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二教师用书: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第18课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26921949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二教师用书: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第18课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二教师用书: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第18课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二教师用书: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第18课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二教师用书: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第18课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二教师用书: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第18课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二教师用书: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第18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二教师用书: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第18课(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8课罗斯福新政目标导航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1.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的作用。2.掌握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一、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概况1背景(1)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给美国经济造成严重破坏。(2)胡佛政府仍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加剧了经济危机。(3)民主党人罗斯福当选为美国总统。2含义:为摆脱严重的经济危机而采取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政策的总称。3主要内容:复兴萧条的经济,救济、安置失业者和贫民,革除垄断资本主义的某些弊病。4阶段划分:第

2、一阶段(19331935年)着重于复兴,第二阶段(19351939年)着重于改革,而救济则贯穿于两个阶段的始终。图解识记罗斯福新政二、“新政”的主要内容和作用1第一阶段:旨在挽救银行危机、复兴农工商业、救济失业工人。(1)财政金融通过紧急银行法,对全国银行进行整顿,并建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以恢复银行信誉。取消金本位制,让美元贬值,实行有节制的通货膨胀。(2)农业:通过农业调整法,成立农业调整管理局,通过提供政府补贴、价格支持和信贷优惠等措施,销毁滞销的大量农产品,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防止农产品过剩。(3)工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成立国家复兴管理局,指导企业制定“公平竞争法规

3、”,还调整劳资关系,以缓和劳资矛盾。(4)社会救济:实行以工代赈为主,政府直接救济为辅的政策,大力兴办公共工程。2第二阶段:通过社会保障法案逐步引导美国走上了福利国家的道路。3作用(1)实质:在保持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前提下,由国家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进行的调整和改革。(2)作用: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了低谷;改善了工农的处境,对垄断资本主义的某些弊端进行改革,缓和了阶级矛盾,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专政的道路。思维点拨罗斯福新政的特点(1)新的理论:出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2)新的特点:新政避免采用公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

4、矛盾。(3)新的起点:罗斯福新政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西方国家普遍采纳,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向前发展的新的起点。三、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1原因(1)必然性:资本主义生产力飞速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资产阶级盲目生产,使社会经济陷于混乱。(2)可能性:罗斯福抛弃“自由放任”政策。2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3实质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的经济制度进行局部的改造和调整。4影响(1)对美国: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进一步结合起来,开始走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道路。(2)对资本主义世界:美国的经济调整被其他资本

5、主义国家效仿,资本主义世界进入以国家干预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思维点拨罗斯福新政最重要的贡献是开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模式,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而且还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和美国共产党的革命,稳定了社会秩序,增强了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主题一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史料一由政府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各个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规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1933年全国工业复兴法史料二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农民收入锐减,很多人濒临破产。史料三图一等待领取救济 图二田纳西河食品的

6、人群水利工程史料解读史料一说明政府调节工业问题,要求企业公平竞争。史料二说明农业危机严重,农民濒临破产。史料三表明美国通过直接救济和以工代赈两种方式缓和矛盾,稳定社会秩序。问题思考(1)史料一体现出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是什么?其目的又是什么?(2)为缓解史料二的问题,美国当时采取了哪些措施?(3)图二与图一相比,在社会救济方式上有什么不同?这对缓和危机将产生怎样的作用?提示(1)内容: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目的:防止盲目竞争导致生产相对过剩。(2)通过农业调整法,成立农业调整署,调整农业政策,调控市场,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3)不同:以工代赈(或图一直接、图二间接)

7、。作用:增加就业,刺激消费(或生产);缓和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史论总结对罗斯福新政的“新”的认识(1)新的理论和政策:从经济指导政策看,放弃了自由放任主义政策,转向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2)新的特点:罗斯福新政具有干预经济、关注民生、协调发展等特点,其最大特点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但并没有废除自由竞争运行机制。(3)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战后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继承或借鉴。(4)新的起点:新政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制度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发展的新起点。主题二全面认识罗斯福新

8、政史料一20世纪30年代初一位俄国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史料二(罗斯福新政)是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摸索出一条延长垄断资本主义生命的唯一可行途径,即大力发展非法西斯式的、走所谓“福利国家”道路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19291945史料解读史料一指出美国思想体系传统没有变即资本主义制度没有变,但是这一传统能够“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获得新生”表明美国制度可根据现实的需要进行调整。问题思考(1)史料一中俄国学者指出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2)结合史料说明“罗斯福

9、的经济理论”给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带来了什么影响?提示(1)史料一认为新政的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调整。(2)通过加强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美国减轻了经济危机的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遏制了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史论总结罗斯福新政的实质、特点及影响(1)实质: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并未改变资本主义制度。(2)特点:用国家力量扩大消费来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即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3)影响直接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社会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间接影响:由于经济

10、的恢复,使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人们对国家制度的信心,从而遏制了法西斯势力的增长,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深远影响: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加强经济干预的先河。它不仅成为现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而且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多种史观看待罗斯福新政1近代化史观: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的手段,调整美国的经济模式,缓和了经济危机,探索出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2社会史观:罗斯福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失业、贫困、流浪等),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3生态史观:罗斯福

11、减少农业耕种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可持续发展。4整体史观: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同时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的改革开放反映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借鉴,说明市场和计划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1罗斯福在1933年3月对公众的讲演中说:“我们金融体系调整的过程中有个比货币、比黄金都要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公众的信心。你们必须坚定信念,不能被传言和猜疑打垮”其中人们的“猜疑”主要是()A新政府自由放任能否摆脱金融困境B国家以工代赈是否能够刺激消费和生产C国家实行金本位制可否刺

12、激出口D国家整顿银行能否恢复银行信用答案D解析罗斯福新政最大的特点就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而不是自由放任,所以排除A项;“猜疑”应是针对“金融体系调整的过程”,所以B项也不符合题意;C项与罗斯福新政的做法相反,新政在金融体系调整的过程中实行的是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只有D项与题干要求相符。21933年5月,罗斯福政府颁布了农业调整法,该法令在农村被称为“犁棉苗法令”。根据该法令,政府缩减了数千万英亩耕地。美国政府采取减耕减产这一措施的目的是()A优化农村环境B给农民提供补贴C提供就业机会 D提高农产品价格答案D解析为了摆脱危机,罗斯福政府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

13、补贴,以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故D项正确。3下图是一幅关于美国经济的图片,数据表明()A新政对克服经济危机起了重大作用B新政促使美国彻底摆脱了经济危机C美国经济被纳入政府的全面管制中D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图片信息,与1933年相比,1935年和1939年经济明显呈上升趋势,说明罗斯福新政对克服经济危机起了积极作用,故A正确;新政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故B错误;罗斯福新政最大的特点是国家干预经济,并不是国家全面管制,故C错误;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故D错误。4(2016湖北江汉平原部分重点高中联考)美国总统肯尼迪指出:“罗

14、斯福新政就像一幢有好多房间的大厦,随时准备欢迎到访的客人,让他们能在这里找到安全感。”材料反映出罗斯福新政()A在理论上弥补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缺陷B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转提供了成功经验C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克服经济危机的方法D在理论上否定了自由放任的经济运行模式答案B解析罗斯福新政从实践上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不是“在理论上弥补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缺陷”,故A项错误;题干的意思是,罗斯福新政中有许多措施,而这些措施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让其他国家“找到安全感”,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只能缓解经济危机,不能从根本上克服经济危机,故C项错误;题干强调的是罗斯福新政的借

15、鉴作用,不是在理论上否定自由放任的经济运行模式,故D项错误。5剑桥大学教授刘瑜在罗斯福新政的另一面一文中指出:“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这一观点突出强调罗斯福新政()A建立了新的政治体制B使美国掌握了世界霸权C消除了国内社会矛盾D强化了政府的管理职能答案D解析罗斯福上台后实行新政,加强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因此说新政的成功也得益于强化了政府的管理职能。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华盛顿(1933年)6月16日讯史无前例地在和平时期对国家的经济生活采取控制做法的罗斯福总统今天开始将其从萧条中复兴的计划付诸实施在两个小时之内,他签署了国会的数个法案,使他获得了控制工业、协调铁路以及启动耗资33亿美元的市政工程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