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新马高级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7072425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新马高级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苏省新马高级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苏省新马高级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苏省新马高级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苏省新马高级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新马高级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新马高级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2017学年度高一历史必修一学案 主备人:尤力 班级: 姓名: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学习目标】1.了解二月革命的结果2.了解“四月提纲”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4.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难点: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课前预习】一俄国十月革命的过程1.二月革命时间:_革命结果:推翻了 统治(罗曼诺夫王朝)出现两_和_ 两个政权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实权)革命性质: 革命2.了解“四月提纲”和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新增)(1)“四月提纲”俄国革命领袖列宁,于1917年4月回到彼得格勒。

2、他发表了著名的_,提出将俄国革命从_转变为_的任务。他还明确提出“不给_”和“全部政权归_”的口号,争取以_方式取得政权。(2)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在_的领导下,_党决定举行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1 1月,起义工人和士兵占领了_的主要战略要地和政府各部。_号巡洋舰发出了震耳欲聋的炮声,这是进攻临时政府的最后据点_的信号。因这次革命发生在俄历十月,所以被称为“_”。二.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1人类历史:俄国的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_,它由_领导,以建立_制度为目的。2世界意义:它在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沉重地打击了_统治,鼓舞了国际_和殖民地半殖民

3、地人民的解放斗争。3成功地将社会主义从_变为_,开创了国际_运动新局面,3.俄国: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活动方案】活动一:对比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异同【学习要求】结合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史实分析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名称二月革命十月革命领导者目标指导纲领性质革命任务结果活动二:结合材料分析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学习要求】阅读四则材料结合教材P91页分析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材料一: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斯诺全球通史材料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鼓舞了德国无产阶级的斗争1919年3月,

4、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材料三:社会主义革命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前提下在全世界同时发生。马克思 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资本主义链条薄弱环节一国首先发生。 列宁材料四:【练习尝试】1.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B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推进了革命的发生C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有战争”这个条件2. “在革命高潮中,各种政治力量都很活跃。布尔什维克力图领

5、导并直接参加了两个群众的革命斗争,但尚无足够力量使自发的革命洪流完全置于自己的影响之下。这次革命的结果超出了一般资产阶级革命的范围”这一“革命”指A二月革命 B彼得格勒起义 C七月流血事件 D八一九事件3. 全球通史写道“没有人料到会发生这第一次俄国革命腐朽的沙皇专制政权因战争的压力和灾难而逐渐遭到削弱,直到最后整个摇摇欲坠的机构倒塌下来。为了避免街上的激进分子取而代之,必须立刻建立一种新的机构。”这里所说的“新机构”是A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沙皇政府 C工农苏维埃政府 D.军事革命委员会4.全球通史说“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的越久,公众

6、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就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那些稀奇古怪的口号”指A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B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C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 D立即展开暴力革命斗争5.沈志华的一个大国的堀起与崩溃:苏联74年兴衰历史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 B人民急迫要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D临时政府对外

7、妥协引发人民不满6以下十月革命前后俄国的重大事件,排序符合当时俄国历史进程的是列宁提出口号:“不给临时政府任何支持”资产阶级与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共同发动起义彼得格勒的一次群众集会被临时政府军队开枪驱散正式宣布俄国为工兵农代表苏维埃共和国A B C D71917年4月,列宁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主张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1917年7月,列宁又提出取消“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代之以“夺取政权”的口号。列宁政治主张发生转变的历史背景是A四月提纲的发表 B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C临时政府统治危机加深 D布尔什维克党对局势认识不清81917年4月16日,列宁从流亡地回到了彼得格勒,向布尔什

8、维克党和革命群众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这就是A和平法令 B四月提纲 C土地法令 D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9“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到底应当采取什么样的策略,一直处于模糊不定的状态,直到列宁回国提出四月提纲,才有了较为明确的行动纲领。”这个“行动纲领”是指( )A取得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 B武力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C实现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 D退出帝国主义世界大战10全球通史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 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

9、,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D巩固苏维埃政权11.列宁曾经对异常兴奋的工人群众说:“同志们,我们布尔什维克的同志们,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已经不复存在了!我们一直所说一定要进行的那一次工农革命,实现了!”。对文中所说的“那一次工农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 A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专制统治C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D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新局面12.“捷克斯洛伐克社会民主工党第十三次例行代表大会的代表祝贺它备遭世界大战 造成的骇人听闻的痛苦磨难之后,在世界上首先打碎了专制制度的锁

10、链,消灭了资产阶级并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以便建立一种新的、公正的没有奴隶也没有统治者的世界社会主义制度”与这段材料所反映的史实密切相关的是A巴黎公社成立 B二月革命胜利 C十月革命胜利 D新中国的诞生131917年11月8日,中国驻俄记者刘镜人致电外交部:“广义派联合兵.工反抗政府,经新组之革命委员会下令,凡政府命令未经该会核准,不得施行。昨已起事,夺国库,占车站”电文中的“广义派”.“政府”分别指A俄国共产党 沙皇政府 B俄国共产党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布尔什维克党 沙皇政府 D布尔什维克党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14.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根据自己在十月革命的亲身经历,撰写了震撼世界的十天。他在书中写

11、道“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单纯而又简单的愿望,并且据此来制定他们当前的纲领。”下列的措施最符合当时人民愿望的A.和平法令 B.布尔什维克颁布四月提纲C.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D.布尔什维克颁布土地法令15.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这里所说的“革命”是指A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 B公开发表四月提纲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D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6.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这表明列宁A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 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 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17.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在俄罗斯史中写道:“1917年布尔什维克的胜利与列宁的活动分不开。列宁在他的四月提纲中采取了极端不妥协的立场。”这个“极端不妥协的立场”是指()A宣布要以暴力方式夺权 B提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C宣布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D提出消灭封建土地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