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教案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6924751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一、引语 55年前,一个新生的国家诞生在世界的东方。 55年来,新生的中国经风雨、见世面、开诚心、布公道,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今天,让我们走进那风雨如歌的岁月,去感受那惊涛骇浪的艰险,去追忆那惊心动魄的抗争,去体验那惊世骇俗的镇定,去体会那惊天动地的成就。 引语的作用:凝神 起兴 点题二、基于知识目标的教学设计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 (一)本课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目标 建国之初的外交方针,中苏建交的背景及意义,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出发点及其内容和历史意义,中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及其意义,中国参加亚非国际会议

2、及其意义,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的历史背景和有关史实,中美关系改善的时代背景及有关史实,中日关系改善的时代背景及有关史实,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四项原则和表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亚太经合组织的健康发展,签订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改善和发展同俄、美、日、法等世界大国的关系,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及其意义,中国在联合国组织内的活动及贡献。知识目标的教学设计要求:全面、具体、有序(二)知识目标的教学实施(课堂教学结构,板书结构) (1)新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 中苏友好中美敌对三大外交政策(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中国).出发点: 五项原则及其相互关系 实践:日内瓦会议. 亚非国际

3、会议(万隆会议) 历史意义. 解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包容性和开放性(3)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历史背景: 解释:为什么是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4)历史性的握手中美关系的改善:历史背景.尼克松访华.中美建交中日关系的改善:历史背景:田中角荣访华.(5)国际交流与合作原则四项原则表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参与亚太经合组织活动.推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6)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发展同世界大国的关系维护中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上海合作组织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复习巩固教材知识新中国的重大外交成就序号时间 外交成就历史意义1 1949年 中苏建交2 1953年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 1

4、954年 参加日内瓦会议4 1955年 参加万隆会议5 1971年 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6 1972年 中美联合公报7 1972年 中日联合声明8 1978年 中美建交公报9 1979年 中美建交10 2001年 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11 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BHDG312 2002年 签订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三、基于能力、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的教学设计问题情境下的自主学习 (一)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营造情境(教师的活动)形成问题(主要是教师的活动) 自主探究(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师生互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 形成认识(问题解决,能力培养,

5、过程体察,方法体会,情感体验,价值判断) 实现问题情境下的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可以有两种设计:一种是立足于面(全体学生、全部教材内容)的问题引导式教学设计,一种是立足于点(个别学生、一部分教材内容)的问题探究式教学设计 (二 )立足于面的问题引导式教学设计 (1)营造情境考察外交活动和外交目的的思路。 国家的外交是一个国家政治活动的延续,同时也是其综合国力的体现。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英国外相巴麦尊的这句名言,深刻揭示出了外交的本质在任何可能的条件下,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与此同时,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国际外交活动也越来越显现出追求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设计目

6、的:通过提供这些材料,为学生探究、理解新中国外交活动指出一个明确的方向,同时为展开课堂教学营造出一个特定的氛围。 (2)形成问题 那么,在50多年的外交历程中,新中国外交又是如何捍卫国家利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呢? 下面我们将50多年的外交历程,分成四个阶段,来分别考察一下在每一个时期,新中国外交是怎样捍卫国家利益,又是怎样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到50年代的外交活动 第二阶段: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的外交活动 第三阶段:70年代的外交活动 第四阶段:80年代以来的外交活动 设计目的:在前面营造的特定氛围中,顺理成章地设计出教学问题。以问题统率整个教学过

7、程。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到50年代的外交活动 问题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问题2:为此,毛泽东主席提出了哪三大外交政策? 问题3: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什么要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对此,你有何评价? 问题4:为了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新中国开展了那些外交活动? 问题5:你认为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的主要对手是谁? 第二阶段: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的外交活动 国际环境:这一时期,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美国继续推行其敌视中国的政策。苏联则不断对中国施加压力,在中苏边境和蒙古增派重兵,中苏关系全面恶化。 中国的外交方针:面对两个超级大国都与中国为敌的不

8、利局面,毛泽东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的战略思想。他指出:“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问题”。我们的战略是依靠第一中间地带,争取第二中间地带,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中国的外交活动:(1)大力加强同亚非拉国家和人民的团结合作。(2)发展同西欧、日本的关系。(3)反对苏联控制,顶住苏联的威胁。(4)坚决反对美国的战争叫嚣和制造“”的阴谋。 问题:你认为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的主要对手是谁? 第三阶段:70年代的外交活动 营造情境: 国际环境:

9、这一时期,苏美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苏联的方向发展。苏美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态势。美国为集中力量对付苏联的挑战,谋求从越南脱身,寻求同中国接近。苏联则在加紧同美国争霸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的压力和军事部署。西欧、日本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并日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亚非拉国家维护和争取独立的斗争取得伟大胜利,成为反帝、反殖和反霸的主力军。 中国的外交方针:1974年2月,毛泽东提出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毛主席还提出了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的“一条线”的战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集中对付苏联的威胁。 问题设

10、计: 问题1:1971年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问题2: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是如何解决中国在联合国中的代表权问题的? 问题3:1972年中美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从中你如何评价中国所取得的外交成果? 问题4:70年代中国取得了哪些外交成果?如果把这些成果视为中国“一条线”外交战略的成功,那么其中的关键是什么? 第四阶段:80年代以来的外交活动 营造情境: 国际环境:这一时期发展中国家日益壮大,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日益发展。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成为世界的两大主题。 外交方针:邓小平提出了“两个重要转变”的外交战略:第一,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

11、的。从而改变了原来认为战争危险很迫近的看法。第二,改变了“一条线”战略,高举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旗帜,坚定地站在和平力量一边。邓小平指出:“我们的对外政策。那就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增进国际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80年代我国的外交活动: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谁搞和平,我们就拥护,谁搞霸权和战争,我们就反对”。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我国发展了同美国、日本、西欧的正常关系,改善了对苏关系,全面发展了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我国的国际战略地位大为加强。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逐步改善和发展同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关系。改善和发展同周边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认真贯彻“

12、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实行对外开放,增进国际间经贸、科技合作。90年代我国的外交活动:我国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同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的关系得到不断发展。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致力于改善和发展同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中美关系、中欧关系、中日关系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独特的建设性作用。实行“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问题设计: 问题1:80年代以来,我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如果把中国多边外交归纳为下列四类,试举出每一方面中国的重大外交活动。 积极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改善和发展同世界大国的关系 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 维护联合国的权威 问题2:加

13、入世界贸易组织,会给中国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问题3: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阻碍有哪些? 问题4:中国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的外交目标是什么? 问题5:我国对联合国的地位、作用和改组的主张是什么? (三 )立足于点的问题探究式教学设计 (1)设计供学生探究的问题 现代中国外交一课有下列一些点可供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中苏(俄)关系的发展演变 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实施和发展 中国与联合国 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 中日关系的发展演变 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WTO) 展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 周恩来对新中国外交的贡献 制作图表:新中国历任外交部长一览表、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国家一览表、 尚未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国家一览表 (2)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方式 组织学生(在全班内进行)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58人。 每组选出组长一人,书记员一人。 分解任务(在小组内进行) 每小组选定一个探究题目 分解问题 A确定探究目标(由小组成员一起集体研究,由书记员负责记录整理) B分派研究任务(每两人一组,针对某一方面的问题,通过上网、到图书馆、采访、实地考察等方式收集相关资料) C小组交流研究成果(小组集中开会,各自汇报自己的探究结果) D形成小组研究结果(每个小组将其研究成果汇总,形成文字材料,电子展示材料) 交流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