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全国版通用版: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含最新模拟题)

上传人:牙** 文档编号:127020802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全国版通用版: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含最新模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0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全国版通用版: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含最新模拟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0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全国版通用版: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含最新模拟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0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全国版通用版: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含最新模拟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0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全国版通用版: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含最新模拟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全国版通用版: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含最新模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全国版通用版: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含最新模拟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考纲定位全国卷5年考情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及化学平衡的建立。2.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3.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4.了解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2017年:卷T28(2、3);卷T27;卷T28(4)2016年:卷T27(1)(2);卷T27;卷T27(2、3)2015年:卷T28(4);卷T27(2、3)2014年:卷T28(3);卷T26(2、3)2013年:卷T28(2、3、4);卷T28(1)考点1|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对应学生用书第133页) 考纲知识

2、整合1可逆反应示例向含有2 mol的SO2的容器中通入过量氧气发生2SO2(g)O2(g)2SO3(g)HQ kJmol1(Q0),充分反应后生成SO3的物质的量_2 mol(填“”或“”,下同),SO2的物质的量_0 mol,转化率_100%,反应放出的热量_Q kJ。【提示】2化学平衡状态(1)概念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2)建立过程在一定条件下,把某一可逆反应的反应物加入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过程如下:以上过程可用如图表示:若开始加入生成物,从逆反应建立平衡,则vt图为。(3)特征(4)化学平衡状态的一般

3、判定方法应用体验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2H2O2H2O2为可逆反应。()(2)在一定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2和3 mol H2充分反应,生成2 mol NH3。()(3)在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中,v正一定大于v逆。()(4)对于反应NO2(g)SO2(g)SO3(g)NO(g),当每消耗1 mol SO3生成1 mol NO2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5)对于A(g)B(g) 2C(g)D(g)反应,当密度保持不变,在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条件下,均不能作为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6)化学平衡建立过程中,反应物浓度减小而生成物浓度增大,当二者相等时

4、,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提示】(1)(2)(3)(4)(5)(6)高考命题点突破命题点1极端转化法确定可逆反应某状态的量1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2(g)Y2(g) 2Z(g),已知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0.2 molL1,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AZ为0.3 molL1BY2为0.4 molL1CX2为0.2 molL1DZ为0.4 molL1A假设反应正向进行到底:X2(g)Y2(g) 2Z(g)起始浓度/(molL1) 0.1 0.3 0.2改变浓度/(molL1) 0.1 0.1 0.2终态浓度/(molL

5、1) 0 0.2 0.4假设反应逆向进行到底:X2(g)Y2(g) 2Z(g)起始浓度/(molL1) 0.1 0.3 0.2改变浓度/(molL1) 0.1 0.1 0.2终态浓度/(molL1) 0.2 0.4 0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范围为0X20.2 molL1,0.2 molL1Y20.4 molL1,0Z0.4 molL1。2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g)3Y(g) 2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不为零),达到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0.08 molL1,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c1c231B平衡时,Y和

6、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3CX、Y的转化率不相等Dc1的取值范围为0c10.14 molL1D平衡浓度之比为13,转化浓度亦为13,故c1c213,A、C不正确;平衡时Y生成表示逆反应速率,Z生成表示正反应速率,且vY(生成)vZ(生成)32,B不正确;由可逆反应的特点可知0c1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v正v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平衡不发生移动;v正v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即哪个方向速率大就向哪个方向移动。2影响化学平衡的外界因素(1)实验:已知在K2Cr2O7的溶液中存在平衡取两支试管各加入5 mL 0.1 mol/L的K2Cr2O7溶液。向1号试管中加入几滴浓H2SO4,橙色变深,说明

7、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向2号试管中加入几滴浓NaOH溶液,橙色变黄色,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2)实验:将充入NO2的球放入热水,颜色变化为红棕色变深,放入冰水中颜色变化为红棕色变浅,说明2NO2(g) N2O4(g)的H0。(3)外界因素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外界条件对平衡移动的影响的vt图a增大反应物浓度b升高温度 c增大压强(V减小)d使用催化剂(或等体反应的加压) e等体反应减压提醒:在vt图中注意条件改变,v(正)、v(逆)的连续性和突跃性。平衡移动规律改变的条件(其他条件不变)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向逆反应方

8、向移动压强(对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改变增大压强向气体分子总数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向气体分子总数增大的方向移动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温度升高温度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催化剂同等程度改变v(正)、v(逆),平衡不移动(4)几种特殊情况说明改变固体或纯液体的量,对化学平衡没影响。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a恒温、恒容条件:原平衡体系体系总压强增大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b恒温、恒压条件:同等程度地改变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时,应视为压强的影响。(5)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以及参加反应的化学物质的浓度

9、),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如对N2(g)3H2(g)2NH3(g)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c(N2)a mol/L,压强为p,在恒温下,将容器容积缩小一半,达到平衡时,c(N2)2a mol/L,p2p。应用体验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往平衡体系FeCl33KSCNFe(SCN)33KCl中加入KCl固体,平衡将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溶液颜色将变浅。()(2)对于2NO2(g) N2O4(g)平衡体系,扩大体积减小压强,再达到平衡时颜色变深。()(3)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可逆反应mX(g)nY(s) pZ(g)H0,达到化学平衡后,通入氦气,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4)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此时v吸增大,v放减小。()(5)通过改变一个条件使某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转化率一定增大。()(6)若平衡发生移动,则v正和v逆一定改变,同理v正、v逆改变,平衡一定移动。()(7)对于2NH3(g) N2(g)3H2(g)反应,恒温恒容下再充入一定量的NH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