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2694405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1.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6 页第 1 页 共 6 页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期末重点复习题第一单元:1、空气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有流动性)、(可以被压缩)等性质。2、被压缩的空气叫(压缩空气)。压缩空气有(弹性)。3、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4、(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5、(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6、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7、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上方);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下方)。8、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

2、化碳)、(水蒸气)等。9、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 )。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10、(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灭火。11、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12、(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13、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有:(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不焚烧垃圾)等。14、森林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等美誉。第二单元: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3、用(摄氏度)、(华氏度)作单位。2、(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3、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先快后慢)。4、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5、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6、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7、热在(固体)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8、(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9、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4、。10、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1)先观察,确定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瓶体的(三分之二)。打开瓶帽,将瓶帽(竖放)在灯旁。(2)用点着的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灯芯。(3)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热。(4)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11、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体积)。12、温度计是利用(物质热胀冷缩)的原理做成的。13、(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很低时,会变成一种叫做(干冰)的固体。(干冰)在达到室温时又能恢复到(气体)状态。14、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15、糖受热

5、会熔化成(液体),冷却后又会凝结成(固体)。16、不同物质具有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不同。例如(油)吸热和散热比水快;(金属片)吸热和散热比纸板快。17、固体的吸热、散热性能优于液体。例如(沙子)吸热和散热的速度比水快。18、同一种物质,(深色的)比浅色的吸热和散热(快)。19、(云)、(雾)、(雨)、(露)、(霜)、(雪)、(冰)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20、(云)、(雾)、(雨)、(露)、(霜)、(雪)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21、(液态)的水受热后变成(气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蒸发)。22、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凝结)。23、水的蒸发

6、快慢与(蒸发面积)、(空气流动)和(周围温度)有关。24、水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形态。第三单元: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在真空中声音能传播吗?(不能)2、(摩擦)、(弹拨)、(敲击)、(吹气)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3、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4、声音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5、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慢是(气体)。6、“伏罂而听” 的意思是:人趴在地上,耳朵对着坛子,通过倾听从地下传来的挖掘声来确定方位。运用的科学道理是:挖掘声通过土壤和岩石这些固体向四面八方传播,传到坛

7、子后引起坛壁的振动,又引起坛内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把声音传到了人的耳朵。7、耳朵分为 (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8、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构成,中耳由(鼓膜)和(听小骨)等构成,内耳由(耳蜗)等构成,耳蜗与(听神经)相连。9、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10、声音传递的路径为:声源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第 2 页 共 6 页第 2 页 共 6 页11、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耳廓收集声波后,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又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12、(噪声)是听起来不舒服的声音。13、(噪声)和(废

8、气)、(废水)一样,已被列为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14、保护自己听力的方法:(捂住耳朵)、(离开噪声区)、(戴上耳塞)、(控制物体发声)。15、减少噪声的方法:(汽车上安消声器)、(公路两旁栽树)、(市区设置禁鸣区)、(公路和机场远离居民区)等。16、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17、声音的强弱与(声源的振幅和距离)有关。声源(振幅)越大,声音越强;距离声源(越近),声音越强。18、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19、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物体的(松紧、长短、粗细)有关。(紧、短、细)的物体发出的声音较高,即(振动快),声音高。要想使橡皮筋发出的声音高,就必须(把橡皮筋拉的紧一点)。第四单元:1、食物含有的六种

9、主要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水)。2、人需要的营养成分主要来自(食物)。3、(碘酒)是淀粉探测器,碘酒滴到含淀粉的食物上会(变蓝)。4、没有一种食物能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多样化),不能(偏食、挑食)。5、(营养均衡)才能健康成长。6、小胖墩身材的主要原因是(营养过剩),豆芽菜身材的主要原因是饮食缺陷造成的(营养不良)。7、合理搭配食物的原则是:(1)荤素搭配(2)粗细粮搭配(3)多种食物搭配(4)每天都吃适量的新鲜水果和蔬菜(5)和适量的水。8、为了健康成长,要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和食物的(摄入量)。(食物金字塔

10、)告诉我们健康饮食的方法。9、为了营养全面合理,我们每天吃的食物种类应包括:(粮食类);(蔬菜、水果类);(鱼、虾、肉、蛋类);(豆、奶类);(油、盐、糖)这五大类。其中,应该吃得最多的是(粮食类),应该吃得最少的是(油、盐、糖)。10、米饭、面条等淀粉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可供给我们(能量);鱼、肉、蛋、豆、奶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我们长身体的(营养);油脂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脂肪),可供给我们(能量),保持我们的(体温),但不能多吃;蔬菜、水果类的食物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是保持健康不可缺少的。11、在人的身体里有一个近(7 米)长的消化系统。12、食物在人体内经过

11、的消化器官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13、消化道运送食物的方式是(蠕动),所以倒立吃东西,食物会进到胃里。14、良好的饮食习惯有:(一日三餐有规律)、(吃饭细嚼慢咽)、(不暴饮暴食)、(不乱吃零食)、(不用牙齿咬太硬的东西)等。15、我们常吃的食物可以分为(加工食品)和(天然食品)两大类。16、加工食品中诱人的颜色是(色素)。17、食用色素是一种(添加剂),食品中添加食用色素,可以改变食品的(外观)和(口味),但多吃含有(人造食用色素)的食品会损害健康。18、注重食品安全的方法有:(注意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多清洗、多浸泡);(少吃腌腊食品);(多吃绿色

12、食品)等。19、(绿色食品)是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的食品。第五单元:1、(排序)和(分类)是常用的整理信息的方法。2、铅笔上的 4B、2B、HB 、 2H、4H 标记是按(划痕颜色的深浅)排序的。比如 6B 字迹最黑、6H 写出的字最不明显。3、(分类)就是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事物组合在一起。4、把事物一分为二,再一分为二,继续一分为二直到不能再分,这种方法叫做(多极二分法)。 5、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在公元前 4 世纪,根据动物的外形和行为将动物分成了 3 类:(天上飞的)、(水里游的)、(陆上走的、爬的或跑的)。二、判断题:1、声音能在固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

13、能在液体中传播。(错)(能)2、多吃含有人造色素的食品会损害身体健康。(对)3、因为我们感觉不到空气,所以空气没有重量。(错)(也有)4、所有的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错)(0-4 度的水是热缩冷胀)5、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物体振动消失后声音也不会消失。(错)(会)6、任何一种食物都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错)(不一定)7、表面颜色深浅不同的物体的吸热能力和散热能力都一样。(错)(不一样)8、云和雾就是水蒸气。(错)(是水蒸气遇冷凝聚成的极小水滴)9、声音能在固体和气体中传布,但不能在液体中传布。(错)(也能)10、我们四周空着的空间并不真是空的,而是布满着空气。(对)第 3 页 共

14、 6 页第 3 页 共 6 页11、空气是一种纯净的气体。(错(不是)12、燃烧用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对)1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对)14、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首要原因。(对)15、炎天自行车胎的气不要打得太足,以免热胀爆胎。(对)16、炎天架电线不要绷得太紧,以免冬天冷缩绷断。(对)17、在一组小口玻璃瓶内装上不等量的水,用嘴使劲向瓶口水平标的目的吹气,可以发现水装得越多的瓶子发出的声腔调子越低,水装的越少的瓶子发出的声腔调子越高,不装水的空瓶子发出的声腔调子最高。(对)18、要做到合理搭配天天的食物,必需考虑食物的种类和数目。(对)19、加工食物能持久保留,所以我们应该多

15、吃它。(错)(不能,含有食品添加剂)20、一日三餐要按时定量。(对)21、多清洗,多浸泡,对除往蔬菜,生果上残留的农药有必然的浸染。(对)小学四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第一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的性质 1、你还有什么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答:把瓶子倒立放入水中,然后翻转会看到有气泡冒出;把海绵放到水里挤压会看到有气泡冒出; 2、把一团纸巾塞在杯底,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纸团会湿吗?为什么会这样? 答:不会,因为空杯子并不是真正空的,杯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 3、用力吹瓶子里的气球,气球吹得大吗?为什么这样?怎样才能吹大瓶子里的气球呢? 答:不会,因为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所以气球就

16、吹不大。松开套住瓶口的气球或者在瓶身上打孔,腾出瓶子里的空间,气球就能吹大了。 4、把俩只充气的气球吊在小棍上,并使他们保持平衡,刺破其中一只,观察发生的现象。想一想,实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答:刺破气球的那端木棍翘起来,说明空气有质量。 5、解开气球的绳子,让气球的口对着自己的脸,你有什么感觉?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答:有风吹过脸庞,说明空气具有流动性。 6、用手压“气垫”有什么感觉?再用力压一压,感觉又怎样?松开手后你看见了什么?怎样解释这些现象? 答:感觉用手压时塑料袋内有东西向上弹(或者像上顶)手。再用力压一压,感觉向上弹(或者像上顶)力气变大。松开手后看见“气垫”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说明(1)塑料袋内有空气存在。 (2)空气占据了袋内的空间。 (3)空气可以被压缩。 (4)压缩空气有弹性。 7、水和空气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答:相同点: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一定的形状,都是透明的,都会流动,都占据一定的空间。不同点空气是气体,水是液体;空气容易被压缩,水不容易被压缩;空气比水轻等。 8、在日常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