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涞水波峰中学高三上学期历史专题演练五 Word版缺答案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26907900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涞水波峰中学高三上学期历史专题演练五 Word版缺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河北省涞水波峰中学高三上学期历史专题演练五 Word版缺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河北省涞水波峰中学高三上学期历史专题演练五 Word版缺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河北省涞水波峰中学高三上学期历史专题演练五 Word版缺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省涞水波峰中学高三上学期历史专题演练五 Word版缺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涞水波峰中学高三上学期历史专题演练五 Word版缺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专练五宋晓巧一、建国初外交方针的制定及背景1外交方针:_。2背景(1)二战后,以苏联为首的_和以美国为首的_的对立和斗争。(2)新中国的诞生,获得了民族独立。3具体内容(1)“ ”(2)“_”: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和一切特权。(3)“_”二、建国初的外交成就1建国的第一年里,与_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1950年初中苏双方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1953年提出了_(1)提出过程: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2)主要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3)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

2、间问题的_。31954年参加_。(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4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1)背景:亚洲、非洲_高涨的形势。(2)会议转折:面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及与会国家间的矛盾和分歧,尤其是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解和疑惧,周恩来鲜明地提出“_”的方针,促使会议取得圆满成功。(3)意义:该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交。三、20世纪70年代的新突破11971年中国恢复在_的合法席位(1)背景(2)概况: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包括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3)意义:是中国外交

3、的重大胜利;中国在_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1)改善原因:中美双方共同的要求(2)过程)31972年中日建交(1)直接原因:_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2)概况:1972年日本首相_访华,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4成果: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_终于被打破,我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四、新时期(改革开放后)的外交建树1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1)外交目标的调整:反对_,维护_。(2)调整的原因: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_为中心,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2主要外交成就(1)开展以_为中心的

4、多边外交。(如:维和行动、禁核、裁军。)(2)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如:2001年,在上海举办了第九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3)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如:2001年,中俄等六国在上海成立了_。中国积极参与其活动,并发挥了主导作用。)真题演练1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重新提出“中间地带”理论,认为“帝国主义之间互相争夺殖民地,他们假借跟我们的矛盾来掩盖他们之间的矛盾。我们可以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调整对外关系的政策。”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当时中国A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积极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关系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主动发展与社会

5、主义国家关系2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末,中国参与的国际组织数据统计表。这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到1977年到1989年到1997年政府间国际组织(个)213752非政府国际组织(个)716771163A中国外交中意识形态色彩淡化 B中国的综合国力提升C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多边外交 D中国冲破了两极格局320世纪60年代,肯尼迪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将大批美国青年送往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参与旨在提高当地生活水平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计划、肯尼迪的这一计划主要是为了A应对来自苏联的挑战 B获取发展中国家的资源C强化美国的经济地位 D破坏不结盟运动的成果41970年6月4日,美国众议院第一次从其援外拨款

6、法案中取消了反对中国加入联合国的决定。紧接着,美国驻法大使向中国驻法大使馆传递美方的意图:华沙这个论坛太公开,也太拘谨,美方希望另外打开一条保密通讯的渠道。这反映出当时A美中苏鼎足的世界格局出现 B中美建交是美国的战略目标C中美关系的发展受冷战影响 D美国急于瓦解社会主义阵营5.共同纲领规定:“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完整,拥护国际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基于此,新中国在外交上A放弃“一边倒”政策 B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6.美国传记作家罗斯特里尔认为,“万隆时代,对毛泽东在中国之外的形象,是个丰收的时代

7、,因为无数第三世界国家和他的政府建立了关系。在这个时代,毛泽东脚踏两只船”。“脚踏两只船”是指()A既坚持“一边倒”的方针又推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既同苏联友好又在同美国密切接触C既参加五大国会议也参加亚非会议D既同社会主义国家又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友好关系71950年中国先后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列支敦士登、瑞士、芬兰等8个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反映出()A新中国试图摆脱两极格局影响 B“求同存异”的方针得到实践C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灵活性特征 D中国放弃了“一边倒”的方针81972年3月,田中角荣说:“世界上有三个据点,即柏林墙、朝鲜38度线和古巴,这是东西方的三个接触点。

8、必须使这三个接触点不发生纠纷,有了日美中三国的等边三角形关系,就可以维护远东和平。日本与中国的邦交正常化,是比在亚洲成立另一个北约更强有力的安全保障。”这一言论认为()A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已超过日美关系 B维护远东和平可以促使日本成为政治大国C中日关系改善有助于改变远东冷战态势 D中美关系的改善可以促进中日建交9.据日本NHK电视台2014年9月报道,安倍第二次就任首相后积极推进“俯瞰地球仪的外交”,其出访国家数量创日本历史新高。该现象实质反映出当下日本A着力改善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B致力提升国家政治话语权的影响C成功独霸世界政坛的强权理念 D顺应鲜明的全球化趋势推动地区发展1020世纪60年代开始,法国展开了一系列令美国人不满的活动:命令舰队拒绝参加北约的军事演习、调整与苏联的关系、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等。这说明法国政府A意图确立法国的领导地位 B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C努力构建一个统一的欧洲 D脱离了资本主义阵营11.2009年,奥巴马总统的访华受到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当时欧洲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德国图片报说:“人们看到,奥巴马在中国的演出是多么的温顺和谦虚,这是因为美国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时代已经远去,我们必须转向中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表明美国已开始放弃其霸权主义政策 B表明中国成为能抗衡美国的超级大国C反映出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开始形成 D说明国家实力强弱影响着其国际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