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高中语文选修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第一课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 一课时 学案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27096345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洛阳市高中语文选修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第一课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 一课时 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河南省洛阳市高中语文选修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第一课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 一课时 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河南省洛阳市高中语文选修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第一课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 一课时 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河南省洛阳市高中语文选修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第一课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 一课时 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河南省洛阳市高中语文选修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第一课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 一课时 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洛阳市高中语文选修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第一课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 一课时 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洛阳市高中语文选修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第一课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 一课时 学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 一课时 学案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学案【学习重点】1记:掌握本文的字音词语,背诵杜甫的名句。2读:通过阅读,探究思考造成杜甫人生悲剧的原因。3写:运用引用的手法,写一段文字来表达自己的观点。4练:叙述引用诗文的妙处。【诵记名言】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阁夜)3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咏怀古迹五首)4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八首)5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6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7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8感时花溅泪,

2、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了解常识】1作者简介冯至(19051993),出生于河北涿州,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德文系和德国海德堡大学。回国后先后在同济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等校任教。作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鲁迅语),其诗歌创作主要有诗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十四行集等;作为学者,他的杜甫研究和歌德研究都十分优秀。此外,他的散文作品山水和小说伍子胥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名篇。2文体知识传记的定义和分类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1)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如:鲁迅写的鲁迅自传,

3、沈从文写的沈从文自传。后者是他人撰写的,如:华罗庚“布衣总统”孙中山我的父亲等。(2)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的传记,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记叙与评论各半,这种传记则被称为“评传”。如:卞毓方的留取丹心照汗青,朱志敏的铁肩担道义。(3)从篇幅的长短来说,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4)从创作方法分,可分为历史性传记和文学传记。历史性传记:以记叙翔实的史实为主,用语比较平实。文学传记:多用形象化手法,描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活动的历史背景等,以史实为依据,但又不排斥某些联想性的文学描写。【夯实基础】1字正音准(先阅读课文,然后借助工具书,完成该题)(1)单音字疟疾(

4、)老妪()锁钥()吐蕃()气氛()高涨()筵席()菜畦()可汗()拈花()(2)多音字监济和(3)辨形组词2涵咏词义(1)词义理解失之交臂:_(错点提醒:“交臂”,因彼此走得很靠近而胳膊碰胳膊。)穷兵黩武:_(错点提醒:“黩”,读d,随便、任意。)信手拈来:_(错点提醒:“拈”,读nin。)一团和气:_(错点提醒:注意语境,这是一个贬义词。)泾渭分明:_(错点提醒:“泾”,读jn,泾河;“渭”,渭河。)(2)近义词辨析传颂传诵辨析:二者都是动词,“传颂”意为辗转传布颂扬;“传诵”意为辗转传布诵读,辗转传布称道。例句:a全村的人_着他英勇救人的事迹。b这首诗一直为人们所_。偶然偶尔辨析:二者都有

5、形容词和副词的性质,都可以作定语和状语,但我们平常使用的时候,“偶然”侧重在它的形容词词性,与“必然”相对;“偶尔”侧重在它的副词词性,与“经常”相对。二者作定语的时候,“偶然”修饰中心词的时候可用“的”也可以不用“的”,而“偶尔”一般要用“的”。例句:a这可从他人深夜被抓的教训而来,由此可知此番捉人不是_和个别的现象。b他常常写小说,_也写写诗。【感知课文】1阅读全文,思考本文中的杜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答:2快速浏览全篇,重点阅读第一部分“长安十年”的内容,填写下表。时间社会状况杜甫经历代表作品诗歌特点人格追求长安十年746755【重点突破】1怎样理解本文的标题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

6、圣”?我来答题_我来规范_2杜甫的诗为何被称为“诗史”?我来答题_我来规范_3作者不惜笔墨对当时社会背景作了较为详细的记述,有什么用意?我来答题_我来规范_4理解下列句子的含意。(1)院中的花草都在雨中烂死了,只有他在阶下培种的决明子格外茂盛,绿叶满枝好像是翠羽盖,开花无数正如他身边所缺乏的黄金钱。我来答题_我来规范_(2)再往前走,但见猛虎当前,崖石欲裂,山路旁开着今秋的菊花,路上印着古代的车辙。我来答题_我来规范_【疑点探究】1杜甫的诗歌把目光投向广大的人民,即使是个人身世的感叹,我们也能看到时代的影子。与杜甫的艺术成就相比,他的人生堪称悲剧,你认为造成他人生悲剧的原因是什么?我来答题_我

7、来规范_【美点赏析】叙述中引用诗句,表明观点2这篇文章在表明观点时不是直接说出,而是用杜甫的诗句来说明。如写统治者征发士兵开往边疆,引用了兵车行中的诗句“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等句子,来写妻离子散的场面。这种写法使传记叙中有评,观点更加客观。请分析下列名句在文中具有什么作用。探究点拨:如果把古诗放在文中,利用它的独特想法,来修辞语句,这样一来不但能使观点找到一个强有力的后盾,起到了“如虎添翼”的作用,还可以使文章更生动,语言更亮丽。举文学家事例时可链接其诗词名句,从而化枯燥无味的语言为诗化隽永的语言,能增强文章的文学色彩和文化底蕴,提升文学品位。除直接引用诗句(明引)作论据外,还可间接

8、引用诗句(暗引),即将诗句妙合无痕地熔铸在事例中。引用诗词结尾,感召力强,往往能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利用诗词名句富有哲理性特点,总结全文,深化主题。好文章加上好诗,锦上添花,让人读完后,也认同其中的观点,这样就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1)他写诗赠给他们,推崇他们,说他们对待他是招要恩屡至,崇重力难胜。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但实际的情况却在另一首诗里说得清楚: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我来答题_我来规范_(2)这首诗一开端就说出他在这腐化的社会中感到的真实“纨饿死,儒冠多误身”。我来答题_我来规范_【随堂写练】以“留下一点空白”为话题,运用引用名人名言的

9、手法,写一段文字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少于200字。妙笔生花:【美文推荐】悲情的杜甫草堂我从遥远的水乡,执着初春含苞的莲,去看川西的杜甫。想象中的草堂应在江南,水乡琴韵袅袅中,氤氲出朦胧的诗意;想象中的杜甫应是衣袂飘飞,诗句如漫天的蝶在堂前飞舞,舞落仄仄的诗韵。可惜,草堂不在江南,却如闲云野鹤般栖在川西万里桥畔。我在草堂里转悠,视野处尽是清代风格的建筑,园林是独特的古典“混合式”。玲珑的园内总算有一丝江南的小影附在里面。我费劲地琢磨:天府之国,遍地都是美景,杜甫怎么就选择了万里桥边、浣花溪畔?是缘于诸葛亮送费祎出使东吴所感慨的“万里之行始于此”,还是因了那条波光粼粼的有着黄鹂、翠柳影儿的浣花溪?

10、心穿透遥遥岁月的雨雾,想象那隐匿在云翳之下的眼睑,游人推开草堂厚重的门,找寻黑夜里的诗人。那栖息着一颗饱经风霜的魂儿的茅屋,流水萦回、竹树掩映,道不尽的古朴清幽。茅屋似和千年前不堪一击的草庐一样,竹条夹墙,裹以黄泥,屋顶是茅草遮苫。能保持永恒的美,在于它蕴涵着悲愁。草堂因了诗人而安,古朴中透出浓郁的悲情色彩,游人漫步其间,深深感怀着,发思古之幽情。史载的书籍中,虚衔与闲职,古已有之。李白领着薪水,活得有滋有味,可杜拾遗却傻傻地抱着“致君尧舜上”,数过了玄宗、肃宗、代宗三朝的星星和月亮,望穿了三朝的云和路,一世得不到重用。传世的1 400多首诗在其悲愤的眼眸中焚烧成空。时光易逝,伤怀的往事,都成了阡陌上点点黄花,枯萎,随风逐土、逐尘了,牵情的只有浣花溪畔伤怀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充满力量的悲情,在黄昏的斜阳里,破碎地燃烧。若浣花溪有情,必会情不自禁地背负着这一腔的忧怨、一溪的悲恸往前的。光阴荏苒,数千年前的故事似乎仍然和裸呈在眼前的旷野一样,数十年的等待,终彻彻底底改变了一双眼。“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老杜的诗句中,江阔水深,能行大舟的浣花溪依旧,每一片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