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黑色素瘤》PPT课件.ppt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126912685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5.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恶性黑色素瘤》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恶性黑色素瘤》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恶性黑色素瘤》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恶性黑色素瘤》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恶性黑色素瘤》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恶性黑色素瘤》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恶性黑色素瘤》PPT课件.ppt(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恶性黑色素瘤 malignantmelanoma MM 目录 一 概述二 流行病学与病因学三 病理类型四 临床病理分级与分期五 治疗流程及原则六 辅助治疗七 手术治疗八 放疗九 全身治疗 一 概述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是是起源于神经嵴黑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 多由痣或色素斑发展而来 90 发生于皮肤 最常见于背部 胸腹部和腿部 足底 指趾 甲下 头皮等部位也不少见 少数发生于外阴 消化道和眼内 预后差 死亡率高 早期恶性黑色素瘤经外科扩大切除术后95 100 可治愈 二 流行病学 是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死亡率高 仅次于肺癌 占第二位白种人发病率高于其他肤色人种 美国男性第五位 占所有恶性肿瘤的5 女性第

2、六位 占所有肿瘤的4 每年年发病率增长7 澳大利亚昆士兰和美国的南亚利桑那州为MM的高发地区 发病率分别为40 10万 30 10万 亚洲 我国 发病率低 男性比例占1 7 女性1 3 但是增长迅猛 占皮肤癌的发病率5 但是占死亡率75 北京市2000年发病率为0 2 10万 2004年已达1 10万 中位发病年龄51岁 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占33 病因 日光暴晒 日光中的紫外线 UA 灼伤皮肤诱导DNA突变 黑色素瘤集中于间断性曝光位置 在持续避光部位呈散在分布 种族与遗传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 已明确一定表现型特征与黑色素瘤易患度有关 这些表现型包括 浅色皮肤 易于晒伤 金色或红色头发 皮

3、肤苍白 起雀斑 蓝色或绿色眼睛 因而 白人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率较黑人高 内分泌 化学 物理因素对MM的发生是否有影响尚不清楚 已变化或变化中的色痣 指颜色 大小及边缘等 成年人 大的或不规则的含色素病变 包括结构不良的色痣和 或 家族黑色素瘤及斑状病变 胎生色痣 白种人 皮肤黑色素瘤史 直系亲属黑色素瘤史 免疫抑制 对阳光过敏 过度阳光曝晒 高危因素 三 病理类型 浅表扩散型 好发于背部和女性的下肢 通常由痣或皮肤的色素斑发展而来 出现局部浸润 结节 溃疡 出血 预后相对较好 约占70 结节型 是侵袭性最强的一型黑色素瘤 身体任何部位均可发生 但最常见于足底 开始为隆起的色斑 呈黯黑 蓝黑或灰

4、色结节 有时呈粉红色 周围可见散在的棕黑色瘤 以后很快增大 可发生溃疡 或隆起如草状或菜花样 恶性雀斑样 约占10 通常发生于中老年人 面部等常暴露于日光下的部位 预后相对较好 肢端雀斑样黑色素瘤 位于手掌 足底或甲下这些无毛发被覆部位的皮肤黑色素瘤 常发现较晚 是有色人种最常见的黑色素瘤类型 亚洲人高达58 黑色人种占60 70 少见类型有上皮样 促纤维增生性 恶性无色素痣 气球样细胞 梭形细胞和巨大色素痣恶性黑色素瘤等 临床变异型 无色素性黑色素瘤粘膜黑色素瘤甲下黑色素瘤溃疡形成疣状表型白种人中浅表扩散型最多见 黄色人种和黑色人种以肢端雀斑样黑色素瘤多见 Clinicaltypes MM

5、浅表扩散型 恶性雀斑样 肢端雀斑样黑色素瘤 结节型 临床表现 早期临床表现痣或色素斑迅速增大 隆起 破溃不愈 边缘不整或有切迹 锯齿 颜色改变 局部形成水泡 瘙痒 刺痛等 出现卫星灶 局部淋巴结肿大 移行转移 原发病灶与区域引流淋巴结之间的皮下结节 通过淋巴管转移 远处转移 常见于远处皮肤淋巴结 肺 脑 肝 骨等部位 仅发生肺转移的预后好于其它远处转移 ABCDEofMelanoma Asymmetry 不对称性Border 弥散状边缘Color 颜色不均Diameter 直径 6mmEnlargement 增大或进展趋势 四 分期与分级 公认的最重要的预后指标为病变厚度 Breslow厚度

6、根据现行AJCC分期标准 分期体系侧重于病变厚度 病理分期 按侵袭深度分级 Clark 1969 在研究了黑色素瘤侵袭深度与预后的关系后 根据侵袭深度将黑瘤分为5级 分级越高预后越差 级 瘤细胞限于基底膜以上的表皮内 级 瘤细胞突破基底膜侵犯到真皮乳头层 级 瘤细胞充满真皮乳头层 并进一步向下侵犯 但未到真皮网状层 级 瘤细胞已侵犯到真皮网状层 级 瘤细胞已穿过真皮网状层 侵犯到皮下脂肪层 接垂直厚度分级 Breslow 1970 研究了黑色素瘤垂直厚度与预后的关系 根据目镜测微器测量的黑瘤最厚部分 从颗粒层到黑瘤最深处的厚度 将其分为5级 4 50mm 发现厚度越大预后越差 临床分期 0期原

7、位癌IA期厚度 1mm Clark 级有或无潜在不良特征 如切缘阳性 广泛浸润 有丝分裂率大于0 B期厚度 1 0mm 或 级 伴溃疡厚度1 01 2 0mm 不伴溃疡 A期厚度1 01 2 0mm 伴溃疡厚度2 01 4 0mm 不伴溃疡 B期厚度2 01 4 0mm 伴溃疡厚度 4 0mm 不伴溃疡 C期厚度 4 0mm 伴溃疡 期临床发现淋巴结阳性或移行转移 淋巴引流区内转移 但无淋巴结转移 期远处转移 预后 恶性黑色素瘤的预后与性别 年龄 病灶部位 肿瘤浸润深度 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手术切除范围等相关 性别与年龄 女性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男性 幼年性恶性黑色素瘤预后较好 45岁以下的恶性黑色

8、素瘤患者的预后较年老患者好 病灶部位 发生于躯干的预后最差 位于头颈部者次之 位于肢体者较好 肿瘤浸润深度 原发灶 0 75mm者的5年生存率为89 4mm者仅25 淋巴结转移情况 1 3个淋巴结有转移者的5年生存率为41 58 4个以上转移者为8 26 手术切除范围 根据Morton提出的广泛切除范围的标准 病灶厚度 0 75mm者切除范围距肿瘤边缘2cm 3cm 厚度 0 75mm而 4mm时为3cm 4cm 厚度 4mm者距肿瘤边缘5cm作广泛切除 这样可降低局部复发率 五 治疗流程和原则 一 明确诊断及分期 诊断金标准 病理组织学检查 黑色素瘤细胞类型多样 可呈上皮样 腺样 梭形 痣细

9、胞样 浆细胞样 淋巴细胞样 气球样 透明样 及单核与多核巨细胞样等形态特征 常用的有S100蛋白 抗黑色素瘤特异性抗体 HMB 45 其特异性比黑色素颗粒染色 Masson Fontane染色 高 两者结合应用可提高恶黑诊断的准确率 二 前哨淋巴结活检 SLNB NCCN指南建议I期和II期患者应做前哨淋巴结活检明确病理分期 约5 30 的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后被发现前哨淋巴结转移 重新诊断为III期 但这些患者的预后好于临床发现淋巴结转移的患者 三 原发肿瘤的扩大切除术 根据病理报告中肿瘤的最大厚度决定扩大切除范围 原位癌 切缘0 5cm 病灶最大厚度 1 0mm时 切缘1cm 厚度在1 0

10、1 2 0mm时 切缘应当为1 2cm 厚度在 2 0mm时 切缘应大于2cm 当厚度 4 0mm时 许多学者认为切缘应至少3cm 但就这一点尚未达成共识 外科切缘应当考虑病灶的解剖位置和患者的美容要求 专家们认为 如果解剖因素难以达到2cm切缘的 1 2cm也能接受 四 区域淋巴结清扫 前哨淋巴结活检或浅表淋巴结B超证实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应行区域淋巴结清扫 腋窝淋巴结清扫数不少于15个 颈部淋巴结清扫数不少于15个 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数应该不少于10个 如腹股沟区转移性淋巴结 3个 应选择性行髂骨和闭孔肌淋巴结清扫 如果盆腔CT提示或Cloquet淋巴结阳性也应行髂骨和闭孔肌淋巴结清扫 五 根

11、据分期决定下一步治疗 辅助治疗还是全身治疗 如果手术能达到无瘤状态的 包括IV期患者 应行手术清除所有病灶 然后根据术后患者的危险度决定辅助治疗 IA IB期的患者为低危患者 手术治疗95 100 可治愈 无需术后辅助治疗 主要以病因预防为主 IIA IIIA期的患者为中 高危患者 25 左右的患者存在复发 死亡的风险 推荐辅助治疗 高剂量干扰素 IFNa 2b 如果手术不能达到无瘤状态 则不宜行手术 而应行全身治疗 六 手术治疗 最重要的治疗手段 适用于所有能够切除干净的患者 期和 期应根据病理报告中肿瘤的最大厚度决定扩大切除范围 彻底去除病灶 不复发 从而达到治愈可能性 如曾行肿瘤活检术或

12、边缘切除术者应行扩大切除术 并考虑前哨淋巴结活检 III期病变最大限度降低或者去除区域淋巴结残留肿瘤风险 IV期病变在于减轻瘤负荷从而有机会接受综合治疗 特殊部位的黑色素瘤 如颜面部 足跟 足趾等特殊部位 应在按要求扩大切除肿瘤的前提下 再考虑美容及功能的需求 在扩大切除充分的前提下 手术时应尽量避免植皮 显微外科技术 通过显微镜精确定位肿瘤的浸润深度以再切除直至基底切缘无癌肿为止 手术适应证 KennethG HowardK RonaldP 1999 肿瘤直径大于2cm 肿瘤具有恶性 侵袭性组织学形态或侵及周围神经 复发的恶性皮肤肿瘤 肿瘤界限不清 放疗后或瘢痕基础上出现的肿瘤 I 期恶性黑

13、色素瘤原发病灶的外科切除及重建 I II期病变切除边界应为0 5 2 0cm原位癌 切除边界0 5cm 厚度4 0mm 切除边界为3cm 而手指和脚趾的病变则一般只需跨越一个关节 局部组织缺损后的重建游离植皮和转移皮瓣常常被用于创面的覆盖和重建 游离植皮 基底软组织覆盖好 血运丰富且不需抗压负重和耐磨的部位 转移皮瓣 游离皮瓣 基底为骨 肌腱 神经血管或足跟部等需要抗摩擦的部位 优点 抗感染能力强 血运丰富易于愈合 有较大的旋转弧便于多方向的转移 且应用广泛 在躯干和肢体皆可利用局部血管的解剖来设计 临床上最常见的足跟部恶性黑色素瘤切除术后常采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左足底恶性黑色素瘤 肿

14、物外观 MRI示肿物未侵及深筋膜 术后肿瘤标本像 术后外观 术中腓肠神经营养逆转皮瓣重建 左足底恶性黑色素瘤 期恶性黑色素瘤区域淋巴结转移病变的外科治疗 原发病灶扩大切除同时行区域淋巴结清扫术 临床上已经证实有该区域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转移无溃破且与区域动脉无粘连 预计术中可彻底切除者 对放疗不敏感或估计手术比放疗效果较好的淋巴结转移 病人全身情况尚好 局部皮肤条件好 无严重内脏器质性疾病者 早期切除隐匿的淋巴结转移灶能够避免病变向远处发展 对于延长病变厚度l 2mm之间的患者生存期有帮助 伴有隐匿性区域淋巴结转移者建议早期选择性淋巴结切除 期中的移行转移患者表现为一侧肢体原发灶和区域淋巴结之间

15、的皮肤 皮下和软组织内的肿瘤多发广泛转移 手术难以切除干净 腹股沟区淋巴结转移的清扫 治疗性的淋巴结切除 TLND 浅表淋巴结清扫 只切除腹股沟韧带下的淋巴结 深部淋巴结清扫 包括髂骨旁 闭孔肌和通往腹膜后淋巴通路上的淋巴结等 对于无明确深部淋巴结阳性证据的患者是否实施深部TLND仍有争议 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大约7 的患者出现皮肤坏死 10 出现伤口感染 最严重的远期并发症是淋巴水肿 股外侧皮神经麻痹也时有发生 期恶性黑色素瘤转移瘤的外科治疗 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症状 减少并发症 提高生存质量 延长生命 研究表明对 期患者病灶完全切除后的中位生存达21个月 5年存活率达15 而全身治疗的平均生

16、存仅6 8月 5年生存率小于5 对原发灶及转移灶进行完全手术切除可改善生存 Petersen PetersenRP HanishSI HaneyJC etal 2007 研究l405l例黑色素瘤中的1720例肺转移 平均生存期为7 3个月 外科手术预后生存期超过五年 临床认为无瘤状态 的患者平均存活期较非于术患者延长12个月 2008年ASCO报道了手术治疗黑色素瘤肝转移患者的预后报告 接受手术者 54例 与未手术组相比 中位OS分别为29月和7月 5年OS率分别为33 和5 有可能手术获益的 期患者的特征 获益人群 转移病灶能完整切除者 转移前DFS时间较长 36m 转移灶 2个 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生存期更长 七 辅助治疗 IA IB期的患者为低危患者 手术治疗95 100 可治愈 无需术后辅助治疗 主要以病因预防为主 IIA IIIA期的患者为中 高危患者 25 左右的患者存在复发 死亡的风险 推荐做辅助治疗辅助治疗 高剂量干扰素 IFNa 2b 辅助治疗的方案 低剂量和中等剂量干扰素不能改善生存WHO多个中心的首个随机研究显示 应用低剂量和中等剂量干扰素不提高总生存 35 vs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