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商洛山阳中学高一地理上册期中试卷(答案解析版)

上传人:沙*** 文档编号:126944927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商洛山阳中学高一地理上册期中试卷(答案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陕西商洛山阳中学高一地理上册期中试卷(答案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陕西商洛山阳中学高一地理上册期中试卷(答案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商洛山阳中学高一地理上册期中试卷(答案解析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商洛山阳中学高一地理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陕西省商洛市山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选择题)本卷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2、求的。读某地四种不同天气系统过境前后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1. 关于四种天气系统的判断,正确的是( )A. 甲是暖锋过境B. 乙是低压过境C. 丙是高压过境D. 丁是暖锋过境2. 四种天气系统与其影响下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的组合正确的是( )A. 甲长江流域的伏旱B. 乙台风C. 丙寒潮D. 丁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天气【答案】1. D 2. C【解析】【1题详解】甲中心气压低,是低压气旋过境;乙中心气压高,是高压反气旋过境;丙气压不断上升是冷锋过境,丁气压不断降低,是暖锋过境,D正确。【2题详解】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天气,是受冷锋控制;C对。台风是低压气旋控制;长江流域的伏旱是高压反气旋控制;寒

3、潮是冷锋控制下的天气。ABD排除。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单位:hPa)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3. 此时A. 雨区在甲、丁B. 乙、丙两地都受冷气团控制C. 地风力大于地D. 地昼夜温差小于地4. 地风向为A. 东南风B. 东北风C. 西北风D. 西南风【答案】3. A 4. 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锋面气旋。【3题详解】根据等压线分布形态,图示为北半球锋面气旋图,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合。冷锋降雨在锋后,暖锋降雨在锋前。此时雨区在甲、丁,A对。乙在冷锋锋前,丙在暖锋锋后,两地都受暖气团控制,B错。地等压线稀疏,风力小于地,C错。 地是高压中心控制,地受气旋控制,昼夜温差大于地,D错。故选A。【4

4、题详解】在水平方向上,空气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北半球气旋的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合,地风向为东南风,A对。【点睛】北半球锋面气旋的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合,冷锋降雨在锋后,暖锋降雨在锋前。等高线产稀疏,风力较弱。在水平方向上,空气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下图左图是20062011年各年5月中下旬长江中游洞庭湖和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对比图。右图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的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 该时期两湖水体面积变化的特点是A. 两湖水体面积均持续减少B. 两湖水体面积变化基本同步C. 洞庭湖水体面积变化逐年减小D. 20092010年鄱阳湖

5、水体面积变化最大6. 该时期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鄱阳湖流域降水量的变化B. 鄱阳湖流域蒸发量的变化C. 鄱阳湖出水量的变化D. 长江干流入湖水量的变化7. 读右图可以看出这段时间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是A. B. C. D. 【答案】5. B 6. A 7. C【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了陆地水体间的水源补给关系及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试题难度一般。【5题详解】读图可知,该时期两湖水体面积变化有增有减,并非持续减少,故A错;两湖水体面积变化状况基本一致,故B正确;洞庭湖水体面积变化有增有减,不是逐年减小,故C错误;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最大的是2010-2011年,故D错

6、误;综上所述,选B。【6题详解】鄱阳湖和洞庭湖都位于季风区,其水源主要来自于流域内降水,由图可以看出鄱阳湖水体面积在不同年份差别巨大,最大差达到2000多km,这说明流域内降水量变化较大,A正确;影响鄱阳湖流域蒸发量变化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流域内气温的变化,如果鄱阳湖水体面积的巨大变化是因为蒸发量的变化,那流域内气温的变化幅度是不可想象的,B错误;湖泊出水量包括湖面蒸发量、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出湖水量及工农业用水,已知鄱阳湖湖面蒸发不可能有巨大变化,长江和洞庭湖、鄱阳湖是通过水位差互补的,不会有巨大变化,地下径流出湖水量及工农业用水都不会造成如此巨大变化,C错误;洞庭湖和鄱阳湖同样通过水位差与长江互

7、补,长江干流不可能在补给两湖水量上有巨大差别,而两湖水体面积变化差别巨大,D错误。综上所述,选A。【7题详解】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时,洞庭湖入湖径流量大于出湖径流量,结合图可知,是洞庭湖入湖径流大于出湖径流,是出湖径流大于入湖径流,入湖径流大于出湖径流,出湖径流大于入湖径流,因此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时段为,故选C。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读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8. 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水循环环节( )A. a增强B. b增强C. c减弱D. d减弱9. 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主要目的有( )A. 增加绿地

8、面积,美化环境B. 强化对雨水的滞留能力C. 减少雨水的冲刷,降低水土流失D. 优化水生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10. 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后,城市河流会( )A. 流量下降B. 流速减小C. 流量会更加稳定D. 丰水期水位上升【答案】8. A 9. B 10. C【解析】【分析】该题考查水循环及其环节,水文特征。【8题详解】据图知,a代表蒸发、b代表地表径流、c代表下渗、d代表地下径流。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a增强,b减弱,c增强,d增强,故A项正确。【9题详解】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其主要目的在于强化雨水的滞留能力,故B项正确;其他说法不是主要

9、目的,故其余选项排除。【10题详解】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后,对河流的流量有调节作用,流量会更加稳定,故C项正确,A项错误;影响河水流速的因素是上下游落差、河水清浊度、河道宽度、河道曲直、河床构造以及水生植物是否对水流有较大的阻碍,由于植被浅沟使得河水更加清澈,故河水的流速加快;因河流的调节作用,丰水期水位变化较小,故B、D项错误。【点睛】影响河水流速的因素是上下游落差、河水清浊度、河道宽度、河道曲直、河床构造以及水生植物是否对水流有较大的阻碍,由于河水更加清澈,故河水的流速加快。L湖原是新疆最大的淡水湖,近年来已演变成微咸水湖。现在该湖西部沿岸芦苇广布,而东部沿岸几乎没有。下图示意L湖及周边地

10、区。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1. 正确描述甲、乙两河与L湖相互关系的是()A. 甲河秋季输入L湖泥沙最多B. 甲河流量变化深受L湖影响C. 乙河是L湖重要补给水源D. 乙河对L湖具有排盐作用12. 芦苇是淡水植物。对L湖东、西两岸芦苇分布差异影响最小的因素是()A. 主导风向B. 湖水含盐量高低C. 沿岸坡度陡缓D. 土壤肥沃程度【答案】11. D 12. A【解析】【11题详解】由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可判断甲河流入L湖,乙河流出L湖;甲河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流量变化与气温有关,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河流流量最大,输入湖泊泥沙也最多,A、B错误;乙河流出L湖,不是L湖的补给水源

11、,对L湖具有排盐作用,C错误,D正确。【12题详解】芦苇是淡水浅水域生长的植物,其生长与风向无关,L湖东、西两岸芦苇分布差异影响最小的因素是主导风向,A正确;芦苇是淡水浅水域生长的植物,其生长受水面深浅、盐度高低和土壤肥力影响,沿岸坡度陡缓会影响到水面深浅,B、C、D错误。【点睛】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秘鲁拉斯邦巴斯铜矿资源丰富,除了供应我国外,还远销其他国家。下图为秘鲁局部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 秘鲁矿产资源丰富的原因可能是A. 靠近安第斯山脉B. 位于太平洋东岸海陆交界处C. 位于板块交界处D. 人口多,劳动力丰富14. 若货船顺洋流航行至中国,途中

12、不经过的洋流是A. 秘鲁寒流B. 巴西暖流C. 日本暖流D. 南赤道暖流【答案】13. C 14. B【解析】【13题详解】秘鲁位于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交界处,地质作用显著,易产生有色金属矿,C对。靠近安第斯山脉、位于太平洋东岸海陆交界处是位置特征,劳动力丰富是资源开发的优势,都不是资源丰富的原因,排除A、B和D。故本题选择C。【14题详解】秘鲁寒流、日本暖流和南赤道暖流都位于货船的太平洋顺流航线上,巴西暖流位于大西洋,不可能经过。故本题选择B。目前,全世界有60的地区供水不足,许多国家正在闹水荒。特别是在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的大城市。用水量大大超过当地水源的供应能力,缺水问题更为突出。回答

13、下列各题。15. 新加坡四周临海,但却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之一,其原因主要是A. 新加坡年降水量少B. 国土面积小,缺少河湖蓄水C.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D. 工业发达,水污染严重16.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A 加大水利建设投入B. 控制城市规模C.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D. 优先发展工业【答案】15. B 16. C【解析】该题难度一般,属于能力性题目,主要考查同学们对新加坡缺水原因的认知能力。【15题详解】新加坡地势低平,中部较高。新加坡的总土地面积约为714.3平方公里。目前大约有 400 万人口,人口密度大。新加坡位于赤道地区,受赤道低压控制,降水总量丰富,季节分配均匀,但由于土地面积小

14、,江河湖泊少,蓄水能力不足,且中高周低的地势不利于地表水储存,导致新加坡水资源紧张。人口密度大增加了水资源的紧张程度。新加坡对水环境保护到位,并不存在严重水污染问题,故选B。【16题详解】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措施主要考虑节约用水,即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而加大水量建设投入属于开源的措施,优先发展工业不利于节水,故选C。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回答下面小题:17.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A为沉积岩B. C为岩浆C. E为变质岩D. D为岩浆岩18. 图中各个数码对应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A. 为冷却凝固作用B. 为重熔再生作用C. 为外力作用D. 为变质作用【答案】17. C 18. A【解析】【

15、17题详解】根据图中箭头方向,沉积物形成的物质是D,D为沉积岩,D错。沉积岩经变质作用,可以形成E,E为变质岩,C对。变质岩能够形成岩浆,A为岩浆,岩浆形成的岩浆岩,B是侵入岩,C是喷出岩,A、B错。【18题详解】图中各个数码对应的地质作用,为冷却凝固作用,表示岩浆冷却凝固成侵入岩,A对。为外力作用,B错。为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C错。表示重熔再生作用,形成岩浆,D错。【点睛】沉积物形成的物质是D为沉积岩,沉积岩经变质作用,可以形成沉积物。为冷却凝固作用,表示岩浆冷却凝固成侵入岩。马来西亚的姆鲁国家公园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园内有全球罕见的“石灰刀石林”,片片尖耸直立的刀山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观”。岩石根据成因的差异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9. “石灰刀石林”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 )A. 流水侵蚀B. 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