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691491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课堂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课堂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课堂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课堂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堂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渑池县城关镇东关学校 上官志强课堂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渑池县城关镇东关学校 上官志强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要注重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语文教学,一定要把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渗透在教学活动之中,扎扎实实,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创造的前提,而课堂就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空间。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我想与大家分享我以下的几点做法:一、在阅读中诱发想象力边读边想是每个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思维能力,它直接影响到一个人在阅读他人文章时能够感悟、理解的程度。我们

2、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时就要特别关注学生的这种能力的培养。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想,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尽可能地在脑海中再现文章所描绘的那个情景。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要求学生边读边把故事发生的时间(大年夜) ,地点(又冷又冰的大街上) ,当时的天气(冷极了)画出来,然后想象一幅悲惨、凄凉冷清的画面,这样学生很快就能常溶入课文中体会到一位可怜的小女孩角色。而在读小女孩五次在幻觉中看到的幻象时,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假如你就是文中那个又冷又饿的小女孩,当眼前出现这些东西时,你会怎么做?怎么想?学生在溶入角色后,也较容易深入小女孩的内心体会到她的渴求,与她产生情感的共鸣。这样边读边想,学生

3、的思维能力就能很快地拓展,同时想象力也不经意间得到培养。二、在倾听中激发联想我们知道,即使听到完全相同的声音,具有不同生活体验的人也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想象。教学中,我们要吸引每个学生专注细致地听,在听的过程中,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诱导和激发他们的无穷无尽的想象力。这里主要是倾听课文朗读。有时候,教师或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能使学生更深入了解课文内容,进入角色,激起感情共鸣,产生无限遐想。如当老师饱含深情地、声情并茂地读起冬阳.童年.骆驼队这段话“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陋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气,白沫子沾在

4、胡须上”必然会使人感受到骆驼咀嚼时的生动而形象的样子来。故而我特别重视范读,让学生在静听老师绘声绘色、抑扬顿挫的朗读中引发想象,培养想象力。要注意的是,首先教师范读要到位,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选择朗读基调及朗读语气和技巧,尽力把文中描写到的情景读出来。其次,读前要指导学生边听边想,听后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感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之类的话。当然,除听课文朗读,还可听其它的声音,以提高学生从听中提高想象的能力,点燃学生想象思维的火花。如教学月光曲这课时,我播放一段大海的波涛声由平静到舒缓到波涛汹涌的过程,让学生听后想象贝多芬当时为盲姑娘弹奏的钢琴曲调,再由他曲调中的起伏想象音乐

5、中表现出的情感。其实语文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听音乐来激发想象力。音乐有的高亢激昂,有的活泼欢快,有的低沉舒缓。她可以讲述一个故事,表达一份心情,表现一个场景,渲染一种气氛,教学时我会结合教材内容配上合适的音乐帮助渲染气氛,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很容易被带进文本,灵感就应运而生。三、在情境中丰富想象思维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教学图片、实物以及学生的情感体验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利用教材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因素,着重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如走遍天下书为侣叙述了作者“与书为友,以书为家”的独特体验。如出示课文中“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这句时,先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然后创设情境

6、,让学生模仿句式“_就像_,就像_”继续发挥想象进行补充说话。再如“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这句,我创设“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也是_”的句式引导学生继续说话。先是每个同学独立思考,然后四人小组交流,最后汇报等。还有最后一头战象这篇课文在写嘎羧“重回战场”凭吊战场那感人的场面时,抓住嘎羧的神态、语言、动作进行引导学生想象,例如从它的叫声中,你想到嘎羧也许在呼唤什么?从它的“亲了又亲”等动作中,你又想象当时它要表达的情感也许是什么?从“泪光闪闪”的神态中,你又能想象到嘎羧当时的心情如何?可能是、 、 、 、 、 、 、也许是、 、 、 、 、 、只有通过不断地创

7、造情境,才能更好地丰富学生的想象思维。四、在写中发展想象空间只有借助想象,人们才能探索规律,预测未来,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我认为,在“写”中发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一条捷径。如教学凡卡一课,凡卡在城里过着悲惨的生活,写信乞求爷爷能带他回家,他对“爷爷能来接他回乡下”充满了热切的期望,课文在凡卡熟睡并做着爷爷在读他的信这个甜蜜的梦的时候结束了,但梦总是要醒的,凡卡睡醒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后来的命运到底会是怎样的呢?文中最后的省略号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因此,我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展开想象写一写。结果,学生兴趣非常浓厚:有的写到醒后被老板发现会更惨;有的写到凡卡因为有

8、了期待所以有活下来的信心和力量,他变得更加坚强;也有的写到他有无尽的等待中崩溃,最后出走;也有的写收到的是爷爷去世的消息,痛不欲生,最后走向死亡;也有的写他经过忍辱偷生,最后出人头地、 、 、 、 、 、学生们充分进入状态发挥想象,从想象中构思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结果想象力比较丰富的学生当堂写出三四百字的练笔,把凡卡的命运写得写得丰富而不失情理。又如教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这课,学完全文和读完你别问 这是为什么这首诗后,顺势引导:你有什么感想?你愿意拿起笔来,也写几句话送给那位“卖火柴的小女孩”吗?于是,学生们纷纷动笔把心里想说的话都一个劲儿地写出来,有很多同学还模仿诗的写法,写出了一首首优美的的

9、诗来!学生的想象空间一旦被打开,就如滔滔的江水,发挥它无限的力量!再如教学假如没有灰尘这课,学生自学完灰尘的特点,了解它的危害和作用,总结出“事物往往都具有两面性,只有正确地认识它们,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的道理”后,顺势引导学生以“假如没有、 、 、 、 、 、 ”为题,想想地球上还有哪些类似灰尘这样具有两面性的事物的进行练笔。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有的写“假如地球上没有细菌” “假如大气中没有臭氧层”“假如阳光中没有紫外线” “假如地球上没有水” “假如没有风” 、 、 、 、 、这样,学生的想象空间和想象思维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想象力是创新能力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想象,勇于创新。如果学生没有想象力,他们的思维是一个模式,得出的答案是一样的,那是很可悲的事。因为爱因斯坦还说过,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人,社会的发展就不可想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