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考苑)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2讲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及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件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6910822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PPT 页数:110 大小:1.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考苑)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2讲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及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湘教考苑)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2讲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及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湘教考苑)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2讲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及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湘教考苑)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2讲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及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湘教考苑)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2讲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及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教考苑)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2讲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及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考苑)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2讲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及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件(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讲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及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考纲要求 1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到元中央集权的发展历程 从汉至元君主专制的演进 选官 用官制度的变化 2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宰相制度的废除 内阁的出现及特点 军机处的设立 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考点一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考点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考点呈现 考点一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自主学习 一 中央集权的发展 1 汉朝 1 背景 郡县 封国并存 封国有时会对抗朝廷 2 措施 汉武帝在汉景帝平定 七国之乱 的基础上 颁布 推恩令 3 结果 王国越分越小 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2 唐朝 1 唐朝中期 在地方设置 节度使

2、享有较大的自主权 2 安史之乱后 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3 北宋 1 措施 2 作用 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 加强了 中央集权 4 元朝 行省制度 1 内容 地方设行中书省 下设路 府 州 县 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 2 影响 加强了中央集权 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知识拓展元代行省的区划原则 犬牙交错 知识拓展元代行省的区划原则 犬牙交错 总结归纳从汉至元中央对地方加强管辖的基本特点 1 分化事权 相互牵制 如北宋 2 划分适当的行政区域 如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3 加强监察制度 如汉朝设刺史 北宋设通判 4 中

3、央直接掌控地方的部分权力 如北宋将地方财政收归中央 5 实行一些特殊的制度 如汉武帝实行 推恩令 图解历史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二 君主专制的演进 1 汉朝 1 原因 汉初 丞相集决策 司法 行政大权于一身 位高权重 2 措施 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 秘书等工作的人 让他们担任 尚书令 侍中等 参与军国大事 以削弱相权 3 影响 削弱了相权 加强了皇权 教材补遗汉代的政治特点 2 魏晋南北朝时期 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知识拓展门阀政治 1 含义 中国东晋时期出现的士族与皇权的共治的历史现象 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态 2 门阀政治形成的原因 特点及对它的评价 3 隋唐时期 1 措施

4、中央的三省中书 门下和尚书 分别负责决策 审议和执行 尚书省下设六部 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2 意义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 削弱了相权 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知识拓展唐代中期门阀政治衰落的原因 图解历史三省六部制的分工流程 4 宋朝 1 措施 设立 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 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后增设参知政事 枢密使和三司使 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军权和财权 2 作用 削弱了宰相的职权 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知识拓展宋代的文官政治 1 含义 两宋时期 科举制度在考试内容 考试方法上都与唐代有了很大不同 是中国科举

5、考试制度史上承上启下 完备定型的阶段 两宋时 期 文臣群体的政治地位不断提高 以科举出身为主体的文官队伍成为政治的中坚力量 独具特色的文臣士大夫政治体制得以确立 2 形成原因 3 表现 宋初最高统治者将兵权 行政权 财权集于中央 各路监司 各州的长官 大多重用文人 以文人掌兵权 根除藩镇跋扈之祸 提倡文教 复兴儒学 扭转五代颓风 激励士大夫的忠义节气 兴文教 抑武事 崇尚文治 奖励儒术 是宋代基本国策 图解历史宋代中央的权力结构 5 元朝 1 措施 设中书省 它是最高行政机关 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2 后果 元朝后期 宰相的权势越来越大 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继承 三 选官 用官制度的变化 1 汉朝

6、的察举制 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2 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 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 3 隋唐科举制 1 形成 隋炀帝时 设进士科 科举制形成 2 继承并发展 唐至清 3 影响 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 扩大官吏人才来源 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为历朝沿用 影响深远 知识拓展八股取士明清选拔官吏沿用科举制度 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 文 体严格限于八股文 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 故名为八股取士 明清统治者用 八股取士 来禁锢知识分子的思想 考中做官的 很多成为皇帝的忠顺奴仆 主题一探究封建国家地方管理体制的演变史料呈现史料1 汉 武帝用

7、主父偃谋 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 而汉为定制封号 辄别属汉郡 汉有厚恩 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 史料2宋代地方行政机构示意图 合作探究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 遂尽夺藩镇之权 兵也收了 财也收了 赏罚刑政 一切收了 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子语类 史料3 元史 载 行省 掌国庶务 统郡县 镇边鄙 与都省为表里 凡钱粮 兵甲 屯种 漕运 军国重事 无不领之 读史指导 1 史料1中 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 是指汉武帝颁布 推恩令 汉武帝推行 推恩令 解决了汉初郡国并行对中央的威胁 加强了中央集权 2 史料2中 路 通判 说明宋代对地方行政进一步细化 宋代在地方军 政 财 刑罚等方面设置官员 直属中央控制

8、 加强了中央集 权 基本解决了地方割据的威胁 3 史料3中 凡钱粮 兵甲 无不领之 反映出行省具有地方财政 军事 行政等事权 与都省为表里 表明行省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 元朝通过创设行省制度 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 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问题思考 1 依据史料1 2 分析封建国家地方管理体制演变的特点 提示地方权力逐渐被分割 削弱 中央集权逐步强化 2 元代行省制的创立 是古代中国地方行政管理体制走向完善的标志 综合以上三则史料 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地方管理体制演变的认识 提示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巩固 但地方完全失去独立性 绝对服从中央 不利于地方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1 特点 1 演变过

9、程中 中央一直强化对地方的领导 监督 制约 地方则要求独立的自主权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始终存在 2 中央通过多层次管理 在分权基础上加强对官员的选拔 考核 地方权力逐渐被分割 削弱 集权于中央 3 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 完善的过程 郡县制 郡国并行制 行省制 史论归纳从汉到元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与影响 2 影响 1 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在征发徭役 兵役 征收田赋 租税以及管理地方的治安秩序等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2 地方行政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保证了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统一和封建经济的发展 3 中央集权过度强化 造成了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 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

10、 也难以发挥管理的实效 主题二探究从汉至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演变 主题二探究从汉至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演变 史料呈现史料1汉哀帝语 丞相者 朕之股肱 所与共承宗庙 统理海内 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史料2 朱子语类 云 唐制 每事先经由中书省 中书做定将上 得旨 再下中书 中书以付门下 或有未当 则门下缴驳 若事可行 门下又下尚书省 尚书省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史料3传统相权的衰落 宋代是一关键 据司马光说 太宗患中书权太重 于中书吏房置审官院 刑房置审刑院 读史指导 1 史料1中 朕之不逮 指皇帝所不及之处 揭示出汉代丞相的职责是辅佐皇帝 处理政务 有利于避免皇帝决策失误 这也进一步说明汉朝君主的

11、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相权的制约 2 史料2中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诏令 门下省负责审核 尚书省负责执行 体现了三省之间互相牵制 互为补充和分工明确 3 史料3中 太宗患中书权太重 而 于中书吏房置审官院 刑房置审刑院 反映了宋代通过增设官职 分化事权的方式削弱相权 问题思考 1 依据史料1 2 3 分析从汉至元君主专制演变的趋势是怎样的 提示从汉代开始 皇帝通过削弱 限制 分割宰相的权力 不断加强皇权 2 据史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三省六部制推广的积极作用 提示减少行政决策的失误 分散相权 加强皇权 史论归纳汉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特点 1 皇帝通过不断压制 侵夺相权来加强皇权 相权步步削弱

12、君权逐渐强化 2 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 内朝在牵制 架空外朝的同时 久而久之发展为制度化 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机构 3 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 由实位到虚位反映的是宰相权限及权威的下降 4 宰相权力不断分化 在同一机构中 往往设置几个宰相职位 又注重事权的相对集中 弥补分权效率低下的弊端 主题三探究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 演变趋势及影响史料呈现史料1 先秦 公门有公 卿门有卿 贱有常辱 贵有常荣 赏不能劝其努力 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史料2 汉代 察举制 四科取士 为 一曰德行高妙 志节清白 二曰学通行修 经中博士 三曰明达法令 四曰刚毅多略 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 百官志注 史料3科举制

13、一方面扩大了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 冲破了 九品中正制 造成的 世胄蹑高位 英俊沉下僚 的封闭局面 使出身寒微的知识分子也有可能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 获得从政机会 另一方面 它使统治集团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缓和了社会矛盾 对社会和政治 产生了相当的稳定作用 倪峻 姚立建 科举制的历史作用 读史指导 1 史料1引自 礼记 其中关键信息 公门有公 卿门有卿 贱有常辱 贵有常荣 说明先秦推行的是世官制 难以选拔出真正为国所用的人才 2 史料2主要介绍了汉代察举制的选官标准 其中信息 德行 学通 反映出察举制下选拔官吏把道德 品行 才学作为举荐标准 这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选拔出一批有才能的官员 但由于教

14、育的不公平 真正的寒门子弟少有被选中的机会 3 史料3为后世学者对科举制的评价 其中信息 扩大了 冲破了 指出了科举选官的范围 标准的变化 开放性 指的是科举选官原则的变化 也反映了选拔官吏的来源基础扩大了 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作为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 体现了 公开竞争 公平考试 的原则 问题思考 1 依据史料1 2 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世官制 察举制选拔人才的弊 端 提示世官制与察举制都是以官举士 难以选拔出真正的人才 2 综合以上三则史料 分析科举选官的积极作用 提示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员的权力从地方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 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有利于政局的稳定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 变化和趋

15、势 史论归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趋势及影响 2 影响 1 选官标准从家世门第到才学的变化 有利于选拔有才能的人为官 维护了封建国家的大一统局面 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 选官制度的变化 特别是科举制的实行 使国家掌握了人事任免权 既树立起中央权威 又保证了社会的稳定 有利于封建国家政令的推行 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 3 制度化的选官标准 为国家提供了高素质的地方官队伍 有利于封建国家的长治久安 考点集训 1 2017课标 上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 据此可知 C A 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 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 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 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16、 答案C本题考查对西汉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理解 观察表格 西汉中央政府对地方郡国直接管辖的数量越来越多 表明汉代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这有利于朝廷调动地方力量解决匈奴威胁等边患问题 故选C项 2 2019湖南常德模拟 南朝时期 寒人通过充将帅 掌机要 中书舍人 任典签 代表皇帝监察地方诸王刺史 不断提升政治地位 寒人地位的上升主要表明 C A 门阀士族政治的形成B 文化教育的逐渐下移C 专制皇权的逐渐加强D 监察的非理性化趋势 答案C材料说明 南朝时期寒人的政治地位得到了提高 为了强化皇权 君王任用寒人 在内朝 寒人掌机要 在外朝 寒人通过担任典签监察地方 此外 南朝时的将帅 大多出自寒门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寒人地位的上升主要表明专制皇权的逐渐加强 故C项正确 3 2018山东临沂高三上学期期中 魏晋时代 尚有很多人反对九品中正制 但是到了南北朝时期 已经很少有人反对这一制度 这一变化反映了 C A 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B 世家大族逐渐走向没落C 士庶阶层已经基本固化D 考试选官制度初露端倪 答案C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是在明清时期 故A项错误 B项明显错误 九品中正制使官吏的选拔权把持在门阀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