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7090731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吉林省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吉林省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吉林省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吉林省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时 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学者信力建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仍、兵荒马乱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自由、最为开放和最不可思议的一个时代是一个黄金的时代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材料反映的是A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B儒家思想开始处于独尊地位C我国传统主流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D促使“三教合一”现象出现2.论语中孔子认为西周继承发展了夏、殷两代的制度,开创了辉煌的西周文明,因而十分推崇周制。三代文明对儒家思想的主要影响在于A构建了信而好古的历史观 B塑造了敬天远神的天命观C形成了尊卑有序的礼文化 D树立了修己安邦的责任

2、感3.秦汉以来,墨家作为思想体系和学派逐渐消失无闻,但从挂一漏万的历代农民起义残存材料中,仍然可以看出其中好些基本思想倒是与墨子思想有一脉相承相通之处。下列农民起义的口号中未能体现这种继承关系的是A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B天下多男子,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C天生人,幸使其人人自有筋力,可以自衣食者 D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朱熹说:“若是格物致知有所未尽,便是知得这明德未分明。”王阳明说:“知善知恶是良知。”这可以佐证二人都主张A知行合一,都产生于心 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C心就是理,心外无物 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5.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

3、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又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6. 儒家“尊王”“忠君”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权力过大破坏天下安宁的教训。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孔子提出仁者爱人,贵贱有序 B. 董仲舒倡行独尊儒术,天下一统C. 荀子

4、主张君舟民水,礼法并用 D.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反躬践实7.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A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C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8. 有学者认为:“古希腊法律制度涉及社会各领域而其中很突出的便是在文化方面的制度性规定。与中国秦代的书同文极为相似,古希腊也通过对语言文学使用的立法来加强文化思想的大一统,从而为公共生活和民主决策创造精神氛围。”这段材料主要表明了

5、A古希腊是西方民主政体发祥地 B古希腊民主政治以法制为基础C秦朝与古希腊的阶级本质相同 D思想文化专制曾盛行于东西方9.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王韬曾说:“其时罢兵议款,互市通商,海寓晏安,相习无事,而内外诸大臣,皆深以言西事为讳,徒事粉饰,弥缝苟且于目前。”这表明鸦片战争之后A.社会上层未能警醒 B.中国社会和平繁荣C.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D.士大夫醉生梦死10.甲午战争之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流行用语,在新式学堂及学会均以其作为办学及创会的口号,然而新式学堂及学会的教学内容与发展目标,却偏重于西学或新学。形成此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因为新式学堂及学会的创办人A.多半是接受西方新式教育的留

6、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较为陌生B.多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它会阻碍西学的发展C.多为外国人士或在华传教士,自然会偏重于西学或新学的引介D.多以“中学为体”作为对付保守势力攻击学堂及学会的挡箭牌11.宋徽宗赵佶以画花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考题为“野 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画家要表现题中“无”,是 “非无舟人,只无行人”。那种闲散、宁静、安逸的意境被表达得更加准确。由此可知A宋代风俗画盛行于宫廷和民间B宋代统治者治国水平和艺术才能都很高C宋代科举考试增加了绘画科目D宋代绘画反映出理学对个人道德修养的影响12.欧

7、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A. 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B. 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C. 北宋与契丹间关系紧张 D. 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13.下面是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数据。表格数据突出反映了类别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农学水利兵器项数2225252578A中央集权统治加强 B儒家重人伦轻自然C农耕经济高度发达 D重农抑商政策实施14.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说:“

8、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为了不让这棵大树“树墩”继续“萌发”,有识之士掀起了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15.孙中山以为“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为此,孙中山A反对学习欧美 B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C主张平均地权 D明确反对帝国主义16小明同学想了解中国古代的中医药的一些治病古方,于是上网点击“中医药”进行搜索。下列信息不正确的是A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B黄帝内经奠定

9、了中医临床医学的基础C伤寒杂病论提出了辨证施治的方法 D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1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其发展主要体现在 A首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B强调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C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D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18.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相比,从争论内容上看,最主要的不同点是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D.前者侧重于科学和学术研究,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1

10、9. 美国学者马文佩里指出,“自然界是机械的、可分析的、有规律的并被数学验证过的”,宇宙“被看成一个巨大的机器”,一些思想家还开始“以探索的批判的怀疑的精神审视欧洲的制度和传统”。材料中对自然的这种认识A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B强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C促使人们放弃对上帝的信仰 D促成用人的思考和判断打破封建专制束缚20.赫尔德尔评价说他是“德意志民族的导师”和“促使欧洲觉醒的改革家”,托马斯曼评价他“提出人与上帝之间的直接联系”,从而促进了民主。材料中人物的活动对社会的主要影响是 A.促进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B.运用强硬手段实现了德国的统一C.使近代的自然科学最终形成 D.促

11、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21.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推动下,西欧人文精神不断发展。到17、18世纪,欧洲兴起了一场更为激进的思想解放运动。该运动的激进之处突出表现为A追求个性解放 B重视现世生活 C提倡生而平等 D构建理性王国22.某著作写道:“把统治权看作只是一种代办权,从而证明把人民的合法权力归还给拥有最高权力的人民,这种革命是正当的。”该著作是A社会契约论 B论法的精神C理想国 D纯粹理性批判23.绘画与科学中说:“19世纪后半期,物理学中光学知识的系统研究,以及光学和色彩学关系的发展,使人们看到了绘画崭新的面孔。”下列绘画作品体现了上述思想的是A大卫马拉之死 B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

12、C凡高向日葵 D毕加索格尔尼卡24.马丁路德认为,基督徒的自由是一种内心自由,纯属精神范围,只为上帝所知;在世俗事务方面,一个好基督徒应完全服从业已确立的权威。这反映了马丁路德A反对上帝的权威 B尊重教皇的权威C否认圣经的地位 D主张服从政府的权威25. 有位美学家指出:“绘画是从最单纯的事物中抽离出最简单的形式,让画布上出现的是符号般的造型,经由视觉慢慢被组合在一起以代表一个实物。他不是具象世界,而是画家心中的意象。”下列美术作品中,创作风格与此观点一致的是A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B日出印象 C格尔尼卡 D向日葵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据孟子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