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坡度设计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6949610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坡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坡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坡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坡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坡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坡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坡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坡度设计【】为了让教材适应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师有必要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适度的坡度。要使课堂教学中的坡度设计比较适度,可以:一.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二.从教材的再创造出发。课堂教学中的坡度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适应学生的发展。承认学生差异性、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的思想正深入人心。在课堂教学中,面对程度不同的学生,如何才能使教学内容适合学生的实际,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为了让教材适应学生的实际需要,课堂教学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初中阶段,数学教学开始逐步由小学阶段的形象思维向更高层次的抽象思维过渡,这对学生是一个重大的挑战。为了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引导学生理解比

2、较抽象的知识,教师有必要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适度的坡度,为学生搭建好脚手架。教学实践证明,教学内容太难固然影响学生学习自尊心;内容太易,学生学起来反而会感到没意思,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怎样才能使课堂教学中的坡度设计比较适度,我认为可以从学生和教材两方面入手:一.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了解集体差异层次,面向大多数学生;二.把握教材纵横的内在联系,理解每单元、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所在。通过这两方面确定教学坡度,从而在结构上、思想上做好垫坡工作,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把学过的知识与新知识沟通起来,满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利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一.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新课改强调学生是

3、课堂的主体,因此在坡度设计时,应当着重考虑班级中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学生的前知识,以学生的基础为准绳来设计课堂教学中的坡度,避免坡度过小或过大。例如在一堂初三的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的复习课中,教师出示了三道题目:.一次函数的图象过点,求函数【解析】式;.一次函数的图象过点,求函数【解析】式;.直线过点,求函数【解析】式。这样的三道题目对于已经进入初三总复习阶段的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比较简单的,坡度明显偏小,课堂教学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绝大多数学生很快就能得到【答案】并且能说出理由。教师设计这三道题,显然是为了达到全面复习知识点的目的,但是像这样重复出现同一个知识点的多道习题,我认为是没有

4、必要的,教师没有注重学生的基础,坡度设计过分追求小而全,是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的。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坡度的设计应该有所不同,一些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坡度不大的问题,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就有可能难以接受。在预备年级的一堂线段的大小比较课中,教师设计了一道思考题:蜗牛的家在一个圆锥形草垛母线的中点,蜗牛回家最近的路线在哪里?在这道思考题中,教师要让学生体验的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知识点,但是教师显然没有考虑预备年级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知程度,将复杂的立体几何问题圆锥截面引入到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个原本不难理解的知识点当中,这样的坡度设计就过于拔高,对学生的帮助就不会明显。同样是利用两点之间线段

5、最短这个知识点,在预备年级的另一堂课长方体的元素中,教师将这个蜗牛回家的例子从圆锥体改换到长方体中,由于教师事先已经让学生知道了长方体的展开图形,并且提供长方体实物让学生进行感性认识,所以学生比较容易就理解了这道思考题。因此,坡度设计不能离开学生的实际,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基础、发展需要等各方面的因素,才有可能设计出适度的坡度。二.从教材的再创造出发二期课改鼓励、也可以说是要求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做到创造性地用教材,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让统一的教材适合不同的学生。在新教材预备年级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加减消元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求方程组的解,

6、很多学生掌握了本课时的重点消元,知道应当用两式相减消去未知数,但是却在做两式减法时,不能理解未知数的系数以及不含未知数的项的正负在相减时的符号改变问题,得出了类似于的结果。此时,教师并没有关注这个问题,只是简单提醒学生要注意变号,然后继续让学生求方程组的解,因为教师始终没有明确解释消元时出现的符号错误问题的实质和避免错误的方法,多数学生再次在同样的步骤上出现同样的错误。出现这这种问题的根源在于,新教材将原一期教材中方程组与不等式组和代数式这两个章节的教学顺序进行了互换,在没有讲解代数式系数和代数式加减法等相关知识的情况下,直接介绍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这样就无

7、形之中出现了一个很大的坡度,学生因为缺乏必要的关于代数式系数和代数式加减法的知识,一般不可能把看作,而是把它看作。因此,在把的系数相减的时候,就很容易认为是。在不可能改变教材的前提下,我认为老师在讲解时可以引导学生增加一个中间步骤,将两个方程相减的式子写出来。例如在第一道习题中,当学生用式减去式时,写出一个中间步骤,把通过代数式系数直接加减,转化成学生容易理解的去括号要变号的方法。这样,就可以降低坡度,适应学生的知识储备,为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提供了一个必要的铺垫。又例如在新教材预备年级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代入消元法一课,教材中是这样引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定义的:首先例举了孙子算经中的

8、鸡兔同笼问题: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在设笼中有鸡只、有兔只后,列式,以此解释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然后要求学生对这两个方程分别列表求解,以体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定义。教材的安排既引出了关于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定义,又为学生体验留下了空间,同时也介绍了我国古代的数学成就,充分考虑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这个鸡兔同笼问题的原数据比较大,如果让学生对这两个方程分别列表求解,计算量是非常大的,很难在较短时间内找到公共解,既冲淡了课程的主要目标,也会使学生感到疲倦,丧失探究的兴趣。对此,一些教师在这里对教材的重

9、组和整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一位教师在保留教材原有结构和主体内容不变的前提下,对这个鸡兔同笼问题的原数据改为:今有鸡兔同笼,上有六头,下有十八足,问鸡兔各几何。通过这样的修改,使学生在体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定义时,很容易得到【答案】,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突出了教学目标,同时还照顾了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比较明显。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

10、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另一位教师那么保留了教材中原有的鸡兔同笼问题,但没有让学生通过列表进行体验,而是先让学生尝试用解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方法,设笼中有鸡只、有兔只,列出方程,求出鸡兔同笼问题的【答案】;然后告诉学生这道题也可以设两个未知数、通过二元

11、一次方程组来求解。这种修改的幅度比较大,但同样达到了教学目标。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那么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那么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总而言之,一切为学生的发展是进行坡度设计的基本准那么,只有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而设计出来的教学坡度,才会是适度的、可操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