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蓬街私立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专题 《林黛玉进贾府》学案三 Word版缺答案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6911696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台州市蓬街私立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专题 《林黛玉进贾府》学案三 Word版缺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浙江省台州市蓬街私立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专题 《林黛玉进贾府》学案三 Word版缺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浙江省台州市蓬街私立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专题 《林黛玉进贾府》学案三 Word版缺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省台州市蓬街私立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专题 《林黛玉进贾府》学案三 Word版缺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台州市蓬街私立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专题 《林黛玉进贾府》学案三 Word版缺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林黛玉进贾府(清曹雪芹)学案三编制:程文柱 使用班级(9、10)姓名_组别_时间:4、8学习目标:分析人物形象(贾宝玉),并学习通过人物的出场、肖像、语言、动作、环境的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学习方法:找出描写贾宝玉肖像的精彩语句并作赏析。一、 肖像描写:(提示:从肖像描写的语句中概括人物的特点)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这是黛玉眼中的贾宝玉: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玉树临风美少年,不但看不出有什么惫懒与懵懂,而且感到非常眼熟,产生亲

2、切感感。他叛逆、大胆,追求自由与平等,痛恨世俗的争名逐利、勾心斗角,他的身上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首先,宝玉的外貌非常出众,是个英俊美少年形象,俊美得几乎不像一个男孩子。他面容明朗,流光溢彩,充满了青春活力。“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四个比喻:整齐的鬓发,茂密修长的眉,直率可爱中透出勃勃英气;而红润的面色、灵活多情的眸子,透着生机与活力。“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性情温和,饱含深情。“面如敷粉,唇若施脂”:俊美中带些大家子弟的养尊处优之态。“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多情善感。“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潇洒飘逸二、 语言动作描写:(提示:从语言和动

3、作描写的语句中概括人物的特点,并理解其作用)(贾宝玉)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人物的思想、性格常常通过人物的动作体现出来。特点:1、 平等思想。摔玉前骂道:

4、“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摔完玉后,宝玉泪流满面地说:“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但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担心两人会有隔阂,不能亲密相处,生气这块宝玉带给自己是不自由。也许他也暗中希望林黛玉告诉自己她也有玉,这样一来两个人就可以理所当然的成为一对亲密的表兄妹(得当时贾宝玉肯定没有想到自己的爱情层面上)贾宝玉认为自己并不特殊,姐妹及黛玉都应当有玉。“摔玉”反映了他男女平等的思想。贾宝玉说过:“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人便觉浊臭逼人。”曹雪芹是想通过贾宝玉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

5、思想进行抨击。2、 率真任性。“顿时”、“狠命”写出了他的粗暴、任性、痴情。按当时的礼节,贾宝玉是不应该在林黛玉面前摔玉的,他们是刚刚见面,但他摔了,而且是狠命地摔。从否定方面说,他不礼貌,不尊重人;从肯定方面说,他率真,叛逆,敢于藐视封建礼教,鄙弃世俗观念。作用:(1)体现了贾宝玉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2)贾府中的女子多得很,漂亮的也不少,贾宝玉说“神仙似的妹妹”是真心话。他摔玉,就是因为林黛玉像神仙一样漂亮却没有玉。王熙凤的赞语:“天下真有这样标志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恐怕有水分,可宝玉呢,是言为心声,情动于中而发于外。 “摔玉”这个细节既摔出了贾宝玉的性格,又衬托了林黛玉的惊世美貌三、

6、 出场描写:(提示:谈谈拉来推去之法的作用)所谓拉来推去之法:为看宝黛二人的姻缘而展开红楼梦,当我们读到“林黛玉进贾府”,想这次可要见到宝玉出场了,不料又从贾母说起,写了邢王二夫人、李纨、凤姐、迎春三姊妹,还有贾赦、贾政,宝玉仍不出场。忍着性子等到宝玉出场,急着要看宝黛相会,不料宝玉却转身而去,使读者急不可耐,然后再出场,才能使我们高兴非常,心花怒放。作用:(1)有变化、有曲折,波澜起伏。(2)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吊人胃口,吸引读者四、西江月批评(打批语、下判断):寓褒于贬,似贬实褒,正话反说。(提示:从西江月词中概括人物的特点,并指出该词的表现手法)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

7、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这两首词,字面上句句是对贾宝玉的嘲笑和否定,实质上句句是对他的赞美和褒扬。从封建阶级伦理道德标准衡量,贾宝玉是个被否定的人物;可是从作者的人生观和社会观来看,他却是个和那些国贼禄蠹完全相反的、保持着人类善良天性的真正的人。两首词句句都是反话。贾宝玉不假矫饰地表现自己的天性,在那样的贵族之家处处受束缚、限制,于是就要产生苦闷,就要采取种种方式宣泄,在道学先生们看来这就是“寻愁觅恨”、“似傻如狂”了。相

8、貌好是真,“腹内草莽”就未必。贾宝玉读书多,知识博,文思快,才情大,他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一套一套有根有据的议论,他拟的那些匠额和对联,使包括贾政在内的所有在场的人都相形见绌。他并不是“腹内原来草莽”、“不通世务”,而是他厌恶贾雨村之流的政客,不屑与之为伍。不愿读的文章也只是那些“圣贤”的说教和一文不值的科举时文。“那管世人诽谤”,正表现了贾宝玉不苟且、不随俗、独立不羁的个性。这样的贵族青年,按封建阶级“接班人”的标准要求,那是“无能第一”、“不肖无双”了。他既不能像其祖先那样“理朝廷、治风俗”,为皇帝做个贤臣良相;也不能像王熙凤那样治家理财,撑起家业的门面,所以说是“于国于家无望”了。这两首词集中地描绘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值得读者注意的是“贫穷难耐凄凉”一句。这是预示贾家败落后,贾宝玉要有一段困苦不堪的生活经历。附: 红豆曲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绿水悠悠,绿水-悠-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