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河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27001683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辽河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辽宁省辽河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辽宁省辽河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辽宁省辽河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辽宁省辽河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辽河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辽河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必修一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授课人辽河油田第一高级中学 丁雨晴课程标准(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建国初三大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和史实、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美建交、中日邦交正常化。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归纳概括出新中国的重大外交活动和成就。通过阅读教材,能归纳出和平

2、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原因、目的和意义。能认识到外交活动的目的的出发点,就是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通过阅读历史材料,能够从中获取有效信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结束了近代以来的屈辱外交,感受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通过学习,认识中国只有增强综合国力,外交事业才会有坚实的基础,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经过初中的学习和对日常新闻的关注,对新中国外交的现实情况有所了解,而且对新中国外交历程有一定兴趣。学生具有一定提取图片和文字信息的能力,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将提供大量学生感兴趣的材料,提出一系列理性而又富

3、有哲思的问题链,从而帮助学生自主分析、理解相关史实。学生个性突出,思维活跃,要顺应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及建交和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过程。教学难点建国初期及70年代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取得外交成就的背景。教学方法教法:新课程理论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讲述法、提问法、探究式、启发式、演示法。学法:学生充分预习,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相结合。学思结合,讲练结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达到巩固提升。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由“五九国耻”导入新课:问题1:同学们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

4、吗? 还记得1915年的今天发生了什么事件吗? 提示:1915年5月9日,称帝心切的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问题2:看到这些熟悉的图片(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以及二十一条的签订)你能用一两个词概括旧中国外交的特点吗?提示:屈辱、不平等然而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 67年前,一个新生的国家诞生在世界的东方。新生的中国经风雨、见世面、开诚心、布公道,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今天,让我们走进那风雨如歌的岁月,去体会那惊天动地的成就。一起来学习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教授新课】一、建国初期的外交奠定基础 问题3:我国刚刚建立之初,所面对的外交环境

5、是怎样的? 提示:美苏两极对峙格局,严峻的国际环境。美国敌视中国,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 问题4:那么,在此情况下我国外交的首要任务是什么呢? 提示: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问题5:根据中国特殊的历史、现实及当时的国际环境,我国采取了适合的外交方针和政策?请同学们在114页第一段找出我国外交的基本方针和三大外交政策。1. 基本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2. 三大外交政策:(1)“另起炉灶”:指对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一律不予承认,对旧中国同外国签订的一切条约和协定要重新审查处理,不承认国民党时代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6、。(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在当时主要是指清除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以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并为我国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3)“一边倒”:指倒向社会主义苏联一边。 这三大外交政策成为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也是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最明确的表示。前两个政策就是破 旧,宣告了旧中国屈辱外交史的终结,从此告别了半殖民地时代的屈辱外交。第三个一边倒则是立 新。从理论上说,“一边倒”并不是必然的对外战略选择,至少有三种选择,即:同美国友好,与苏联疏远;在美国和苏联之间保持中立;同苏联结盟,联苏抗

7、美。 问题6:但是,在当时的情形之下,新中国为什么只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而难以选择其他两种战略呢?谁能来结合历史、国际形势等来分析一下? 提示:(1)从当时的国际形势看:两大阵营的对峙,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针对新中国采取了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2)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敌人,苏联曾是中国革命的盟友,在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上也有共同愿望和追求。(3)从目的看: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在维护独立和主权的斗争中不至于孤立,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3.中苏同盟: 1949年10月2日,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

8、民共和国,并于次日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50年2月14日签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意义:缓解了新中国的经济困难,打破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 中苏两国迅速建交,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建国一周年时,中国已经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在实际上打破了西方敌对势力寄希望于孤立新中国的企图。一个占人类四分之一人口的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很快在国际上站稳了脚跟。稍后新中国又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坚实的步伐开拓了外交的新局面。 问题7:请同学们阅读114页第2段大字和小字找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背景、提出过程以及主要内容。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9、(1)背景:在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印度、缅甸等国共同倡导。(2)提出: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完整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期间,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确认并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将“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4)历史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问题8:为何说和平共

10、处五项原则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包容性:是指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开放性:是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外交实践的结晶,至今仍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发展友好关系的基本原则。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历了历史的考验,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它的诞生,是20世纪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创举。问题9: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20世纪50年代的哪两次

11、会议上得到发扬与实践? 提示: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5.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 日内瓦会议(1) 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2) 解决朝鲜问题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 (3)支持印度支那各国争取独立的斗争,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6.1955年4月18日-24日 万隆会议(亚非国际会议)(1) 历史上首次由亚非国家自主召开、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 思考探究: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

12、都承认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同时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发言问题10: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中的“同”指的是什么?“异”又指什么?提示:(1)同:共同遭遇: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 共同愿望: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争取世界和平。 (2)异: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2)周总理倡导“求同存异”方针。(3)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核心的处理国际关系、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万隆十项原则。(4)“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5)促进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中国在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上取得的外交成果

13、,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发扬光大,并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是为新中国外交奠定基础的时期。建国初期的外交有如此成就,那么60、70年代又有什么新发展呢? 问题11:60年代70年代,我国又面临怎样的外交环境? 提示:(1)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中国的发展。(2)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下,美苏争霸现在处于苏攻美守的时期,美国耗费大量财富,霸主地位动摇。二、70年代的外交重大突破1.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问题12: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什么是恢复?不是参加,加入或者进入呢?提示:1945年4月25日至6月26日在美国旧金山举行联合国宪章制宪会议,有

14、50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会议。1945年10月24日,在美国旧金山签订生效的联合国宪章,标志着联合国正式成立。中国既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也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按国际法惯例,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资格也顺理成章地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替。但由于美国的阻挠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没能恢复。中国为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进行不懈斗争。早在1950年11月,中国政府特派代表伍修权将军出席联合国安理会议,控诉美国武装侵略中国的领土台湾。20世纪60年代由于大批第三世界国家的加入,美国对联合国的操纵有所降低。直到70年代初

15、才得到彻底解决。因此说合法席位是被恢复。问题13:促成中国在70年代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有哪些?请同学们阅读115页倒数第二段大字,找出三点原因。(1)原因:70年代,美国霸权地位衰落。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力量加强。中国在内政、外交上取得巨大的成就。(2) 正式恢复:1971年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斗争得到了发展中国家的支持。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讨论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的提案,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1年11月1日,五星红旗首次在联合国总部升起。1971月11月15日,中国代表团首次出席联合国大会。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 这种喜悦与自信也感染在场的国家代表,昭示着中国一个大国的回归。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标志着美国遏制中国政策的失败。而美国在70年代的美苏争霸中的劣势地位也使之将与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