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知识串联专题七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课件新人教版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6893270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299.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知识串联专题七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广西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知识串联专题七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广西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知识串联专题七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广西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知识串联专题七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课件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广西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知识串联专题七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课件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知识串联专题七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课件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知识串联专题七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课件新人教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七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 2 3 4 一 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1 两次鸦片战争 1 鸦片战争 原因 英国工业革命后需要商品市场和生产原料 根本原因 中国的禁烟运动 导火线 结果 1842年 中国战败 被迫签订了 南京条约 影响 中国主权遭到破坏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西方思想文化传播 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5 2 第二次鸦片战争 原因 英 法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扩大侵略权益 过程 1856年 英法联合发动战争 1860年 英法联军攻入北京 火烧圆明园 结果 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天津条约 北京条

2、约 等不平等条约 俄国趁机侵北方大片领土 影响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6 2 太平天国运动 1 原因 清政府吏治腐败 剥削沉重 阶级矛盾激化 列强倾销商品 小农破产 使阶级矛盾进一步尖锐 自然灾害严重 2 过程 1851年 洪秀全在金田起义 建号太平天国 1853年 定都天京 南京 正式建立政权 1853 1856年 进行北伐 西征 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 1856年 天京变乱 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1864年 天京陷落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7 3 革命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 与 资政新篇 8 4 评价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动摇了其统治根基 在反封建的同时 承担起了反侵略的任务 部分领导人还提

3、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 受到阶级和时代的局限 无法完成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最终失败 9 二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 经济结构的变动 1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原因 鸦片战争后 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 外国商品冲击 表现 中国传统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发生在东南沿海地区 影响 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自由劳动力 国内市场 10 2 洋务运动 口号与目的 以 自强 求富 为口号 利用西方先进技术 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指导思想 中体西用 性质 军事工业是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性企业 民用工业带有较强的资本主义生产特征 但仍具

4、有一定的封建性 意义 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 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 在客观上既诱导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瓦解了本国封建自然经济 又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11 2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 原因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受外商企业的刺激与洋务派创办企业的诱导 中国一些官僚 地主 商人投资创办近代企业 2 代表企业 上海发昌机器厂 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3 影响 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 促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推动了近代化进程 12 三 社会生活的变迁1 物质生活的变化 鸦片战争后 西装在通商口岸

5、和大城市流行 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不悖 出现了中西合璧的旗袍和中山装 2 交通与通信的进步 1 1872年 轮船招商局成立 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 2 1881年 中国自建的第一条从唐山开平到胥各庄的铁路通车 3 1877年 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3 近代报刊的出现 1872年创刊的 申报 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 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 13 四 向西方学习 思潮的兴起1 新思想的萌发 开眼看世界 1 代表 林则徐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编译 各国律例 和 四洲志 魏源 代表作 海国图志 提出 师夷长技以制夷 2 影响 启迪着人们挣脱 闭关锁国 的牢笼 面对现实 放眼环球

6、 探索救国之路 14 2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1 内涵 中学 是指封建制度和纲常名教 西学 主要指西方近代科技 2 实践 洋务运动 3 影响 为中国近代工业奠定了初步基础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4 结果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洋务派的 自强 梦彻底破灭 3 早期维新思想 1 代表人物 王韬 郑观应 2 主张 发展民族工商业 与外国进行商战 兴办学校 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3 特点 继承了洋务派 师夷长技 和 中体西用 的思想 侧重于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 4 局限性 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 没有付诸实践 15 1 2 3 4 5 6 1清道

7、光末年梁廷枏 楠 撰写的 夷氛闻记 描述了英国议会决议出兵中国的场景 顾通国商民皆不欲启衅东粤 且用兵势将加税也 议数日不决 终以众喙汹汹 人持一见 随以求和争战两事 诣其所事罗占土神祠阄卜 将决焉 得战阄三 于是专意称兵 该记述反映出作者对 A 英国政治体制已经有相当了解B 场景的描述与事实相一致C 鸦片战争的原因缺乏深刻认识D 英国社情民意有清醒认识 C 解析 该记述认为英国国家大事须要 诣其所事罗占土神祠阄卜 这不符合英国责任制内阁下的决策方式 故A项错误 得战阄三 于是专意称兵 与英国议会投票决定出兵不符 故B项错误 通国商民皆不欲启衅东粤 与英国蓄意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不符 这说明其对

8、鸦片战争的原因缺乏深刻认识 故C项正确 材料对英国议会的决策方式以及英国蓄意发动战争都缺乏清醒的认识 故D项错误 16 1 2 3 4 5 6 2 太平天国立国之始就开科取士 其后制度日备 有会试 乡试 县试等 而且录取颇宽 这说明太平天国 A 注重宣扬儒家传统文化B 政权性质日趋封建化C 缺乏新政治体制的建设D 注重扩大人才的储备 D 解析 材料并未提及太平天国开科考试的考试内容 故A项错误 开科取士 是选官制度 与政权性质无关 故B项错误 材料 开科取士 阐述的是太平天国的选官制度 不能反映其新政治体制的建设情况 故C项错误 根据材料 录取颇宽 可知太平天国扩大录取名额 注重扩大人才的储备

9、 故D项正确 17 1 2 3 4 5 6 3 据统计 1842年中国常年的进口总值中 棉制品仅占8 4 1867年上升为21 到了1885年就以35 7 的优势跃居进口贸易的第一位 这种状况 A 说明中国的传统经济受到了冲击B 表明进口棉制品取代了国内棉制品C 表明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入超地位D 反映了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新时尚 A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 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棉制品大量进口 冲击中国传统手工业 故A项正确 材料仅体现棉制品大量进口 未体现进口棉制品完全取代国内棉制品 故B项错误 材料仅体现棉制品在进口贸易中的比重上升 未体现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 因而无法得出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入超地位的结论

10、 故C项错误 材料仅体现棉制品的大量进口 不能反映西方生活方式 故D项错误 18 1 2 3 4 5 6 4 在改革范式上 这是史上第一次输入式改革 意识形态上的破冰难乎其难 而其经济来说 这又是本民族从千年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 惊险一跃 近代中国的这场改革 A 率先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口号B 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封建经济瓦解C 从经济领域深入政治领域D 基本实现了向工业文明的转型 B 解析 率先提出向西方学习口号的是地主阶级抵抗派 故A项错误 根据材料 史上第一次输入式改革 从千年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 惊险一跃 得出是洋务派在 中体西用 思想的指导下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 民用工业 客观上推动

11、了封建经济的瓦解 故B项正确 洋务派向西方学习还停留在器物层次 故C项错误 当时的洋务运动并未达到近代中国基本实现向工业文明转型的程度 故D项错误 19 1 2 3 4 5 6 5 甲午中日战争 让之前三十多年中国的和平发展走向终结 也让因 同光中兴 而恢复的自信最终丧失殆尽 这说明 A 中体西用 无法挽救清朝的颓废B 革新传统文化已成为时代主题C 政治体制开始成为近代化障碍D 国家兴盛的关键在于唤醒民众 A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 让之前三十多年中国的和平发展走向终结 也让因 同光中兴 而恢复的自信最终丧失殆尽 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洋务运动失败 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这说明洋务派倡导的 中体西用

12、 无法挽救清朝的颓废 故A项正确 20 6 1 2 3 4 5 6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早在乾隆初年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人们也开始经销中国布 在贸易中他们发现广州货穿洗后容易褪色 而江南地区所产的棉布 他们称之为 南京布 则不易褪色 所以 到18世纪80年代 该公司便经常贩运苏松地区所织的紫花布到英国本土 初时数量约2万匹 以后逐年增多 到1800年后扩大到20万匹 除欧洲市场外 美国及南美 亦莫不有中国土布的销路 特别是那时棉工业尚未发达的美国更是成为中国土布的重要主顾 马学强 近代上海成长中的 江南因素 21 6 1 2 3 4 5 材料二清朝中期随着中国与欧美国家贸易规模的扩大

13、 进口商品构成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18世纪中叶以前 中国进口商品是以奢侈品为主 之后 进口商品构成转以棉花 棉布 棉纱为大宗 19世纪30年代 棉布 棉纱已经成为中国进口洋货中的重要商品 进口货值不断增加 1825 1826年英国输华棉纺织品价值1895两 1831 1832年增至360521两 1833 1834年达451565两 郭立珍 清朝中期洋货进口对中国消费生活产生的影响 22 6 1 2 3 4 5 材料三19世纪70年代 一部分官僚 地主和商人萌生了 设局仿造布匹 冀稍分洋商之利 的动机 然而直到90年代 以1890年建成开工的上海机器织布局 1892年投产的湖北织布官局为标志的中

14、国近代机器棉纺织业才在千呼万唤般的难产中真正诞生 1890 1910年民族机器棉纺织业共设立工厂27家 民族机器纺织业的产生是 突发式 的 这一点从上述企业的主持人或创办人身份可以看出 它们都是缺乏手工棉纺织业主经历的业外者创办的 有官僚 士绅 买办 商人等 却没有棉纺织业手工工场主身份 彭南生 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的二元模式 以近代民族棉纺织业为例 23 6 1 2 3 4 5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 说明清代 南京布 大量销往欧美的原因 参考答案 原因 南京布 质量优越 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直接贸易扩大 欧美商品市场发展的需要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 分析清朝中期中国进口商品结构变化的原

15、因 参考答案 原因 英国工业革命提高了棉纺织业生产能力 英国机器棉纺织品优于中国的手工棉纺织品 工业革命后英国加大了对海外市场的扩张 3 根据材料三 概括中国近代机器棉纺织业兴起的特点 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 分析洋货进口与近代机器棉纺织业兴起的影响 参考答案 特点 具有抵制经济入侵的目的性 缺乏自主创新性 以官办企业为先导 具有脱离传统工业基础的突发性 影响 向中国传播了西方工业文明 加速了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瓦解 推动了中国工业的近代化发展 改变了中国民众传统的生活用品结构 24 6 1 2 3 4 5 解析 第 1 问 由材料 南京布 则不易褪色 得出质量优越 材料 除欧洲市场外 美国及南

16、美 亦莫不有中国土布的销路 反映出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直接贸易扩大 由材料 初时数量约2万匹 以后逐年增多 得出欧美商品市场发展的需要 第 2 问 中国 进口商品构成转以棉花 棉布 棉纱为大宗 其原因在于英国工业革命后生产力的提高 物美价廉 同时也是对外商品输出的需要 第 3 问 第一小问 由材料三 冀稍分洋商之利 得出具有抵制经济入侵的目的性 由材料三 民族机器纺织业的产生是 突发式 的 得出具有脱离传统工业基础的突发性 由材料三 都是缺乏手工棉纺织业主经历的业外者创办的 有官僚 士绅 买办 商人等 却没有棉纺织业手工工场主身份 得出缺乏自主创新性 以官办企业为先导 第二小问 洋货进口与近代机器棉纺织业的兴起 改变了中国民众传统的生活用品结构 从长远看 传播了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加速了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推动了经济工业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