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3教学案:专题四 四、 紧张对抗中的缓和与对话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6925065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3教学案:专题四 四、 紧张对抗中的缓和与对话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3教学案:专题四 四、 紧张对抗中的缓和与对话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3教学案:专题四 四、 紧张对抗中的缓和与对话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3教学案:专题四 四、 紧张对抗中的缓和与对话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3教学案:专题四 四、 紧张对抗中的缓和与对话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3教学案:专题四 四、 紧张对抗中的缓和与对话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3教学案:专题四 四、 紧张对抗中的缓和与对话 Word版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清单一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苏关系赫鲁晓夫谋求美苏合作1赫鲁晓夫调整对外政策(1)内容:要求同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导世界格局。(2)背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苏实力变化。苏联:经济军事实力进一步增强,缩短了同美国的差距。美国:面临着巨大的内外压力。2美苏关系的缓和与紧张(1)缓和:1956年赫鲁晓夫提出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和平过渡的主张。苏联签订对奥和约,结束对奥地利的占领,并与联邦德国建立外交关系。赫鲁晓夫访美并举行戴维营会谈。(2)紧张:1962年,美苏发生古巴导弹危机。最后苏联被迫撤除了在古巴的导弹。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苏冷战的对抗形式演变为美苏争霸。五六十年代为美苏争霸的第一阶段,在

2、这一阶段,苏联虽然缩小了同美国的差距,但从总体上来看,战略优势依然在美国方面。古巴导弹危机的结果证明了这一点。 清单二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的美苏关系尼克松主义与美苏“缓和外交”(一)尼克松主义1背景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经济地位明显下降,国内的反战运动此起彼伏。2提出1969年尼克松在关岛发表演说,提出对亚洲新政策,后来他把这一政策延伸为全球政策以及处理与其盟友全面关系的总方针,这就是“尼克松主义”。3实质在不放弃美国全球责任的同时,要求其他国家分担更多的责任。它是美国战后对外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4主要表现(1)推行多极均势外交,让其盟友分担更多的责任,减轻美国负担

3、,维护美国的既得利益。(2)改善国际政治环境:使越南战争“越南化”;改善中美关系;采取较为灵活的态度谋求与苏联“对话”;重新调整与西欧、日本的关系。尼克松任总统时期,美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滞胀”状态,同时又陷入了越战泥潭。在这一时期的美苏争霸中,美国被迫处于守势,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战略收缩。“尼克松主义”正是这一战略收缩的具体体现。 (二)美苏“缓和外交”1背景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美国与苏联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苏联的变化。2表现(1)美苏两国首脑频频互访和举行会谈,签署了一系列文件,保证尽力避免军事冲突,防止核战争,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2)美苏关系中的经济色彩逐渐增强。(3)20世纪8

4、0年代中期,美苏开始新的缓和局面。3评价(1)美苏缓和外交反映了美苏两国极力维护两极格局,实行“利益均沾”的企图。(2)美苏缓和只是权宜之计,各自的终极目标并未改变。(3)两国在对话、妥协的同时,也把对抗、争夺带到了世界各地。清单三多极化国际关系发展的新趋势1.原因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雅尔塔体制受到冲击,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2表现(1)美苏国力和地位呈相对下降趋势,使双方面临重重困难。(2)西欧和日本经济崛起,开始谋求摆脱美国的控制。(3)第三世界兴起加强了落后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声音。(4)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进一步增强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国家的经济实

5、力决定国家的政治地位和对外政策,美苏关系随着两国综合国力的此消彼长而不断发生变化,其总趋势是由紧张对抗走向缓和与对话。美苏关系的演变过程对当时国际格局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探究点一冷战中美苏关系的变化史料探究材料一尼克松说:“如果某个核大国威胁我们某个盟国的自由我们将提供保护,在涉及其他方式的侵略场合,我们将根据条约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但我们指望直接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力的主要责任。”他还说:“过去25年,已经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1)材料一中尼克松所说的“巨大的变化”指的是什么?答案日本、欧共体崛起,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有所下降,世界霸主地位受到挑战;苏联的

6、军事实力大大增强,美苏军事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苏联的变化。材料二美国学者乔纳森谢尔于1982年出版的地球之命运一书,以冷酷的笔触描写了“核浩劫”后的地球,对公众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美国民众的强大压力下,里根开始冻结部署新式核武器及在西欧部署导弹的计划。苏联1986年提出分步骤完成全面消除核武器的计划。1987年,美、苏达成中导条约。改编自“无核武世界”运动评析(2)根据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美苏达成中导条约的主要原因。答案美国民众的舆论压力;美国综合国力下降;削减核武器符合美苏双方利益。结论形成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关系演变的原因及表现1原因(1)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格局开始出现多极

7、化趋势,反对霸权主义的呼声日益高涨。(2)美国由于长期推行全球扩张政策的消耗,特别是侵越战争的困扰和挫折,又受经济危机的打击,以及日本、西欧竞争加剧,美国的霸主地位开始动摇。(3)苏联在这一时期综合实力上升,开始缩小同美国的差距,甚至在某些地方超过了美国。2表现(1)20世纪70年代,美苏双方签署了一系列文件,保证尽力避免军事冲突,防止核战争,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2)1987年,美苏签署消除两国中程导弹和中短程导弹条约,是美苏第一次削减核军备的协议,标志着美苏关系进入到第二次缓和阶段。探究点二美苏争霸的实质和影响史料探究材料一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美苏双方的关系开始出现微妙的变化。苏联

8、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提出一套争取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目标。美苏争霸局面逐渐形成。王斯德、钱洪主编世界当代史(1)根据材料一信息,苏联提出了怎样的对外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政策:与美国平起平坐,争夺世界霸权。影响:使美苏争霸局面逐渐形成。材料二1973年勃列日涅夫曾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召开的东欧各国共产党领导人秘密会议上阐述了苏联的“缓和”战略。他认为,“缓和”为的是“使苏联赢得时间来加强我们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以便在1985年以前使力量对比发生决定性的变化,从而使我们能够在任何需要实现我们意愿的地方实现我们的意愿”。 周尚文、叶书宗、王斯德著苏联兴亡史(2)材料二说明

9、苏联的“缓和”战略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其目的实现了吗?说明理由。答案加强苏联的经济军事实力,进而争夺世界霸权。其目的没有实现。因为进入80年代中期后,苏联经济陷入困境,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也归于失败。,结论形成美苏争霸的实质和影响1实质在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等综合国力上的对抗,是美苏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争夺世界霸权,推行强权政治。2影响(1)对美国:美国在争霸中,对外扩张,把世界很多地区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之内,使美国势力大大增强;但另一方面,在争霸中消耗了大量国力,也使美国经济发展后力不足。(2)对苏联:苏联在争霸中,积极发展国力,特别是军事力量,使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使其国际影响大

10、大增强;但另一方面,也使苏联国内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社会主义遭受极大挫折。(3)对世界:一方面,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另一方面,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彼此势均力敌,都不能轻易动武,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20世纪50年代,苏联主动缓和东西方关系,签订对奥地利和约,赫鲁晓夫第一次访美,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举行戴维营会谈。苏联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结束冷战局面,实现世界和平B实现苏美合作,共同主宰世界C在欧洲用“缓和”战略,在其它地区称霸D发动和平攻势,软化西方国家对苏立场解析:选B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注意外交政策的变化是国家利益的需要这一原理

11、。A项表述没有看到问题的本质;C项不符合历史事实;D项不是苏联的主要目的,其主要目的仍然是想称霸世界。故B项符合题意。2美苏争霸期间,两国力量此消彼长、相互制衡。下列表明苏联退缩的史实是()A结束越南战争B执行“莫洛托夫计划”C撤出古巴导弹 D签订华沙条约解析:选C撤出古巴导弹表明苏联的实力仍然弱于美国,体现了苏联的退缩,C项符合题意。A项有利于苏联的战略扩张,这与题意不符;B项指1947年苏联为了防止东欧“离苏倾向”,加强与东欧经济联系,援助东欧经济发展而与东欧各国签订的经济协议的总称,应该属于苏联战略扩张的史实,与题意不符;D项是为了对抗北约成立,属于苏联主动战略对峙。31967年10月,

12、尼克松在外交季刊上发表的越南战争之后的亚洲一文,表达尼克松主义的主张。尼克松主义与杜鲁门政策的不同是()A强硬政策B对苏“缓和”政策C全面收缩D争夺的重点在欧洲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问题的能力。A、B两项意思相反,必选其一,根据背景可知B项正确;美对苏缓和不等于美国放弃争霸,故C项错误,D项是共同点。420世纪70年代美苏关系曾一度进入一段缓和的高潮期,这说明()美国拥有战略核优势美国对外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苏联经济已不堪军备竞赛的重负美国放弃了对世界霸权的争夺A BC D解析:选C20世纪70年代美苏核战略武器已大致平衡,故错误;苏联不堪军备竞赛的重负是在20世纪80年代,故错误;美国“尼

13、克松主义”下的“缓和”战略只是改变了争夺世界霸权的手段,并未放弃争夺世界霸权的目的,故正确,错误。5.右图是1987年里根和戈尔巴乔夫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会晤的照片,有关其说法不正确的是()A世界局势逐步趋于缓和B美苏仍处于尖锐对立争霸时期C苏联改变了对美国的政策D美国在美苏争霸中最终取得了胜利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图片资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本题是否定式选择题。图片反映的是美苏争霸趋于缓和的阶段,B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6在美苏争霸的过程中,既有剑拔弩张的紧张对峙,也有握手言欢的缓和与对话;既有政治军事上的对抗,也有经济上的较量。美苏关系的变化说明()A军事发展要以经济为基础B社会主义国家

14、与资本主义国家不能和平相处C只要存在大国就一定有争霸战争D苏联争霸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解析:选A本题考查说明历史现象和解读历史观点的能力。美苏争霸表面上是军事实力和政治实力的对抗,而实际上是经济上的较量。经济实力最终决定其在争霸过程中的地位。故A项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第7题12分,第8题14分,共26分)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世界已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阵营)一个是帝国主义反民主的阵营,它的基本目的是建立美帝国主义的世界霸权和摧毁民主;另一个是社会主义民主阵营,它的基本目的是摧毁帝国主义、巩固民主和铲除法西斯残余势力。1947年9月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大会上通过的关于国际形势的宣言材料二赫鲁晓夫调整了苏联对外战略。1956年2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总结报告中提出“和平共处是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政策的总路线”。他还把苏联的对外政策概括为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三和路线”。他声称,苏美都是世界上最强大国家。赫鲁晓夫改变了苏联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进行全面对抗的外交方针王斯德主编世界当代史材料三布什说:“我们能结束一个相互为敌的漫长时代,写下我们两国历史上的一个新的篇章,建立一个新的伙伴关系和一种牢固的和平。”戈尔巴乔夫说:“在友好关系的新大厦上又加高了一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