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注射肉毒毒素A抑制CCI模型大鼠机械性触诱发痛和热痛觉过敏的形成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269415 上传时间:2017-06-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腹腔注射肉毒毒素A抑制CCI模型大鼠机械性触诱发痛和热痛觉过敏的形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腹腔注射肉毒毒素A抑制CCI模型大鼠机械性触诱发痛和热痛觉过敏的形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腹腔注射肉毒毒素A抑制CCI模型大鼠机械性触诱发痛和热痛觉过敏的形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腹腔注射肉毒毒素A抑制CCI模型大鼠机械性触诱发痛和热痛觉过敏的形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腹腔注射肉毒毒素A抑制CCI模型大鼠机械性触诱发痛和热痛觉过敏的形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腹腔注射肉毒毒素A抑制CCI模型大鼠机械性触诱发痛和热痛觉过敏的形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腹腔注射肉毒毒素A抑制CCI模型大鼠机械性触诱发痛和热痛觉过敏的形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腹腔注射肉毒毒素 A 抑制 CCI 模型大鼠机械性触诱发痛和热痛觉过敏的形成【摘要】 目的 研究肉毒毒素 A(Btx-A )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坐骨神经结扎(CCI)模型,雄性 SD 大鼠 50 只随机分为 5 组(n=10):sham+saline 组,行假手术,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sham+Btx-A 组,行假手术, 腹腔内注射 Btx-A(30 U/kg);CCI+saline 组;CCI+Btx-A(15 U/kg)组;CCI+Btx-A(30 U/kg)组;其中组制作 CCI 模型。各组皆于术后即刻腹腔给药,于术前和术后 1、 3、5

2、、7 、14 天观察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和热刺激反射潜伏期的变化。结果 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组大鼠术后第 4天形成稳定的机械性触诱发痛和热痛觉过敏,腹腔给予肉毒毒素 A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和热刺激反射潜伏期与 sham+saline 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腹腔给予肉毒毒素 A 能抑制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机械性触诱发痛和热痛觉过敏的形成。 【关键词】 肉毒毒素 A 机械性触诱发痛 热痛觉过敏 腹腔注射 神经病理性疼痛 大鼠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analgesic effects of peritoneal injection of botulinum

3、 toxin type A (Btx-A) in rat model of neuropathic pain.Methods 50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five groups for varied 2purposes: sham-NS, sham-Btx-A, CCI-NS, CCI-Btx-A 15 mg/kg and CCI-Btx-A 30 mg/kg. 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CCI) of the sciatic nerve was performed in rats

4、to form the model of neuropathic pain, with Btx-A or NS ip given immediately after the surgery. Mechanical allodynia and thermal hyperalgesia were tested before surgery and 1, 3, 5, 7, 11 and 14 days afterwards.Results Btx-A ip after the surgery reduced or completely abolished the enhanced sensitivi

5、ty associated with the neuropathy. This reduction was significant on 5 d (anti-allodynic) and 7 d (anti-hyperalgeaia).Conclusion Peritoneal injection of Btx-A can inhibit the development of mechanical allodynia and thermal hyperalgesia in the rat model of neuropathic pain as an analgesic agent. Key

6、words: botulinum toxin type A (Btx-A); mechanical allodynia; thermal hyperalgesia; peritoneal injection; neuropathic pain; rat 肉毒毒素 A 由肉毒杆菌产生,属于外毒素,是生物制剂当中毒性极强的毒素。肉毒毒素 A 和位于运动神经末梢上的受体结合后,进入末梢神经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使肌肉松弛1 。利用这一原理,临床上将肉毒毒素 A 用于治疗因肌肉过度收缩的疾病。近年来将肉毒毒素 A 用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诸如带状疱疹后遗神3经痛、偏头痛、侧索硬化症等疾病。大鼠坐骨神

7、经结扎(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of sciatic nerve, CCI)模型是目前公认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本实验通过腹腔注射肉毒毒素 A 对 CCI 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来探讨肉毒毒素 A 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 1 材料和方法 11 动物和模型制备 Sprague-Dawley 大鼠,体重 220 g 左右,由徐州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参照 Bennett 等方法建立CCI 模型。大鼠在戊巴比妥麻醉下,于左侧大腿中部切开,暴露坐骨神经,于坐骨神经干上用 4-0 丝线结扎 4 道松紧适中的结,以不影响神经的血液循环为原则,每 2 道之间间隔

8、1 mm,然后生理盐水冲洗切口,逐层缝合切口。假手术组仅暴露坐骨神经不作结扎2 。12 药品、试剂及仪器 肉毒毒素 A 购于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GMPNOS.C0868, S10970037, 2002501) ,每支含纯肉毒毒素A 制剂 100 U。麻醉用水合氯醛购于美国 Sigma 公司。用于测定机械性触诱发痛的 Von Frey 细丝购于美国 Stoelting 公司。热刺激仪BME2410A,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生产。 13 动物分组及给药 SD 大鼠 50 只,随机分为 5 组,每组 10只,即:假手术+生理盐水组(sham+saline 组) ;假手术+肉毒毒素 A 组(3

9、0 U/kg) (sham+Btx-A 组) ;CCI+ 生理盐水组(CCI+saline 组) ;CCI+肉毒毒素 A(15 U/kg)组CCI+Btx-4A(15 U/kg)组 ;CCI+肉毒毒素 A(30 U/kg)组CCI+Btx-A(30 U/kg)组 。给药组均于 CCI 模型建立后即时给药。 14 行为学测定 分别用 von Frey 细丝测定大鼠的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l threshold, MWT)和热辐射法测定大鼠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 TWL)以评价大鼠机械性触诱发痛和热痛觉过敏。分别

10、在术前当天和术后1、3 、5 、 7、14 天测定 MWT 和 TWL。每一次都是先测定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再测定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因 von Frey 细丝对大鼠是非伤害刺激) 。 1.4.1 MWT 的测定 用 von Frey 细丝以 up-and-down 法推算50%缩足阈值:将一有机玻璃箱(22 cm12 cm22 cm)置于金属筛网上,安静 15 min 后用 von Frey 细丝垂直刺激大鼠后肢手术侧足底中部,持续时间4 s,大鼠出现抬足或舔足行为视为阳性反应,反之为阴性反应3 。测定首先从 2 g 开始,当此力度的刺激不能引起阳性反应,则给予相邻大一级力度的刺激;如出现阳性

11、反应则给予相邻小一级力度的刺激,如此连续进行,直至出现第 1 次阳性反应和阴性反应的交界值,再连续测定 4 次。最大力度为 60 g。每次间隔时间为 30 s。 142 TWL 的测定 将有机玻璃箱置于 3 mm 厚的玻璃板上,按 Hargreaves 法用热刺激仪照射大鼠足底。照射开始至大鼠出现抬腿回避时为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 。自动切断时间为 30 s,以防止组织损伤。每只大鼠测定 5 次,每次间隔 3 min,取后 3 次5平均值为大鼠 TWL 值。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13.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据以s 表示,组内比较采用 t 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12、P0.05 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MWT 测定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 CCI+saline 组在术后第 4 天到 14 天 MWT 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CCI+Btx-A(15 U/kg)组和 CCI+Btx-A(30 U/kg )组 MWT 升高,与CCI+saline 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TWL 测定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 CCI+saline 组在术后第4 天到 14 天 TWL 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CCI+Btx-A(15 U/kg )组和 CCI+Btx-A(30 U/kg)组随着时间的延长TWL 逐渐升高

13、,与 CCI+saline 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2。表 1 每组大鼠各时点 MWT 表 2 每组大鼠各时点 TWL 与sham+saline 组同期比较:*P0. 05, *P0.01 3 讨 论 肉毒毒素 A 已用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如偏头痛、肌肉骨骼性疼痛、难治性三叉神经痛等4 ,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然而关于其机制知之甚少。目前研究认为,CCI 模型可以引起痛觉过敏(hyperalgesia,简称痛敏) 、触诱发痛( allodynia)和自发痛(spontaneous pain)等类似临床的慢性疼痛症状,近年来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之一。 6在过

14、去的研究中,人们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证实了肉毒毒素A 外周给药能抑制疼痛的发生,但肉毒毒素 A 是否具有全身作用不得而知。在此背景下,我们开始设计实验观察腹腔注射肉毒毒素 A的效应。在本研究中,我们观察到腹腔注射肉毒毒素 A 能够抑制大鼠机械性触诱发痛和热痛敏的形成;并且随着剂量的不同,对疼痛的抑制程度也不同。腹腔注射肉毒毒素 A 起到镇痛效应,可能通过以下几条途径起作用:一是肉毒毒素 A 吸收后经血液循环作用于外周伤害性感受器,影响动作电位的发生和传导,从而阻断了疼痛信号的传导,起到抗痛作用;二是肉毒毒素 A 吸收后经血液循环作用于中枢部位,抑制了中枢敏感化,从而使痛阈增高;三是通过干预免疫

15、机制起到抗伤害作用;四是肉毒毒素 A 吸收后经血液循环作用于全身骨骼肌,通过阻断接头前膜乙酰胆碱的释放,使骨骼肌麻痹起作用。在临床工作中,由于肉毒毒素 A 的应用剂量较小,所以通过全身作用的机制起作用的可能性较小。至于其确切镇痛机制,有待于以后的研究与探索。 至于肉毒毒素 A 的作用机制,人们提出了很多可能的假说,研究发现可能是通过抑制谷氨酸、SP 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 )等神经递质的释放,减少了辣椒素受体(TRPV1)的表达,从而抑制了外周敏感化。本实验证实了肉毒毒素 A 能抑制痛敏的形成。也有研究表明,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免疫系统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缺乏成熟 T 细胞的大鼠很少发生

16、痛觉过敏。另外,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 6 和肿瘤坏死因子 - 在神经病理性疼痛7中起作用5 。在 CCI 模型中,由于铬制肠线的刺激,产生坐骨神经炎性反应,在该模型中,外来肠线的刺激是惟一的免疫机制。外周神经损伤引发瀑布式的免疫反应,神经损伤导致巨噬细胞浸润,T 细胞激活,促炎性反应细胞因子表达增加。 【参考文献】 1 Klein AW. The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botulinum toxinJ . Dermatol Surg,2004,30( 3):452-455. 2 Luvisetto S, Marinelli S, Cobianchi S, et al. Anti-allodynic efficacy of botulinum neurotoxin A in a model of neuropathic painJ. Neurosci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