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第六章贸易政策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7021988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6.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第六章贸易政策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国际贸易)第六章贸易政策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国际贸易)第六章贸易政策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国际贸易)第六章贸易政策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国际贸易)第六章贸易政策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第六章贸易政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第六章贸易政策(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贸易政策理论和现实的演变一、国际贸易政策的功能和特点v (一)对外贸易政策的含义v 指一国政府根据本国的政治经济利益和发展目标而制定的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出口贸易活动的准则。它集中体现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进出口贸易所实行的法律、规章、条例及措施等。它既是一国总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国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v (二)对外贸易政策的内部构成v 1、对外贸易总政策,其中包括进口总政策和出口总政策 v 这是根据本国国民经济的总体情况,本国在世界舞台上所处的经济和政治地位,本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本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以及本国的资源、产业结构等情况,制定的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实行

2、的对外贸易基本政策。v v 2、对外贸易国别(或地区)政策 v 这是根据对外贸易总政策及世界经济政治形势,本国与不同国别(或地区)的经济政治关系,分别制定的适应特定国家(或地区)的对外贸易政策。 v 3、对外贸易具体政策,又称进出口商品政策 v 这是在对外贸易总政策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产业的发展需要,不同商品在国内外的需求和供应情况以及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分别制定的适用于不同产业或不同类别商品的对外贸易政策。 v (三)对外贸易政策的特征v 1、外贸政策和外交政策关系密切v 2、外贸政策是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矛盾和斗争的产物v 3、外贸政策反映出对外贸易在一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一国在国际市场

3、上的实力地位v (四)对外贸易政策的主要类型v 从国际贸易的历史考察,以国家对外贸的干预与否为标准,可以把对外贸易政策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和管理贸易政策。 v 管理贸易政策 管理贸易政策,又称协调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内制定一系列的贸易政策、法规 ,加强对外贸易的管理,实现一国对外贸易的有秩序、健康的发展;对外通过谈判签订双边、区域及多边贸易条约或协定,协调与其他贸易伙伴在经济贸易方面的权利与义务。 管理贸易政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际经济联系日益加强而新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的双重背景下逐步形成的。管理贸易是介于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之间的一种对外贸易政策,是一种协调

4、和管理兼顾的国际贸易体制,是各国对外贸易政策发展的方向。 v 需要指出的是:v 一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并不意味着完全的自由。西方国家在标榜自由贸易的时候,总是或明或暗地对某些产业提供保护。v 事实上,自由贸易口号历来是作为一种进攻的武器,即要求别国能够实行自由贸易;而实行保护贸易政策并不就是紧闭大门,对某些商品的保护程度高一些,有些商品则低一些。在保护国内生产者的同时又要维护同世界市场的联系。 v 第一次贸易保护浪潮: 这一时期形成了以美国联邦财长汉密尔顿和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为代表的贸易保护主义理论。 v 时间:拿破仑战争结束后1846 年 v 风云霸主:英国为首,法德美纷纷效仿 v 世界巨变

5、:在这次浪潮中,法、德、美各国工业实力得到初步增强。 v 第二次贸易保护浪潮:1929 年经济危机爆发以后,美国制定了著名的 霍利 斯穆特税则 ,将实际关税率提高了近50% ,并开始征收报复性关税。 v 时间:19 世纪70 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v 风云霸主:欧美发达国家 v 世界巨变:第二次世界大战, 各国经济政策服从战争需要, 自然谈不上自由贸易。 v 第三次贸易保护浪潮 :布雷顿森林体系动摇,美国再度拿起贸易保护主义的法宝。 v 时间:20世纪60年代末期至今 v 风云霸主:美国v 世界巨变:美国为保持对外军事支出, 维护冷战盟主地位,强制日本 “自愿”限制对美纺织品出口。 由此

6、,战后贸易自由化进程发生了 重大转折,第三次贸易保护主义浪 潮拉开帷幕。 v 1、幼稚产业保护论理论基础 生产力理论:发展生产力是国家的核心问题。一切政策措施,均应有利于生产力的增长。v 2、李斯特倡导贸易保护的原因1)他认为“财富的生产力较之财富本身不知要重要多少倍”。进口国外廉价的商品,短期内看来十分合算,但本国的产业得不到发展,就会长期处在落后和依附的地位上。2)自由贸易理论是一种世界主义经济学,忽略了各国经济的不同特点。 v 3)他提出,各国的经济发展需要经历五个不同的阶段,并应当采取不同的贸易政策。 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业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时期 为推动一国的经济发展,

7、需要经历三个改进的阶段。第一阶段求得农业的发展,应与先进国家进行自由贸易;第二阶段求得工业的发展,有必要采用商业限制措施;第三阶段是农业和工业都有发展之后,追求商业的扩张,这时也应当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v 3、保护政策的对象与期限1)他认为工业社会远胜过农业社会。因此,政府要保护的只是工业的发展。2)受到保护的应当是国内幼稚的但有发展希望的工业,并不是对所有的工业都提供保护。3)保护的措施要适当,使保护的对象通过一段时期之后能够成长起来。保护期限应当以30年为最高界限,在这个期限内仍然不能成长起来的产业,政府就不应当继续保护下去。 v 4、如何利用关税来进行贸易保护1)保护关税的税率应随工业的

8、发展而变化。从国内工业起步开始逐步提高关税,待其成长起来后逐渐降低关税。2)根据不同的对象区别对待v 5、简要评价贡献:他第一个创立了保护主义的经济理论,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后起工业国的需要,并对以后的国际贸易产生较大的影响。不足:该理论主要是从单个国家的利益出发,是一种偏重于消极防卫的贸易政策;容易遭到别国的报复;也不能很好地适应于开放的世界应如何主动参与国际的分工和竞争。 v (二)当前赞同贸易保护政策的主要论据 比较优势原理论证了自由贸易将最有效地促使生产资源进行合理的国际配置,增进全世界的物质福利。因而从纯理论角度来看,自由贸易是最好的政策。但如果以经济理论的分析为标准,保护主义至少在两个

9、方面也是成立的。 首先,资源在某一时点上的最佳配置同在一段时期内的合理分配是不同的。 其次,贸易对不同阶层人们利益的影响是不同的。 1、保护新生产业v 2、保障国家安全v 3、保护国民身体健康v 4、增加财政收入,改善公众福利v 5、改善贸易条件,反对倾销等v 6、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v (三)保护贸易政策的经济目标1、维护国内的经济稳定和增长一方面,要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与分工;另一方面要防止外部波动对本国经济产生过大的冲击,这可以说是当代保护贸易政策的基本出发点。2、保持国际收支的平衡3、保护本国劳动者的就业(四)关于贸易保护对象的选择v 1、贸易保护政策成功的条件 保护政策最重要的理论支柱就

10、是所谓保护幼稚产业的发展。实施保护政策的目标,在于使受保护的产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能够赶上和超过国际水平,没有任何理由让保护措施长期实行下去。下图说明一国受保护产业应当具备的经济特征。 v 说明:1)提供Y商品的产业在国内是新兴起来的,国际市场上存在激烈的竞争。2)Y商品的相对价格Py/Px不断下降,WW代表了这种趋势。3)若Py/Px沿DD下降,即国内生产成本下降速度比国际上快,那么这种产业就是值得保护的。4)若Y商品成本沿DF线移动,与世界成本的差距越来越大,它就不值得政府去保护了。2 、选择的标准 v 如何判断一种新兴产业是沿DD还是DF移动?这是保护贸易政策需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1

11、)穆勒标准:当某一产业规模较小,其生产成本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的时候,如果任由自由竞争,该产业必然会亏损。如果政府给予一段时间的保护,使该产业能够发展壮大,以充分实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并且获得利润,那么该产业就可以作为幼稚产业来加以扶植。 穆勒标准的实质:强调的是该产业将来是否具有成本上的竞争优势。 v 2)巴斯塔布尔标准 他认为,判断一种产业是否属于幼稚产业,不仅要看将来是否具有竞争优势,还要在将保护成本与该产业未来所能获得的预期利润的贴现值加以比较之后才能确定。 巴标准比穆勒标准要求更高,即它要求被保护的幼稚产业在经过一段时期的保护之后,不仅能够自立,而且还必须能够补偿保护期间的损失。 v

12、3)肯普标准 当先行企业在学习过程取得的成果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外部效果时,对它实行保护才是正当的。 风险投资的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相背离,当先行企业得到的私人收益低于社会效益时,政府就应当加以适当保护,其实质是对先行企业提供相应的补贴。 v 4)小岛清标准 根据要素禀赋比率和比较成本的动态变化,选择一国经济发展中应予保护的幼稚产业。即应当从新生产业发展的客观条件方面来考察这一问题。图 :保护产业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变化v 说明:1)Y产业是受保护的对象,初期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为AB。2)在既定的社会消费偏好下,国内的生产均衡点为P。,世界市场的贸易条件为a,消费的均衡点为C。,此时,该国需进口Y商品,

13、而出口X商品。3)某种力量使生产可能性曲线外扩成AB后,在同样的贸易条件下,该国的生产均衡点和消费均衡点就分别转移到P1和C1,贸易格局发生变化,受保护的Y产业转变为出口产业。 v 生产可能性曲线扩张的基础:v 1)对潜在资源的利用v 2)要素存量的增加v 3)要素利用率的提高 五、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观点v (一)凯恩斯的贸易保护观点 凯恩斯在其论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比较系统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在凯恩斯看来,一国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国内有效需求可能不足。于是,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奖励出口、限制进口是一国总需求政策的一部分。 机制:一国的贸易收支顺差越多,对外净投资就越多。同时贸易收支顺差

14、越多,本国的货币供应量就多,而它的增加有助于国内贷款利息率的下降,从而会刺激私人投资的增加,进而提高有效需求。 v (二)后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观点 后凯恩斯主义认为,保持贸易收支顺差不仅能够在理论上扩大本国的有效需求,而且能够以乘数的形式增加总收入,也即所谓的乘数理论。 注:只有当没有实现充分就业时才成立。 小结: 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理论反映了西方经济由单纯重视企业的经济运行向重视宏观经济稳定和增长方向的转变。 他们不仅强调政府干预国内经济的重要性,强调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实现经济目标,同时还提出了政府干预对外贸易的观点,主张通过贸易保护政策来配合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六、战略性贸易政策v 战略

15、性贸易政策理论是建立在不完全竞争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政策分析。之所以被冠以“战略性”这样的标签,是因为该政策是针对一种特殊的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寡头垄断市场结构而提出来的。v 在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下,政府对贸易活动进行干预目的是改变市场结构或环境,以提高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使本国企业获得更多的垄断利润或租金。最为强调的政策主张有两种:一种是出口补贴;二是进口保护以促进出口。 v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有效性1、它的成功运用必须以利润转移部分超过补贴或关税保护成本为先决条件,如果超额利润不大就会得不偿失。2、战略性贸易政策行为视厂商的竞争行为类型而定,其理论基础还十分脆弱。3、它的成功运用是以对手不采取行动为前提的4、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