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二教师用书: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单元检测卷(六)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26921842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二教师用书: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单元检测卷(六)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一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二教师用书: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单元检测卷(六)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一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二教师用书: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单元检测卷(六)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一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二教师用书: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单元检测卷(六)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一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二教师用书: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单元检测卷(六)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二教师用书: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单元检测卷(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二教师用书: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单元检测卷(六)(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检测(六)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在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有的农场主赊购的拖拉机已经用坏,还没付清赊购的钱;有的家具店主对年轻的新婚夫妇说:“分期支付,你负责打扮新娘,我来布置新房。”从历史长河看,美国经济生活中的这种做法导致的实际结果主要是()A刺激了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B保证了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C促使市场持续的虚假繁荣D加快了资金周转,激活了资产答案C解析材料叙述的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盛行分期付款这一现象。这种现象在短期内刺激了经济增长,但用之过度,消费远远超出实际购买力,只能是短暂的虚假繁荣,实则孕育着深刻的经济危机。2(2016怀化高一检测)全球通史载:“欧洲令人

2、欣慰的景象却被大洋彼岸突然传来的大萧条给彻底破坏了”这里的“大萧条”首先爆发于()A日本 B英国C法国 D美国答案D解析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美国,后蔓延到欧洲等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成世界性资本主义危机。3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世界上有70个国家提高了关税,实行限额进口和禁止直接进口的制度。英美放弃货币的金本位,导致通货膨胀,56个国家货币贬值。这表明()A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盛行B世界主要货币大幅度贬值C美元失去了世界垄断地位D世界性战争即将全面爆发答案A解析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提高关税,充分说明了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盛行。4胡佛认为“经济不景气的问题决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

3、的声明来解决,经济的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A坚持自由放任 B加强立法监控C行政干预危机 D限制市场调节答案A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胡佛不主张用立法与行政手段解决问题,而是坚持市场自由竞争的原则,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5随着1933年6月银行法和1934年证券交易法的制定、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和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建立,有人说金融中心已从纽约转移到了华盛顿。这种说法实际上反映了()A经济危机改变了美国经济布局B纽约丧失了全国金融中心地位C美国政府加强了金融监管力度D整顿金融成为新政核心措施答案C解析经济危机爆发后,罗斯福新政时期,政府通过一系

4、列经济立法活动及设立一些监管机构来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监督,故C项正确。61936年美国国会颁布的土壤保持与作物调配法规定:凡不再种植消耗土壤肥力作物,而改种保持土壤肥力作物,减少粮食生产的农民,由国家发给奖金。该法案的颁布主要是出于()A平衡市场缓解危机 B保护农业生态环境C保障农场主的利益 D推动农业布局调整答案A解析题干中提到“1936年”说明该法案属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与缓解经济危机有关,故A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故B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保障农场主利益,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农业布局调整,故D项错误。7观察下表,美国各税种比例变化产生的主要影响是()美国政府财政收

5、入中主要税种所占的比例(%)年份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192938%43%19%193322%25%53%193521%23%56%A.减轻贫民负担,完善社会保障B减少企业成本,复兴工业生产C刺激社会消费,扩大国内市场D增加财政收入,加强国家干预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企业所得税看,呈下降趋势,主要是减少企业成本,有利于工业的发展,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内容,故B项正确。8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国会授权政府设立了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到1943年该局共花费110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这表明罗斯福希望()A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B采取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C通过

6、制定法规来复兴经济D设立新的机构以控制市场答案A解析材料“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兴办教育”“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说明工程振兴局采用多种渠道提供就业机会,故选A项;材料中这些做法不属于“金融手段”,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制定法规,排除C项;政府设立工程振兴局是想解决就业问题而不是控制市场,排除D项。9(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联考)1933年,美国政府在西部和西南部共毁掉1 000万英亩的棉田,屠宰了20多万头大猪和600多万头小猪。从应对经济危机角度看,政府此举()A破坏了农村生产力 B造成了极大的浪费C损害了农民的积极性 D缓解了农产品供需矛盾答案D解析政府的举动,从应付经济危机的角度看,是为

7、了缓解农产品供需矛盾,故D项正确。10下图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A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摇摆不定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随生产力发展进行调整C资本主义国家还没有找到合适的经济政策D资本主义国家尝试建立计划加市场的混合经济答案B解析无论是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还是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其政策调整都与当时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其本质是资本主义在所能容纳的生产关系范围内进行自我调整,这也是资本主义经济整体上能够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故选B。11凤凰卫视铿锵三人行节目主持人曾这样描述北欧福利国家的状况:“最穷的和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之后,可以缩小到3倍。就是说我这富人,比你就多3倍的钱。”充分

8、说明这种政策实际上是()A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B保障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C国家实行高税率政策D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收入对比从交税前的17倍到交税后的3倍,可以看出税率政策事实上对穷人、富人是不同的,纳税是把富人的钱分配给了穷人,选择D项。12阅读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表(部分),表中出现的变化和影响,主要是()国别农业制造业第三产业联邦德国3%48%49%美国2%36%62%A.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B普遍实行福利国家政策,有效缓和了社会矛盾C“新经济”的出现,使社会经济持续增长D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答案D解析从表中农业、制

9、造业和第三产业的数据可看出第三产业比重较大。而A、B、C三项从表中数据看不出,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第13题24分,第14题16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一种事业若对社会有益,就应当任其自由,广其竞争。竞争愈自由、愈普遍,那事业就愈有利于社会。自由放任,听之任之,不要干涉,不需要计划,不需要国家元首的统治。市场会解决一切问题。英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材料二1933年6月16日,罗斯福签署了重要的反危机法案,该法案要求企业主共同制定“公平竞争法规”,用以规定各工业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范围、工资及工时数,禁止以低于规定的价格出售产品,并对产品产量严格限制

10、。该法案第七条规定,雇员有权组织起来并选派代表谈判和签订集体合同,禁止雇主强迫雇员加入公司工会或反对雇员加入其他工会,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其他雇佣条件。该法案规定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提高社会购买力。此外根据法案成立“国家复兴管理局”。在政府指导下,由雇主、雇员和消费者共同“监督”和“调节”生产。世界通史材料三美国在参战前的1940年,联邦政府的科研拨款仅为7 400万美元,1965年升至130.1亿美元。除科研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社会保障开支在战后年代也大为增加,各种保险、保健形式的福利开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70年代已接近20%。王斯德、钱洪主编世界当

11、代史(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阐述的经济理论出现的社会背景及其基本主张。(8分)(2)罗斯福新政与材料一的主张相比,最显著的变化是什么?材料二中所说的“反危机法案”具体指什么?依据材料归纳法案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8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策发生的主要变化。这些变化与材料二所体现的经济理论是否有本质区别?(8分)答案(1)背景:英国工业革命使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工业资产阶级希望进一步加强自身的经济、政治地位,在世界市场上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基本主张: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强调实行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2)国家干预经济。全国工业复兴法。内容:一是由国家调节各企

12、业之间的关系;二是国家出面调整劳资关系;三是国家举办公共工程。(3)变化:政府扩大对科研经费的投入;大幅度提高各种社会保障开支(或通过福利政策的手段调节社会收入)。没有本质区别,依然体现的是国家加大对经济的干预。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31年这一年因一显著特征而不同于“战后”前几年,也不同于“战前”几年。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阿诺德J.汤因比材料二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

13、,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美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为什么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试用的“试验性疗法”指的是什么?这种“试验性疗法”与苏联的新经济政策相比在手段上有什么异同?指出其实质。(12分)答案(1)大危机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陷入困境;而当时的苏联迅速由一个农业国变为工业国。(2)“试验性疗法”指的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手段。异:美国改变了过去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开始了政府全面干预经济;苏联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利用商品、市场、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同:都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实质:都是在不改变国家政治制度前提下的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解析第(1)问考查经济危机期间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反思,联系苏联经济发展和经济危机的影响即可解答。第(2)问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及其与苏联新经济政策的异同。可结合罗斯福新政前后的变化和苏联新经济政策实施前后的变化,把握两国实质来对比解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