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素材:百年经典散文之风景游记-曲阜孔庙(梁思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903128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素材:百年经典散文之风景游记-曲阜孔庙(梁思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素材:百年经典散文之风景游记-曲阜孔庙(梁思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素材:百年经典散文之风景游记-曲阜孔庙(梁思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素材:百年经典散文之风景游记-曲阜孔庙(梁思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素材:百年经典散文之风景游记-曲阜孔庙(梁思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素材:百年经典散文之风景游记-曲阜孔庙(梁思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百年经典散文之风景游记-曲阜孔庙 梁思成(1901-1972),广东新会人,建筑学家。著有学术论著中国建筑史等。也许在人类历史中,从来没有一个知识分子像中国的孔丘(公元551-479年)那样,长时期地受到一个朝代接着一个朝代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尊崇。他认为一只鸟能够挑选一棵树,而树不能挑选过往的鸟,所以周游列国,想找一位能重用他的封建主来实现他的政治理想,但始终不得志。事实上,树能挑选鸟;却没有一棵树肯要这只姓孔名丘的鸟。他有时在旅途中绝了粮,有时狼狈到累累若丧家之狗;最后只得叹气说,吾道不行矣!但是为了自见于后世,他晚年坐下来写了一部春秋。也许他自己也没想到,他自见于后世的愿望达到了。正如汉朝的

2、大史学家司马迁所说: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所以从汉朝起,历代的统治者就一朝胜过一朝地利用这圣人之道来麻痹人民,统治人民。尽管孔子生前是一个不得志的布衣。死后他的思想却统治了中国两千年。他的社会地位也逐步上升,到了唐朝就已被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连他的后代子孙也靠了他的余荫,在汉朝就被封为褒成侯,后代又升一级做衍圣公。两千年世袭的贵族,也算是历史上仅有的现象了。这一切也都在孔庙建筑中反映出来。今天全中国每一个过去的省城、府城、县城都必然还有一座规模宏大、红墙黄瓦的孔庙,而其中最大的一座,就在孔子的家乡-山东省曲阜,规模比首都北京的孔庙还大得多。在庙的东边,还有一座由大小几十个院子组成的衍

3、圣公府。曲阜城北还有一片占地几百亩、树木葱幽、丛林密茂的孔家墓地-孔林。孔子以及他的七十几代嫡长子孙都埋葬在这里。现在的孔庙是由孔子的小小的旧宅发展出来的。他死后,他的学生就把他的遗物-衣、冠、琴、车、书-保存在他的故居,作为庙。汉高祖刘邦就曾经在过曲阜时杀了一条牛祭祀孔子。西汉末年,孔子的后代受封为褒成侯,还领到封地来奉祀孔子。到东汉末桓帝时(公元153年),第一次由国家为孔子建了庙。随着朝代岁月的递移,到了宋朝,孔庙就已发展成三百多间房的巨型庙宇。历代以来,孔庙曾经多次受到兵灾或雷火的破坏,但是统治者总是把它恢复重建起来,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到了明朝中叶(16世纪初),孔庙在一次兵灾中毁了之

4、后,统治者不但重建了庙堂,而且为了保护孔庙,干脆废弃了原在庙东的县城,而围绕着孔庙另建新城-移县就庙。在这个曲阜县城里,孔庙正门紧挨在县城南门里,庙的后墙就是县城北部,由南到北几乎把县城分割成为互相隔绝的东西两半。这就是今天的曲阜。孔庙的规模基本上是那时重建后留下来的。自从萧何给汉高祖营建壮丽的未央宫,以重天子之威以后,统治阶级就学会了用建筑物来做政治工具。因为夫子之道是可以利用来维护封建制度的最有用的思想武器,所以每一个新的皇朝在建国之初,都必然隆重祭孔,大修庙堂,以阐文治;在朝代衰末的时候,也常常重修孔庙,企图宣扬圣教,扶危救亡。1935年,国民党反动政权就是企图这样做的最后一个,当然,蒋

5、介石的尊孔,并不能阻止中国人民解放运动;当时的重修计划,也只是一纸空文而已。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对于孔子的重视,连孔子的子孙也沾了光,除了庙东那座院落重重、花园幽深的衍圣公府外,解放前,在县境内还有大量的祀田,历代的衍圣公,也就成了一代一代的恶霸地主。曲阜县知县也必须是孔氏族人,而且必须由衍圣公推荐,朝廷才能任命。除了孔庙的发展过程是一部很有意思的历史纪录外,现存的建筑物也可以看作中国近八百年来的建筑标本陈列馆。这个陈列馆一共占地将近十公顷,前后共有八进庭院,殿、堂、廊、庑,共六百二十余间,其中最古的是金朝(1195年)的一座碑亭,以后元、明、清、民国各朝代的建筑都有。孔庙的八进庭院中,前面(即南

6、面)三进庭院都是柏树林,每一进都有墙垣环绕,正中是穿过柏树林和重重的牌坊、门道的甬道。第三进以北才开始布置建筑物。这一部分用四个角楼标志出来,略似北京紫禁城,但具体而微。在中线上的是主要建筑组群,由奎文阁、大成门、大成殿、寝殿、圣迹殿和大成殿两侧的东庑和西庑组成。大成殿一组也用四个角楼标志着,略似北京故宫前三殿一组的意思。在中线组群两侧,东面是承圣殿、诗礼堂一组,西面是金丝堂、启圣殿一组。大成门之南,左右有碑亭十余座。此外还有些次要的组群。奎文阁是一座两层楼的大阁,是孔庙的藏书楼,明朝弘治十七年(1504年)所建。在它南面的中线上的几道门也大多是同年所建。大成殿一组,除杏坛和圣迹殿是明代建筑外

7、,全是清雍正年间(1724-1730年)建造的。今天到曲阜去参观孔庙的人,若由南面正门进去,在穿过了苍翠的古柏林和一系列的门堂之后,首先引起他兴趣的大概会是奎文阁前的同文门。这座门不大,也不开在什么围墙上,而是单独地立在奎文阁前面。它引人注意的不是它的石柱和四百五十多年的高龄,而是门内保存的许多汉魏碑石。其中如史晨、孔庙、张猛龙等碑,是老一辈临过碑帖练习书法的人所熟悉的。现在,人民政府又把散弃在附近地区的一些汉画像石集中到这里。原来在庙西矍相圃(校阅射御的地方)的两个汉刻石人像也移到庙园内,立在一座新建的亭子里。今天的孔庙已经具备了一个小型汉代雕刻陈列馆的条件了。奎文阁虽说是藏书楼,但过去是否

8、真正藏过书,很成疑问。它是大成殿主要组群前面序曲的高峰,高大仅次于大成殿;下层四周回廊全部用石柱,是一座很雄伟的建筑物。大成殿正中供奉孔子像,两侧配祀颜回、曾参、孟轲等十二哲,它是一座双层瓦檐的大殿,建立在双层白石台基上,是孔庙最主要的建筑物,重建于清初雍正年间雷火焚毁之后,一七三年落成。这座殿最引人注意的是它前廊的十根精雕蟠龙石柱。每根柱上雕出双龙戏珠。降龙由上蟠下来,头向上;升龙由下蟠上去,头向下,中间雕出宝珠;还有云焰环绕衬托。柱脚刻出石山,下面由莲瓣柱础承托。这些蟠龙不是一般的浮雕,而是附在柱身上的圆雕。它在阳光闪烁下栩栩如生,是建筑与雕刻相辅相成的杰出的范例。大成门正中一对柱也用了同

9、样的手法。殿两侧和后面的柱子是八角形石柱,也有精美的浅浮雕。相传大成殿原来的位置在现在殿前杏坛所在的地方,是一一八年宋真宗时移建的。现存台基的御路雕刻是明代的遗物。杏坛位置在大成殿前庭院正中,是一座亭子,相传是孔子讲学的地方。现存的建筑也是明弘治十七年所建。显然是清雍正年间经雷火灾后幸存下来的。大成殿后的寝殿是孔子夫人的殿。再后面的圣迹殿,明末万历年间(1592年)创建,现存的仍是原物,中有孔子周游列国的画石一百二十幅,其中有些出于名家手笔。大成门前的十几座碑亭是金元以来各时代的遗物;其中最古的已有七百七十多年的历史。孔庙现存的大量碑石中,比较特殊的是元朝的蒙汉文对照的碑,和一块明初洪武年间的

10、语体文碑,都是语文史中可贵的资料。一九五九年,人民政府对这个辉煌的建筑组群进行修葺。这次重修,本质上不同于历史上的任何一次重修:过去是为了维护和挽救反动政权,而今天则是我们对于历史人物和对于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文物给予应得的评定和保护。七月间,我来到了阔别二十四年的孔庙,看到工程已经顺利开始,工人的劳动热情都很高。特别引人注意的,是彩画工人中有些年轻的姑娘,高高地在檐下做油饰彩画工作,这是坚决主张重男轻女的孔丘所梦想不到的。过去的衍圣公府已经成为人民的文物保管委员会办公的地方,科学研究人员正在整理、研究府中存下的历代档案,不久即可开放。更令人兴奋的是,我上次来时,曲阜是一个颓垣败壁、秽垢不堪的落后县城,街上看到的,全是衣着褴褛、愁容满面的饥寒交迫的人。今天的曲阜,不但市容十分整洁,连人也变了,往来于街头巷尾的不论是胸佩校徽、迈着矫健步伐的学生,或是连唱带笑,蹦蹦跳跳的红领巾,以及徐步安详的老人,都穿的干净齐整。城外农村里,也是一片繁荣景象,男的都穿着洁白的衬衫,青年妇女都穿着印花布的衣服,在麦粒堆积如山的晒场上愉快地劳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