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二章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6924683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二章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二章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二章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二章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二章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二章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二章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1气候变化(1)含义:长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2)主要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3)时间上的差异:时间尺度特点地质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千年、万年甚至上亿年时间跨度大,周期长近现代气候变化十年至百年目前人们最为关心的气候变化2.近现代气候变化(1)时间尺度:19世纪末至今。(2)变化特征:虽有波动,但总的趋势是在变暖。(3)主要原因: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的数量增加,主要是二氧化碳。温馨提示近现代气候变暖是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人为原因是主要原因。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1使海平面上升(1)原因:冰川融化和海水热膨胀。(2)影

2、响:改变海岸线,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面临被淹没的危险。2影响农业生产具体影响分布有利积温增加,作物生长期延长,作物产量提高高纬度地区、国家不利使某些地区干旱加重,造成供水不足,农作物减产中低纬度地区、国家3.影响水循环三、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1具体措施2意义 情景导入先思考 (1)该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提示:该漫画反映全球气候变暖,南极冰川大量融化,企鹅将会失去生存的家园。(2)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主要原因是人类大量的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核心要点掌握好 一、全球气候变化阶段分析从时间尺度划分看,通常把地球气候变化史划分为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现代三个阶段,如下表所示:

3、时期图示变化特点地质时期(距今1万年以前)波动变化;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历史时期(近1万年以来)两次较大波动: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1500年为温暖期;15世纪以来为寒冷期近现代(近一两百年来)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降水变化显著(温带、热带增加,亚热带减少)二、近现代全球气温升高的原因1自然原因:太阳辐射的变化,火山活动等对全球变暖有着影响。2人为原因:近现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越来越多,已经成为影响气候变化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如下图: 应用体验不可少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下题。1图中反映了该地近百年的气候变化,该地经历了()A温暖

4、寒冷温暖交替变化B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D干冷湿冷干冷交替变化解析:选A温暖期,树木生长速度快,年轮稀疏;寒冷期,树木生长速度慢,年轮稠密。图中年轮呈现出稀疏稠密稀疏的特征,则对应的气候为温暖寒冷温暖。下图是CO2浓度曲线()与全国温度曲线()、黄河流域温度曲线()、江苏省温度曲线()、喜马拉雅山南麓尼泊尔温度曲线()比较图。 读图回答23题。2四个地区气温变化与 CO2浓度变化呈()A正比关系B正相关关系C反比关系 D负相关关系3各地年平均气温的年际波动不一致说明()ACO2浓度不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B纬度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C海陆位置是影

5、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D海拔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解析:2.B3.A第2题,由图中可以直接看出,CO2浓度呈上升趋势,四个地区的温度也呈波动上升趋势,故它们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第3题,由图可知,四个地区气温变化状况与CO2浓度的变化虽呈正相关关系,但并非完全同步,这说明CO2浓度是影响气温变化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还有其他因素影响气温的变化。 情景导入先思考 2015年11月30日,第21次联合国气候变化缔约方大会(COP21)在法国巴黎开幕,此次会议的主旨是制定首个全球性气候公约,适用于所有缔约方2020年后的国际气候变化。在全球变暖加速的情况下, 巴黎气候大会可能是

6、人类可以遏制地球变暖的“最后一次机会”。(1)全球气候变暖对地理环境会产生哪些影响?提示:会使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的低地;对农业生产和水循环也会产生影响。(2)为遏制地球变暖,我们可采取哪些措施?提示:主要是节能减排、植树造林。 核心要点掌握好 一、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1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2对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3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二、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 应用体验不可少 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图表示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读图完成12题。1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平均气温变化的

7、总体趋势是()A降幅超过升幅B逐年上升C升高约2.1 D波动上升2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有()A各地的生长期缩短 B低温冻害损失减小C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D天然湿地面积扩大解析:1.D2.C第1题,读图可知,从1962年到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呈现出波动上升的状态。第2题,气候变暖使各地的生长期延长,蒸发加剧,极端天气事件增多。3下图为19512002年我国气温增温速率的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1)19512002年,我国()A各地都增温B增温幅度自东向西递增C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年增温可达0.8 D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增温值可达4 (2)我国气温升高最明显的地区在

8、()A西北、华北、东北地区 B西北、华北、西南地区C西北、华北、华东地区 D西北、华北、华南地区(3)据图分析气温变化对松嫩平原农业生产的有利之处是什么?(4)我国气温增幅变化最小的地区是_,原因是什么?解析:第(1)、(2)题,由图中可知:在19512002年间,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在增温,但并不是所有地区都增温;图中各地的气温增温速率并不相同,其中西北、东北、华北地区增温速率最明显;从图中可知气温增温速率最大值为0.60.8 /10年,由此可计算出50年来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增温值。第(3)题,松嫩平原增温明显,对农业的有利之处从延长无霜期(积温增加)、作物光合作用、土壤水分含量及土层温度等方面

9、分析。第(4)题,从自然条件和生产活动两方面分析。答案:(1)D(2)A(3)松嫩平原地区气温上升明显,对农业生产的有利之处表现为:促进作物光合作用,增加产量;利于缩短作物生长期,提高复种指数;使土壤冻土层融化,增加土壤水分含量;土层温度升高,利于作物生长。(4)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保温效果差,大气升温不明显;工业生产少,温室气体排放少,增温速度慢。下图是北京和张家口两地近50的气温和降水统计图(图中直线为总趋势线)。读图回答13题。1图示资料表示北京气候的是()A和B和C和 D和 2分析图示资料可知()A两地近50年来气温均呈逐年上升趋势B两地年平均气温与年降水量均呈负相关关系

10、C我国越向西北内陆降水的变率越小D两地气温的变化基本一致,降水的变化也基本一致3图示资料显示的特点,基本上可以反映我国北方地区的情况。气温和降水的这种变化给北方地区带来的影响是()A沙尘暴发生的频率增加 B植被的覆盖率提高C作物的生长期缩短 D气温的年较差减小解析:1.A2.D3.A第1题,读图可知,就多年平均气温而言,比高;就多年平均降水量而言,的降水量大于。比较北京与张家口可知,北京的纬度比张家口低,所以多年平均气温高;北京比张家口靠近海洋,所以多年平均降水量比张家口大。故表示北京气候的是和。第2题,分析资料可知,北京与张家口两地气温的变化基本是呈波动上升,降水的变化基本是呈波动减少,所以

11、两地气温的变化基本一致,降水的变化也基本一致。第3题,气温上升,蒸发量就会增多,加上降水量减少,地表就会变得更干燥与疏松,风力也会增强,所以沙尘暴发生的频率增加。 下面两图是不同时期美国航天局地球观测站在同一处拍摄到的乞力马扎罗山上的冰川。据此回答46题。4上面两图景观的变化主要反映的环境问题是()A火山喷发 B臭氧层变薄C全球变暖 D酸雨5治理上题所指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A加强预报 B减少氟氯烃的排放C倡导低碳生活,节能减排 D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6近年来,暴风雪、暴雨、热浪等极端天气在全球发生的频率增加,对此解释最不可信的是()A全球变暖是造成极端天气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B极端天气频发是地

12、球内能释放的结果C大气环流异常是极端天气发生的直接原因D极端天气频发既有全球气候自然变化的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解析:4.C5.C6.B第4题,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使乞力马扎罗山上的冰川面积变小。第5题,治理全球变暖的根本措施是倡导低碳生活,节能减排。第6题,地球内能释放对天气影响不大。读图,回答78题。7该环境问题对地球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是()A全球各纬度降水量增加B全球热带雨林的面积缩小C全球极端天气出现频率增加D全球火山地震进入频发期8引起该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A大量使用制冷设备 B过度排放酸性气体C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D大量使用矿物燃料解析:7.C8.D图片反映的是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13、。第7题,全球气候变暖会使高纬度地区降水增加,热带雨林面积扩大;极端天气出现频率增加;火山、地震的发生与全球气候变暖无关。第8题,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矿物燃料,向大气中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加上人为毁林,尤其是热带森林的破坏。读全球气候的长期演变图,回答910题。9全球气候变化状况的基本特点是()A全球气温逐渐升高B降水量总的趋势在增加C冷暖、干湿交替D气候变化周期长短一致10由时()A气候由暖湿转为干冷 B冰川面积减小C雪线高度不变 D海平面上升解析:9.C10.A第9题,全球气候变化状况的基本特点是冷暖、干湿交替,气候变化周期长短不一。第10题,从图中曲线变化可看

14、出,由气温降低,降水量减少。一、选择题对野象生活习性研究表明,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中。下图为中国历史时期野象活动地点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1据图可以分析得出,公元前550年至公元1830年野象活动北界()A不断北移B不断南移C不断东移 D不断西移2关于该历史时期气候变化与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个时期气候变化趋势基本吻合B现代气候变暖使全球陆地面积增大C该历史时期雪线不断降低,现代则趋向升高D该历史时期我国1月份0 等温线的位置北移解析:1.B2.C第1题,读图可知,公元前550年至公元1830年野象活动北界不断南移。第2题,该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是温度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