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河南省商丘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有答案

上传人:了*** 文档编号:126925530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河南省商丘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0届河南省商丘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届河南省商丘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河南省商丘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有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_._河南省商丘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24. “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这句话强调的是A爱的层次差别和内在的联系 B.君子能成为圣君的必备条件C君子与百姓都应有仁爱之心 D.实施仁政的前提是仁民爱物25新唐书论及昭宗(公元888-9004年)说:“自古亡国,未必皆愚庸暴虐之君也。其祸乱之来有渐积,及其大势已去,适丁斯时,故虽有智勇,有不能为者矣,可谓真不幸也,昭宗是已。”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昭宗愚庸暴虐导致唐政权的灭亡 B.唐朝气数已尽,昭宗也无力回天C昭宗顺天应民,主张无为而治 D昭宗不幸在于有智勇而用人失策26. “自板印经史之流

2、行,寒士得书日易,此与教育之普及,相辅相成。当时尤有一事可注意者,即书籍之保存,多在东南,此区域均为寒士之新土。北方大族之旧乡,书籍反见残缺。”南北这一反差从本质上反映出A文化中存在着地域色彩 B南方的印刷术更为发达C门阀士族退出政治舞台 D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态势27有关我国官员阶层假日和办公时间据历史学家陈联陞统计:在唐代,一年共有五十三天的节庆假日,元代规定有十六天的节庆假日,明、清时期,节庆假日起初甚至比元代还少。官员办公时间的增多本质上反映了A需要有公务员处理的政府职责逐渐的增加B分权与制衡降低了各级公务员的办事效率C专制王权的强化皇帝更像一个严厉的主人D以文取仕的科考制度弊端在明清日益

3、凸显28. 1866年,恭亲王奕诉在奏折中指出:“查西术之借根,实本于中术之天元,彼西土犹目为东来法。特其人情性填密,善于运思,遂能推陈出新,擅绝海外耳。其实法固中国之法也。”这一主张A准确概括了中西学间的关系 B得到了守旧势力的一致认可C摆脱了传统夷夏观念的影响 D有助于减轻西学传播的阻力29下面是红军长征途中留下的一些遗存图片。当时有歌谣唱到:“红军走了留哪样?留下标语指方向。红军走了留哪样?留下话儿暖心肠!”对中国共产党而言,这类刻画在当时起到的作用是A介绍了当时的革命形势 B播撒了持续革命的火种C彻底摆脱左倾思想影响 D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30. “一五”期间,“优先保证工业面向华北、

4、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的工厂“建在非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这说明“一五”计划A利于各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 B完全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C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或, D有效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结构31据西方媒体报道:“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的前面。”这评论的是我国A. “南优2号”的成功培育 B.“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升空C每秒向量运算过亿次计算机诞生 D.“神舟5 号”飞船成功发射32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说:“民主政体是进一步的退化,因为它的平等和自由的原则反映了人类品质的退化;人性的

5、一切欲望都可以被同样自由地去迫求。”这段话意在说明A当时的雅典不具备建立民主政体的条件B广大雅典公民有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C雅典民主政治体制存在一定程度的弊端D平等和自由是雅典民主政体的基本原则33下表是法国货币图尔里佛中含银量的变化,对该现象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A促进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 B实现了贸易中心地理转移C引发了1789年的法国革命 D促成了西欧的“价格革命”34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说:“为了鼓励人们投资,采取了责任有限公司的方式打开了投资的闸门。1901年,世界出现了第一个拥有十亿美元的公司美国钢铁公司。”导致公司制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大航海时代的海外殖民活动 B美国零部件生产

6、标准化推广C电气时代大规模投资的需要 D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35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和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A对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有着较清醒的认识B当前国际关系中依然存在“冷战”行为C国际局势既趋向缓和又表现出紧张对抗D没有厘清上合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特点第II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题第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共160分。40.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7、中国土地制度,到了明清时期,发展出永佃制。农民永佃权是当时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和深化所引起的。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镇的兴起,使许多地主由农村迁居城镇,从事工商业的地主或城居而完全脱离生产的地主越来越多。地主大量地聚集在城市中,对土地无法直接经营,对农业生产也无法干预,在拥有“田底权”(即对土地的所有权)的前提下把“田面权”(即对土地的经营、使用权)转给他人,而坐收地租。佃农,可以把田面权出卖、转顶以及传给子孙后代。并雇佣了较多的农业雇工,独立自主地支配、经营和使用土地,有的生产商品粮食,有的生产经济作物。在法律上和实际生活中,取得田面权的佃农,与田主“平等相称”。摘编自樊树志明清租佃

8、契约关系的发展一一关于土地所有权分割的考察 材料二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土地发展权制度的国家。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数量增加、城市化和工业化造成优质农地大量流失,而且危害了农地的生态环境土地所有权的绝讨性、独占性和完全性与土地利用的社会性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英国于1947年颁布城乡规划法规定实行土地发展权“国有化”,所谓土地发展权国有化是指一切私有土地将来的发展权(亦即土地变更使用类别之权)移转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独占。私有土地仍然保持私有,英国设立土地发展权的目的在于,建立一种对土地开发进行有效控制的机制。该法实施后,英国开发土地的势头立即得到遏制。土地发展权制度的建立,丰富了土地权利体系内

9、容,推进了土地权利体系法制建设。解决了传统土地权利不能解决的现实问题。但土地市场的买卖几乎陷于停顿。迫切需要使用土地的人,往往从黑市获得土地,土地隐形市场活跃。原私有土地所有权人在失去土地发展权的同时没有得到任何补偿,保护土地的积极性不高;土地开发商因此增加了负担,无形中等于提高土地市价。土地发展权国有化使土地市场发生闭销,阻碍了土地的正常使用。摘编自刘国臻论英国土地发展权制度以及时我国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永佃制出现的历史原因,并简要指出明清时期永佃制的意义。(1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在二战后土地发展权国有化的历史背景并说明其实施的局限性

10、。(10分)41.(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88年12月6日,第43届联合国大会一致同意中国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自1990年以来,中国先后参加18项维和行动,累计派出1.47万余人的维和军事人员。目前,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军事人员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缴纳维和摊款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资料来源人民网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文字表达通顺。)(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在第44、45、46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

11、号涂黑。44.(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自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东南沿海教育发达地区首当其冲,相继沦陷,中国教育事业损失巨大。全国专科以上学校77所被迫内迁后方,17所被迫停办;青年失学者极多;影响最大者莫过于初等教育,学生年龄过小,学校无法内迁,只得随国土一并沦陷,其所受日军奴化教育也最深。民族面临生死存亡,如何处理教育和抗战之间的关系,成了摆在国民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一些人力主实施战时非常教育或国防教育,主张中断一切正规教育,停办高中及大专院校。国民政府提出“战时需作平时看”,虽有各种暂时措施,“但仍以维持正常教育为主旨”。战时教育不仅仅需要满足抗战

12、救国,更需要满足战后建设。抗战期间初等教育除中央政府每年有专门的补助费,还规定乡镇地方财政中至少50须用作初等教育经费;1937年至1944年,国民政府共设立国立中学34所,国立大学附属中学16所,国立师范学校和职业学校14所,遍及后方12个省区有计划地将沦陷区90%的高级知识分子和37所高校转往大后方,1938年开始实施“贷金制度”,1943年“贷金制”在被“公费制”取代。“贷金制”和“公费制”不仅仅面向高等教育,同样也惠及中等教育。不仅如此,对海外留学生也给予救济,并继续派遣留学生赴海外学习。抗战期间,由于国民政府的种种努力,全国专科以上高校增加了33 所(31%),教员增加了3623 人

13、(48%),学生增加了41575人(99%)。学龄前儿童入学率从战前的43.4%上升到了胜利前的76%,初等学校学生数量几乎是战争爆发前的2倍。在职业教育方面进步更加明显,在校学生人数由战前的7000人增长到了25000余人。抗战期间教育经费在国氏双府的时政支出中仅次于军费,居政府财政支出的第二位。摘编自腾讯新闻,历史版抗战期间的中国教育奇迹 (1)根据材料并结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教育改革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时期教育改革的影响。(9分)45.(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20世纪50年代末期,苏联国内石油产量迅速增加

14、,并以低廉的价格向欧洲市场销售,展开与西方石油财团争夺国际石油市场控制权的斗争。面对苏联的攻势,美国人意识到,石油不仅代表着经济利益,也意味着一种“控制”和“支配”他国的权力。 美国加决对“大石油中东”范围内的北非等新兴产油区的投资力度,以抢占先机。20世纪60年代后,美国在阿尔及利亚取得了石油租让地,在利比亚找到大型油田。由于美国石油资本的大量介入,到1963年,非洲最大的产油国由利比亚变成了阿尔及利亚。1973年,美国负责近东和东南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西斯科公开宣扬:“美国在波斯湾的主要政策之一是,鼓励这个地区的友好国家对这个地区的集体安全负起越来越大的责任。”之后,美国大力扶持沙特和伊朗,

15、增强其军事力量,使之成为遏制苏联南下的前哨。摘编自舒先林冷战时期美苏博弃中东石油及其现实启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美苏中东石油博弈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苏博弈中东石油的影响。(9分)46.(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亚里士多德以为天体是神圣而不腐坏的,和我们有缺陷的世界是不同类的,而今人们却这样把天体纳入研究范围之内,并且证明天体也按照伽利略和牛顿根据地面上的实验和归纳所得到的力学原理,处在这个巨大的数学和谐之内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牛顿革命”。摘编自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材料二 人们由此发现,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自然界,不过是一个按照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潮开始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