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纲要复习参考题.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6889501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史纲要复习参考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近代史纲要复习参考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近代史纲要复习参考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近代史纲要复习参考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近代史纲要复习参考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近代史纲要复习参考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史纲要复习参考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今年“纲要”复习参考题12、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基本内容。 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关系。“工农武装割据”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 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只有开展土地革命,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才能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建立、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没有武装斗争就不能进行有效的土地革命,即使进行了也不能巩固成果。同样,离开了武装斗争,农

2、村根据地就丧失了保障。首先,毛泽东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分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强调中国革命只能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其次,毛泽东从对近代中国反动统治阶级的历史和现状的科学分析出发,面对庞大的反革命武装,强调中国革命只能是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 农村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它进行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的依托,只有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才能与占据着中心城市的敌人进行长期的有效的斗争。而它的巩固和发展又依靠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 因此,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农村根据地建设是

3、一个有机的整体,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一,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理论; 第二,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辟,实现了中国革命中心由城市向农村的战略性转变,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 第三,不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而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解放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 第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

4、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是反对教条主义,坚持实事求是的光辉典范,是中国共产党人进行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方法论意义。邓小平指出:“马克思、列宁从来没有说过农村包围城市,这个原理在当时世界上还是没有的。但是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的具体条件指明了革命的具体道路”。 13、卢沟桥事变的内容及其影响是什么? 答:内容:1937年7月7日夜,驻丰台日军一个中队在卢沟桥以北举行军事演习。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拒绝后,即炮轰宛平城,攻击卢沟桥。影响:(1)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动员几乎全部军事力量,开始全

5、面侵华。(2)卢沟桥事变是中国全面性抗战的开始,中国在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 14、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1、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这是中国民族革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两重性质的进步的和正义的战争,因此得道多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2、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的凝聚力。从敌后战场到正面战场,从国统区到论陷区。从国内社会各阶层到国外华侨,从汉族到少数民族都充分体现了全民抗战的特点。 3、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和建立,到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从敌后根据地的建立和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到毛泽东论持久战指明抗战前

6、途;从坚持斗争求团结巩固统一战线,到抓住国际国内有利时机及时反攻胜利,都突出了中共在抗战胜利中的关键作用。 4、两大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坚持到抗战胜利,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突出特点。 5、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互配合;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作战的相互协调是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苏美对日作战是中国抗战决胜的有力配合。15、第二条战线形成的原因是什么?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民主运动高涨,形成了人民革命的第二条战线。这条战线和人民解放军的军事战线相配合,加速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的崩溃,促进了新中国的诞生。笔者认为,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决非偶然,有以下诸多原因。一、国民党

7、推行内战、卖国的反动政策抗日战争胜利以后,饱尝战争之苦的中国人民渴望有一个和平的环境,休养生息,重整家园,因而期望国共两党能继续合作,共建和平、民主、独立、富强的新中国。然而,却违反民意,对内采取积极发动内战的反动政策;对外采取出卖主权、投靠美帝国主义的卖国政策。由上可见,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发动的大规模内战,给中国人民带来极大灾难,而出卖中国主权的中美商约及各项协定的签订,则是中华民族又一次新的国耻。逆历史潮流而动,违背了中国人民的和平、民主、独立、统一的意愿,必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因此,国民党内战、卖国的反动政策的推行,是第二条战线形成的重要根源。二、国民党玩弄政治欺骗,导致国统区政治

8、危机进一步加深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人民就对蒋介石的专制独裁统治极为不满,强烈要求迅速结束训政,实施宪政,改变国民党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事实证明,蒋介石的一切政治欺骗,由于蒋介石的迅速扮演而迅速破产【注:毛泽东选集第卷,人民出版社年第版,第页。】。蒋介石玩弄政治欺骗的目的,是为了孤立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力量,其结果却完全相反,被孤立的不是共产党,也不是任何民主力量,而是国民党反动派自己。蒋介石民心丧尽,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导致政治危机进一步加深,促进了第二条战线的形成。三、国统区经济危机日趋严重,人民生活无法继续维持下去日本投降后,随着国统区殖民地化的加深、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疯狂掠夺的加剧和内战的不

9、断扩大,国统区经济危机日趋严重。四、国民党日益腐败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腐败现象已十分严重,大大小小的官吏以权谋私,贪污纳贿,仗势扰民。如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利用职权克扣给养,从中舞弊,.官兵营养不足,难以为战,而仓库却囤存面粉达百万袋,以待高价转入黑市出售,营私中饱【注:国民党监察院档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面对日益腐败的党风,蒋介石不得不承认:前方浴血方酣,后方豪华益甚,党政军各机关人员,积习依然,奢侈相尚,酒食征逐,日有所闻。一席所费,动逾百金以上,.穷奢极欲【注:国民党中央党部档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国民党日益腐败,引起广大人民的强烈不满和愤恨,他们要求推翻国民党反动统

10、治的呼声愈来愈高,国民党的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可见,国民党的日益腐败,是第二条战线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五、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国统区爱国民主运动的高涨,是第二条战线形成的主观原因。 除上述原因外,国民党对解放区军事进攻的失败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迅速发展,也是第二条战线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国民党推行内战、卖国的反动政策,国统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危机,国民党的日益腐败,是第二条战线形成的客观原因。正是在这些客观原因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并推动爱国民主运动不断的向前发展,最终形成了和人民解放军的军事战线相配合,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19、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

11、历史背景是什么?1952年底到1953年初,中国的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问题。抗美援朝可望结束;土地革命的任务已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完成;国民经济恢复工作提前实现预定目标;第一个五年计划即将开始;中国社会生活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新的形势和新的问题,需要提出新的任务和目标。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1952年下半年由毛泽东提出,1954年为中共七届四中全会批准,并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主革命胜利前夕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为即将诞生的共和国确定了各项基本政策,也提出了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到将来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方

12、向。到1952年,经过了三年的实践,由于形势的发展,新的经验的积累,以及对社会主义改造步骤有了新的认识,党中央认为,制定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明确地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任务,预计用十五年或者更长一点的时间来完成,是适时的和必要的了。第一,因为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这已经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开端和重要依靠力量。由于没收官僚资本,解放前全国工矿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固定资产的80成为国营资产,全国银行也基本上由国家经营。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是支持国家财政、稳定经济局势的主要力量,又是现有基础工业的主体,国营经济发展和计划经济扩大的要求

13、,就成为党认为需要也可能提出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总路线的一个基本因素。第二,因为我们已经积累了利用和限制私营工商业的许多经验,这实际上成为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初步骤。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在同资本主义经济反抗国家限制的不法行为和消极作用作斗争的过程中,在合理调整工商业(主要是合理分配原料和市场,在保证国营经济发展的同时继续发挥私营工商业的积极作用)的过程中,国家创造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党从总结经验中肯定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继续扩大和提高,就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途径,改变了过去只把将来某一天宣布实行国

14、有化,一举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当作社会主义改造措施的原有观念。这也成为党认为这时可以提出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总路线的又一个基本因素。第三,因为我们已经积累了在土改完成后的农村中开展农业互助合作的许多经验,这实际上也成为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初步骤。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简单协作的互助组已经较为普遍地建立起来,土地入股的初级合作社也已经开始发展,基本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高级合作社(集体农庄)也有了若干典型试验。党总结这些实践经验,认为这些互助合作形式,不仅是帮助贫苦农民克服困难、增加生产的有效形式,同时也是防止农村资本主义自发趋势,引导农业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的适当形式。这是党认为现在可以提出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总路线的第三个基本因素。第四,从国际环境看,当时,帝国主义对我国军事上侵略威胁,经济上严密封锁。资本主义国家本身很不景气。社会主义国家正充满向上发展的活力,显示出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在恢复经济和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中,只有苏联援助中国。尽管我们在制定具体的经济政策和工作方法的时候是从中国的具体情况出发的,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经济制度仍然对我国具有重大的榜样作用。这也是促使党认为应当提出开始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一个因素。20、结合本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教学中自己的实际收获,请就一个或几个问题,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的提高与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