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一调考试历史试题A卷 Word版无答案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6910741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衡水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一调考试历史试题A卷 Word版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北省衡水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一调考试历史试题A卷 Word版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北省衡水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一调考试历史试题A卷 Word版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北省衡水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一调考试历史试题A卷 Word版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北省衡水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一调考试历史试题A卷 Word版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衡水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一调考试历史试题A卷 Word版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衡水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一调考试历史试题A卷 Word版无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从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一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1、有学者指出:“多元起源的史明火种,在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500年之间汇聚中原,成为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母体。”当时,构成中华文明母体的内涵之一是A.早期政治制度开始萌发 B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形成C.个体小农经济开始兴起 D宗法分封制趋丁解体2、侯建新在“封建主义”概念辨析一文中说:“封建的就不是专制的,封建是对专制权力的一种分散和控制。”据此,与“封建”含义相近的是A.宗法制 B.中央集权制 C.分封制 D.君主专

2、制3、战国至秦汉实行新的军功爵制。不仅爵级繁细而且爵位下移,爵秩不再是某一阶级的专利品,而成了社会各阶层都有权攀登的进身之梯。这说明秦汉新爵制A.助长了白耕农阶层的分化 B有利于官僚政治秩序的巩同C.加强了小农经济的稳定性 D.加快了社会阶层的舣向流动4、商朝的“外服”大都是迫于武力征服才承认商王的中心地位的,而西周的诸侯是周天子将宗族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形成的。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皇权专制得到加强 B.中央集权体制形成C.血缘政治开始形成 D统一目家初露端倪5、上古三代时期,商人将统御天下的权力看作是天帝的眷顾,并且这种眷顾是持久存在的。而当周人取代了商人成为华夏共主之后.周人首次提出了天命的迁

3、徙.统治者有可能因为失德而被天命所抛弃,取而代之者则会成为新的宠儿。材料表明上古三代时期A.政治制度带有神权与王权结合的特点 B.权力的传承必须凭借个人德行C.最高执政集团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血缘关系成为王朝更迭的依据6、周礼中有以系家庭伦常的婚礼,以示成人之道的冠礼,有敬天事神、祈福保民的祭礼,慎终追远、显扬孝道的丧礼,也有彰明君臣大义的朝礼.敦睦诸侯邦交的聘礼,等等。这些周礼共同维系的主要是A.周王室安全 B.宗族分封下的社会秩序C.王位世袭制 D.嫡长子继承权7、在甲骨文里,“帝”字所象的是架起木柴燃烧的样子,表祭祀最高天神的谛祭,属于专用动词;后演变为单指被祭祀的最高天神天帝,成

4、为名词,再从指最高天神发展成人间的最高统治者。“帝”的字意演变说明A.人神共治是中国特有文化 B.汉字是文明的载体C.君权神授催生了天人关系 D.皇权源于宗教祭祀8、老子是一个史官,生活在春秋时代,当时周朝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正面临着全面瓦解。从老子产生的时代背景判断,老子第三章中的“不尚贤,使民不争”主张的合理解释是A.老子反对下层平民间的斗争 B.老子反对墨子的“尚贤”C.老子主张奴隶社会的“亲亲” D.老子反对世袭为官制度9、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它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由此可见,道家A.反对掠夺,拯民疾苦 B.追求平

5、等,无为而治C.避世出尘,提倡包容 D.遵循规律,和谐处世10、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和墨家学说在民间广为流行,形成了“非儒即墨”的局面。但是,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兴起了变法运动。官方采取与民间不同的态度,是基于A.巩固统治阶级统治的需要 B.实现统一全国目标的需要C.应对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 D.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需要11、公元前679年,齐国会盟诸侯达成协定,“市赋(市场交易税)百取其二,关赋(进出口关税)百取其一”。公元前678年,齐国再度会盟诸侯,达成“修道路。借度量,一称数(统一斤两称数)”的约定。材料反映了A.交通改善便利了商业发展 B.区域之间长途贸易兴盛C.区域性统

6、一市场日渐形成 D.齐国通过会盟成为霸主12、下面是两汉社会观念高频词汇统计表。下列对于统计表分析正确的是类别关键词出现频次所占比例社会伦理观念仁、礼、信17586次46.53%法观念法、刑4648次12.30%财富观念利、财、富4765次12.61%公平公正观念均、平4427次11.71%道观念道6367次16.85%A.主流价值儒学化 B.法家大行其道C.重利轻义观盛行 D.伦理脱离政治13、论语载:“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成书于战国末期的管子中写道:“天子出令于天下,诸侯受令于天子,大夫受令于君。”这些言论共同体现了A.宗族伦理观念 B.“天人感应”学说C.中央集权理论 D.“

7、大一统”思想14、汉字由小篆演变为隶书,叫作“隶变”,这几乎使当时的汉字全部失去了象形的特点。隶书的形体、笔画也比小篆有很多俭省,容易辨认。郭沫若认为:“秦始皇改革文字的更大功绩是采用了隶书。”可见,郭沫若这一评价的着眼点是A. “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转折点B. “隶变”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要求C.隶书的出现标志着书法艺术的成熟D.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15、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记载:汉武帝时,丞相田蚡到宫中奏事,他所讲的意见.皇上没有不听的;他所推荐的人,有的从闲居之人一下子被提拔到年俸两千石的高位。下列选项与材料相符的是A.汉武帝设立刺史牵制丞相 B.相权膨胀,威胁皇

8、权C.丞相权力大大超过了皇帝 D.郡国并行制带来的弊端16、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 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 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17、董仲舒声称,他的学说完全由他在春秋中所发现的原理推导而来。他说的许多道理是因袭传统的;道之具是仁、义、礼和乐。这反映出董仲舒的学说A.将春秋之说发展至完善 B.是专业性和杂糅性的结合体C.迎合儒学传统和新时代需要 D.对传统经典的基础性较凸显18、汉代以来,需家经典散佚

9、,儒学内部宗派林立,各承师说,互诘不休。唐朝统治者召集当时一些著名的儒士共同撰修五经正义,并“令天下传习”。这一现象A.标志着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B.为科举制形成打下了基础C.有利地推动了三教合一的进程 D.有利于提升社会文化水平19、“南朝多以寒人掌机要”,如帮助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的中书通事舍人,处理日常军务的制局小监,监督控制出镇州郡的藩王的典签,这类位卑权重的官职都掌握在寒门子弟手中。这反映出A.皇帝与贵族共治天下 B.皇族与士族(门阀)共治天下C.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D.皇权振兴以图独掌天下20、道教产生于东汉末年,并成为黄巾起义的工具。而东晋道教代表人物葛洪认为,黄巾军领袖张角“诳眩

10、黎庶,纠合群愚,进不以延年益寿为务,退不以消灾治病为业,遂以招集奸党,称合逆乱”,同时强调“道者,儒之本也;儒者,道之末也”,信道求仙者应“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葛洪的主张A.体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 B.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C.反映了下层民众的诉求 D.动摇了儒学的统治地位21、南北朝时期,城隍是城市居民守御城池、保障治安的守护神。隋唐时期,城隍职掌又增加了雨早丰歉、功名利禄、吉凶祸福、冥籍诸事等。这说明A.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严重冲击 B.城隉崇拜扩大了部分行政职能C.官府借助城隍信仰加强统治 D.城市发展拓展了城隍信仰空间22、在中国古代,“对皇帝的决定可以提出批评,这一条在某种程度上蕴含着

11、言论自由的原则,每每令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的人倍感兴趣”。这里所评述的制度A.有利于完善君主专制 B.加强了中央集权C.使君臣关系趋于平等 D.为官员升迁提供方便23、有学者认为魏晋南北朝后期的选官制度发生了一些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地位低下的寒人的要求,从而孕育了一种新的选官制度。对这种新制度的评述,恰当的是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B.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C.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D.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24、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直接封拜官职,因心怯.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唐朝的三省六部制A

12、.分散相权,加强了君权 B.对皇权形成一定制约C.促使行政决策民主化 D.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25、隋至唐朝初年实行的府兵制,规定府兵出征时自备武器、粮食等,与农民一样分得田地。到开元年间.府兵制被由国家招募丁男当兵、供给衣食的募兵制所取代。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自耕农土地增加 B.国家财政收入增加C.均田制遭到破坏 D.藩镇割据逐渐严重26、唐太宗认为,政之清浊,犹如江河,关键在其源头;他规定,皇帝的诏书必须通过中书门下审查并盖上红印,才可以下发。这反映了唐太宗A.认为限制皇权具有必要性 B.重视唐代民主政治建设C.意识到顶层制度的建设事关全局 D.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27、宋代官制

13、分官、职、差遣三种,只有得到“差遣”了才能掌握实权。南宋史尧弼描绘道:“无其事虚设其官,无其功而空食其禄。”这种现象使得宋代A.中央政府的权力削弱 B.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C.地方势力得到增强 D.官僚队伍膨胀及滥政28、“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了明代提升为正二品。这主要是因为明代A.官员晋升相对容易 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C.科举选拔趋向严格 D.中枢机构设置调整29、美国历史学家珀金斯指出,1420世纪中期,中国的人口、耕地面积和农业总产量都在增长,但劳动生产率却没有提高。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农业的发展 B.自然经济的简单再生产形式C.传统科学技术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D.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30、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除了从事农业生产外,还从事开矿、冶铁、制盐乃至造船等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这些行业虽历来为国家控制,但私家“与公竞争,以收私利”的情况时有发生。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A.盐铁专卖制度形同虚设 B.庄园经济一定程度上促进民间手工业发展C.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D.民间手工业逐渐能够和官营手工业相抗衡31、下图为明代苏杭地区居民身份结构示意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