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四: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家 单元检测(二)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6924732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四: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家 单元检测(二)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四: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家 单元检测(二)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四: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家 单元检测(二)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四: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家 单元检测(二)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四: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家 单元检测(二)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四: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家 单元检测(二)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四: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家 单元检测(二) Word版含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检测(二)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大地在我脚下夷平六国是谁,哪个统一称霸,谁人战绩高过孤家?”请问这首主题歌所描述的是中国古代的哪位帝王()A秦始皇 B唐太宗 C汉武帝 D康熙帝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的“夷平六国”“统一称霸”等信息可以看出该主题歌描述的是秦始皇。2下图为秦代的印章封泥,与此关系密切的历史现象是()A实行郡县制 B三公九卿制C统一度、量、衡 D焚书坑儒答案B3下图是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所使用的文字,它最有可能是()A隶书 B楷书C行书 D小篆答案D解析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下令把小篆作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4秦朝倾国家之力,以70余万人历经几十年,建造了一座雄伟陵墓秦始

2、皇陵。秦朝能够倾国家之力,完成这一工程的直接原因是()A小农经济的发展 B中央集权制的建立C军事民主制的作用 D法家思想的影响答案B解析中央集权制度可以保证建设一些大型的工程,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5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攻战日作,流血于野,自秦古始。”秦始皇针对上述问题,采取的措施是()A攻打匈奴,筑长城 B实行分封制C实行郡县制 D实行行省制答案C解析材料指出了“分土建邦”的弊端,进而推行郡县制。6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生动地刻画了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贞观之治”的繁华景象。下列关于“贞观之治”的认识,正确的是()A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百姓富足安康

3、,是封建时代有名的“治世”B唐太宗个人作用是这一局面出现的决定性因素C唐太宗知人善任、虚怀纳谏是这一局面出现的重要因素D隋末农民战争迫使唐高祖吸取教训,调整政策,从而出现了“贞观之治”答案C解析A项中百姓富足安康不符合史实;B项夸大了唐太宗的个人作用;D项应为李世民的做法;C项是“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之一。7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D君主不应实行专制统治答案A解析唐太宗主张军国大政“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

4、,旨在防止皇帝一人决策易出现失误,说明他重视发挥大臣的参政议政权,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的叙述与皇权至上这一专制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不符。8唐太宗对少数民族采取多种策略,既有战争,也有和亲,唐朝通过对厥的战争()解除了来自北方的严重威胁巩固了北方的边防加速了汉族与突厥族经济文化的联系限制了突厥族社会经济的发展A B C D答案A解析通过汉族与突厥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突厥族社会经济的发展。9唐太宗的开明政策和贞观年间的一系列制度创新,造就了当时唐朝的哪些时代风貌()兼收并蓄博大开放昂扬进取经济繁荣,无土地兼并A BC D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均是其时代风貌。在唐太宗时期存在土地兼

5、并,只是不严重,因为土地兼并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错。10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符合国家的统一趋势加强了中央集权打击了外来侵略势力A B C D答案A解析三藩之乱是清朝地方割据势力发动的叛乱,与外来侵略势力无关。11郑经死后,康熙帝抓住时机,命清军进入台湾,对此事最正确的评价是()A坚持了国家统一的立场B消灭了明朝的残余势力C扩大了清朝的统治区域D驱除了外来势力的入侵答案A解析清军入关后,经过近20年的斗争,巩固了在全国的统治地位,中国再次出现了大一统的历史趋势。但盘踞在台湾的郑氏政权却极力反对,破坏清朝中央政府完成和巩固国家统一的行动,因此清军进入台湾适应了当时大

6、一统的历史趋势。12在很多场合中,康熙帝称俄国彼得大帝为“其匹”“友邻”和“掌辽阔疆域之最尊高之主”,这主要来源于()A清朝的对外政策B中国在雅克萨打败了俄国C中俄尼布楚条约D俄国的疆域辽阔答案C解析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因此康熙皇帝才称彼得大帝为“友邻”等。二、非选择题(第13题16分,第14题20分,第15题16分,共52分)13阅读下面材料:材料秦始皇是一位勇于开拓、大有作为、较开明的皇帝,在其不太长的执政时间内展现了优良的执政品质,如勤政;重人才;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没有坑卒、不行人殉;在奠定封建国家体制方面建立了丰功伟绩;他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享誉数千年的

7、“硬件”和“软件”,所以他根本不是什么暴君。请回答:(1)材料中“重人才”、“为中华民族留下硬件和软件”等说法,你能找到史实依据吗?(8分)(2)你是否同意材料中“始皇帝根本不是暴君”的结论?为什么?(8分)答案(1)重人才:重用李斯、王翦父子等人才。硬件:长城、兵马俑、灵渠、驰道等。软件: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2)不同意。说法太绝对,忽视了秦始皇滥用民力、刑罚严酷等激化社会矛盾的行为。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其可

8、得乎?”贞观政要务农材料二贞观九年,太宗谓征曰:“顷读周(北周)、齐(北齐)史,末代亡国之主,为恶多相类也。齐主(齐后主)深好奢侈,所有府库,用之略尽,乃至关市无不税敛。朕常谓此犹如馋人自食其肉,肉尽必死。人君赋敛不已,百姓既弊,其君亦亡,齐主是也。然天元(后周宣帝)、齐主,孰为优劣?”征对曰:“二主亡国虽同,其行则别。齐主懦弱,政出多门,国无纲纪,遂至亡灭。天元性凶而强,威福在己,亡国之事,皆在其身。以此论之,齐主为劣。”贞观政要辩兴亡材料三(太宗)又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尔方为人主,可不畏惧!”见其休于曲木之

9、下,又谓曰:“汝知此树乎?”对曰:“不知。”曰:“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贞观政要教诫太子诸王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你认为唐太宗为巩固统治而强调什么?导致了什么结果?(6分)(2)材料二告诉我们魏征对齐国灭亡原因的分析是“政出多门,国无纲纪”,太宗为避免重蹈覆辙,采取了哪些经济、政治措施?(8分)(3)根据材料三,你认为唐太宗这种认识与什么重大历史事件相关?(6分)答案(1)强调发展农业和人君“简静”。唐太宗在位时,唐朝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2)经济措施: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强调“存百姓”的思想,发展经济。政治措施:选贤任能,虚

10、怀纳谏,励精图治;完善科举制;慎用刑法,加强中央集权。(3)唐太宗亲眼看到农民战争亡隋的现实,深刻认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解析本题材料反映了唐太宗接受隋末农民起义的教训,强调“存百姓”的思想,注意与民休息,调整统治政策,因而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15看完了电视剧康熙王朝以后,同学们议论纷纷。小张说:“康熙真了不起!他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小王听了不以为然:“秦始皇才是真正的千古一帝呢。”小刘这时也加入了进来:“你们说得都不对,唐太宗才是中国皇帝中的NO.1。”秦始皇唐太宗 康熙帝(剧照)请回答:(1)你觉得谁的观点最有说服力,为什么?(8分)(2)另外两人的观点是否也

11、有可以理解之处?请简要说明理由。(8分)答案(1)秦始皇:中国第一位封建君主;结束分裂,统一全国;创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统一了全国的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等等。(其他观点言之有理即可)(2)康熙帝:开创“康乾盛世”的局面,为清朝繁荣奠定了基础;降伏郑克塽,将台湾纳入清朝版图,设置台湾府;平定漠西蒙古噶尔丹叛乱;抗击沙俄侵略等等。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的局面,为唐朝繁荣奠定了基础;重视民心;善于纳谏;重视农业;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