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1单元 单元自主评价练习(金版) 鲁人版必修一(通用)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905387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1单元 单元自主评价练习(金版) 鲁人版必修一(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 第1单元 单元自主评价练习(金版) 鲁人版必修一(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 第1单元 单元自主评价练习(金版) 鲁人版必修一(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 第1单元 单元自主评价练习(金版) 鲁人版必修一(通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 第1单元 单元自主评价练习(金版) 鲁人版必修一(通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1单元 单元自主评价练习(金版) 鲁人版必修一(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1单元 单元自主评价练习(金版) 鲁人版必修一(通用)(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槁暴(o p) 参省(chn shn)靛青(din) 其曲中规(zhn)B 蓼蓝(lio) 须臾(x y)跬步(ku) 骐骥(q j)C 锲而不舍(q) 舆马(y)蛟龙(jio) 金石可镂(lu)D磅礴(pn b) 蕴藏(yn cn)髭须(c) 信笺(qin)来源:学.科.网【解析】A项参省cn xn;C项锲qi,蛟jio;D项髭z,笺jin。来源:学科网【答案】B2下列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学不可以已且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C虽有槁暴,不复挺

2、者,车柔使之然也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解析】C“者,也”表判断,A.停止/语气词;B.横渡/隔绝;D.表转折/表承接。【答案】C3下列加点词全为古今异义的一项是()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来源:Zxxk.ComABC D【解析】中间:中间夹杂。妻子:妻子儿女。江:长江。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答案】A4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古今词义变化按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和事物名称改变的顺序分类正确的是()谋臣爪牙

3、,不可无也家书抵万金劝学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金就砺则利谷不可胜食也弃甲曳兵而走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A/ B/C/ D/【答案】A5与例句中“而”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A锲而不舍,朽木不折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吾尝终日而思矣D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解析】D表转折;A和C表顺承;B表递进。【答案】D6下面对“师”字义项归类正确的一项是()古之学者必有师吾从而师之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则耻师焉孔子师郯子吾师道也师道之不复,可知矣不耻相师或师焉,或不焉A/ B/C/ D/来源:学&科&网Z&X&X&K【解析】B老师/以为师/从师学习/学习。【答案】B二、(12分,每小题4

4、分)阅读下文,完成79题。记得有人说过,一个人须从古今中外的作家里去寻找和自己性情相近的人。一旦找到思想相近之作家,心中必万分痛快,灵魂亦发生剧烈震撼,如春雷一鸣,蚕卵孵出,得一新生命,入一新世界,于是流连忘返,乐此不疲,如受春风化雨之赐,终获学业大进之益。这个主张阐发了读书活动中一条基本规律。心理学和接受美学都认为,阅读活动可看成是作者与读者双向交流的心灵对话,是阅读主体为了寻找“自我”和发现“自我”的一次精神探险。因而当阅读主体面对一个陌生的又是高于“自我”的“自我”,其潜在的精神气质和智慧,就如“电击”一般被唤醒、被激活了。当然,一个人面对一本书,仿佛看到了另一个“自我”走来而产生灵魂上

5、全方位的震动和惊喜,或者说一个新的“自我”从“旧我”的躯壳里诞生的情形,一生中难得一遇。这种情形多半发生在某些文学艺术家或人文科学家身上。在其他人那里,则偏重于智慧的激活和治学方法的重铸。“得一新生命,入一新世界”的情形因人而异,多数是部分得到更新,别开生面。至于气质和心灵完全吻合的情形,是决不会有的。如果完全认同,则无异于泯灭自我的心智。俄国诗人帕斯捷尔纳克说,当他发现自己身上的英雄主义气质与当时名声在他之上的马雅可夫斯基相近时,他就抑制自己的英雄主义气质。帕氏的例子值得深思,值得曾受惠或脱胎于某些外国作家且已声名远播的当代中国青年作家们反省。7下列句中“自我”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6、)A为了寻找“自我”和发现“自我”B一个陌生的又是高于“自我”的“自我”C仿佛看到了另一个“自我”走来D一个新的“自我”从“旧我”的躯壳里诞生【解析】D本项中的“自我”指灵魂发生剧烈震撼后的读者,其余项中的“自我”指“和自己性情相近的人思想相近之作家”。【答案】D8第三段中说“如果完全认同,则无异于泯灭自我的心智”,其主要理由是()A今人和今人、今人和古人,灵魂、气质是不可能相同的。B完全认同,失去“自我”,无新生命可言。C先贤和今贤只能启发和帮助读书人认识“自我”。D如果完全认同,读书与不读书就没有区别了。【答案】B9下列对文中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个人一旦从古今中外的作家中找到与

7、自己思想相近的人,灵魂必受到震撼,仿佛得到一新生命,入一新世界一样,经不懈努力,对学业的成功大有裨益。B唤醒、激活阅读主体潜在的精神气质和智慧的前提是,必须在寻找“自我”和发现“自我”的过程中,找到一个陌生的又高于“自我”的“自我”。C文学艺术家或人文科学家在智慧的激活和治学方法的重铸方面往往能在“旧我”的躯壳里诞生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产生灵魂的全方位的震动和惊喜。D阅读活动中要想“得一新生命,入一新世界”,需不断更新、别开生面,绝不能机械地模仿别人的性情,从而在阅读鉴赏过程中流失了“自我”。【解析】C“智慧的激活和治学方法的重铸”指的是“其他人”面对一本书的偏重点。【答案】C三、(6分,

8、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011题。甲: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乙: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清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以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翟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10下列各句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游必就士游:游玩B白沙在涅 涅:黑泥C其渐之滫 滫:脏水、臭水D是以与善人居 是以:因此【解析】A“游”应为“交游”之义。

9、【答案】A11对下列加点词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兰槐之根是为芷入芝兰之室不扶而直久而自芳A同,不同B不同,同C不同,不同 D同,同【解析】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的”。中的“而”都为连词,表修饰,可译为“就”。【答案】D【参考译文】飞蓬生长在大麻当中,不用扶持就能长直,白沙混杂在黑色的泥土中,同黑土一起沾染黑了。兰槐芳香的根叫白芷,如果用酸臭的脏水浸泡它,君子不愿意接近它,普通人也不愿意佩戴它,这并不是因为它的本质不美好,而是因为被脏水浸泡的结果。因此,君子定居时一定要选择好的地方,外出一定要同有知识才能的人交往,用这种方法防止邪恶的东西污染接近了正直的思想。人在少年时代,品性还没有形成、固

10、定,和别人玩耍,受到别人的熏陶,说话、喜笑、举动,虽然无意学习别人,但是潜移默化,自然而然的就像别人了;更何况那些要明确学习的技能呢?因此和好人一块居住,就像进入培育芝兰的房子,时间长了自己也芳香了;和坏人一块居住,就像进入屠宰鲍鱼的店铺,时间长了自己也臭了。墨子见到染丝线就发出悲叹,就是这样。君子一定要谨慎交友。四、(20分)12翻译第三大题中的画线句子。(8分)(1)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译文:_(2)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译文:_【答案】(1)如果浸染了臭泔水,贵族不会亲民百姓不会服用。(2)和凶恶的人居住在一起,就好像进入了咸鱼铺子,时间长了,自己的身体就会散发臭

11、气。13简答:两段文字的结论各是什么?(6分)甲文:_乙文:_【解析】甲乙两文,通篇使用比喻论证法,论证了环境对人有重要的影响的道理。正如俗语讲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并告诉我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做到:选择有利于自己成长的环境,交友要慎重。【答案】甲文:居必择乡,游必就士乙文:必慎交游14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分)(1)青,取之于蓝,_。(2)积土成山,_;_,蛟龙生焉。(3)师者,_。(4)嗟乎!_!欲人之无惑也难矣!(5)百川东到海,_。【答案】(1)而青于蓝(2)风雨兴焉积水成渊(3)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5)何时复西归五、(20分)阅读下文,完成1518

12、题。跨世纪中国人该读什么书(节录) 季羡林现在什么都讲“跨世纪”。我体会,其意无非是想告诉人们:再过五年,一个新世纪就要来到眼前了。到了新世纪,人们都应该有点“万象更新”的意识,有点新精神,有点新活力,干点新事情,搞点新创造,使自己和人们耳目都为之一新,不管男女老幼,都努力成为一个新人。我们现在谈该读的书,也应该着眼于此点,否则就毫无意义。既然讲新,就必须先知道旧,新旧是对比而形成的。同21世纪的新相比,过去和现在都属于旧。专就读书来讲,过去和现在是什么情况呢?整个社会的情况我说不清。我只能说一说我比较了解的大学和科研机构的情况。我总的印象是:其量颇为可观的学者,知识面不够广,文理分家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对当前世界思想界和科技界最新的发展不够关心,如此等等。特别是理工科的学者普遍轻视文科。我只想指出一点:历史和现实情况都告诉我们,没有深厚的文化基础,科技的发展是有限度的。文理泾渭,楚河汉界的想法和做法已经陈旧了。现在国内外有识之士,已经逐渐感到这一点。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