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学案答案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7073887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学案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学案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学案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学案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学案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学案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学案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探究一】提示:1 .不是 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天体,一看实质:它是不是宇宙 间的物质,一些自然现象不属于天体;二看存在:它是不是独立 存在于宇宙空间中,如果依附其他物体而存在,如地球上的白云、 待发射的卫星等不属于天体;三看其是否在一定轨道上独自运行。 2 .没有离开太阳系 三级天体系统。3 .不正确 宇宙在时间上是无始无终的,空间上是无边无际的, 而总星系是指目前人类观测到的宇宙范围,两者并不完全相同, 宇宙的范围要大的多。【探究二】提示:1 .没有特殊性都有同向性、近圆性和共面性;在结构特征上看, 地球与邻近的水星、金星表现出许多共同之处,同属于地

2、内行星。 2 .水系和金星离太阳较近,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多,所以表面温度 很高;而天王星和海王星离太阳较远,所以表面温度很低。温 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命的存在,如果温度过高,原子不能结 合在一起,无法形成分子,也就不能形成生命;如果温度太低, 物质都是固态,生命物质也不能形成。3 .地球上形成大气层与地球的质量和体积有关 原始地球体积收 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量,地球内部温度逐渐升高,产 生水汽;水汽溢出,产生降水,形成原始的海洋。4 .要解决温差大的问题;要解决生存用水的问题;要解决氧气供 给的问题。【当堂检测】1.A 2.B 3.A 4.D 5.B6 .由上到下:太阳系 河外星系 月

3、球 太阳 140 地 月系 总星系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探究一】提示:1 .煤是地质历史时期在太阳光照下生长的植被在地质作用下形成 的一种能源,所以煤是地质时期被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 能。2.A3 .反射回了宇宙空间。4 .太阳内部的核裂变【探究二】提示:1 .拉萨 拉萨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晴天多;纬度 位置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大气污染少,大气透明度高。 重庆 云、雨、雾天气较多,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2 .低 东部是迎风坡,雨水多,对太阳辐射起到了削弱作用。【探究三】提示:1 .太阳活动 太阳活动带来大量带电粒子引起大气电离层中强烈 的电磁扰动磁暴,影响短波通信,使

4、得 G PS 受到影响。2 .耀斑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电离层,引起电离层扰动, 电离层传播的短波无线电信号被部分或者全部吸收。3 .耀斑爆发时,以射电爆发和高能粒子流喷发方式放射辐射能, 进入地球电离层,会引起电离层的扰动,此时在电离层传播的短 波无线电信号被部分或全部吸收,从而导致通信衰减或中断。因 此,只有地球面对太阳的一侧,才能收到太阳发射来的电磁波的 影响。【当堂检测】1.D 2.B 3.B 4.D 5.C6 .2013 色球 耀斑 强烈射电 电离 移动 地球磁场加拿大 极光 B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旧知回顾】提示:1 .南 西 中 20W 向东到 160E 为东半球,20W

5、向西到160E 为西半球 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赤道为界限的,赤道以南 为南半球,以北为北半球 030为低纬,3060为中纬,6090为高纬。2 .圆 东西 半圆 南北 确定方向的方法:根据纬度定南北 方向:a.两点若同在北半球(南半球),度数大的在北(南),度 数小的在南(北);b.两点若一个在北半球,一个在南半球,则位 于南半球的点在南,位于北半球的点在北。根据经度定东西方 向:a.两点若同为东经度(西经度),度数大的在东(西),度数 小的在西(东);b.两点若一个为东经度,另一个为西经度:二者 经度和180,则位于东经度的点在东,位于西经度的点在西; 二者经度和180,则位于西经度的点在东,

6、位于东经度的点在 西。3 .位于太平洋中的 180 度经线上 为避免在一个国家中同时存在 着两种日期,实际日界线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折线。 自西向 东通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通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4 .略【探究一】提示: 1.36059 23 时 56 分 4 秒2 .并不是恒星的位置真的发生了移动,而是由于参照物不同使得 恒星视运动位置发生了移动。【探究二】提示: 1 .略2 .有 不自转只公转也有昼夜交替现象,只是周期为一年3 .地球为不透明的球体;地球在不停自转。【探究三】提示:1.11 月 1 日 15 时 25 分 11 月 2 日 9 时 8 分2 .多于一半3 .略4.16

7、 个和 8 个都正确,只是所数的方向不同而已。【探究四】提示:1.21W不同 会发生变化 随着时间的变化自东向西运动。2 .两个 当 180为 24 时时全球处于同一天 没有【当堂检测】1.C2.A3.B4.D5.C6 .略 晨 相互垂直 昼 C 、DF、HBH D EF A C8 时 56 分 17 时 大于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二)【旧知回顾】1 .自西向东 一年2 .产生四季现象 产生五带 影子长短的变化3 .热 北寒 南寒 北温 北温 3、4、5 6、7、8 9、10、11 12、1、2【探究一】提示:1 .南、北回归线变为 20,南、北极圈变为 702 .黄赤交角的大小和南、北回归线的度

8、数相同,和南、北极圈的 度数互余。3 .黄赤交角变大,热带范围扩大,寒带范围扩大,温度范围缩小。 热带和寒带的范围随黄赤交角的变化而变化,温度的范围与黄赤 交角的变化相反。【探究二】提示:1.19 点 40 分 15 时 20 分2 .春秋分时昼夜等长,夏至时昼最长夜最短,冬至时昼最短夜最 长。从冬至到夏至,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各地昼长变长, 夜长变短;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各地 昼长变短夜长变长。从春分日到秋分日期间,北半球昼长大于夜 长;从秋分日到第二年春分日期间,北半球昼短夜长。3 .地方时是一样的 相同,都是 6 时日出,18 时日落。【探究三】提示:1 .通

9、用公式有多种表达方式,在此略去。2.6 月时正午太阳高度比较大,而 1 月时正午太阳高度比较小,所 以就出现了前楼影长的变化,也就有了 6 月时阳光充足,1 月时 看不到阳光的情况。 最好的观察采光时间应该是冬至日。 69.28【当堂检测】1.B2.D3.B4.D5.B6 .北回归线(23.5N ) 60E 晨 6 22 冬至 昼长 夜短 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 12 4 10 D A EB第四节地球的结构【探究一】提示:1 .岩浆来自上地幔中的软流层,它到达地表时,仅仅穿过了地壳。2 .如图所示:还可以从火山喷发出来的物质、钻探得到的岩芯、温泉等,来了 解地球内部的信息。3 .不一样。地震发生时

10、,陆地上的行人首先感到地面上下颠簸, 然后左右晃动,因为陆地上纵波、横波都能通过,且纵波传播速 度比横波快,处于轮船上的人只能感到上下颠簸,因为只有纵波 能通过水。厚度平 均 17 千 米范围地表至莫 霍面联系地壳 岩 石 圈岩石圈不仅包括地壳而且还包括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 上部分)70 千 米 100 千米地表至软流层4 .通过图可以看出,岩石圈与地壳从厚度和范围上既有联系又有 区别,具体分析如下表:5 .深入到地下直接对内部物质进行分析研究,得到的信息更真实 可靠,但是目前还不能完全脱离地震波。【探究二】提示:1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2 .瀑布 水圈 3.C4.B【当堂检测】1

11、.B2.C3.D4.A5.D6 .略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探究一】提示:1 .石灰岩 沉积岩 能 大理岩 是优质的建筑材料和装 饰材料。 喀斯特 云贵2 .没有道理。化石只能存在沉积岩中,板岩是页岩的变质岩,经 过高温、高压后,原来保存在页岩中的化石将不复存在。【探究二】提示:【探究三】提示:左图属于玄武岩,因为有气孔。 右图属于花岗岩 玄武岩属岩 浆岩中的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后,岩浆中的挥发性气体来不及 逸出,留下气孔。花岗岩属侵入岩,是岩浆在地壳内部慢慢冷却 凝固而成,岩浆中的挥发性气体能够逸出,没有气孔。【探究四】提示:1 .石英 长石 云母

12、2.岩浆岩 变质岩 变质作用3 .岩浆 岩浆岩4 .要使岩石实现转化,必须具备以下条件:能量来源:地壳内 部的放射能转化而成的热能和外部的太阳能,是岩石转化的动力;物质运动:地质循环和外力的搬运,是岩石转化的链条;地 质作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岩浆上升冷却、高温熔化是岩石 转化的基本条件。5 .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岩浆是三类岩石的归宿。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沉积岩(变质岩)本身也可以形成沉 积岩(变质岩)。岩石的转化过程伴随着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转化。【当堂检测】1.C 2.A 3.A 4.C 5.B6 .B2.2地球表面形态(一)【探究一】提示: 1 .太平洋板块2 .有 两大地震

13、带都位于板块交界地带3 .都属于印度洋板块4 .太平洋缩小 大西洋扩大 地中海缩小 红海扩大5 .北段是由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南段由南极洲板块 与美洲板块碰撞而成。【探究二】提示:1 .山地 向斜底部坚硬,不易侵蚀,主要为沉积作用,最终形成 山地。 沟谷 背斜顶部易被侵蚀。2 .背斜 山地 背斜 谷地 D3 .在 C 处找水,D 处找油 背斜为良好的储油、气构造。由于天 然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背斜底部;中间为 石油。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 形成地下水,故可在向斜槽部打井找水。4.D C 处为向斜构造,修筑铁路、开凿隧道时应避开向斜部位,

14、因为向斜是地下水汇集区,如果在向斜部位开凿,隧道可能变为 水道。开凿隧道宜选择在背斜部位,不仅结构结实坚固不容易塌 陷,而且无积水。5 .自中心向两侧岩层越来越老的为向斜,越来越新的为背斜。【当堂检测】1.D 2.B 3.C 4.C 5.D6 .褶皱 背斜 向斜 B 外 A C2.2地球表面形态(二)【探究一】提示:1.V 流水沉积物从上游到下游颗粒越来越小 原因:随着流速的 降低,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沉积过程中,颗粒大、比重大的物 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2 .黄河带来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沉积。3 .黄土高原 千沟万壑4 .阿斯旺大坝建成后,尼罗河的泛滥减少,使携带到下游的泥沙 减少,沿岸土壤肥力下降,营养成分减少造成鱼类食物不足,泥 沙沉积作用减弱,再加上海水侵蚀作用使三角洲出现后退。【探究二】提示:1 .风蚀地貌 风力侵蚀2 .干旱、风力较大的地区3 .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风蚀谷、风蚀城堡等【探究三】提示:1 .有利影响是方便人们上山;不利影响是破坏了生态。2 .不正确3.B【当堂检测】1.A 2.C 3.D 4.A 5.B 6 . 流水侵蚀 下切 ; 流水侧 蚀作用加强,侵蚀拓宽; 流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