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节世界多极化趋势(教案1)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27094301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节世界多极化趋势(教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节世界多极化趋势(教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节世界多极化趋势(教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节世界多极化趋势(教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节世界多极化趋势(教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节世界多极化趋势(教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节世界多极化趋势(教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节世界多极化趋势知识结构考点探究考点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走向联合的欧洲(1)原因:思想因素:欧洲传统的统一思想的影响,谋求欧洲统一是欧洲政治家们长期的愿望;实现欧洲各国的联合、建立统一的欧洲,这是欧洲早已存在的一种思潮。它植根于中世纪基督教帝国的理想,希望欧洲结束分裂,停止纷争,实现持久和平。近现代欧洲历史上众多学者和政治家,如但丁、卢梭、伏尔泰、康德、雨果、丘吉尔等等,都主张欧洲统一的理念。地理因素:共同的地域使欧洲国家一直拥有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为联合提供了可能;政治因素:二战使西欧丧失世界政治经济优势地位,在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和苏联的威胁;二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

2、心的优势地位,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西欧国家逐渐认识到,必须走联合的道路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和获得发展,要才能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有力影响。直接原因:法德两国逐渐实现和解;(关键)根本原因: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欧洲一体化的根本动因就在于加强自身的经济实力。西欧各国只有加强联合、协同利益,才能共同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增强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也才能够扭转与经济、政治大国竞争过程中的不利地位。在战后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为联合提供了有利条件。(2)过程: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巴黎条约

3、,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促使法德矛盾走向和解;(先河、基础)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建立;1967年,上述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19731986年经过三次扩大,又有英、爱、丹、希、西、葡6国加入;1979年,欧共体各国成立欧洲议会,加强各国的政治联系,协调彼此对外政策。(3)影响:经济:促进了西欧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政治: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加强政治的联合;国际关系:大大增强与美苏抗衡的实力,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2战后日本重新崛起(1)原因: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根本原因:美国推动日本

4、政府进行社会改革,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二战后,美国推动日本政府进行民主改革,以铲除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这就为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美国扶持:由于冷战需要,美国帮助日本恢复经济;(美国单独占领,先削弱、后扶持。注意原因)历史机遇: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为日本经济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日本政策: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政府投资,重视科技教育,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口号。(2)结果:日本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3)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80年代,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5、。随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出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政治领域的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拓展提升】日本经济的崛起给我们启示:(1)要与时俱进对生产关系作适时的改革和调整;(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确立科教兴国战略;(3)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科学的发展观。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原因: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获得民族独立,为其成立奠定了政治基础。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1955年,亚非万隆国际会议),新独立国家为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2)标志:1961年,南斯拉夫等国的倡

6、议下,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的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3)特点:实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由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到反对美苏的霸权主义;由政治领域的斗争到力争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4)意义: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崛起,广大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一定程度上冲击着美苏两极格局。【特别提示】不结盟运动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不结盟”,而是不同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结盟的国家结成联盟。不结盟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要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实现全面彻底裁军。4中国

7、的振兴(1)原因:政治独立:新中国的建立。经济发展: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外交政策: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积极影响。(2)表现: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综合国力发展中国家第一,世界前列;中国致力于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3)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巧学助记】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一个根源”: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两个影响”:调整美苏霸权地位,冲击两极格局。“四个表现”:走向联合的欧洲,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的振兴。要点探究1西欧

8、各国走向联合的可能性有哪些?从欧共体发展过程看,欧洲一体化有何特点?(1)可能性: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太大差异,经济联系比较密切;各国都实行资产阶级的议会民主制;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历史传统、文化、宗教和意识形态;都强烈要求恢复它们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法德两国逐渐实现和解。(2)特点:成员国不断增加;从单一的经济领域发展到多种经济领域;从经济领域发展到政治外交军事领域。2简述二战后美国与西欧关系的演变。战后初期,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各国复兴经济,西欧成为美国的势力范围。随着冷战的加剧,美苏采取分裂德国的政策,美国在德国的西部扶植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9、为对抗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共体不愿意受美国的控制,开始致力于提高自身国际政治经济地位,有力地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逐渐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3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美国的霸主地位严重动摇。70年代初开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增长趋缓,经济相对削弱,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美国的霸主地位严重动摇。(2)苏联的地位因经济困难而受到影响。六七年代改革不够彻底,社会矛盾丛生,加上军备竞赛和对外侵略战争的拖累,国家陷入困境。(3)社会主义阵营瓦解。20世纪六十年代初,社会主义阵营瓦解。(4)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欧共体和日本经济快速发展,逐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5)第三世界崛起。民族解放运动发展使帝国主义殖民体系走向崩溃。1961年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第三世界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有力冲击两极格局。(6)改革开放使中国迅速崛起,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总之,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导致各国或区域集团之间力量对比此消彼长,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