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学案:第5课 杜甫诗三首 Word版缺答案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26888949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学案:第5课 杜甫诗三首 Word版缺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学案:第5课 杜甫诗三首 Word版缺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学案:第5课 杜甫诗三首 Word版缺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学案:第5课 杜甫诗三首 Word版缺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学案:第5课 杜甫诗三首 Word版缺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学案:第5课 杜甫诗三首 Word版缺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学案:第5课 杜甫诗三首 Word版缺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课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杜甫其人和近体诗有关知识;2、品味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主旨,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3、把握诗歌意象和诗歌情感的有机联系,掌握用典、情景交融借古讽今等写作手法。【知识链接】一、文体常识古体诗:古体诗也叫古诗、古风,没有押韵和字数的具体要求,时间上唐代以前的诗都是古体诗,唐代及唐代以后,诗人们借乐府旧题所写的诗歌都是古体诗,也就是说,诗题中凡出现“歌”“行”“吟”“引”“弄”“操”“曲”等字样的都该属于古体诗。近体诗: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格律诗。近体诗在唐代初年正式形成。它包括绝句、律诗、排律。绝句共四句,每句五字的叫五绝,每句七字的

2、叫七绝,二四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没有对仗要求。律诗共八句,每句五字的叫五律,每句七字的叫七律,偶数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排律十句以上,像律诗一样,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对仗,押韵也和律诗一样。近体诗用字还要讲究平仄,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怀古诗: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2)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3)手法

3、:用典、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今、借古抒怀赏析咏史怀古诗的步骤:1、弄清史实:要写的古人古事是怎么样的?2、体悟感情: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古事,诗人表现出什么态度?3、分析技巧:这种态度用什么方法来表达?二、知人论世,走进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曾漫游各地,寓居长安十年,“安史之乱”时被叛军俘获,逃出后任左拾遗,后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畔,世称浣花草堂。一度任剑南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其作品显示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集。代表作有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组诗“三吏”“三别”等。唐

4、代宗永泰元年(765)四月,剑南节度使严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了依靠。第二年春天,杜甫买舟东下携家眷来到夔州暂居。在夔州居住的两年时间里,杜甫写下了四百多首诗。本课所选的三首律诗,都是写于这个时期。秋兴八首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作者借秋天的景色感物抒怀,故曰“秋兴”。这一组诗历来被公认为杜甫抒情诗中艺术成就最高的诗。咏怀古迹也是一组七言律诗,和秋兴八首同作于大历元年(766)秋,是杜甫在夔州和自夔州赴江陵途中陆续写成的。夔州和三峡一带本来就有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庾信等人留下的古迹,杜甫借吟咏这些古迹,追思历史人物,同时也抒发了自己一生漂泊、功业无成

5、的感慨。登高一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当时诗人病卧夔州,身体的病痛,生活的艰辛,时局的动荡,兵乱的不断,使得诗人备受摧残。这一年的重阳节,杜甫约他的一个远亲吴郎来饮酒,不想吴郎因事没有来。杜甫感慨万千,独自登高,写下了这首触景伤怀的七言律诗。秋兴八首(其一)导学案【课前学习】1.翻译全诗,明确主旨。首联-“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玉露:白露。凋伤:使草木凋零衰败。 萧森:萧瑟阴森。霜打枫林,林叶转红, 呈现出了秋风萧瑟、冷落凄清的悲凉景色。山峡之间秋气更见萧条。颔联-“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兼天:连天。“兼”,连的意思。 塞上:这里指夔州的山。接地阴:

6、风云盖地。巫峡中的江水波涛汹涌,大浪滔天;塞上的风云阴沉密布,仿佛和地面贴近。颈联-“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两开:第二次开放。这里是指第二次看到。杜甫去年秋天在云安,今年秋天在夔州,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时光流走。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难岁月。系(x):系舟上岸。秋菊两度盛开,使我再次洒下往日流过的眼泪;一叶孤舟靠岸系绳,始终都牵动着我的故园之思。尾联-“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寒衣:冬天的衣服。 催刀尺:赶裁新冬衣。 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砧(zhn),捣衣石。风霜凄紧,严冬将至,那千家万户的声和捣衣声急切响起,怎能不泛起岁暮日

7、晚、羁旅无依的伤感!2.哪个诗句最能表明诗人感情?表明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明确主旨:抒发羁旅之愁,思乡之苦。【合作探究】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些景物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作者选取了凋零衰败的枫树林、萧瑟阴森的巫山巫峡、汹涌连天的江水、密布天地之间的夔州风云等景物,再加上两度花开花落的秋菊、孤舟和捣制寒衣的砧声(步骤一);描绘了一幅秋天肃杀萧条、孤寂衰败、阴晦苍凉的画面(步骤二);抒发了诗人晚年颠沛流离的悲苦及思念故乡的孤寂和忧伤之情,同时也寄寓诗人为国家局势危急而担忧的忧国伤时之感(步骤三)。2.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试以本诗的

8、颔联为例来分析本诗情与景的和谐统一。巫峡里面波浪汹涌,仿佛天也翻动;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步骤一)前一句由下及上,后一句由上及下,使秋天萧森的气息充塞于巫山巫峡中。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是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隐晦,不见天日。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极度不安,翻腾起伏的忧思和胸中的郁闷不平,也象征了国家局势的危急。两句诗把峡谷的深秋,诗人个人身世以及国家丧乱都包括在里面。(步骤二)诗人既抓住了景物的特点,又把自己的深刻感情融入了进去,很好地做到了情景的和谐统一。(步骤三)【目标检测】杜甫的诗歌语言十分含蓄,咀嚼起来耐人寻味试就颈联为例,分析其语言上的特色。“丛菊两开

9、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上句之“两开”,既前应“丛菊”,表明客居夔州已两度春秋;又下启“泪”字,暗示两年之中时时都盼东归故园,然而心愿始终无法实现,每见菊花开绽就潸然落泪。(步骤一)不仅如此,上、下两句还一语双关:“丛菊两开”既谓花开有时,又见出时光流走;“一系”既伤归乡无期;又见出人迹滞留;“他日泪”是果,“故园心”是因。(步骤二)两句诗词语平易而涵蕴丰厚,句法奇异而旨意错综对偶工稳而文气流荡,笔墨老成,炉火纯青,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悲苦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寄寓诗人为国家局势危急而担忧的忧国伤时之感(步骤三)。【课堂小结】主旨归纳:这是一篇随物兴感、即景寄怀之作。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

10、阴沉气氛感发情怀,书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中原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的担忧。诗人不仅是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秋。咏怀古迹(其三)导学案【课前学习】1.翻译全诗,明确诗眼。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这里有生长明妃(王昭君)的村子。一旦离开汉宫,(命运)便与北方少数民族相连,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凭着画工画的画像只能约略认识昭君美丽的面容,空有她那怀念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即使千年过后,琵琶弹奏的胡地乐曲,还分明诉说着她内心的怨恨之情。诗眼:怨恨。2.下面对咏怀古迹(其三)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全诗开篇由山清水秀

11、的昭君故里写起,与下文“独留青冢向黄昏”的死后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昭君命运的同情。 B颔联既写出了王昭君一生的苦楚,死后的孤独,也由“青冢”称呼中表现了对这位为民族和睦作出巨大贡献的女子的歌颂。 C诗歌的后两联借历史传说谴责了汉元帝的不分美善、朝廷立权贵们颠倒黑白的行为。D全诗借对王昭君的同情、对统治者的谴责,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答案:选B全诗的主题是对王昭君的命运表示同情的同时谴责统治阶级,因此不可能有歌颂之意哪怕是对王昭君的。【课堂探究】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这个词语在诗歌中有哪几层含义?请结合诗句分析 。 参考答案:本诗诗眼是“怨恨”。一是因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魂空

12、归,思念故乡的幽怨之情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环佩空归月夜魂) ;二是对画师的无耻行为怨恨(画图省识春风面) 2.首句写的是景,它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与诗歌的诗眼是否脱节?为什么? 参考答案: 首联描绘了一幅雄伟的图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万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 。不脱节,因为它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托出歌咏对象昭君;为下面她嫁到殊方异域、远离故土和她的思乡怨恨埋下伏笔 3咏怀古迹(其三)是咏史诗,重在抒情,但它的抒情是通过塑造王昭君的动人形象来实现的,试分析诗歌是用了哪些手法塑造王昭君形象的? 答案:侧面烘托: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雄伟的山川是她那坚强性格的象征;“空归

13、”衬托其思念故土。正面、侧面结合:“一去”二字尤其真切,从正面表现了昭君的坚强性格;“青冢向黄昏”侧面写其思念故土。4.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 答案:诗人在此时深深怀念昭君不是偶然的,他的遭遇跟昭君太相似了:昭君入宫见妒,他入朝见妒;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他“飘泊西南天地间”(咏怀古迹其一);昭君思念故土,魂魄月夜归来;他思念长安,“每依北斗望京华”(秋兴其二)更何况这一年他已有55岁了,“美人迟暮”之感与日俱增,但他不敢怨君,所以借王昭君之事抒写自己的悲愤 。昭君 诗人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画图

14、省识,远离汉宫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千载之怨) (深沉怨恨)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 【目标检测】 杜甫诗歌语言的最大特色是精确凝练,表现在平常的字中蕴含有深厚的意蕴试以下列诗句中加点的字为例来分析其表达效果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答案: 一个“赴”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出群山奔赴的气势,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雄奇壮丽;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王昭君的不同凡响 ;“独”是只、仅仅的意思,实写青冢,虚写昭君远离故土的境遇,更写出了昭君远离故土后心灵的孤独之情;“空”是“

15、徒然”的意思表层意思是说,既然葬于塞外,不能归汉,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深层意思是,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可见其怀念故土之心是多么强烈啊!一个“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 。登高导学案【课前学习】1.本诗题目“登高”蕴含怎样的思想感情?登台,是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古人为什么登台?是为了祈求长寿。登台都是全家一起去,可是杜甫呢?是独自一人,登台的地点一般都是在自己的家乡,而杜甫呢?是在离家万里的他乡,悲凉的秋天。诗歌题目本身就包含孤独思亲的浓重悲愁。2、写出诗句的字面意思。找出本诗的诗眼。天高风急,猿啸声声似乎蕴含着无限的悲哀,孤洲沙白,只有沙鸥不时地回旋。无边无际的落叶纷纷飘坠,奔腾不息的长江滚滚而来。离家万里,悲叹自己经常漂泊他乡,衰老多病,寒秋中独自登临高台。世事艰难,可恨秋霜凝染了我的双鬓,穷困潦倒,于是不得不放下这浇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