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芮城高三语文月考新人教.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7128014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芮城高三语文月考新人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西芮城高三语文月考新人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西芮城高三语文月考新人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西芮城高三语文月考新人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西芮城高三语文月考新人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西芮城高三语文月考新人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芮城高三语文月考新人教.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风陵渡中学2012届高三8月语文月考题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卷 阅读题(共7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几个世纪以来,科学一直被看成一种为人类带来幸福的力量,以牛顿力学为代表近代科学引发的工业革命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20 世纪初,以相对论和量子理论为代表的物理学革命,从宏观和微观的尺度上,把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推向了高峰。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科学作为以一种新的“ 偶像” 登上神坛。 1845 年8 月,在日本广岛上空爆炸的原子弹开始打破人们对科学的迷信。当原子弹造成的种种惨象通过媒体传播时。那些参与制

2、造原子弹的科学家们陷入了深深地内疚之中。他们开始感到,科学研究的领域也存在着潘多拉盒子。 20 世纪后半叶,以DNA 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为开端的分子生物学革命逐渐成了科学舞台上的主角。20 世纪60 年代初,遗传密码被破译。1969 年,DNA 限制性的内切酶被发现。1971 年,斯坦福大学的保罗伯格将猿猴病毒40(SV40)的DNA引入大肠杆菌并与其DNA 重组,获得了一种新的带有SV40 基因的大肠杆菌,由于SV40 对鼠类动物具有致癌性, 还可以在试管内使人的正常细胞转达化为癌细胞,因此伯格的重组大肠杆菌就有可能具有致癌性。 大肠杆菌广泛存于人体肠道内,如果含有SV40 基因的大肠杆菌在人

3、群间传播, 可能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美国著名分子病毒学家罗伯特普兰克了解了伯格有的工作后, 立即与他通电话, 指出这种大肠杆菌可能成为传播人类肿瘤的媒介,并建议他暂停此项研究。这使伯格特犹豫,他深知DNA 重组技术的革命意义,但他也为此项研究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担忧, 他与其它生物学家讨论后, 他毅然决定暂停此项研究。 但是,DNA 重组的研究并未停止,并在其他实验室不断取得新突破。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推进,基因重组技术引起的伦理问题日益引起政府和公众的关注。1974年7 月, 在美国科学院的支持下,伯格等著名分子生物学家联名发表了一封建议信, 呼吁在全世界范围内无条件禁止一切有可能导致无法预知后果

4、的基因重组研究 。因为“ 伯格信件” 的倡议,1975 年2 月,16 个国家的140 位著名科学家在美国加州举行会议,与会者一致认为:“ 尽管基因重组技术会促进分子生物学的革命性进展, 可是运用这项技术所产生的生物新类型,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和意想不到的危害, 因此必须对此严加控制。”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专门对此做了一个题为DNA 争论: 科学反对它自己的专题节目,向公众普及科学伦理。 在伯格信件中,积极从事该领域研究的杰出科学家主动提出对自己的研究工作进行限制,这在科学史上还是第一次,它显示了那一代科学家巨大的道德勇气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堪称科学史上的重大事件。( 选自环球科学200

5、9 年第2 期,有删改)1、下列关于“ 伯格信件” 的阐述, 与原文意思不符合的一项是A 伯格信件是伯格等分子生物学家在美国科学院的支持下于1974 年7 月联名发表的一封建议信。B伯格信件提议在全世界范围内无条件禁止一切基因重组研究以避免可能导致的无法预知的后果。C在伯格信件中,伯格等杰出科学家主动提粗对他们从事并取得成果的领域的研究工作进行限制。D“ 伯格信件” 这一科学史上的重大时间显示了那一代科学家巨大的道德勇气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文章中称科学为一种新的“偶像”,这是对在欢呼中登上神坛的科学的批判。BDNA 重组技术虽然具有革命意义,但也有可能给人类

6、健康带来严重的后果。C杰出的科学家主动停止了自己的科学研究,日益引起政府和公众的广泛关注。D加州会议与会者一致认为,必须严格控制分子生物学革命产生的生物新类型。3、本文原标题为“科学反对他自己”,依据文章,对该标题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科学反对它自己并不意味着反对它的全部,而是反对它有悖于科学伦理的部分。B只是限制那些有可能危害人类的科学研究,有赖于科学家的道德勇气与社会责任感。C防止科学技术在运用中对人类造成危害,有赖于科学家的道德勇气与社会责任感。D新科学反对旧科学,科学就是在不断否定过去的研究成果的过程中得到进步的。 二、(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杨维岳传戴名

7、世杨维岳,庐州巢县人也。生而孝谨,好读书,毅然自守以正。尝以文见知于郡守。一日往谒,适富民有犯法者,守教维岳为之代请,可得金数百。维岳谢曰:“犯罪自有公法。使此人不当罪,而维岳受其金,则不祥;使此人当罪,以维岳故贳之,是以私爱而挠公法也。维岳兢兢自守,惧无以报德,其敢以是为公累?”郡守由是益敬重之。尝读书至忠孝大节,往往三复流涕。慕文文山之为人也,画像祀之。 崇祯中,陕西盗起,都御史史可法巡抚淮扬。维岳曰:“此当代伟人也,不可以不见。”乃徒步诣军门往谒。居无何,寇益急,诏天下勤王。时可法已拜南京兵部尚书,以府库虚耗,军资竭,兵不得出,传檄谕天下捐赀救国。维岳捧檄泣曰:“国事如此,吾何以家为!”

8、即毁家以为士民倡。崇祯十七年,上崩于煤山。维岳闻之,北面痛哭,累昼夜不能寝食。未一岁,北兵渡江,京师溃,而史可法以大学士督师扬州,城破死之。维岳泣曰:“国家养士三百年,以身殉国,奈何独一史公!”于是设史公主,为文祭之而哭于庭。家人进粥食,麾之去;平日好饮酒,亦却之。曰:“今值国事如此,饮食能下咽乎!”居三日,北兵至,下令剃发。维岳不肯。人谓:“先生曷避诸?”维岳曰:“避将何之?吾死耳!吾死耳!”其子对之泣,维岳曰:“小子!吾生平读书何事?一旦苟全幸生,吾义不为!吾今得死所矣,小子何泣焉?”人有来劝慰,偃卧唯唯而已。作不髡永诀之辞以见志。凡不食七日,气息仅存。亲属人来观者益众,忽张目,视其子曰:

9、“前日见志之语,慎毋以示世也。”顷之遂卒,年五十六。闻者莫不为之流涕,私谥为文烈公。呜呼!三代以来,变故多矣,为人臣者,往往身为大官不能为国死,而布衣、诸生又以死非吾事,则是无一人死也,君臣之义几何而不绝也哉! (选自南山集,有删节)注:主:死者的牌位。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维岳故贳之 贳:赦免 B累昼夜不能寝食 累:连续 C北兵渡江,京师溃 溃:攻破D慎毋以示世也 慎:小心5.下列句子中,直接表现杨维岳忠义大节的一组是( )(3分)以维岳故贳之,是以私爱而挠公法也 即毁家以为士民倡 北面痛哭,累昼夜不能寝食 避将何之?吾死耳 乃作不髡永诀之辞以见志

10、闻者莫不为之流涕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杨维岳喜好读书,坚守正道。他宁可不要数百两银子,也不为犯法的富民“代请”。郡守因此越发敬重他的为人。 B杨维岳一直很敬重文天祥和史可法,他画了文天祥画像经常祭拜;在史可法死后,为杨维岳又设牌位写文章哭祭他。 C清兵南下后,下令士民剃发。杨维岳既不剃发,也不躲藏,决心以死明志,别人来劝慰他,他也卧床不应,绝食多日而亡。 D作者谴责了在民族危难之际贪生怕死的达官贵人,以及不明大义的平民、书生,肯定了杨维岳为守君臣之义而献身的行为。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维岳兢兢自守,惧无以报

11、德,其敢以是为公累?(3分)译文: 以府库虚耗,军资竭,兵不得出,传檄谕天下捐赀救国。(4分)译文: 而史可法以大学士督师扬州,城破死之。(3分)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夜书所见 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注篱落:篱笆。8.诗开头两句中“送”“动”用语巧妙,说说它们的好处。(5分)9.简析后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生乎吾后, ,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2)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 荀子)(3) ,金块珠砾, ,秦人视之,亦不甚

12、惜。(杜牧阿房宫赋)(4)-,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苏轼赤壁赋)乙 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刚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大题号涂黑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美丽的谎言 杨建国东礁岛上,只有一名老兵和一名新兵。 岛上只有一座航标灯,老兵和新兵日复日、夜复夜地与航标灯为伴,除了守灯,白天只有听单调的海涛声,夜晚只能数满天的星斗。 老兵说,竖耳听涛,睁眼看星,多有诗意。 新兵听涛看星,觉得枯燥无味,百无聊赖

13、。老兵闲暇之时提笔写涛声、写星斗、写彩云、写海鸥、写轮船、写战舰,新兵觉得挺好玩的,也跟着拿起了笔。 三个月后,老兵的一首小诗望夜空在当地的东礁文艺上发表了。老兵欣喜若狂,新兵羡慕不已。 老兵的小诗后面署有“责任编辑兰兰”。新兵好奇地问兰兰是男还是女。 老兵说,当然是女的。 新兵脸一红,嗫嚅着问,漂亮吗? 老兵说,一定漂亮。 一个星期后,老兵亲自去了趟东礁文艺编辑部。回来时,老兵兴奋地对新兵说,见到了兰兰,兰兰也收到了你的诗稿,兰兰还称赞你的诗写得有激情。 新兵的脸红着问,兰兰一定很漂亮,是吗? 老兵爽快答道:当然。 从此新兵感到,彩云绚丽多彩,涛声悦耳动听。新兵盼望满两年兵龄,可以一个月上一次岸,那时就到编辑部去看看兰兰-那一定是个扎着两条羊角辫子,长着白白净净的瓜子脸的俏姑娘。 一天夜里,黑黝黝的天空中霹雳轰鸣,狂风如游龙般乱窜,倾盆大雨直泻东礁岛,整个世界如同染了墨般的漆黑。隐约闪烁的只有那座不知耸立了多少年的航标灯。 新兵被炸雷惊起了床,连唤了几声老兵,不见老兵回应。新兵抓起了手电筒,连雨衣也来不及披就投入了雨幕中,奔向航标灯。 借着时隐时现的闪电,新兵发现了航标灯下斜倚着一个人,跑近了才发现是老兵。 老兵没穿雨衣,全身是泥浆,双眼紧闭,脸色苍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