 一 城镇化 1 含义 又叫城市化 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 乡村地区转变为 城市地区的过程 2 城镇化标志 1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2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 第三产业逐渐转移 2020 高考 物理 3 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4 乡村景观逐渐转化为城市景观 5 人们的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文化 价值观念等随之发生显著变化 3 城镇化动力 1 经济发展是城

2、镇化的主要动力 2 表现 一般来说 经济越发达 城镇化水平就越高 反之就越低 4 城镇化与三次产业 1 第一产业 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农业人口向城镇大量转移 2 第二产业 工业是城镇经济的主要支柱 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 相互 影响 3 第三产业 经济繁荣的城镇 服务业相对发达 二 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1 世界城镇化的发展 阶段特点 工业革命前发展极为缓慢 工业革命后进程明显加快 城镇人口比重迅速攀升 随着经济社会 的深入发展 涌现世界级大城市 城市群 大都市带 世界六大都市带 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大都市带 欧洲西北部大都市带 英 格兰大都市带 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 北美五大湖沿岸 大都市带

3、我国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带 2 发达国家的城镇化 1 伴随着工业化进行 2 城镇化水平高 大多在75 以上 3 注重营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 4 城镇历史文化保护得到普遍的重视 5 出现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现象 3 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 1 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比较低 上升迅速 2 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很不平衡 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国家多分布在亚洲和 非洲 2020 高考 物理 3 出现 虚假城镇化 和 滞后城镇化 现象 4 我国的城镇化 1 特点 城镇人口快速增长 城镇数量不断增加 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 2 意义 拓展了高效率的成长空间 拉动了生产与消费 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提高了区域对外开放程度 提升了经济

4、社会发展质量 三 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响 城镇成为人口生产 生活 休闲娱乐的中心 导致人居环境质量普遍 下降 给城市就业和配套服务造成很大压力 引发了诸多问题 解决 途径 要在产业支撑 社会保障 人居环境 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 乡 到 城 的转变 建设生态城市 田园城市 智慧城市 走健康 持 续 绿色 高效的城镇化道路 目标生活 生产 生态环境协调统一 1 城镇人口增加 城镇化水平一定提高 2 城镇化水平越高 工业化水平就越高 3 经济越发达 城镇化水平一定就越高 2020 高考 物理 4 目前发达国家城镇化速度较慢 城镇化水平低于发展中国家 5 城镇化过程往往导致城乡间出现巨大差异 下

5、列要素可能缩小城乡间差距 的是 建筑 生活习惯和劳作方式 交通 信息技术 A B C D 提示 1 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标志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如果只是 城镇人口增加 城镇人口比重不增加 城镇化水平不一定增加 2 城镇化水平越高 第三产业越发达 第三产业的产值超过工业产值 3 许多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 化水平 城镇总体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即经济还不算发达 但城镇化 水平已偏高了 如南美洲许多国家 另外还有许多发展中国家则表现为城镇化进 程明显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 如印度 印度尼西亚等 4 发达国家城镇化起步早 城镇化水平高 处于城镇化

6、后期成熟阶段 目前城镇化速度较慢 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起步晚 虽然城镇化速度较快 但城镇 化水平却较低 5 B 城镇化过程中 城乡间的建筑 生活习惯和劳作方式将出现较大差异 但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将使城乡差距大幅度缩小 2020 高考 物理 城镇化 农历正月初九 按照民间 三 六 九 往外走 的习俗 河南出门务工的 农民大批赶往火车站 河南是我国第一劳务输出大省 每年向外输出劳动力1 200 万左右 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十分之一 2020 高考 物理 问题 1 人地协调观 农民工进城打工怎样促进了城镇化 提示 农民工由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改为从事工业或建筑业等其他产业活动 甚至在城市定居 促进了城镇化的发

7、展 问题 2 综合思维 运用影响人口迁移的推力 拉力说明农民工进城的原因 提示 吸引农民工进城的拉力因素 城镇就业机会多 城镇社会福利保障制 度高 文化设施齐全 城镇交通便捷 农民工离开农村的推力因素 农村人口对土地压力大 农村收入低 社会服 务短缺 农业受自然灾害影响大 问题 3 人地协调观 有人说 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化水平体现其社会发展 水平 你认为有道理吗 提示 有道理 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城 镇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 它可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 又促进城镇的发展 由此可见 该说法是有道理的 归纳总结 1 城镇化的内涵和标志 2020 高考

8、 物理 2 经济发展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 1 社会经济发展是促进城镇化的主要动力 主要表现在三大产业的发展对城 镇化的影响 见下表 产业影响 第一 产业 随着农业生产率的不断提高 农村劳动力明显过剩 农村人口向城 镇大量转移 第二 产业 工业是城镇经济的主要支柱 工业化进程为进城的农民从事加工制 造 建筑等行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农民工已成为城镇劳动力 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 产业 经济繁荣的城镇 服务业相对发达 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 进 城的农民工为第三产业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 也为服务业提供了广 阔的发展空间 2 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本动力 工业化扩大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深度和广度 出现了一大

9、批工矿业城市 工业化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人口增加 工业 化促进了城镇本身基础设施的完善 加大了对工业和人口的吸引力 工业化是近 代城镇迅猛发展的根本动力 城镇化通常指工业革命及其以后的城镇化 2020 高考 物理 1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 读图 回答 1 3 题 1 图中所示现象是 A 农村土地改革B 城镇产业调整 C 区域城镇化现象D 人口迁移现象 2 在该过程中 由图得出该地区发生的变化是 A 城镇人口比重增大B 农村人口不断减少 C 城镇用地规模扩大D 城镇数目不断增多 3 该地区发生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有 使更多的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 逐步

10、改变农村地区的思想观念和生 活方式 促进地区工业化发展 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使农村的人口出生率下 2020 高考 物理 降 A B C D 1 C 2 C 3 A 第 1 题 从图中信息判断 该地区城镇用地面积不 断扩大 是区域城镇化现象 第 2 题 城镇化的发展虽然以城镇人口比重增大为 重要衡量指标 但图中只显示了城镇用地规模的变化 第 3 题 随着城镇化发展 城镇人口比重 农村地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 城乡差距都会随之变化 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2019 年 4 月 15 日 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布 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 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 意见 提出到 2035 年 我国城镇化进入成熟期

11、专家 分析 到那时 我国城镇化率将由现在的近60 提升到 70 至 75 下图为城镇化 进程示意图 2020 高考 物理 问题 1 区域认知 我国目前的城镇化处于哪个阶段 提示 处于中期阶段 问题 2 人地协调观 在城镇化进程的中期阶段出现的问题及发展的新趋势 是什么 提示 由于人口和产业迅速向城镇集中 出现了劳动力过剩 交通拥堵 住 房紧张 环境恶化等问题 在小汽车普及后 许多人和企业开始迁往郊区 问题 3 综合思维 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后期阶段 为什么城镇化速度放缓 提示 因为在后期阶段 城镇化已经达到较高水平 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比 重已经很小 可转化为城镇人口的农业人口很少 2020 高考

12、物理 归纳总结 1 世界城镇化进程的差异 1 时间差异 从世界各国的城镇化进程来看 城镇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 拉平的 S 形曲线 如下图所示 2 空间差异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差异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导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差异明显 如下图所示 表现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2020 高考 物理 起步 时间 早晚早晚 原因工业化早独立较晚 工业化晚 目前 速度 快慢慢快 原因城镇化已发展到后期成熟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民族独 立 经济迅速发展 城镇 化水 平 高低高低且发展不平衡 原因 科学技术的发展 农业劳动生产 力大大提高 大量农村人口转化 为城镇人口 亚

13、非国家城镇化进程落后 于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 南美洲国家城镇化水平超过 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 存在 问题 问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镇发展不合理 原因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 交通 条件改善 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 施逐步完善 城镇经济畸形发展 人口增 长快 农村劳动力过剩 发展中国家内部的城镇化差异 差异虚假城镇化滞后城镇化 表现 城镇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的 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 城镇化进程显著落后于相应的经济 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 分布拉丁美洲国家最为突出印度 孟加拉国 印度尼西亚等国 2 城镇化 郊区化 逆城市化的表现 成因与联系 城镇化郊区化逆城市化 由乡村转向城镇 农村地域转化为城 域

14、人口 产业由市区迁往郊区及郊区农业人 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 市中心衰落 城市 总人口增加 人口继续迁往中小城镇和乡村 口出现负增长 力的发展 尤其是工业革命促使人口 业向城镇集中 城镇数量和规模逐渐市区人口激增 地价上涨 交通拥堵 城市人口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 镇和乡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环 2020 高考 物理 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它们之间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 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 化 随后出现逆城市化 最后为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又出现再城市化 2 下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 全世界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水平 及其变化趋势 读图 完成 1 2 题 2020 高考

15、 物理 1 图中代表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折线是 A 甲B 乙 C 丙D 丁 2 2000年后 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B 工业产值的比重持续增大 C 城镇环境趋于恶化 D 城镇中心区人口不断增多 1 D 2 A 第 1 题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 城镇化起步晚 水平较低 现 在城镇化速度快 则可知丁代表中国城镇化进程 第 2 题 甲代表发达国家城镇 化水平 城镇化水平高 实现了工业化 第三产业比重在增大 2000 年后 发达 国家城镇化水平提高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020 高考 物理 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新华社北京 2019 年 1 月 21 日电近日 国务院办公

16、厅印发 无废城市 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无废城市 是以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 共享的新发展 理念为引领 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 量和资源化利用 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 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 展模式 问题 1 人地协调观 无废城市 是否就是没有固体废弃物存在的城市 提示 无废城市 并不是没有固体废物产生 也不意味着固体废物能完全 资源化利用 而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 旨在最终实现整个城市固体废物产 2020 高考 物理 生量最小 资源化利用充分 处置安全的目标 需要长期探索与实践 问题 2 综合思维 常见的城市环境问题有哪些 提示 环境污染 交通拥堵 住房紧张 就业困难等 问题 3 地理实践力 整治固体废弃物污染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提示 及时清除 实行分类回收 利用 归纳总结 1 城市环境问题 主要表现成因危害整治措施 环境 质量 下降 大气 污染 工矿企业 家庭炉灶 汽车尾气 危害人类健康 破坏土壤 水质 生物 腐蚀建筑 物 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 的企业 实行集中供暖 建立绿化隔离带 水体 污染 工业废水 生活污水 危害人类健 康和动植物 的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