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4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后限时集训岳麓版.pdf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126889862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1.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0年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4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后限时集训岳麓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2020年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4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后限时集训岳麓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0年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4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后限时集训岳麓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2020年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4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后限时集训岳麓版.pdf(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课后限时集训 二十四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 罢黜百 家 独尊儒术 时间 45 分钟分值 85 分 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 12 小题 每小题4 分 共 48 分 1 陈红映在 先秦诸子起源新探 中说 先秦学术思想发展的途径 大致是由国家官吏掌 握的学术思想 经过畴人 精通天文历法的学者 缙绅的传诵与集结而成六经 再传而为私 人百家 据此可知作者认为 A 诸子百家同根同源 B 儒学思想深刻影响了百家思想 C 诸子百家相互融合 D 古代思想都有学术下移的规律 A 据材料 再传而为私人百家 可知 作者认为诸子百家同根同源 故 A项正确 材料 由 国家官吏掌握的学术思想 经过畴人 精通天文历

2、法的学者 缙绅的传诵与集结而成六经 再传而为私人百家 并不能反映儒学与百家思想的关系 故 B项错误 材料 由国家官吏掌 握的学术思想 经过畴人 精通天文历法的学者 缙绅的传诵与集结而成六经 再传而为私 人百家 并没有反映出百家思想之间的相互关系 故 C项错误 D项表述过于绝对 材料 先 秦学术思想发展 不能代表古代所有时期的学术状况 故D项错误 2 孔子提出 君君 臣臣 父父 子子 的思想 孟子完整提出了 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的 五伦 思想 到汉代 五伦 思想发展成 三纲 思想 据此可知 先秦儒家 五伦 思想的提出 A 渗透着浓厚的尊卑等级意识 B 顺应了君主集权

3、统治的需要 C 建构了伦理纲常的社会结构 D 传承了家国同构的文化传统 D 孟子完整提出了 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的 五伦 思想 中的 朋友有信 无法体现浓厚的尊卑等级意识 故A项错误 春秋战国时期 君主 集权已成趋势 但先秦儒学并未得到统治者的重视 统治者用法家思想加强了集权 故B 项错误 到汉代 五伦 思想发展成 三纲 思想 可见先秦的儒学没有构建伦理纲常的 社会结构 故C项错误 从孔子的 君君 臣臣 父父 子子 到孟子的 父子有亲 君臣 有义 夫妇有别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的 五伦 再到汉代的 三纲 均把君臣父子关系 作为必然的关系 即家庭国家关系结合在一起

4、故D项正确 3 2017 临沂高三模拟 钱穆先生在 孔子与论语 中说 儒家论人生 主张节欲寡欲以 2 至于无欲 但绝不许人寡情 绝情乃至于无情 这表明儒家思想 A 主张建立礼乐制度B 深受宗法制的影响 C 认同情感的积极性D 提倡人文理性精神 B 根据题干信息 儒家要求人应该讲情义 主张建立礼乐制度是要求人应该遵守等级名 分 故 A项错误 宗法制讲究血缘亲情 故B项正确 儒家要求人们认同情感的存在 材料 中没有涉及情感的作用 故C 项错误 人文理性精神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和人的作用 故D 项错误 4 孟子对孔子的思想做了进一步的阐发 天命为性 性赖于心 心弗取不出 这就必然 归结到 教使然 这体现

5、出孟子主张 A 重视教化B 心由性生 C 心外无物D 人性本善 A 据材料 心弗取不出 教使然 可知孟子重视教化 故A 项正确 B 项与材料 性赖 于心 不符 故B项错误 C项是王阳明的心学主张 故C项错误 材料 天命为性 性赖 于心 与人性善恶无关 故D项错误 5 据 庄子 天下篇 记载 天下大乱 贤圣不明 道德不一 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 譬如耳 目 鼻 口 皆有所明 不能相通 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 这反映了 百家争鸣 的历史现象 B 天下大乱 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C 这说明庄子主张思想大一统 D 士阶层的兴起 推动了思想争鸣 C 材料所述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的思想主

6、张 他认为天下大乱之时 圣贤的 学术主张不能彰显于世 道德的标准也不能求得划一 天下人大多凭借一孔之见就自以为是 炫耀于人 譬如眼 耳 口 鼻 各有各的官能和作用 不可能相互交替通用 这反映了战 国时期 百家争鸣 的历史现象 故A项正确 不符合题意 天下大乱 体现了春秋战国 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故 B项正确 不符合题意 材料中庄子指出事物间存在差别 未主张思 想大一统 故 C项错误 符合题意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现象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士阶层的 兴起 故D项正确 不符合题意 6 2017 濮阳高三模拟 春秋战国时期 诸子百家政见各异 但其理论目标都在论证 治 道 这说明诸子学派 A 具有较高的政治热

7、情B 共有相似的政治诉求 C 主张对社会革故鼎新D 高度重视社会伦理道德 A 诸子百家虽政见各异 但都在论证 治道 即治理国家的方法 说明诸子学派都关心 国家发展 具有较高的政治热情 故A项正确 诸子学派虽都论证 治道 但政治诉求是 不一样的 有的主张维护奴隶制 有的则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故B项错误 并非诸子 3 学派都主张对社会革故鼎新 儒家学派如孔子主张维护 周礼 维护奴隶制度 故C项错 误 只有儒家学派高度重视社会伦理道德 故D项错误 7 西汉初期 陆贾在其天人学说中 把阴阳家的 天人感应 说引入了进去 叔孙通等人 把 礼 与形而上的 太一 天地 阴阳 四时 联系在了一起 贾谊在其

8、新书 道 德说 中则公开用 老子 的宇宙观作为其儒家道德论的依据 这表明 当时儒学 A 具有成为汉代官方正统思想的趋向 B 奠定了汉代新儒学的发展基础 C 继承了先秦诸子思想的精华 D 开始融合道家及阴阳家的学说 B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才能体现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的趋向 材料中陆贾 叔孙通 贾谊的儒学均未确立儒学的独尊性 故 A项错误 陆贾与叔孙通的儒学中融入了阴阳家的 天 人感应 思想 贾谊的儒学则融入了道家思想 而后来董仲舒儒学正是吸收了道家 阴阳五 行家的思想 因而汉初儒学奠定了汉代新儒学的发展基础 故B项正确 材料未提供陆贾 叔孙通 贾谊等人儒学的具体内容 无法得出C项结论 材料中陆

9、贾 叔孙通 贾谊等人儒 学吸收了阴阳家 道家思想 但无法体现开始融合 故D项错误 8 2017 九江高三联考 春秋战国开始 有这么一个思想发展的基本趋向 那就是从王权 儒学转向皇权儒学 这一思想转向最终由 中华帝国制度的总设计师 完成 该 总设计师 首倡 A 以德治民 爱惜民力B 用 仁义 王道 施政 C 法 术 势结合统治D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D 以德治民 爱惜民力是孔子的主张 孔子主张恢复西周礼乐制度 没有维护皇权 故A 项错误 仁义 王道是荀子思想 但荀子没有维护皇权的主张 故B项错误 法 术 势结 合是法家思想 故C项错误 董仲舒提出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维护君主权威 体现儒 学为皇

10、权服务 故D项正确 9 2017 大连高三双基 董仲舒提出 道之大原出于天 而天道高远 凡人岂能领会 唯 有天子是天与人之间的媒介 这反映了董仲舒的 A 以刑辅德的思想B 大一统 思想 C 三纲五常的思想D 君权神授的思想 D 材料没有体现刑法的相关内容 故A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统一的内容 故B项错误 三纲五常是指约束人们日常行为的规则 与材料不符 故C项错误 从 天道高远 凡人岂 能领会 唯有天子是天与人之间的媒介 可知 材料强调君主的地位 故D项正确 10 2017 潍坊高三模拟 汉元帝在做太子时 见其父汉宣帝所用的大臣多是一些精通法律 的 文法吏 便劝谏说 陛下治国太偏重于刑法 应该起用

11、儒生 实行德政 汉宣帝勃 然变色 斥责道 汉家自有制度 本以霸王道杂之 奈何纯任德教 用周政乎 这表明 4 当时 A 统治者强调外儒内法B 儒法对立现象严重 C 儒学统治地位受冲击D 以法治国趋势出现 A 据材料 汉家自有制度 本以霸王道杂之 奈何纯任德教 用周政乎 可知 霸王道 指法家思想 德教 周政 指儒家思想 体现汉朝统治者强调外儒内法 故A项正确 材 料反映了汉宣帝父子在治国思想上的分歧 故 B项错误 自汉武帝时代起 儒学成为正统思 想 汉代儒学地位上升 故C项错误 汉代儒学吸收了法家思想 治国强调外儒内法 故D 项错误 11 2017 景德镇高三模拟 孟子主张 制民恒产 勿夺农时 省

12、刑罚 薄税敛 董仲 舒主张 限民田 以澹不足 塞兼并之路 薄赋敛 省徭役 以宽民力 关于二者的思 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者主张都代表了人民的利益 B 两者主张都有利于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 C 两者主张都抑制土地兼并 D 两者主张都得到统治者认同 B 孟子和董仲舒均是为统治者提供治国方案 不会代表人民利益 故A 项错误 制民恒 产 勿夺农时 省刑罚 薄税敛 有利于小农的稳定和发展 塞兼并之路 薄赋敛 省 徭役 以宽民力 也有利于小农的稳定 故B项正确 孟子的主张 制民恒产 勿夺农时 省刑罚 薄税敛 里没有抑制兼并的内容 故 C项错误 孟子的思想没有得到统治者的认 同并成为治国思想 故D项错误

13、12 2017 日照高三模拟 汉代司法中有 亲亲得相首匿 原则 指在一定范围内的亲属之 间可以首谋藏匿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 或减轻刑事责任 曾有父亲藏匿了犯了杀人罪的义子 也不治罪的判例 对此问题的正确理解是 A 普遍存在司法权力滥用现象 B 儒家伦理在司法实践中强化 C 司法过程中法律与道德兼顾 D 儒家经典成为法律基本原则 B 汉代 普遍存在司法权力滥用现象 这显然属于对材料信息的片面解读和程度失当 故 A项错误 根据材料不难得知 儒家的 亲亲得相首匿 原则在汉代法律中得到初步的实 践与强化 这是春秋决狱的一种重要体现 故 B项正确 材料所提及的只有道德而并未有法 律 无法体现 兼顾 一说

14、故C项错误 根据材料 儒家经典只是在司法判决中有了初步 的体现而非成为法律的基本原则 故D项错误 二 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2 小题 第 13 题 25 分 第 14 题 12 分 共 37 分 13 25 分 中国古代各家对教育有着不同的主张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5 材料一孔子成长的时代 鲁国政乱 陪臣执国命 成为当时各国的普遍态势 孔子认 为 正是因为内心道德秩序的缺失才导致社会秩序的崩坏 要想修复礼乐秩序 必须从人心 入手 因此 既然无望入朝执政扭转乾坤 那么退而育化人心也是从根本上培育社会的元气 闫志 历史突围 图说春秋战国 材料二他 韩非子 理想中的境界是 无书简之文 以法为教 无先

15、王之语 以吏为师 钱穆 国史大纲 材料三在董仲舒看来 老天生民有善质而未能善 于是就设立君王以使民善之 因为民 性不善 才有立王的必要 民得之于天的未善的性 要接受君王的教化才能变善 君王的 天职就是通过教化使民性成善 摘编自曹影 性三品 董仲舒 社会教化的理论根据 1 根据材料一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孔子从事教育的目的 为达到目的 他提出了哪些主要 主张 8 分 2 材料二中韩非子提出了什么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主张在当时的积极作用 7 分 3 根据材料三指出董仲舒的基本主张及理由 为此 汉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 6 分 综合以上材料 指出古代中国教育的特点 4 分 解析 第 1 问第一小问

16、目的 据材料一 鲁国政乱 陪臣执国命成为当时各国的普 遍态势 得出春秋时期礼崩乐坏 据材料一 想修复礼乐秩序 必须从人心入手 得出孔子 从事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教化民众 匡正社会秩序 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即可 第二小问主 张 据材料一 想修复礼乐秩序 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仁 礼 第 2 问第一小问主张 据材 料二 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 得出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 第二小问作用 结合所学知识得 出稳定社会秩序 推动变法 第 3 问第一小问主张 据材料三 通过教化使民性成善 得 出社会教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即可 第二小问理由 据材料三 老天生民有善质而未能善 于是就设立君王以使民善之 得出人民有善质而未实现 君主有教化人民的责任 第三小问 措施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得出设立太学和郡国学 第四小问特点 据材料一 要想修复礼乐 秩序 必须从人心入手 得出教育服务于政治 据材料二 孔子认为 材料三 董仲舒社 会教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得出以儒学教育为主 私学和官学并存 答案 1 目的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 孔子从事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教化民众 匡正社会 秩序 主张 仁 礼 2 主张 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 作用 稳定社会秩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