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新课教学过程2】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7074811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新课教学过程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新课教学过程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新课教学过程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新课教学过程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新课教学过程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新课教学过程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新课教学过程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新课讲授】一、文艺复兴(一)背景:A、中世纪的欧洲四分五裂, 社会生产和科技发展停滞;基督教会垄断教育和思想文化,压抑了人和人性.B、前提: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1、时间;14、15世纪 2、原因:(1)政策因素:意大利各城市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采取了一些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地理位置:意大利地处地中海贸易的枢纽地位,是其商业繁荣的重要因素。(3) 政治因素:工商业阶层掌权(工商业主、银行家等资产阶级控制着城市的政权)。3、标志:手工工场的出现4、范围:继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之后,西北欧、德

2、意志的一些城市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5、影响:新兴资产阶级要求进行思想的变革经济的发展,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他们希望创造财富,也追求现世的享乐,关注人的本身的发展,这就与当时基督教宣扬的以“神”为中心、祈求来世幸福的意旨产生了深刻的矛盾,因此,他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首先在思想领域来一次大的解放运动。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资产阶级在思想上的反封建斗争,一种形式是文艺复兴,另一种形式是宗教改革。C、物质基础:14、15世纪的意大利处在西方贸易的中心地位,经济上呈现出繁荣景象。D、人才优势:意大利各城市共和国的统治者和富商巨贾竞相延揽才智之士,汇

3、集了众多的博学才子。E、文化环境:意大利丰厚的文化遗产是文艺复兴产生的重要条件。意大利是古代罗马的故乡,境内保留许多古罗马的建筑遗址和典籍。各城市与拜占廷帝国(东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有着长期的经济和文化联系,拜占廷帝国灭亡后,深通古希腊文化的学者和大量典籍流入意大利,研究和鉴赏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在意大利蔚然成风。(二)实质: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三)核心:人文主义1、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要求以“人”为中心而非以“神”为中心。2、信仰宗教,但反对教会宣扬的禁欲苦行,抨击救会的腐败,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总之,人文主

4、义就是一种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精神。探究学习:人文主义与宗教神学观点的对比:以神为中心以人为中心; 禁欲和来世现世的享受;等级观念自由平等; 蒙昧主义理性和科学。(四)成就A、意大利1、文学三杰:(1)薄伽丘:十日谈。(2)但丁:神曲;恩格斯称他为“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3)彼特拉克:歌集;“人文主义之父”。2、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并称为文艺复兴的“美术三杰”。艺术大师们改变了中世纪绘画简单呆板的宗教风格,创造出具有现实感的人物形象和生动活泼的生活画面,把人文主义思想和现实主义方法结合起来。B、传播15世纪后期,新航路的发现刺激了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

5、兴运动由意大利扩展到西欧广大地区。如英国的莎士比亚。(五)意义A、在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高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B、在文学艺术方面,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C、在自然科学方面,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学思之窗:结合教材P28的图片和资料,谈谈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对宗教持什么态度?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人文主义者并未放弃天主教,并没有达到否认宗教和神学的地步。他们虽然反对中世纪的神学

6、统治,但并不反对神,也不反对神性。他们认为神性非常崇高,人性也非常美好。他们追求的人和神的和谐相处,而是表现为一种世俗化、人性化的理想。文艺复兴时期圣母、耶稣、天使画像的人性化,正是这种理想的反映。人文主义者乐于接受教皇和教会的豢养,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二、宗教改革(一)背景A、文艺复兴的影响。希腊、罗马文明之后,处于基督教精神枷锁下的欧洲,虽然经历了约1000年之久的文化沙漠和精神压制,但在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学者尽管对宗教保持较为温和的态度,然而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仍然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天主教的权威日益受到人们的怀疑。B、天主教

7、会对欧洲尤其德意志的压榨。(1)思想上:中世纪的天主教会对人民进行严密的精神统治,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是“原罪”和“灵魂救赎”,即人生下来就有罪,只有信仰上帝,跟随耶稣才能得救。就“灵魂救赎”而言,最初强调的是个人信仰的作用,后来,神学家们又加上了种种繁杂的宗教礼仪,而且必须得到神职人员的帮助,灵魂才能得救。如出售赎罪券。(2)经济上,天主教会还是最大的封建主,占有大量的土地,并征收什一税,对各国人民大肆搜刮。1415世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欧洲封建社会内部生长和发展起来。但是,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严重束缚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是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3)在政治上,教皇

8、不仅掌握着天主教的最高行政权和司法权,直接支配各国天主教会,甚至还可以干涉各国的内政,可以解除一国臣民对该国君主的效忠誓约。随着14、15世纪西欧民族国家的逐渐形成,西欧各国要求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实现教会的民族化。16世纪的德意志在名义上是“神圣罗马帝国”,但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成为受罗马天主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被视为“教皇的奶牛”,因此,民族压迫、阶级压迫与宗教压迫交织在一起的德意志,便成了宗教改革的发源地。(二)性质:是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是发生在16世纪的一场爆发于德意志,并迅速席卷西欧的社会思想政治运动,实质上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人文

9、主义思想得以进一步弘扬。16世纪,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而天主教势力强大,根深蒂固,这就决定了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往往采取借助宗教反对天主教神学的方式来进行。(三)过程A、德意志宗教改革1、序幕:1517年10月,“马丁路德”在教堂门口贴出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揭示教皇兜售赎罪券的种种荒谬,标志着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开始。2、主张(1)他认为信仰耶稣就可得救。马丁路德曾经在奥古斯丁修道院进行学习,是一名虔诚的修道士,面对教会的腐败,他在研读圣经中,提出了关于灵魂得救及救赎的新观点:人的灵魂只要依靠个人虔诚的信仰就可得救,不需要教会神职人员的干预;信仰的唯一依据就是圣经,而不是天主教制定的神学。

10、“很显然,当钱币扔在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利得心和贪欲心。”这实际上否认了教皇的权威。(2)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婚配和还俗。(3)坚持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并依据希腊文原本把圣经翻译成德文。(4)君主的权利高于教士甚至教皇,激发德意志的民族意识,得到了很多封建诸侯的支持。马丁路德观点的核心是“信仰耶稣就可得救”,容许个人在教义解释上有更大的自由,蕴含着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因素,带有资产阶级倾向。B、扩展:马丁路德的说法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许多地方兴起,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基督教派,这些教派统称为新教。新教除了路德派以外还有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新教纷纷简化了宗教仪式,

11、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新教反映的是新兴资产阶级或民族国家的利益。知识拓展:关于基督教派别天主教是与东正教、新教并列的基督教三大派别之一;而基督教又是与佛教、伊斯兰教并列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基督教诞生于公元1世纪的罗马帝国。392年,罗马帝国皇帝正式宣布基督教为国教。由于政治区划和语言、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庞大的罗马帝国全境在事实上一直分为东、西两部分。基督教从3世纪以来,也逐渐形成东、西两大派。西派以罗马为中心,传播于高卢、意大利和北非迦太基及其以西地区,通行拉丁语,又称拉丁教会。东派散布在马其顿、希腊半岛至埃及及其以东地区,通行希腊语,又称希腊教会。330年,罗马帝国皇

12、帝君士坦丁一世设东都于拜占廷,并将其改名为君士坦丁堡。此后,君士坦丁堡教会在东部教会中渐居首位,与西部的罗马教会对峙。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6世纪,罗马主教在罗马城建立政教合一的统治,并扩大统辖范围,进一步提高罗马主教的权力;拜占廷皇帝查士丁尼一世自称为教会元首,使东部教会依附于国家政权,并不承认罗马教皇为教会最高首领,东、西两派裂痕日益加深。1054年,东、西部教会正式分裂。东派自称正教即东正教,西派自称公教。“公教”一词源自拉丁文catholica,原意为“全世界的”和“普遍的”。天主教自称是唯一的公教,并以罗马为中心,故又称罗马公教。16世纪传入中国后,其信徒所崇奉的神称为“天主”

13、,故在中国称天主教,或音译为“加特力教”。新教是与东正教、天主教并列的三大基督教派别之一,为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脱离天主教而形成的各个新宗教,以及从这些宗派中不断分化出来的各个新宗派的统称,亦译为抗罗宗或更正宗。中国的新教各教会则自称基督教或耶稣教,而不称新教。16世纪20年代,马丁路德在德国发起的宗教改革运动席卷全德;在瑞士,加尔文和茨温利的改革活动进一步扩大和加深了新教的影响;英王亨利八世出于政治原因推行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在克兰麦的协助下,组成具有独特形式的新教教会,以摆脱教皇的管辖。到16世纪中叶,新教的三个主要教派,即马丁路德创立的路德宗、加尔文创立的归正宗和作为英格兰国教的安立甘

14、宗,都已在欧洲出现。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新教的三个主要宗派在教会组织和崇拜仪式上已基本定型;对教义的表述和阐述,经过长期的争论,也逐渐形成体系。在此之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教内部又出现了许多派别,教义也有了各种发展和变化。17世纪,英格兰的清教徒运动要求以加尔文主义改革保守的安立甘国教会,结果产生了一些脱离国教的新宗派,如长老会、公理会等。清教徒运动后来由移民传到美洲,使新教在北美发展成为影响最广的教派。同一时期,在德国也出现了以斯彭内尔为代表的虔敬运动,与英国清教徒运动相呼应。基督教天主教罗马公教拉丁教会新教抗罗宗更正宗耶稣教东正教(希腊教会)路德宗 归正宗(加尔文教) 英格兰国教/

15、安立甘宗/圣公会(四)意义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宗教改革运动继承并发展了文艺复兴精神,如果说文艺复兴启迪了知识阶层的人文精神,那么宗教改革则直接激发了普通大众的人文思想,意义更加深远。其具体影响表现在以下这三个方面:1、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2、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3、在政治上、经济上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了新兴的民族国家。【重难解析】(一)对比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1、相同点:A、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B、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C、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D、两个运动在与统治者的关系上也是相似的,人文主义者需要教皇、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宗教改革与统治者关系更是紧密,马丁路德就是得到封建诸侯的保护。2、不同点:A、在人的问题上,人文主义者与宗教改革者有根本不同的认识:前者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后者却强调神的伟大、人的渺小,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